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外国姑娘与中国男生交往? 第1页

  

user avatar   sir-martin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资格回答的。近年来交往过的非亚裔女生,大约三四十个吧。国籍涵盖英美法澳加意大利爱尔兰以色列都有。认真谈过恋爱的也不少,从最早的第一任超可爱的美国女朋友,到后来在埃及谈了半年多却刻骨铭心的意大利前超模,到现在甜美的爱尔兰女朋友。(原答案2015年写的,现在2019了,现任法国妹纸,在一起三年了)真心觉得,欧美姑娘简单,不作,在一起很好相处。 真的不是过来装逼的哦,只是决定写一些真情实感而已。

当年刚到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中国留学生圈子流传着一个说法——只有鬼佬和中国妹纸的组合,没有华人男生和当地鬼妹的。于是,我就暗自接受了这个挑战。努力了半年后,就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

许多朋友后来都各种羡慕,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我总结了下为什么洋姑娘中国男生这种组合少的原因:

1. 有一个铁律:全世界的文化都是要男生主动的。中国男生受到成长环境影响,从小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交友要谨慎”、“严禁早恋” 等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怕出了国也大多没法改变这种内敛害羞的性格,不会主动去搭讪女生。这在西方文化里,却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在自信奔放的西方男生面前,当然是会被边缘化,自然没法引起女生的注意。

2. 又有一个铁律,与我国相反,在西方国家,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重要事情说三遍。已经不止3个在中国的外国女生给我抱怨说他们找的中国男朋友,要么谈了一个礼拜不到直接提出带回家见父母,然后大谈婚后生活,人家姑娘直接freak out. 要么就是男生有“你是外国人,我们不可能结婚,所以我不会跟你认真谈,我们只是玩玩”这样的态度,令女生很莫名。在西方国家,约会(dating),和结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几乎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结婚一般都是要在一起并且同居很长时间后,才可能发生的。(我说的是“一般情况”,当然不排除闪婚的个例还是有的)。刚开始约会就谈结婚会把很多西方姑娘吓尿的。

3. 语言问题。第1条说了,男生是应该需要主动的。但是呢?如果语言不好没法沟通,纵使一身本领,也然并卵。上文提到我在澳大利亚努力了半年,努力什么呢?其实就是强迫自己全方面提高英语能力。从走出“安全地带”开始。搬出去,不和中国室友住,找了一屋子的鬼佬鬼妹做house mate, 每天用蹩脚的英语和他们交流,避开一切中餐馆,找了家当地的披萨店打工,周末积极参加各种当地人的party,社交生活与中国留学生圈子没了任何交集,逼自己半年不说中文(和父母通电话除外),半年后英语能力突飞猛进,基本上在派对上喝得稀巴烂都可以和当地澳洲朋友谈笑风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无论雅思考几分,听不懂当地人的笑话,没法流畅地讲故事,还是然并卵的。

4. 扫清了语言障碍,接下来就要开始打造自己了。铁律又来了:全世界的姑娘,都喜欢有趣的人。只是这个“有趣”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天朝,也许“有钱”就会自动戴上“有趣的人”光环。但是在发达国家,“钱”早已不再是首要的择偶标准,一个有故事的健身教练要比一个腰缠万贯却大腹便便生活无聊的企业家有竞争力得多。去打工,去健身,去运动,去旅行,去蹦极,去尝试各种没尝试过的事情,不要整天娱乐活动就是吃饭唱歌撸阿鲁。生活经历的丰富,是对整个人生都非常有益的。

5. 形象问题,这是真的很严重!抱歉如果我的话得罪部分人,真的no offence: 很多中国男生,一看就从小缺乏体育锻炼啊,精瘦得像根筷子,体态不正,骺背,低着头,再留个小胡子,很难不与“猥琐(creepy)”两字联系起来。好了重要事情说三遍:去健身,去健身,去健身!运动不仅可以从生理层面改变一个人,还可以从精神层面提升一个人,自信心,气质(气场),都会改变。健身还能显著提高男生睾丸酮水平,这在外表上是会提升“男人味”的,这点也是极重要的。另外还要提一下个人卫生问题,随时注意自己的口气和体味,非常重要。不要以为亚洲人身上没味道,这也是一个惊世谎言,deodorant请用起来谢谢!

