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审核中,你最难忘的不良贷款是哪一笔?为什么?有什么警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tuan-jie-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场跑路

2011年冬天,一个客户打来电话,声音有些颤抖,我的心也砰砰在跳。他在电话里说,他们的一个联保体成员跑路了。当时我正在外面考察客户,天还是阴天,接电话的时候,只觉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脑袋也有些晕,客户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从客户那里回单位的时候,一路上精神恍惚,神情黯淡。这是我进入这家银行一年来首次出现问题,也是行里的第一单小企业跑路。当天晚上,彻夜未眠,说句实话,去死的心都有了。本来跳槽家里人就不同意,在原来银行工作的挺好的,领导很器重,春风得意,当时还是行里最年轻的干部。现在刚跳过来就出了问题,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第二天,到了借款人的厂里。大门紧锁,厂房关闭,停着一辆警车,有两个穿制服的警察在门口值班,防止有人来抢东西。一看这场面,心里凉了。
  这是一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主要业务就是把收购籽棉加工皮棉,通过轧花机去籽,再用打包机打包,卖给纺织厂或中储棉。在产棉区,这种加工厂很多,解决了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问题。这位老板干这个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最开始时是棉花贩子,走街串巷收棉花,后来一步步积累开了工厂。但总的来说,农产品加工利润也不会很高。2009年的时候,老板看到附近有些无纺布企业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就在前院建了一个无纺布加工厂,固定资产了大约在500万元左右。上项目肯定会借一些钱,包括银行的,也包括民间的。当时去考察的时候,项目己经投产了。说句实话,老板是花了钱的,不仅设备是最新款的,连车间的地面都铺的大理石。可是投产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因为08年国家为了提振经济,上了很多基建项目,无纺布主要用作防水材料,产品需求旺盛。当他看到市场形势好、买好设备投产后,己经到了2011年,投资高峰己过,市场需求量骤降。虽然产品卖出去了,可是货款收不回来,因为无纺布是一个传统市场,很多老厂经营了很多年,好客户都在他们手里。一个新人进来的话,只能去做别人不要的客户,其实大多数是货款不好回收的客户。但是在此期间,他也失去了很多机遇,即所谓投资的机会成本,在2010年棉花收购季,棉花的价格从16000元/吨上涨到34000元/吨,对于做棉花生意的人来说,这是十年一遇的好行情,好比炒股的人遇上了2007年的行情。但是他的资金几乎全投在新项目上,而且新项目短期内还看不到盈利。
  说到这个老板的资金缺口,其实也不大,跑路的时候,欠银行600多万,欠民间高利贷600多万元。其中银行的600多元是多年来一直续贷的,在经营旺季的时候放下来,在淡季的时候就还上一部分。欠民间的600多万,一开始的时候远没有这么多,据老板说大概起初只有一半,但后来利息越借越高,从2分的利到了5分的利,再加上利滚利,到了最后滚成了600万,企业也不堪重负了。如果两家工厂正常运转的话,大概是可以卖到这些钱的,也以说是还没有完全到资不抵债的程度,只是因为逼得太急,最后没有办法走上了这一步。

说到民间借贷的大规模兴起,大概也就在2010年之后,为什么在这时候兴起,这家企业的遭遇可能说明一些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使很多企业误以为经济形势好转,纷纷上马新项目,有的是扩大产能,有的是投向了自己不熟悉的新领域。也就是说,在经济景气度较好的时候,企业最容易误入多元化发展的岐途。但是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全球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降温。这些新上项目的企业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向外界融入金,银行的不能满足需求,就开始求助于民间资金。越是经营形势困难的企业,越是不在乎成本,这样就一步步地推高了民间资金的价格,于是更多资金逐利而来,纷纷涌向这个市场。

