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无双》,在这部电影里周润发简直是帅爆了,很多镜头场景到现在都还脑中嗡嗡作响。
特别是在李问版本故事里的几处台词,如果是旁人说就有讲大话的出戏感,但让发哥来说就会让人觉得不容置疑。比如说发哥说「你可能不知道,所有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我父亲说过,放弃爱情的男人没一件事干得好」
正当观众点头觉得发哥说的不无道理时,谁知道他又马上反转说「我是极少数不为了女人而活的男人」,既有风度潇洒又彰显孤傲。
整部电影的剧情绝大部分是李问的叙述和女督察的回忆。在李问的叙述过程中,我觉察到了不少伏笔和可能的BUG,还特别担心后面填不了坑,将会是一部漏洞百出的大烂片。没想到故事越到接近尾声,通过各方视角的层层抽丝剥茧,前面预埋的伏笔一一揭开,看似有漏洞的地方也都能尽可能圆上。看完感觉不写点东西,都对不起这么过瘾的一番体验!
全文严重剧透预警!全文严重剧透预警!全文严重剧透预警!
我主要从观影后大家容易产生的几处疑惑去分析,尽可能还原最可能的情形:
一、李问在泰国究竟为何被抓捕?
看过电影的都知道,李问是在香港酒店与制钞团队起内讧后,在泰国的豪宅内隐匿许久,后去买机票回香港时被泰国警方以使用假钞罪名逮捕的。
很多人觉得这里存在剧情漏洞,因为之前鑫叔用假钞被发现,坏了行规被开枪打死,李问智商如此高怎么可能还在用假钞?我觉得这里泰国警方并没有鉴别出来,李问到底是否用的假钞。因为其中有位警察对同事说了句「我也分不出真假,是上头让抓的」,意味着他们只是奉命抓人。
所以并不是因为李问用了假钞,或是像有些人猜测的,是使用了从加拿大警察那获得的真钞而被捕。
我们回顾一下李问为什么买机票去香港:他想去参加阮文丈夫追悼会暗中偷看阮文。而这个时候在李问身边的只有吴秀清,但她爱着李问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于是她只有通过泰国警方去限制自己心上人的行动,向警方匿名指控李问使用假钞。可能她都没有想到李问会直接被引渡回香港。
影片的伊始,是在监狱中的李问在不停地画画,一眼就知道不是随手画的内容。果然这里实际上是李问在被抓之后,聪明的他已经想到会被香港警察引渡,想要抓住吴秀清能伪装阮文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于是画了一张假的邮票,通过狱友的帮助成功将求救信投递出去。
有些人又会觉得有剧情漏洞:既然是吴秀清亲手把李问推进局子的,又为何笃定向她求援会来帮助自己呢?就是因为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信的背面是画着吴秀清整容成阮文之前的模样。李问凭借自己过目不忘的照相机式记忆,通过画出吴秀清原本的样子,试图用并不存在的「真爱」来打动她。
没想到这么做真的让李问心中的替代品「阮文」点燃了希望,从而帮他演了一出大戏,让李问过足了主角的戏瘾,成功被保释,还差点逃脱升天。
二、为何警方一开始就认定李问和「画家」是两个人?
这一点是我在观影完毕后久久无法释怀的,香港警方凭什么就先入为主地把李问和「画家」分开呈两个人?完全都没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过「画家」信息一片空白,为何不可能就是虚构的人物?一直到最后抓住了周润发演得吴警官发现抓错人了,以及得知真正的阮文不在香港才恍然大悟这两个人是同一个。
我想了很久,只能这样试着解释清楚:
首先,警方受酒店枪杀事件案情影响。影片开头的通报是说「加籍骑警李永哲(女警男朋友,抢劫油墨事件的亲历者),画商骆文(真阮文男朋友)被杀。同时,发生“画家集团”内斗,林丽华,沈四海,王波,死亡。警方通报生还两人」警方通报的生还人数是对的,但是生还的人身份是错的,导致警察自己把自己往死胡同里带入。他们并不知道吴秀清的存在,误以为只有李问和画家生还,同时还让李问得知这一关键信息。
第二,警方受李问表现的影响。同样是通报,四个案件中,且不说屯门染厂纵火谋杀案死者鑫叔,也不说抢劫油墨事件七位加拿大护卫被杀,就是金三角马林游击队有82死、157伤的结果来看,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把「画家」这个杀人魔和眼前这个畏畏缩缩的李问联系起来,又因为李问斯文的装扮产生晕轮效应使得大家固化了第一点的错误方向。
第三,李问借坡下驴演技逼真。在泰国被抓的时候李问就观察到警方对他的监押并不严格,以此推断自己真实身份并未暴露,于是继续装弱故弄玄虚转移视线称「画家」甚至会对警方动手,同时通过警方欲伪造在场证明引画家出洞进一步肯定,警方查案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于是开始构思如何能够在接下来的证词中巧妙地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三、李问为何一开始要编造与阮文有关的爱情故事?
