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反对某高赞答主刻意歪曲事实,制造地域矛盾的行为。
希望大家有理有据,出于公心诚意,而不用春秋笔法煽动情绪。
这位答主提出:
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大区下辖省份的高等教育资源都会往大区首府集中。而建国初期,河南属于中南局管辖,中南局的首府在武汉。这也就是为什么1952年院系调整过程中,从原河南大学中抽调水利系组建武汉水利水电学院、抽调财经系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学院合并私立华中大学 组建成今日的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院则成为今日的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等等调整行为。
这。。。。简直跟胡说八道有什么区别。
中原大学的源流如下
中原大学,由河南大学分裂而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的一部分。学校于1948年创办,由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1948年国立河南大学左右翼分裂,左派师生(占河大总人数三分之一)在范文澜教授带领下投奔解放区宝丰县大白庄村(现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村),成立新的河南大学,陈毅将其命名为中原大学。11月,将中原大学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办学。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主要系科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的一部分,而部分办学资源则汇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今中南民族大学)、湖北艺术学院(今湖北美术学院),为现今武汉地区高校源头之一。
看看年表就会发现,事实与那位答主的出入有多大了。
1949年6月,中原大学迁往武汉,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并入中原大学
1949年,中原大学(医学院、师训班)并入河南大学,医学院几经演变,成为今日的第三军医大学。
1950年,湖南大学(部分)并入中原大学
1950年,中原大学(艺术系科)改为中南文艺学院,后发展为武汉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
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并入公立华中大学,现发展为“华中师范大学”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
1953年,中原大学政法学院组建中南政法学院,现发展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本上中原大学大部分教育资源就是在武汉整合而成。
而武音,湖美,华中师大,基本上都是武汉本地为主,全国其他地区资源为辅组建起来的。
在当时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武汉作为基础非常好的城市,将大量文教资源集中发展也是非常正常的,又何来吸血一说?
这让我想起了当初中原大学调整的初衷。
当时负责中南地区院系调整方案的是中南区文教委员会主任赵毅敏,河南滑县人,河南大学毕业。赵毅敏在这次院系调整中毫无私心,积极响应中央“中南区集中建设武汉”的方针,将已分离河南大学的左派河南师生(即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建设武汉,中原大学也服从党组织安排随中共中央中原局迁徙武汉。
偏狭的吸血论,跟之前顾全大局的前辈同乡比一比,是不是会觉得有些羞愧?
河南,中原之地,聚与散就在刹那间,人、财、物都会如此。
高等教育资源只是其中之一……
聚,是需要向心力积累的;
散,则顷刻间消弭于无形。
这就是河南安徽等地的势
河南高校并不少,高水平的大学相对少。主要原因还是一个,河南穷!
之前只有一个郑大是211,96年入选,然后2000年郑大合并郑工和河医冲击985失败,主要原因是省属,但郑大也成为了第一个省部共建的省属院校,2017年郑大入选42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算是比较好的发展机遇。
另外说到历史,郑大建校时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师资都是从当时的部属名校调过来的,将近30年的时间内河南唯一的【大学】,其他都是【学院】。但后来从部属下放到省属,因为河南比较穷,财政支持上不给力,后续发展落后了,甚至因为工科太烧钱,不得不分出来成立郑州工学院交给国家部委管理。
另外其他答案不少说到老河大的历史,其实以讹传讹夸大的成分蛮多,实际上老河大并没有那么强。说几点吧:
1.经常有人吹老河大的所谓三大留学基地,从来没听清华交大相关史料中提到过,吹实乃强行并列。
2.所谓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也没存在过,1927年中州大学+农业专门学校+政法专门学校成立的是河南中山大学,后来改叫省立河南大学。
3.老河大国立是在1942年,看过诸如1942电影等资料的都知道,当年河南发生了大灾难,实际上河南都拿不出钱来支持办学了,通过关系河大1942年才从省立改国立,避免了亡校,客观上是踩着河南亿万百姓的尸骨上位的,真没啥可炫耀的。
4.50/6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是全国性的,并没有针对某个学校。老河南大学当年拆分后主力都留在河南了,分别是河南医学院、河南农学院和开封师范,后来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年实力很一般。
5.院系调整老河南大学的确有少数几个专业调到湖北了,这跟当年武汉是中南区核心有关,其他相邻省份的也拆给武汉不少呢。河南大学官网提到的也就水利,财经和俩农学专业。农学主力是留在河南农学院的。而就水利和财经而言,当年参与组建武水和中南财的院校都很多,去看看这俩学校的校史等资料,可以看到河南贡献的部分是很少的,网络上却只看到过河南或老河大的吹子经常主张武水和中南财是他们分出的学校,实在是有点贻笑大方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