  过了年的时候,担保人打电话,说这位老板又回来了。由于欠着棉农很多货款,有人向公安局报案,经侦通过技术手段,就把他抓回来了。拘留了几天之后,就放出来了。
  回来之后,我打电话把他叫到银行里来谈一谈,他很痛快地答应了。看到他比春节前气色好多了,满面红光,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而有一些发福,看着状态要比之前好多了。大概是跑路之后,一切都坦然了,不用再整天被债主们逼债,也能吃得下,也能睡得着。
  在聊了一下跑路的经过之后,言归正传,还要落实他的贷款还款。尽管面临困难,我还是极力劝他打起精神来,和债权人商量一下,定一个还款计划,把工厂运转起来,准备着东山再起,也给子女立个榜样。他说这两家工厂都被债权人申请法院保全了,不还钱不解封,他进不去,也就失去了经营的收入来源。我问他能否还一部分贷款,还有没有还款能力,他说现在手里没有现金,接着从衣服里掏出一大堆白条,说这是客户欠他的货款,去要了好多次了都没收回来。

看来,他回来之后,对还款不起任何作用,也看不出有还款意愿。后来,担保人为他代偿了这笔贷款,总算有经无险地收了回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此之后,我又看到一个个企业都毁在了多元化的路上,成为我反复向客户讲的典型案例。很多小微企业的老板,经营主业是没问题的,轻车熟路。可能是老板觉得自己的主业不赚钱,或是自己有能力再开辟出一片事业,走上了跨行业发展的路。但是隔行职隔山,老板干自己的老本行,也许没有问题,即使有的年头亏一点也不要紧,庄稼不收年年种嘛。但如果跨行业发展,就超出了小微企业的能力。首先,超出了资金能力。上新项目都是大举借债,银行借不到就借民间的,低息的借不到就借高息的,总之一定要把项目上起来。但是项目投产只是第一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之后,还要买原材料备货,下游客户还会压一部分货款,配套的流动资金有时超出老板的想像,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第二,超出了管理能力。跨行业发展,新项目和老项目是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项目,所以的人都有重新聘请,不但老板不懂,而且员工还有一个磨合过程。可以断言,新项目的投产的前三年内一般是亏损的。一个小微企业,哪里有能力亏损三年?没有等到新项目盈利,债主们己经把企业逼得关门了。

紧急收手

这是另一家企业,在贷款期间,我己经看到企业己经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根据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地给借款人提建议,但老板总是轻描淡写。贷款到期后,担保公司不愿意再提供担保,贷款也就没有续贷。几个月后,企业无力归还银行到期贷款。

这是一家生产石油机械的工厂,在老板第一次交谈时,我问他主要生产什么产品,他说什么都能生产,从井上到井下,从工具到设备,一应俱全。我问他有没有什么主打产品,他说,现在新上了钻机项目。到了企业现场考察的时候,确实看到了繁忙的生产场面,企业自己分为三个厂,其实是三个车间,一个是机械加工厂,主要加工法兰盘、四通等井口工具,一个是铸造厂,主要是铸造井口工具毛坯件,还有一个是钻机厂,生产小型钻机。当时就是感觉,企业的生产形势不错,工作量不小,就是产品线太多。

石油机械是一个庞大的门类,有十几万种产品,每个产品都是一项生产工艺,对于小企业来说,专注于一两项产品,盈利能力就强一些,要是产品多了,不但生产成本高了,而且质量也跟不上。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主要呈集群式分布,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区,有大批从事同一行业的企业,企业之间互相分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在国际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这家工厂起初是从事机械加工的,有十几台机床,购进毛坯件后上机床加工,就这么一直搞了有七八年。后来,老板上了铸造车间,就是不从外面购毛坯件了,而是自己用电炉铸造,即所谓的相关多元化,或者说产业链延伸。尽管中国的铸造有3000多年的历史,夏朝铸的酒遵就美轮美奂了,可是这东西放今天来说,也算是有技术含量,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赚钱的。首先,要保证安全生产,不能出生产事故。炼钢炉有1000多度,熔化的铁水碰到身上绝对会伤人,听说有的工厂工人就掉到炼钢炉里了。第二,产品质量要保证,尺寸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各种合金成分要合格,热处理还要过关。这三关过不了,都要回炉重炼。一回炉,就没有利润了。所在干铸造的都说,头三年是不赚钱的,先交学费了。铸造和加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工艺流程,为了降低成本,有些机械加工企业,虽然铸造加工一体,但大多数是将一个程序外包,即加工的将铸造外包,铸造的将加工外包,进行专业化分工。