①李问需要试探阮文真实身份。假阮文的到来,实际上对于李问来说,他的视角和我们普通观众是一样的,他怎么能确定警方不会把酒店枪杀案的唯一幸存受害者——真阮文给带过来套取他的口供?所以他当然需要先确认此阮文到底是阮文还是吴秀清。要弄清楚这个阮文是来营救他出去的,还是只是来确定杀夫仇人画家身份的真阮文。所以一开始阮文演了一出戏假意要走,好让李问确定其身份。
②李问需要在讲故事过程中与吴秀清串供。开头的证词说了一段李问和阮文的感情纠葛,这里因为太啰嗦且与案情无关被督察打断,但是吴秀清表示想听。试问如果这个故事她早就知道,吴秀清没必要再听一遍。明显李问是在给假阮文做足后面感情戏的铺垫,需要她用前女友的身份来保驾护航。另外如果是真的阮文,听完这段肯定直接就暴走了,那么李问只需要换种证词即可掩饰。
③李问需要通过感情挫败引出「画家」。画家是在李问感情遭遇危机时出现的,以一种救世主和伯乐的身份降临在他身边,但是在李问的描述中他自己完全是被动地被裹挟进这个制假钞团伙中的,他每一次都未曾直接参与杀人,甚至他还通过变色颜料的事情强化了自己的无辜者身份,就是为了坐实自己被动参与的事实来尽快获得假释。
四、李问证词一再出纰漏为什么警方视而不见?
很明显李问虽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的,但是还是证词。因为在一提到「画家」名字叫吴复生时,督察就立刻让警司的同事去调查所有吴复生的背景。但是李问的证词里有若干处漏洞:
第一、画家原本是谨小慎微的人,结果后续却一再将事态扩大化。画家本身是三代都做假钞而且没有被发现,一直都在暗中不争主角谨小慎微,结果到后来抢劫油墨车时,已经拿到手的油墨仅仅因为泄愤就炸死了七名警察,打坏了一车油墨,这与他做事风格完全不符。
这一段的目的是为了将杀人的罪名全部推卸干净,强化自己的无辜感,增加自己被胁迫的境地,以便收到怜悯。
第二、画家独自带领制钞团伙,团灭掉了一整个金三角反政府武装。且不论李问故事中两个人孤胆深入将军的营地如何能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就是他们同伴释放的肩扛式导弹这种完全无差别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如何不伤李问和画家的,开了锁血挂吗?这些问题连我一个外行都能看出来,警察难道看不出来吗?
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段是李问经过修饰的,虽然有明显的bug,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影片铺垫起作用的,可能这场战役并不是这样打的,但是经过李问的描述明显是暗示他有英雄主义情节。而且这里反正是李问的证词,掺杂一点水分也不是不行,毕竟这样才能拍出周润发的英姿来。也算是为了观影效果而做出了让步。
第三、酒店凶杀案多处与案情不符合
①弹孔位置不符。李问描述的是最后在室内向画家开枪射击,用的是左轮手枪,那么最多有六个从门内向门外洞穿的弹孔,但是通过事后督察的回忆,子弹均是从房门外向内射击产生。作为自己心上人加拿大警察的命案,督察对案件敏感程度的选择性失意让人难以理解。
②生还人数不符。警方确定的生还人数为两人,判断依据是当时案发现场的DNA痕迹,也就是说没有第三个未知嫌疑人的可能。但是李问版本怎么说呢?是李问、吴秀清和画家三人均生还逃走。警方为何会放过如此敏感的一条线索,这与他们在案发时的现场证物完全不符。
五、制钞团伙为什么会突然产生内讧?