6. 观念问题。中国的许多传统思想其实是非常糟粕的。(又要得罪一批爱国贼了)尤其是男权主义思想在这个国家是泛滥的。这在国际交往中是极不和谐的。就像楼上某个答案提到的她首先是人,然后是女人,最后才是外族女人。男性和女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绝大多数西方青年女性(16--30岁)都要比同龄的中国女性成熟得多得多,并且独立意识相当地强。一个简单的例子,身边一个26岁的上海小姑娘,以“像小孩子一样被人照顾”为荣。这在西方女生眼里是不可理解的。“需要被人照顾”绝不会是一件光荣的事。事实上,绝大多数西方女性拿到国内来都会变成“女汉子”。然而在现代西方的文化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没有什么事情是“汉子专属”的。 记得那时候逛澳洲的中国留学生论坛,时常看到有男生抱怨:“为什么好好的女生,要跟鬼佬在一起;为什么好好的女生,会和黑人在一起?为什么好好的女生,会和印度阿三在一起,太恶心太丢中国人脸了!” 然而,如果有一个中国男生和一个鬼妹在一起来,他(们)就会成为“英雄”,为国争光。我要说:这种极端男权主义+种族歧视的心态,是注定只能做一辈子loser的!

7. 很多中国男生会说:文化差异。我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难道那么多中国女生和外国男生的组合,他们都没有文化差异吗?非也!在我的小圈子里,我看到的是西方社会对不同文化极强的包容性。其实,文化是什么?文化只是人做事的方式的一种集合而已,这完全是后天的,并且完全是可以改的!改不了的,头上一个“懒”字而已。所谓“文化差异”,只是为自己的“懒”寻找借口而已。许多事情,一开始是需要逼自己的。比如留学生完全脱离华人圈子,学会参加各种当地人的party,学会每天吃牛排色拉披萨意大利面;学会接受不同的思想,学会不要种族歧视,学会不要大男子主义,等等。

8. 嗯,暂时就这些吧,今晚vodka有点多了,之后想起来再补充吧。

10月7日补充:
看到一些答案和评论说一些国外的华人/亚裔男生使出浑身解数追白人妹纸却以失败告终。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
永远不要刻意地去追妹纸。花时间花精力去提升自己。去健身,去旅行,去读书,使自己变得丰富有趣并且男人味十足。魅力有了,妹纸自然会有的。全世界妹纸都不爱屌丝的。

10月15日更新:
关于第4条,丰富自己的人生。其实和本主题的相关性已经不大了。每个人都应该丰富自己人生,不为什么,只为不浪费不亵渎生命。YOLO -- You Only Live Once. 生命只有一次,1>0,坏的经历也比没有经历强。所以我奉行“宁滥毋缺”原则,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毕业后离开全球最宜居城市墨尔本而前往非洲一个穷到吃不起肉的国家去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我想多看一些这个世界,不是走马灯式地旅游,而是深入了解,去当地找一份工作,与当地人成为朋友打成一片,尝试去学习当地的语言,探讨当地的宗教、思想等。

当经历了那许多,看了那许多,人真的会变。积累了满肚子的故事,却没有了当初“我要泡鬼妹”的虚荣。

------------------------------------------------------------------------------------------------
上一点照片吧


user avatar   xiao-ga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得很晚,写的很长,请见谅!


