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路遥为什么这么穷?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大学是在西安上的,而我的导师也是当年路遥的同事。

很多人给路遥算账的时候,就是拿小说稿费和工资来说事,其实这是不对的。路遥在他刚成名的那些年,也就是80年代初,的确只能靠工资和稿费生活。但是到了80年代末,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文人们挣钱的路也越来越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上市90年代初,随着民众娱乐意识的觉醒,纸媒逐渐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各种晚报、都市报不断出现,各种趣味性的杂志也层出不穷。比如《知音》杂志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当时《知音》的销量轻松就可以达到数百万份,而《知音》杂志为了吸引名家写稿,开出的稿费也是相当之高——在90年代初,最高就可以到千字1000~2000元。在当时,写一篇《知音》的稿子挣四五千元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当时北京的房价也才两三千而已。所以,刘心武等许多作家,也一直都是《知音》作家榜上的常客。

当时在西安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杂志,比如很多人可能听过一本叫《女友》的杂志,这个在全国还是有知名度的。当年路遥就经常化名给《女友》写稿,一篇也能拿到一两千元——这在90年代初绝对不算低。何况路遥写稿的杂志也不止《女友》一家。总之,单靠这些报纸副刊和杂志的收入,在90年代路遥就可以过得比较滋润。所以,以路遥的名气是不会缺钱的。

路遥的最大问题,是他对于生活品质是有要求的。抽烟要抽好烟,喝酒要喝好酒,自然花销就大。而与路遥相比,另一位陕西作家的代表——陈忠实,对物质生活就没什么大要求。路遥抽卷烟的时候,陈忠实抽的是自己用纸卷的土烟。后来陈忠实也喜欢抽雪茄,但那是因为陈忠实的书销量还不错,而且《白鹿原》也相继卖出了影视、话剧等的改编权,也给陈忠实多了一大笔收入。

其实在陕西作家的三驾马车例,活得最滋润的是贾平凹。陈忠实也好,路遥也好,挣钱都是靠文字。而贾平凹算是多栖发展,除了写作之外,还倒腾古董、给人题字作画等等。现在贾平凹自己对外的报价是匾额一字5万。这就是说,贾平凹给人题一个匾额的收入,基本上可以顶他一部小说的版税,而写一部小说怎么也得要一年的时间。所以,贾平凹这十几年来的重心大多数时候也不在创作上。

另外,路遥的家庭生活也不算顺遂。中间花钱的地方也有很多。关于这一点,百度一下也能查到不少信息。

总之,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路遥的穷不是因为收入低,而是因为活得太“精致”。作为对比来看的话,在90年代初,跟路遥同等名气或者名气稍低一些的作家,只要没有家庭的拖累,基本上都不会穷。路遥的“穷”是他自己选择的路。


user avatar   wo-zai-ni-bei-hou-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看了许多同仁的回答,其中大部分人都持有路遥并不穷,只是入不敷出,只顾享受,抽好烟,喝洋咖啡,从而显得他相对很穷,对此类观点,恕我直言,我不敢苟同。

首先我承认,我是唯路遥主义者,甚至不光是我,我们一家三口都有这样的倾向,我是上高中后了解路遥,期间恰逢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开播,在此影响下买了《人生》、《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传》一系列书籍,使我对路遥本人及其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平凡的世界》,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它是我所读的现当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一本小说,因为不光是我,有好多人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备受鼓舞,每当我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难以说出口的委屈,我都能联想到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重拾生活的信心,使我明白生活不总是黯淡无光的,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拓。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路遥为什么这么穷,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是因为好烟,洋咖啡,这些高档奢侈品加速了他的贫穷,但是也绝不是大家所说的,路遥童年有非常悲惨的经历,长大成名后借这些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我认为它之所以抽好烟,喝洋咖啡,其实目的很单纯,那就是为了————创作。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详细的交代了他创作这本书的经过,我读来,真的是能真切感受到这其中的艰辛和不易,路遥先是阅读了十年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阅读期间不停地翻阅,久而久之都磨去了手上的指纹露出了毛细血管,后来干脆用手掌翻书,他一再强调,故事可以虚构,但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也说写作不仅仅是要取悦当代,更重要的是要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同时又阅读了百部小说研究它们的结构,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才开始动笔,确想不到一个精妙的开头,写了删,删了写,最终一天,灵光乍现,呈现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开头,创作期间每天都规定自己写一定数量的字,完不成目标从不休息,全身如燃起大火,进入到一种狂野状态,写到动情处簌的一下将笔扔出窗外,爬到桌上大哭,哭完后擦干眼泪又点着火柴找笔,重新投入创作,写作每每遇到梗塞不通之出,就在房间里面来回走动,招待所的人还以为他有精神疾病,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答案确是那人在写作,你不要打扰,每日写毕,手指严重痉挛,干脆倒一盆热水,将手指化开,创作期间极其孤独,期间有一只老鼠与他作伴,他还分自己的口粮给它,并且路遥先生一直秉持着严谨的写作风格,自己未曾经历过的每每体验,第三部要写煤矿,干脆写第三部的地方就搬到煤矿,期间还亲自下井体验,中间要写省委书记这类高官,于是托人找关系,到当时的省委书记家中参观,仔细观察人家的家中沉设布局,要写兰香上大学,又专门去西北工业大学考察,和在校大学生交谈,诸如此类种种,路遥在创作时总是充满初恋般的热情,宗教般的虔诚,真正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是想在这样的情形下,加之路遥有非常不规律的作息,他都是夜晚创作白天休息,有时一整天都不休息,是必须有香烟和咖啡这两种同时具有生理依赖和精神需求的物质来支撑他的,如果他真如人所说,是以这些高档奢侈品来慰藉自己,回报自己,那么他应该是吃穿用度都相对提升一定档次,而据路遥的生前好友海波交代,路遥的饭菜很普通,衣服大多陈旧,能穿就行,唯独香烟和咖啡不落伍,因为这是他的刚需,这是他创作的食粮,路遥的一生都在创作的路上,后来他病入膏肓,病榻之上还在写作,并对人说,等他好起来,又要投入到下一步大作中去,只是最终天不遂人愿,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已经凭借人生名震文坛,甚至有人在同为陕西作家的陈忠实当面就说,你搞了这么多年的创作,咋搞不出个人生来?路遥如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样,在生活面前从不低头,坐在马车的辕上,一路高歌,敢于超越,如果路遥后期真是只懂享受死爱面子的虚假文人,他完全可以躺在《人生》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时不时出来题一下词,挂一个大学的名誉教授,得过且过也是一种生活。