李问叙述的版本是画家逼他射杀阮文未婚夫,然而此时吴秀清突然刺杀了华女以至于出现团灭的情况。而督察所构想的情况是,李问被吴秀清逼迫射杀阮文夫妇,然后李问拿枪指吴秀清时被手下反水,拿枪指头最后导致团灭。
我这里想了个比较有意思的解释:吴秀清继鑫叔之后成为制钞技术核心。
有人说技术核心不是李问和鑫叔吗?非也,那是李问的叙述版本,他卸下画家的身份,在鑫叔身边强行按察了一个助手的位置,仿佛是要让自己来接班的。但是真实情况是李问就是画家,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而都是让鑫叔来解决。
然后去金三角也是为了拼命抢回所谓的技术人才吴秀清,好让她能够加入自己的组织来。但是让团队成员没有想到的是,鑫叔在使用了假钞后李问直接杀了他以及他的家人,如此的冷血无情。随后团队仅剩一个技术骨干就是吴秀清,此时如果吴秀清再死掉,就再无技术人员,那么这个团队也是一盘散沙而已。
所以他的安保团队会第一时间拿枪指着李问的头,以免他冲动行事,杀掉了吴秀清。
六、李问到底爱不爱吴秀清?
这个问题真的特别难回答,对于阮文的,李问可以说毫不了解,最多只是看过她的画展,有过一些单方面的思想碰撞,他们之间的交集也少得可怜,要说李问连阮文都未必爱着。那么既然没那么爱慕,却又为何把吴秀清整容成阮文的样子,还给她办理阮文的假护照呢?
这可能就是李问的变态之处了,得不到的女人就想办法让身边的人整容成那样子,整天用来意淫。可以说李问是爱着作为阮文替代品的吴秀清的,如果一旦吴秀清没了替代品这个身份,李问就会味同嚼蜡。
他享受的,只是在和警方周旋的过程中,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场局,这场局里他是故事的主角,所有配角都围绕着他打转,他喜欢的「阮文」也不惜放弃前任丈夫来挽救属于他们的爱情,这不仅瞒天过海,连他自己都被自己给骗了,和吴秀清扮演的阮文旧情复燃。
吴秀清和督察的一段对话现在看来饶有趣味:
在「阮文」办理好手续,准备将李问带走时,督察不禁问阮文「你到底爱不爱你的丈夫?还是把他当作李问的代替品?」作为「阮文」替代品的吴秀清被戳中痛处一般反驳「什么代替不代替的!别说的那么难听!你就保证你不会再找个其他人代替你那个死去的警察?!」
督察沉默了几秒,平静地说「他就是他,他只有一个,怎么可能被替代…… 」
「别说的那么绝对!」吴秀清在影片中丢下了这句反驳,让人以为是对督察深情的不屑一顾,但是最后真相大白,却又令人唏嘘,她作为一个替代品,又何曾不希望自己能够替代掉阮文在李问心中的地位?
这个时候她还相信着李问是爱着自己的,她还妄想着李问是出于真心地爱着自己,是真的因为一见钟情而记下自己原本的容貌。但是这一切都被李问获得自由后,急于摆脱吴秀清的一段话彻底击垮:
「像我们这种人,注定不可能得到最好的」李问这样毫不掩饰地说出这段话之后
吴秀清只是眼泪在眼中打转,怔怔地看着远处,抽着烟说到
「好......特别好......」
对于李问来说,他要的只是成为故事的主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无限接近于成为阮文真正的爱人。
但是他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因为就像他只是一个阮文模糊记得的无关角色,只是鑫叔口中好好赚钱就会有女人的配角。最终他还是没有能够像「画家」那样洒脱自如,风度翩翩。
对于吴秀清来说,她要的只是真正的爱情。
她渴望那个在监狱中大喊「我最爱的女人一直是你啊」的李问是指得抛开替代品的自己,而不是那个活在他想要自洽的谎言中的阮文。她已经厌倦了成为替代品的人生,她也厌倦了去猜测李问的心到底属于谁。最终她选择和李问再一次共同葬身火海。
当你以为看的是烧脑片,其实看的还是人性。等这一切尘埃落定时,哪还会有什么「无双」。
个人觉得《无双》总体非常精彩,很值得细细回味。我打了这么多字,点个赞再走吧!