个人觉得,这是个特别能够以小见大的话题:表面上看是题主由敏锐观察引发的对两性情感和文化差异方面的小小提问,但其丰富的内涵却涉及了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了近10年的85后,我想在这里分享一点浅薄的见解,希望可以在抛砖引玉的同时,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首先,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个人背景:鄙人2006年高中毕业,前往新西兰留学,本科和硕士攻读生物,从事科研工作。后因厌倦整天呆实验室的生活,改行做了中学老师,教科学与中文。在此期间,先后有过两任新西兰(白人)女友,第一位交往了一年,另一位两年。在这9年里也偶有和中国女孩交往,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不长久。


下面,我想先概括地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然后再展开一些讨论:


中国国内而言,根据个人观察,民众对国人与外籍人士恋爱的看法是负面多于正面,中立看法匮乏。负面看法往往以厌恶崇洋媚外、visa/gold digger为主;而持支持态度的多半是觉得好玩,“为国争光”和混血小孩漂亮之类;真正打心底里觉得要尊重和祝福他人选择的是少之又少。前年我和一要好的德国女性朋友在北京游玩,走到哪里总有人驻足观望,是让人挺不舒服的事情。


西方国家,白人男性与亚裔女性交往的情况较常见,一般中立看法居多,除非男性比女性大出好几轮。但是,相比之下,亚裔男性携白人女性出行的情况甚少。我每次和女友上街,都会遭遇各种眼神和怪笑(当然有些是善意的),偶尔会被醉汉搭话,甚至和比较好看的女同事一起走去公车站也会受到类似的待遇。在这方面,国外和国内的偏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个人认为,归根结底,上述种种偏见都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一种好奇或排他心态。和很多国家相比,在中国的外国人比例是很低的。近年来,虽然到中国工作、旅游和居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但是由于语言和心理障碍,大多数国人对外国人的接触还仅仅停留在“看过”的层次。然而,“看过猪跑”和“吃过猪肉”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只是引用俗语,我绝对没有把外国友人比作猪的意思啊!):一个在北、上、广的中国人可以在每天上班路上看到外国人,但是如果从来不和他们交流,这样高频率的“看见”也仅仅是用来巩固自己已有的臆想、推测和狭隘的刻板印象。同样的,如果只是知道自己朋友的朋友嫁/娶了个外国人,而不是出自自身的体会或者和嫁娶的当事人触膝长谈到天明的经历,就永远无法理解跨国情感与婚姻是怎样的。


那么,跨国爱情到底是怎样的呢?个人觉得,爱情就是爱情,都是两个人相互喜欢,彼此照应,一起经历,共同成长的过程。不同的仅仅是一些表面的零星小事。文化的差异的确会影响到两个人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但这些因素不仅仅局限于跨国爱情。所有爱情的产生都与这些因素的匹配相关,就好像在国内也不是随便遇见什么人都合适一样。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抛弃“我们 vs 他们”的思维模式,把外国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看,通过真诚的交往(不是为了练口语!),认识到每个外国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你会欣赏,有的会厌恶,但他们不是一个整体,就好像你我不能代表中国是一个道理。那些从传统理念上不能接受外国人的,其实和二、三十年前父母一辈人不愿嫁娶外地人一样,原因仅仅是思维狭隘;那些说“西方女孩子太主动”的,其实只是自己喜欢所谓更“矜持”的女孩;那些说“西方女孩子不够主动”的,其实是因为自己不愿主动;至于个别说“中国男生更喜欢受过儒学教育的女孩子”的,直接忽略就好:这年头,在中国社会还看得到儒学精神吗?尊老爱幼之类的美德国外又不是没有。


总之,鄙人对题主闺蜜冒昧地提出的一点小小的建议是:其实不必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路人的看法与你们无关,而能够真正欣赏外国女生独立自主的男生是不会在乎你们是不是“太主动”的。而那个真正合适的人,在哪里都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遗憾的,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男生可能合适你们的很少(解释如下)。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海归数量的增加,中国也正慢慢地走向通往种族大熔炉的道路上。