  仅在石油机械领域,这个老板的产品线己经拉得很长,从加工到铸造,后来又上了钻机。钻机在石油装备里面,是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的机械之一。正是因为投入大,所以一般小企业生产不了,都是由大厂生产。油田勘探一口井的成本几百万元,钻一口2000米的浅井也要几百万元,用生产装备的话,当然要选放心的。一个民营小厂的钻机,万一坏在井场出现事故,这上千万元就可能形成损失。所以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宁可花大价钱买进口设备,也不买可能买民营小厂的设备。买的是最好的设备,出了问题也没办法,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果买了民营小厂的设备,万一出了怎么办?谁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也从微观上体现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困境,企业敢生产,但没人敢用,所以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很多首台(套)技术装备的鼓励政策。在石油装备领域,我对企业忠告就是,大不干小,小不干大。就是大厂不要干小件,小厂不要干大件。大厂去生产工具类的产品,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没有规模效益,大厂没有优势,不要用大炮去打蚊子。小厂不要生产管具、大型设备,这些需要资金、需要技术,小厂没有相匹配的资源。

更糟糕的是,老板不但在石油机械领域产品线拉得过长,而且还跨行业投资,就是这个跨行业的化工项目把他拖跨了。
  之前到他厂里看的时候,问他上的新项目生产什么,好几次都是笑而不谈。随着交流的深入,就一步步了解了来龙去脉。老板说,有前些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大学的教授,两人关系很好,只是没有业务上往来。后来到老教授的城市看他的时候,老教授说他研制出了一种新材料,国内供不应求,利润可观,他己经指导了上六家了。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还可以帮他上一条线,保证工艺最先进、产能最大。这个老板也被这个项目的前景打动了,毕竟机械加工属于传统行业,也是微利项目,新材料是属于新兴行业,利润更高,于是抓紧融资上这个新项目。他在这上新项目之前他只有30万的贷款,基本没有负债,财务是非常很健康的。在交谈中我问他,这个产品的化学名称是什么,老板说不上来(也可能是技术保密),我问他,那分子式是什么,他更不知道了。这又是跨行业发展的弊端了,隔行如隔山,老板是机械加工领域的专家,却是化工行业的门外汉。
  后来通过上网察了一下,还有老板的一些讲述,大概明白了一些。这种产品应该也算不新材料,准确地说是一个中间体。原来的时候,企业直接生产成品,现在为了节省成本,开始采购半成本。生产半成品的中间环节,所有产品统称“中间体”。当然,这种中间体项目也是精细化工行业的一股潮流和趋势,很多企业都在产业升级中发展起来了。
  但是,既然是精细化工的产品,产量一般都不大,国内也是就几家企业在生产,因为市场需求量很小。不要说国内第七家,就是第三家也不一定好干,后来的只能拼价格。在工厂试运行的时候,产品生产合格了,但销路似乎不是很好,仓库内存货不少。

为了支撑起新项目,企业不停地融资,也不停地对外提供担保。而且有一家他提供担保企业,没等贷款批下来就出了问题。总之,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情况,还是他的担保圈,都不允许我再继续放了。贷款6月份到期,收回没有再贷。这家企业在第二年1月份,也就是春节之前,无力归还当月的银行贷款利息。