我看很多人观影结束之后都在顺剧情,越顺说法越多,所以写这篇回答。
其实港片就这样,给你留很多茬儿让你滋芽,不用管就行了。观众也是,一看港片就自发动脑,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诫》都能搞出多重结尾,人导演拍得已经很明白了其实。
【一下内容涉及剧透】
因为本片包涵大量谎言内容,很多桥段都是角色自己拿出来误导警方和观众的(例如卖画),我先按照电影时间线把故事讲一遍。、
加重的是人名
倾斜线是谎言
第一段
影片开始,男主角复印机待在泰国监狱里,把一封信悄悄塞到信箱里,随后他被香港警方带走。
复印机到了香港,警察老烟枪逼他说出小马哥 的下落。
原来复印机以前是小马哥 的手下,跟着他一起印假钞,现在知道小马哥 信息的人都死了,就剩复印机一人,可以说想抓小马哥必须通过复印机的帮助才可以。
这时余霜 出现要保复印机出去,因为余霜 很牛复印机又很重要,所以一番交涉之后复印机只要讲完小马哥的情况就可以离开。
第二段
原来 复印机 和 余霜 是情侣,俩人都是画家在国外一起生活,结果女的飞黄腾达男的被小马哥诱惑去印假钞。
后来复印机在泰国捡到了一个叫百变怪女人,百变怪爱上了复印机,复印机心里还是爱余霜。
这对男女跟小马哥 撕了个逼散伙儿了,俩人逃跑了。
老烟枪有个男朋友叫神棍,他们俩都是警察,神棍在抓印假钞罪犯的时候盯上了小马哥 的小弟,后被小马哥 所杀。
复印机因为用假钞被抓,香港刑警从而得到线索把他引渡回来,目标是抓捕小马哥。
第三段
警方根据复印机提供的小马哥 画像抓住了小马哥,却发现这个人并不是印钞团伙的老大。
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小马哥 ,都是复印机编的,他自己就是犯罪团伙老大,小马哥 是他闯江湖的艺名。因为警察信息不对等,以为他就是个马仔,所以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儿。
这个世界上真有余霜这个人,但她跟复印机没啥关系,复印机暗恋她而已。
复印机捡到百变怪之后把她阵容成了余霜 的样子,因为余霜本人隐居了所以没人察觉,从此江湖没有余霜,只有余霜 。
因为感情问题,余霜 最后把复印机宰了,全片完。
通过剧情简介我们可以知道,小马哥是复印机根据自身经历虚构的角色,余霜分为真假两个人,真的余霜在电影中其实没什么分量,我们看到的都是假余霜上蹿下跳。
那么把时间线从头捋一遍,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
复印机是一个在海外混日子的艺术青年,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带着自己的团队造假。
说白了就是画假画儿。
他暗恋自己的邻居余霜,余霜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了画家,两个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根本没可能,话基本都不说的那种。
复读机很郁闷,他团队里的老头子教育他:好好赚钱再琢磨找妞儿吧,我们呀都是人生的配角。
不甘于贫穷的复读机带领团队走向了制作假钞的道路,他技术好脑子活,很快就带着小伙伴们搞出了一些名堂。
在和买家的交易中,复读机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叫“画家”。我想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画家梦,而且他心爱的女人就是画家,给自己取这个外号也表明忘不掉那段暗恋。
从此江湖上就知道有一个印钞团伙非常屌,他们老大叫画家。
有次复印机在泰国做生意出了纰漏,团队中的打手小弟丢了一只手,不过他捡到了一个叫百变怪的女人,算有得有失吧。
