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下回答,近期居然找到了(大神)鼓手Peter Erskine的访谈。对于片中的演奏部分,不才和大神观点一致,转来给一年内持不同意见的菜鸟鼓手和感兴趣的观众: 原帖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490986002/
————————————————————原答案————————————————————
鼓手怒答,逐个问题回复:
1. 一般作为专业的鼓手,尤其像这种college出身的,大致速度都比较准了,所以会根据鼓手个人习惯爱好是否佩戴节拍器。曾经看过一个访谈,是采访国内著名鼓手赵牧阳的,问如何培养稳定、准确的节奏感,答:“抱着节拍器睡觉”。这说明节奏的稳定和准确度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自然人能在脱离节拍器的帮助下一首歌从头到尾下来节拍器精确不变,所以这个准确度只能无限接近精准;
2. 根据演奏曲目的区别,判断是否佩戴节拍器: 鼓手solo一般不定速度,不佩戴节拍器,详见往年Modern Drummer Festival; 有些风格比如big band(片中风格),由于鼓手占有较为强势的地位,经常会在曲中有solo,所以不指定速度; 多次变速的曲目,爵士乐中太常见,都靠乐手自己把握; 有稳定节奏的采样播放,鼓手可通过监听音箱获得当前速度。
3. 一个音乐的节拍,乍看之下是写在谱子上的,固定的。但是,一个节奏打出来,哪怕最简单的“动次打次”,不同的人打出来所谓的“味道”都不一样,就是因为音符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变化,差得太多肯定是错误的、肯定也不好听。差不太多的话,看乐手自己的风格、以及演奏曲目的风格贴不贴打出的"味道",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打得“对”或者“错”。人类对于节奏的敏感程度非常高,哪怕有0.01秒的错位,也会感觉出来,经证明这和人类在原始时代需要时刻警惕灾害是有关系的。而且就算没经过音乐训练的人虽然说不出哪里不对(太赶、太拖),但他就是知道哪个更好听。
而且节奏复杂起来后,音符的相对位置变化更加复杂多变,节奏的“味道”和鼓手练习的熟练程度、乐感、意识都有细微的区别,时间相差0.01秒,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要想问怎么复杂?举个栗子,所谓“动次打次”就是四个平均的八分音符,如果把每个音符拆成两个十六分音符就变成:“动次次次打次次次”,就是另一种节奏型,给人感觉也更饱满,这只是简单等值地把一个音符拆成两个的例子。
而在爵士乐中,将一个四分音符拆成1-9个音符是鼓手的基本功,那你说这有啥难的,难就难在一首歌里每个小节里,我们鼓手打出的音符时值都是不平均的,单数节拍要比双数难搞得多。而且爵士鼓是要两手两脚打,在现代爵士乐中的手脚分家练习,就包括在一个拍子里,手打7下,脚踩4下,大家可以现在试一下。而更多恶心的节拍也被爵士鼓大师们开发了出来,比如7对11,8对13等等等等……就是为了给听众们耳朵上的新鲜。
在以上情况下,高速演奏起来能保证乐曲的时值准确就难上加难了。
4. 影片中的情况。老变态说的:“dragging”、“rushing”就是说主角在演奏中有一个音符的相对位置不准确,而不是说乐曲整体速度不稳。而且,这个情况对应我上面说的不能简单判断“对”或“错”的模糊范围,前后拖0.01秒都不叫错,而应该说这个时值是否满足指挥本人对曲目的要求,所以老变态说:“Not my fucking tempo.”。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古典乐还是大乐队,都需要一个指挥,如果大家照着谱子直接开干,就不需要指挥了。因为谱子上音符的时值、速度都是明确标注的,观众听的就是指挥对曲目的独特理解。 在这种相对准确的情况下,我作为一名鼓手,会问:“指挥老师您想让我拖一点儿还是赶一点儿。”如果他像老变态一样吼:“你说他妈的应该赶一点儿还是拖一点儿。”我会直接吼回去:“回家问你妈,老子不伺候了。”
最后扯一句,在西方音乐框架(可以理解为广义爵士乐),速度和节拍这玩意不是死的,比如Freestyle beat就是不讲速度、不分节拍、不数小节,任乐手自由发挥的一种音乐形式。音符的相对位置和时值经常变,用不上节拍器。
-----------------------------时隔两年更新一下-----------------------------
总有人跟我纠结人能不能感受到0.01秒的差别,我给你们一个用来制作音乐的鼓音源软件截图,其选项是用来设定音源采样及延迟时间的。要求PC音频设备实时输出延迟时间越短、采样率越低,反之越高,我的专业声卡延迟选择范围在1.5ms-116ms之间。按你们这种木耳朵的要求0.01s可能听不出来,但要是乐手或者从业人员再听不出来还是别吃这碗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