下面就文化差异结合自己的例子简单地探讨一下东西方人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审美


排名第一的答案其实已经介绍了中西方对于“帅哥”审美方面的差异,在此我不再复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审美往往是由社会大众和媒体的审美所带动的。尤其在美国,电影电视里的亚洲人一般以丑角或猥琐搞笑形象出现,正面人物一般是肌肉男型。这对审美迁移以及刻板印象的形成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但同样的,日剧和韩剧里面的帅哥对国人的审美也有影响,所以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有两极化的趋势。好在,即使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根据我的经验,喜欢中国人的白人女性其实大有人在,在中国的外籍人士里比例应该更高。我第一个白人女友跟我说过,她和不少同学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亚洲人,但是亚洲人喜欢扎堆,基本没有接触的机会。(take home message: 刚到一个地方不要找当地的华人扎堆,要多和本地人接触,学习语言和文化。扎堆最大的坏处就是很有可能会错过艳遇的机会哦!)她后来回忆说,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大学宿舍,那时她正在餐厅吃晚饭,看见邻桌有一对双胞胎香港肌肉男,觉得很帅;大概五分钟以后我从正门走了进来,她的原话是 “I caught a glimpse of you walking across the dining hall and that whole evening I just couldn’t take my eyes off your face…” 我虽然坚持健身,但远达不到肌肉男的程度,由此可见正常身材的中国男性也是可以很有吸引力的。另外,本人身高1米74,两任白人女友都比我略高,可见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人,身高其实不是问题。审美问题的关键其实是要找到自己欣赏又欣赏自己的人呐


价值观


中西方人的价值观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可以有不少差异,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比如说,中国人和外国人里都有看重和不看重家庭的,这一点差别不大。很多人觉得中国人家庭观念很强,这一点不错,但是我的第二位白人女友大学是学幼教的,对孩子和家庭的喜爱也可见一斑。差异方面,据我观察,白人女孩一般比较独立,注重隐私,推崇民主和平等,这一点与大多数中国男性接触到的女孩可能有些不同。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新西兰度过,所以可以说三观也是比较“西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广大中国菇凉谈不长久到主要原因吧。每次回国,在同学聚会上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妻/夫管严”现象:有每隔10分钟就短信查岗的,有仔细盘问为什么公司距饭店15分钟路程过来花了20分钟的,更有每5分钟就问“你现在在干什么呀?”之类的奇葩... 这样的行为在西方国家一般会被视作强迫症处理。各人有各人的充实生活,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分分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呢?我和我的第二任女友就特别不喜欢这种整天黏糊嗒嗒的“爱情”。我们达成共识:如果信任对方就要信任对方做出的判断,相信对方的决定一定有合理的理由。如果她想和要好的女友到酒吧喝几杯,我基本不会过问,让她开开心心地去,想要我接她也就一个电话的事儿。但她不喜欢让我在家等着,往往自己打车回来。如果确实有合理的理由觉得不妥当,当面委婉地提出为什么(英语里的委婉和中文里的委婉不同。中文讲究含蓄,有时候有点拐弯抹角;英语里面很简单,只要先肯定对方观点,然后把主语换成事情,用被动语态,指事不指人即可。),一起协商讨论解决。我们觉得,只要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儿。独立讲完了,再说说平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年轻人讲究人人平等,因为社会体制和教育的因素,新西兰尤其如此,公民正义感很强。这包括不以貌、以财取人,尊重各人对信仰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性取向(没有放在生活方式里是因为性取向并不是一种选择)等等。如果一个人在惠灵顿的大街上有歧视性的言论或者举止,往往会被人围起来指责。这一点在中国似乎比较少见:还是前年的同学聚会,不知怎么的话题就转到了同性婚姻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嘲讽和对其由来的荒谬理解,任我怎么试图解释遗传学上的证据都无济于事。然后,和我中学特别要好的一个朋友拍拍我,小声对我说,“你后面那桌上有个男的长得不要太猥琐”,然后只见他的脸笑成了一朵花。除此之外,在发达国家,男女平等也是相对彻底的:在新西兰,夫妻双方都有产假,半夜轮流起来喂奶;很多丈夫和妻子花一样多的时间带孩子、做饭、打扫卫生。在大男子主义仍然较盛行的中国,这样的老公是很罕见的。民主问题不谈。