百变怪受伤,被复印机趁机整容变成了余霜的样子。复印机解释说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你以前的脸都烂了我得给你整一个新的,百变怪就信了。
后来百变怪看到了余霜的照片,才知道自己这张脸原来是有原型的,造假上瘾的复印机把她制作成了假的余霜过瘾,这让她很伤心。
另一方面,团队里的老头子没见过世面,看美钞这么真就偷了几张去买东西。
这下坏事儿了,被警察盯上了,复印机就此杀掉了老头,他感到很痛苦,毕竟他是一台复印机不是碎肉机,杀自己人这种事儿还是不太习惯。
队伍乱了不好带,印钞团伙渐渐出了派系纷争,打手们应该是跟百变怪有一腿都站在她这边了。
常年的犯罪行为让警察注意到了这个团伙,尤其是他们之前为了找寻原材料曾在国外犯了事儿,国外的警察神棍先生就跑到香港抓人。
神棍在工作过程中和女警察老烟枪好上了,结果他化身某宗教教主妄图接近复印机团伙失败,被当场毙了。
从此老烟枪就跟这个团伙结下了梁子。
百变怪在知道自己容貌来源之后非常生气,把她余霜和余霜的未婚夫绑架了,要求复印机当着自己的面宰了这俩人。
这其实还是有说法的,正牌余霜死了,百变怪就可以名正言顺当余霜了。
复印机哪儿肯啊,于是小团队正式火并死了个七七八八。
可怜余霜啥也不知道,画画儿结婚路挺顺的,半道杀出一帮子神经病把自己绑了还把自己未婚夫宰了。索性自己倒是没死,经此之后余霜便跑到谁也找不到她的大山沟里隐居去了。
操,什么世道,跑路。
复印机这么一闹团队垮了自己也没得混了,跑路跑路吧居然还因为用假钞被抓了。香港警察肯定要来引渡他,复印机思前想后觉得还得靠百变怪救自己,于是他在狱中给百变怪写了封信寄了出去。
他相信百变怪还是爱自己的。
在引渡过程中复印机就琢磨怎么办,怎么洗这个事儿,因为外界都以为这个团队的幕后黑手是一个叫画家的神秘人,于是复印机就打算用他做文章。
他虚构了一个叫小马哥的人,跟警察说小马哥就是画家。这人厉害啊几代做坏事做出家族企业了,还没被抓过!此人心狠手辣喜怒无常,非常危险,但对自己还不错。
由于多年的压抑,复印机在编故事的时候加了一点私货进去。在他的讲述中自己不再是余霜的邻居,而是正经日日日日她的男朋友。
“哇警察同志余霜好爱好爱我的!”
不仅如此,他在塑造小马哥的时候把自己的愿望都投身在他身上,小马哥从旁观者摇身一变,成了命运的绝对主角!!!
警察同志们全部相信了,他们要求复印机提供小马哥的画像,复印机就把一个司机的相画在纸上。
百变怪呢,动用画家余霜的社会关系(可能还有自己以前犯罪搭下的人脉,毕竟印钞团伙供出来谁买过假钞对于这帮大哥们来说也是很不好的事儿)把复印机保了出来。
复印机想带着百变怪逃跑,百变怪发现这个逼这样都不爱自己,绝望了,一句去你妈的跟复印机同归于尽了。
全片完。
这部电影真真假假,但又几个坐标你弄清楚了就好说了。
1·复印机的底细是什么?
电影里边没太说清楚复印机的底细,很多人会觉得他其实就是家道中落的犯罪家族成员。这个吧可能性有,不太高,因为贪钱的老头子就是坐标。
如果复印机是犯罪家族的人,那么老头子就是两朝功臣。一个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贪蝇头小利?我觉得有点BUG了。
2·复印机在泰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复印机如果不是出身于犯罪家族,那么本片又出来一个BUG。
在警察的回忆里,犯罪团伙马仔是没有手的,因为警察不会说谎,所以这个是真实的。
而且复印机确实在泰国捡到了百变怪,马仔的手按照时间线也是在泰国丢的,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复印机在泰国和买家发生了冲突。
如果他是犯罪家族的人,那么他在泰国可以说是为父报仇;如果他不是,那么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呢?
