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限制:
你:我想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亲戚:有志气啊!在北京吧?
你:。。。在合肥。
亲戚:哦。。。。。。。。
最近光威使用长鑫颗粒的全国产弈pro系列ddr4内存条很是有热度,希望千万别像弈系列固态一样翻车啊…从我入学到毕业这几年,合肥科技之城特色愈发鲜明(虽然房价涨幅增速也很突出就是了哈哈哈),从上古的肥科南迁到如今的合肥国家大科学中心,京东方科大讯飞再到合肥长鑫,看好“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
更新一下,湾湾一定是想笑死我好继承我的双十一购物车
。。。
不请自来,利益相关,科大毕业,人在北京,刚下地铁,手机码字...好吧标准B乎体开头hhh
先说明一下观点,安徽肯定是限制了科大,但是逐渐向互相成就的方向转变。理性分析一波(不理性的地方还望指正),先贴一个科大南迁的靠谱回答
科大没能迁回北京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其中必然有安徽省的阻挠(用词不当,划掉)成分,后面想要设立上海苏州深圳研究生院未能成行同理。
一提回京或者外地办学,肯定有许多人喷科大和科大学生是白眼狼;再一提到科大学生出国深造那就干脆上纲上线资本主义的月亮圆了哈哈哈
先说一下安徽对科大的限制之处:1.区位劣势:合肥位于中国的“中东”,既没有地理优势也没有政策扶持,曾经既不是长三角也不是中部崛起更不是西部大开发,甚至于还是泄洪区(此处心疼一波);2.随着区位和政策劣势而来的就是经济劣势,没错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良禽择木而栖,搞科研办大学是个烧钱的活计。
那么限制就很明显了,首先缺乏地方的经费支持,不求待遇赶上浙大南科大,就连985的经费都拖拖拉拉(此处未经考证),安徽仅有的优势应该就是地价比较便宜了吧,可是对外号称两千亩的先研院和三千亩的新校区,其实只有五百亩的先研院一期,以及加上了先研院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都不到三千亩的高新校区...至于东区里面的供电局、门口的高架桥、自掏腰包的地下通道和东区扩建以及掏钱都买不回来完整的中区还有最近被“民主”阻止的肥西路下穿,槽点太多。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我想自恃清高的朱校长也不会顶着骂名拉下脸皮去吞并烟草学院。
当你觉得工资太少不够花的时候你会干嘛?有本事就跳槽啊,实在不行去赚点外快呗,没有错搬回北京被拦着情有可原不能当白眼狼,可到好去上海苏州深圳建个研究生院也拦着,倘若当初成功的话还有上海科技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什么事?中科院长三角一体发展,南京和上海分院的研究生挂科大的名来合肥上课我想不出来对合肥有啥坏处;反倒是失去了这三个经济发达的桥头堡,对科大的经费收入和人才引进都是很大的损失。
还有就是生源问题,别拿八九十年代说事儿,那是老一辈科大人自力更生,用教学质量、学风和出国优势拼出来的,如果还在北京的话怎么会走下坡,我也就不会有机会圆梦科大了啊哈哈哈。暑假的时候参加高考招生,记不清有多少人都和我说,要是科大但凡在一个好一点的地方,早就毫无顾虑地报考科大了,这里面大部分人最后都没来。搞科研是与地域无关,科大也为自己拼出来了经费和仪器的优势,但是就算是科大这种科研导向的学校,绝大部分人毕业了也是要实习要去企业工作的,但是在合肥,对不起,没有。
合肥现在自称“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假设科大不在合肥的话,首先科学岛的几个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也不会迁到合肥,董铺水库也就只是董铺水库了,几个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也不会落户合肥,会不会有科大讯飞等科大系企业都难说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想都不要想了,“大湖名城”尚有可能,“创新高地”无稽之谈,从这个角度上讲,科大成就了合肥。
再说一下现在,虽然中科院成立了国科大彻底堵死了科大回京之路,不过科大得到的资助却是越来越多了(无论是中科院安徽省还是教育部),尤其是近几年安徽省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宁可抢了合工大创新院的地方也让科大新校区连成了片、省医直属附属科大成立医学院,还有那个未能成行的肥西路下穿(心意到了,不过触动了周边商户的利益),所以说现在在向着互相成就的方向发展。
现在在北京读研,特别怀念科大,那段在科大痛苦与快乐并存的学习时光,一起嗨皮的同学,肥西路和官亭路的夜宵,一起打球吃夜宵的朋友,早就听惯了难懂的合肥话也不再吐槽,有时候还要学几句,唉,应该是回不去了。
又看了下这下面的回答,发现科大的同学基本都是认同安徽限制科大,包括安徽籍同学。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些玻璃心的人还是不要强答了。
修改一下,确切来说是在2016年以前,安徽限制了科大的发展。2016年以后,双一流评定结果出路,科大正式扎根安徽,接下来就是互相成就了。
看到有些人说,没有科大,让合工大合并其他高校可以出现一所985。且不提这些人有没有考虑合工大与zf的关系(自行百度合工大 学生车祸),合工大在安徽省的地位是不如安大的,毕竟后者是省属高校。而且科大给合肥带来的远远不止一所985,还有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其建立是中科院为了贯彻科大的所系结合),至少三个国家实验室(现有的同步辐射,未来的量子及新能源),大科学中心(其余为北京怀柔,上海张江)。而安徽省对科大的帮助,也是从16年以后才开始逐渐增加的。
先说结论,在过去30年内限制了科大的发展。
在985工程一期工程中,科大获得的经费是9亿元,按照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三家分别三亿的规模支付。这笔钱安徽省一直拿不出来,我记得最后是以水电减免的形式支付的。科大东区北门的43亩地,是科大在2000年左右花5000万元买下来的。中校区和东校区的隧道,是科大自筹6000万元建造的。至于上面某位答主说的暖气,和这些钱的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