习惯


这里提到的习惯指的是行为习惯。中西方行为习惯的差异很大,虽然偶尔会造成尴尬的误会,但是基本上都是细节,没有对错,只是不同。比如西方人喜欢早上洗澡,习惯先吃早饭再刷牙,煎鸡蛋喜欢吃流黄的;还有基本上没人吃鱼会吐刺,都是煎/烤现成的鱼排,个人觉得挺浪费的;再比如新西兰这里好多人夏天赤脚出行,大冬天也有人上身裹着羽绒服,下面穿条短裤的(男女都有)。但如果是因为太看重习惯问题而影响了两个人的交往,其实是挺没有意思的哪怕你觉得是陋习,只要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也没有指正的必要。想想看,每个人也必定都有受不了某些习惯的朋友吧?举个好玩的例子:我这个人喜欢把肉吃得特别干净,每次吃鸡腿的时候都会连上下的软骨都一起啃掉。有一次吃鸡腿的时候被一起租房子的一个从小城市(Nelson,基本都是白人)来的新西兰姑娘看到了。她问我“你们中国人吃鸡腿都是连骨头一起的吗?”我逗她玩儿,说“其实也不是。这主要是因为我小时候家里穷,一家人一顿饭只有一个鸡腿吃,就养成了不浪费的习惯。”现在想起来特别后悔,因为打那以后的半年里,每次吃鸡,这缺根筋的妹子就把她吃剩下来的鸡骨头堆成一堆,整整齐齐地推到我的面前...