这个企业有惊无险地安全收回了贷款,还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没有等到清收的那一天。可能有人会骂,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的确,在他最缺资金的时候,我这个作法有些落井下石。可是,站在银行的角度,无论如何不会再冒这个险了。如果意识不到风险,那是业务能力不行,如果意识到了再放,那就是职业道德有问题。到了这个程度的企业,说句实在话,己进入了重症监护状态,随时有可能咽气。你即使放给他款,未必能救活他。企业己经不是暂时缺少资金的情况,而是出现全面危机。银行毕竟不是慈善机构,我们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老板。
  关于这个老板,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敬佩的。有一次去他企业,他的办公室有一个里间,我以为这是他的休息室,没想到里面走出一个80多的老太太,一问才知道,这是他的老母亲。当时确实有些感动,这是第一次看到老板办公室里住着自己的母亲,可以称得上是孝子。他本是一个下岗职工,白手起家,经过十几年创业,有了自己的产业。工厂占地大约40亩,有土地证,再加上厂房和机器设备,资产1000多万。在准备上这个化工项目之前,只有30万的贷款。这些全是净资产啊!在石油机械领域,平心而论,他还是做的不错的。国内市场销售不畅,他打开了国际市场,那一年的出口额有300多万美元,在当地的同行业里面,也算是佼佼者了。
  也许,正是因为主业做得风生水起,于是认为自己能力不错,决定再上一个项目,最后这个项目把他拖垮了。
  这里又说到一个问题,就是老板的融资能力。前面说过了,在他准备上这个项目之前,他几乎是没有贷款的,不贷款就不用找人担保,也不会给别人担保。可是当用钱的时候,想去人找担保,但是在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担保圈也可能危机四伏。所以说,老板在准备上项目之前,一定要看自己的资金实力,除去自有资金,如果需要银行贷款,那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融资能力,能不能按照各家银行的需求,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格的受信企业。

一错再错

  这个案例对我来说有些失败,因为在此之前预计到了其中的风险,但是迫于业绩压力,还是做了。尽管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但是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多快呢?从他开始大举向银行借款到跑路,有一年半的时间;从新店开业到跑路,整整一年的时间;从出现危机情况到彻底趴下,只有四个月时间。“眼见得起高楼,眼见得宴宾客,眼见得楼塌了”。在他要跑之前,我还给他发了个短信:你这是做了一场梦吗?没想到醒得这么快……

他的贷款是2012年的4月份放的,那年9月份,他想增加一些额度。我问他为什么增加额度,他说他要和人合伙开一家KTV,我大吃一惊,问他需要投多少钱,他说需要800万,我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这是在找死。他们丝毫没有一丝不安,向我娓娓道来KTV是多赚钱,己经考察了很多地方、很多KTV了。我长这么大只去过一次KTV,对这一行业不了解,但我说,你和你的合伙人都是做食品批发的,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管理起来有难度,而且固定资产投资这么大,你们那些家底我还不清楚吗。他俩是这样说的:第一个,管理问题不用担心,我们聘请管理公司,而且签了项目合作协议,他们能保证我每天营业额5万元,2年收回全部投资;第二个,资金也不是问题,这么赚钱的项目,有人抢着投钱,有一个朋友,说要投200万入股,但我们没要,他这是在抢我们的钱。我说,第一,职业经理人靠不住,小微企业要靠自己管理。第二,如果有人入股,双手欢迎,入得越多越好,减轻你们的资金压力,降低你们的风险。可是我的话两人一句也听不进去,房租合同己经签了,第一年的90万房租付完,装修队伍现在正在装修。他们己经深深地沉醉在对KTV赚钱的憧憬之中了。