此处就陷入了两个BUG对决,但无论哪一种,你只要相信其一都能顺利越过本片障碍。
因为本片有大量可以解释的点,所以之后导演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很多问题也能考脑补搞定,但基本剧情逻辑应该就是这样没跑了。
好剧本。回归了电影三要素:a good story, a good story, a good story.
上映过了这么久,不能怪有剧透吧。
一个字总结全片,就是——骗!
以bullet points来谈观感吧:
发哥几乎每次出场都字字金句啊,用小本本记下来。
“任何事件,做到极致就是艺术,这个世界上一百万人里只有一个主角,当主角的都是能做到极致的人。”
“只看到黑和白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
“你知不知道能做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
“我爸爸跟我说过,放弃爱情的男人,什么事都做不成。”
“我是极少数不为了女人做大事的男人。”
“一个正常男人对着最爱的女人,不撒谎怎么过一辈子”。
“有的时候,假的比真的好。”
画家就是李问,电影回头再看情节其实比较简单,只是穿插在一起,所以显得复杂。
看的时候对电影剧情不明觉厉,不过看完了再回顾,觉得还是有一些bug。爱之深责之切,导演本来可以处理的更好一些,把故事讲得更加圆融。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电影前轻后重,前面李问编造的故事铺陈过长,尤其是编造的感情戏和内心纠结铺陈过长,而最后十分钟又过于紧凑激烈, 让观众难以消化,有一点虎头蛇尾之感。如果电影时间拉长一些,最后一段能够填充更多的细节,把一些说不通的bug完全消除掉,电影会更上一层楼。
目前的无双虽然在国产电影里面还算优秀,但是整体框架依然逃脱不了搏击俱乐部和非常嫌疑人的窠臼——心理戏像是搏击俱乐部,而剧情戏像是非常嫌疑人。
就目前的剧情,我能够发现的大的bug有下面这些:
有的童鞋根据这些bug,推断画家不是李问,而是其他人,比如秀清或者阮文。但如果是那样,照样有一大堆说不通的地方。一开始李问和鑫叔在加拿大筚路蓝缕的起家创业,这个情节其实就板上钉钉的表明,李问才是三代造假的画家——鑫叔两代假钞集团元老的身份是有保障的。电影里面其他闪回剧情,多半是人数的口述或者推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这段闪回剧情是电影的蒙太奇,没有出自任何人物之口,可以确认是真实的。如果是李问口述的闪回,或者是女警察根据猜测脑补的闪回,那就不一定是真的了。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先下结论:电影想把Freddie塑造成一个有人性的神,却忘了真正的Freddie只是一个有神性的人
如果作为一部粉丝向的情怀片,《波》已经达到了满分,哪怕不谈对细节出色的把控,光是最后二十分钟的神级还原已经足够让所有的情怀在we are the champions中泪流满面
感受一下当时的直播:
Live Ai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941240030597120
但是作为一部传记片,《波》还是太流程化了,才华横溢的主角惊艳出场,遇到小人,遭遇挫折,众叛亲离,踢开小人,亲友重聚,完美收场。作为人物小传也算及格,但是对于Freddie这样的传奇人物的剖析还是不够大胆,想要表现其人性的一面,又不敢去探索Freddie其实也有自私功利的角落,想要表现其亦男亦女的魅力,却又只是浮于外表没有触碰到灵魂,以至于片子自始至终有种畏手畏脚的憋屈感。
不过不管受众是谁,《波西米亚狂想曲》至少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再加上Queen的音乐加成,哪怕不至于血脉喷张,但让观众在电影院点点头抖抖腿还是绰绰有余了
看完电影之后,再看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词,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Open your eyes.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
Because I'm easy come, easy go,A little high, little low,
Anyway the wind blows, doesn't really matter to me
freddie的生命像一场华丽的错觉,但他所留下来的,is not 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