思维方式


这是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因为不同的文明史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2012年底,我曾一度回国工作,但终因不适应巨大的文化差异和不赞同某些社会现象而没有久留。Nisbett 曾在 “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一书中提到,西方人往往注重个体本身属性,依靠分类和逻辑推导理解周围事物;而中国人认为事物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的,要想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考虑到一系列相关因素和其的关系网,单纯地依仗逻辑或道义谈对错黑白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也就是说,道德的准则是相对的,根据情况和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日本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有句话叫“红灯大家一起闯”)在国内工作期间,我目睹了很多为了赚钱在道德的灰色地带游走的公司行为。因难以接受,最后毅然辞职。这就是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匹配的一个例子。下面再探讨几个和两性关系有关的话题。首先,我想说一下对恋爱态度与目的的差别。传统意义上说,老一辈的中国人总是教导我们,恋爱要严肃,要奔着结婚去,不能把感情当作儿戏。尤其是到了25岁,不管男女,大多数中国人的父母就开始在耳边各种催婚:一边张罗着相亲,一边反反复复强调不能够沦为剩男剩女的重要性。(丫的剩男剩女的概念根本就是扭曲人性: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女性只要37岁以前生孩子,卵子质量没有太大差别,如果想要再延后,也是可以冻卵子的;而男的只要生活习惯健康,精子活性到50岁以后也足够。凭什么25岁以后就剩了啊?)相比之下,西方人对恋爱持较轻松的态度,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讲究顺其自然,凭着感觉,走一步是一步,大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意思。这并不是说西方人都比较随意,不把感情当回事儿。恰恰相反,因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为什么要迁就勉强自己,与不合适的人匆匆完婚呢?在现在的西方国家,除了比较保守的宗教信徒,大多数人都会在婚前与伴侣住上一段时间(国内称为“试婚”),以进一步发现习惯上的不同和用考验解决分歧的能力来检测感情的健康程度。很多问题两个人不住在一起其实是发现不了的。如果国内很难“试婚”的话(很多人怕被别人称为“同居”),至少也要在结婚前一起出去旅游一段时间,最好住青年旅馆。当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分手往往成为必然。虽然痛苦,但也要理智,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我的两个新西兰女友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所以当出现原则性分歧的时候,分手也还算是挺干脆的,毕竟长痛不如短痛。第一任女友在多年前的一天告诉我说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以前的感觉了,还是分手吧。我当时很不理解,问了她缘由,她说不上来。后来决定给双方多一点时间,又试了一个星期,如杯水车薪,就兵败如山倒了。虽然很是惋惜,但“没有感觉”其实也是个原则性的问题。一年以后,她出柜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很多人在出生时性取向其实并不确定,多年后发现自己喜欢同性,也是不足为奇的事。第二任白人女友谈了两年,一切都很好,然后我回国了。在尝试了一年长距离恋爱以后,她觉得实在太痛苦,让我回去。但是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我一时半会儿无法脱身,后来就共同提出了分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下面再说一下白人姑娘到底喜欢什么。其实这个话题也是很庞大的,在这里只是说说我的个人感受。我的两个白人女友都提到过对我长相的喜爱,但是也都强调过喜欢上我的决定性因素是第一次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讨论的内容。鄙人兴趣广泛,喜欢瞎看书,对很多学科广有涉猎(但无一精通!),所以大多数话题都还聊得起来。当然,也没有说一上来就聊哲学和量子力学的,都是以small talk为主,由浅入深,如果聊得酣畅淋漓,再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讨论。我一直觉得,如果可以找到一个soulmate度过余生,大概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吧。而我欣赏的姑娘,大抵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第一轮的“智力测验”必不可少,哈哈。我的第一任女友说她最喜欢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热爱以及我全神贯注时的表情。我的第二任女友说最喜欢我给她讲的各种故事和我聆听她倾诉心声时理解的眼神。这就是一些白人姑娘的思维方式,她根本不在乎你是否有钱,有车,也不在乎你的身高,肌肉多少,她们在乎的是你是不是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富有的人!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喜欢一个人可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考虑的问题会很多,甚至家庭情况也要囊括在内。其实外国人嫁娶中国人的时候才更需要注意对方的家庭情况,主要是父母是否容易相处。早有德国友人告诫过我,娶个中国老婆就是娶了她的全家,一定要慎重抉择。此言极是!幸好我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在感情方面让我自由抉择,从未施加任何压力。我曾经问过我妈,是否介意我娶一个白人姑娘,我妈说了一句让我心花怒放的话:“以后你的媳妇是跟你过日子,不是跟我过。你自己喜欢满意,我就高兴。” 也不知道是哪辈子纪德让我摊上这么好的父母!


最后,再简单的提一下交流的重要性。对我来说,语言交流没有问题,几乎所有新西兰人第一次和我聊天的时候都以为我是在这里出生的华裔(语言没有捷径,唯有多听多看多说多写,多年下来必能成才)。在文化方面,因为平时很关注,再加上多年来一直与当地人一起租房,也没有太大的缺失。之前有答主提到互相不懂得对方的梗的问题,其实时间长了也会缓解。英语里面最常见的梗是pun,本身并不复杂,一学就会,但是要想灵活使用需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和对西方文化的一些理解。中文里面的梗很多外国人其实能懂,只要翻译的简单到位即可,意译,不要直译(傅聪版的傅雷家书的前言里把翻译比作“戴着镣铐起舞”,其实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语言和文化知识是深层次交流的必要条件,而深层次交流又是健康感情的必要条件。在这两方面,我是很辛运的,因为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但是环境也是可以创造的。想当年,我爸每天用Look, Listen and Learn的英语磁带“喊”我起床,从刷牙洗脸到我骑车上学,一年四季,反反复复,从不间断,一共放了6年。一开始的时候有不少地方听不懂,但是也没有关系,语音语调熟悉了,以后学到这个词的时候便已是复习了。私以为,鄙人的英语发音没有“中国元素”的主要功臣是我爸!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读起来应该挺复杂的。但鄙人觉得,选择男/女友最基本的条件其实只有两个,第一是在精神层面上可以做到良好的沟通(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第二是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一个人如果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真的坏不到哪儿去)。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