  对于这位80后老板的经营思路,我有很多不认可的地方,我之前给他提过几个建议,有一次他说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10万年薪,给他管理的很好。我说这么个小微企业还用请职业经理人?就那么几十号人,你数不清楚,你管不了?他说,人家很有思路,方法很多,管理得不错。有一次去他公司,看到弄得确实一套套的,墙上有企业文化,有口号,有公司的拓展训练,还有各种评比。对于这么二三十人的小公司,这的确算有声有色了。后来他和我说,把职业经理人辞了。至于什么原因我也没问,我说辞了就对了。
  小微企业和大企业不同,大企业人多,老板管不过来,管理要靠制度,靠流程,对组织的要求更高,所以需要一些职业经理人。小微企业就不同了,企业的核心除去老板和老板娘外,就是几个最亲近的人。这样的好处是,小微企业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靠感情就能将大家凝聚在一起,不用算绩效,也不用算薪酬,不用研究授权,也不用研究激励,大家在一起凭感情做事。这也是小微企业在某些方面相对于大企业的优势之一。

到了2013年1月份,也就是春节之前,他们的KTV经过紧张施工,终于试营业了。可是总投资还是超出了预算,大概整整投了1000万。我去看了看,从内部设施来看,在当地应该是一流的,当然是正规的KTV,没有陪唱的。刚开始试营业,也正值春节前后,客流量还可以,但每天的营业额也只达到二万到三万,和经营公司承诺的五万相差甚远。春节之后,营业额也没有增得很多,还是这个水平,一个月五六十万的营业额,除去各项开支,利润大概有二三十万的样子。其实这对他们来说,己经很满足了,相对于原来的食品批发行业,利润以经是非常可观了。

2013年4月份,他的贷款到期,还款之后,想了又想,还是放了下来。有人说“要想让你的预言准确,就去亲自实践你的预言”, 在投这个项目之前我就告诉他们其中的风险,如果我那时将贷款抽回来,基本就可以宣布我的预言成功。但毕竟眼睁睁地看着他的KTV起来了,如果收回贷款似乎有些过河拆桥的感觉。当时也心存侥幸,也许他真能走出多元化投资的宿命,一举转型成功。风险,就是发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也未必就一定会形成不利结果。如果都不搞多元化投资,就不会有这么多企业到银行来借款。可以说还不了银行贷款的都是因为多元化投资,但不能反过来说搞多元化投资的都还不了银行贷款。

正是我对这笔贷款基本放心的时候,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2013年8月8号,他的合伙人选了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跑路了。他的合伙人也没多少自有资金,投的500万基本全是借的,本来银行还有个二三百万的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没批下来(大概也是因为投资KTV的原因),这样他的500万贷款基本全靠民间融资,最高的利息据说达到了6分。KTV每个有只有二三十万的净现金流,无论如何是支撑不住这500万的债务的。在债主们的逼要之下,他跑路了。
  合伙人跑了之后,坑得最苦的不是他的债权人,而是这位老板。在合伙人500万的贷款中,他就担保了200多万,债务人跑了,债权人要一定会让他还。他本身就有将近500多万的负债,在替他背上之后,更加步履维艰。
  与他的合伙人相比,好在这500多万的融资全部是银行贷款,没有利息很高的,分四家银行贷的。可是在银行得知他的合伙人跑路之后,两家银行的贷款到期收回未放。他还银行贷款的钱,几乎也全是临时借的民间资金,确确实实是出现财务危机了。

  8月12日,我到了他公司,找到他,当时要求他老婆也一块过去,他说老婆有事。我告诉他,我的建议很明确,当前处置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断臂求生,抓紧把KTV卖了,还一还外面的债,你还继续卖你的矿泉水方便面。我说第一你管不了这个KTV,喝完酒闹事砸场子的多了,你能都摆平吗?外面的贷款利滚利,依你现在的现金流,是支撑不起的。
  他听得有些动心了,说考虑考虑。
  当是还真有人愿意接这个摊子,但是出价不高,只有400万。可这在半年之前是投了整整1000万的啊!我说,你贵贱卖出去,留在手里早晚是个祸害。再说你也不亏多少,你只投了500万,基本能保住你的那一半。
  但是他似乎还是舍不得这投了1000万的家业,也不知道事情将来发展下去的严重性。有两家银行收回了他300多万的贷款后没有发放。接下去的一段时间,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跑银行贷款上,寄希望于银行贷款来解决他的资金困难。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同意他的申请。包括之前收回贷款的那家,也表态了,你把KTV卖了,回到主业上,我们还会支持你。但是他没有照办。
  一家接一家的申请,给了他一次次希望,但一次次的拒绝,又把他的希望一点点浇灭。债主们轮番催收,最后,终于支撑不住,一跑了之。