终于写完了,希望对题主和关注者能有些许的帮助!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男票的ex就是个白人姑娘。。。

按他的说法,胸型好,身材漂亮,跟他一样喜欢肌肉车,带出去所有人都会赞叹。此外没有提过这个姑娘人品如何、能力如何、气质如何、思想深度如何。

没有继续下去的原因是:姑娘来自欧洲,回国了。

他也有提过也许最后并不会娶她,因为家里不太会接受外国媳妇,以及这姑娘在跟他交往时,并不拒绝其他男生在party上的礼貌性的吻脸蛋或者拥抱(他知道没什么,但心里不舒服)。

我作为他现任女友对此的看法:

1. 听起来像是如果妹子不回欧洲而留在美国,那就没我什么事儿了。听起来也像他就是喜欢身材喜欢别人对他有个白人女朋友的羡慕。我知道我是过分自卑,但我的确没有感觉到自己对于他的意义在哪里。

2. 从他的话里我只感觉到他找女朋友似乎只管外形。当然他自己补充过一点:在他需要的时候,一个妹子陪在他身边,他就会喜欢上这个妹子。虽然我也满足这个条件,但是这个理由显然让我没有安全感。我没有得到能力上或者性格上的认可,甚至在处事方式、逻辑清晰度、情绪控制能力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他遇事就爱发火,发泄情绪优先,自尊太强容不得别人一点点否定,争辩时不讲道理只想诡辩让对方闭嘴)。那么如果某一次我因故没有陪伴他,是不是就什么都没了。

3. 想找白人妹子的男生,你们只要努力勾搭就好了。兴趣接近的话,玩得到一块儿去,自然容易在一起。

4. 白人姑娘可能没那么容易愿意做你女朋友,我也有男生朋友是被一个白人姑娘date了一年多就是不转正的,而date期间可以同时交往好几个人大家都知道的,于是这个男生朋友免不了经常心里酸酸的。而且白人姑娘相对独立精神较强,隐私观念更强,她不会翻你手机,但她也不会事事都跟你汇报,也不会为你改变她觉得正确的事情(比如尽管我男票不舒服,他ex还是不会停止和别的男生之间的礼貌性吻脸或拥抱)。

所以,自己衡量吧。

我知道我中间跑题了。。。你们自动忽略就好。


user avatar   yuan-xin-he-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中国男生就是“easy boy”,见到中国女生就是一副挑三拣四的大爷样子,见到外国女生就马上凑上去,似乎找个白人妹子就显得自己x大身价高了呢。

——刚看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女孩都是easy girl”,有感而发。




  

相关话题

  为什么日文公告列要点时每项都用「一」,而非用数字排列? 
  如何评价杰士邦广告「如何评价一个女生真正嫁给了幸福」?安全套广告该如何把握尺度? 
  突然看清渣男是什么感受? 
  男生女生的恋爱观有差异嘛? 
  如何评价山东大学关于「学伴」项目的道歉? 
  如何看待都美竹再次曝光吴亦凡劣迹,称「可送你十年牢饭」,要求其退出中国娱乐圈,并致歉公示 3 天? 
  外国男人真的喜欢中国女人吗? 
  为什么欧美国家形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但是东亚形成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为什么外国人看起来比中国人活得轻松? 
  从女性的角度看,男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会非常有魅力?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明星胡笑的朋友圈文章 《我找到了中国 PM 2.5 的真正源头(是转基因粮食的推广种植)》?
下一个讨论
你在街上遇到过知名度较高的名人吗?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