他两次都没听我的建议,第一次劝他不要开KTV,没有听。第二次出事了,让他抓紧处置,也不听。最后越挣扎越深,无法自拔。
  小微企业真的融资难吗?
  从上面这个案例分析出,小微企业不是融资难,有四家银行,一共为他提供500万的资金支持,他完全靠银行贷款,完成了一项大额投资,这不算是融资难吧?相反,企业的倒闭不是因为融资难,也可能是融资太容易,如果没有这么多银行贷款给他,他可能就不会盲目地乱投资。

有一次,一位同事到当地一家商会去拜访,结果商会的把我们银行揶揄了一通。你们银行放款太不谨慎,几百万轻易地就放出去了,也不认真考察,不看看企业用不用、能不能还,结果很多人不是放了高利贷就是乱投资,最后几乎全都仍了进去。
  这家商会,这两年连跑路带倒闭的十几家了,很多是因为融资过度,乱投资,最后被债务压垮。
  小微企业缺资金吗?缺。小微企业受制于大企业,尤其是一些是中间流通商。以批发方便面的为例,他的上游是厂家,不打款不发货,甚至还要预付款;他的下游客户一半是超市,超市压款很厉害,三五个月不结账。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烧香买来磕头卖”,上下游都挤占他的资金,他能不紧张吗?
  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大吗?不大。尽管两头受制于人,但他终归是一家小微企业,资产规模毕竟有限。而且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行业增长的空间很少,市场不会迅速扩大。也就是说,只需不用很大的资金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可是银行很容易进入放贷冲动,看到别的银行借给他,还款情况良好,收益也不错,看来是问题不大,那我也借给他。小微企业第一次看到贷款这么容易,看到了这么多钱。有了钱,企业就有了投资冲动,东投一点,西投一点,结果只要脱离主业的,十有八九打了水漂。但是银行贷款有不稳定性,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在资金宽松的时候,不但能续下来,而且还会增加额度,但到了资金紧张的时候,还款之后不一定能及时续下来。结果,一收银行贷款,小微企业就出现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如果借款银行过多,财务状况更是危若累卵,任何一家银行收贷,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再漂亮的大楼也会倒下。
  有的客户说,银行的贷款,有时就像大烟,当时用着很舒服,可是用完之后,一旦停下来,就开始痛苦。我说,银行的贷款不是大烟,更像是砒霜,砒霜作为一味中药,可以杀虫,能解决企业的困难,但用的时候一定是适量,如果用多了,就是毒药,也会把企业压倒。企业要合理地借贷,不能超过自己的运营能力。

摘自拙作《我是银行客户经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相关话题

  有哪些陌生人不经意的举动让你感到充满温暖? 
  十八线小城市大龄剩女如何脱单? 
  女友生气要哄,怎么哄? 
  怎样才能吸引前任主动找我复合? 
  你所经历的最巧合的事情是什么样的? 
  如何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盛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除了知乎外,国内还有哪些网站小众化并且高质量,没有太多的八卦和广告? 
  哪些东西你再也不敢用 / 玩了? 
  你见过最美好的男生是什么样的? 

前一个讨论
国内外游戏公司有什么区别?
下一个讨论
14届毕业生入职BAT半年多,想离职了,我可以去哪?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