庄子一生都很贫穷,有人问庄子说:庄子,你怎么看起来这么清贫啊,意在讥讽他,庄子听了却不以为然, 说我从来不在乎物质的富裕或清贫,更看重的是精神是否潦倒,路遥的一生都伴随着饥饿、贫穷、白眼,但谁又会说路遥是一个精神匮乏的人,大千世界不一定说你家财万贯就是成功,换句话说你很富裕不等同于你的人生有价值。

写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表达,评价一个人应该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角度去评价,隔岸观火永远不会明白起火的真正原因,评价一个人若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界定,是有失公允的。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的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从中学习到路遥的创作精神,他的昂扬斗志,这样就值。

另外也有人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读者很喜爱,三十年来一版再版,而文学教授却嗤之以鼻,说深度不够,思想浅薄,文笔老套,对此我一直本着的观点是,作家的受众永远是广大读者,书籍的销量是金标杆,也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书目他从来看不懂,而路遥的作品一读就通,水平可见高下,对此我原来听过名师王金战一句话,现在放在这里,仅供参考,王老师说一道压轴数学题,一个班全都做对了,这道题你能说你出很成功吗?换而言之,一到压轴数学题全班没有一个人会做,这道题你能说你出的很成功吗?

当然上面这些话与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毫不相干的,再次只是并在一起加以说明罢了。

—— 一个陕西愣娃


user avatar   Linsi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票答案是正确的。

替路遥打抱不平的读者,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同时代的出名的作家为什么没有一个以穷困潦倒著称?

即使是残雪之类的,销量版税并不高的先锋文学作家,也能相对稳定富足,而莫言余华贾平凹之类的名作家早就已经迈入中产阶级生活光鲜,跨界发展混得好的,比如严歌苓称得上是上流社会一生多金了。

为什么偏偏路遥穷困潦倒?

为什么偏偏是路遥?

完全没道理。

要知道,路遥从事的文学类型并不冷门,他不是写先锋文学的,也不是写新诗的,他的书销量应该很好,长篇小说稿费应该很可观。

要知道,路遥成名也不晚,他不是死后出名的作家,《平凡的世界》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而且早在写《平凡的世界》之前,中篇小说《人生》就已经轰动文坛。


答案就是即使是那个时代,一个名作家,写作带来的名利都是非常可观的。

不过路遥太能花钱了而已。




路遥一生其实没有被时代耽误,和人们对他错误的认知不一样,他不是一个人们想象之中写着传统文学,生活入不敷出的寒微作家,相反他的收入是非常高的。


路遥一生的穷困潦倒真正原因是他奢侈的生活。

这里说起来他的童年生活有关,对于路遥而言,奢侈的物质享受更多是一种心里需要,提醒自己我已经告别贫困童年,已经出人头地的感觉。


但路遥的生活和钱的关系上面,

就拿抽烟来说,路遥抽烟所花的钱就是个恐怖的数字,路遥抽的烟都是顶级品牌,一天两三包,耗资巨大,写作《平凡的世界》期间,几年时间,抽烟的钱就达到了四万元,四万元的烟钱放到今天都是个不小的数字,而在八十年代,那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按照时代人均收入折算,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期间吸烟的钱是四百万,如果考虑到稀缺性,那个年代家资万元鹤立鸡群,而这个时代,家资百万根本不算什么,路遥的抽烟所花的钱财,概念上只会更恐怖。

即使是按照较低的算法,按平均收入折算,一个作家,在2019年的今天,写一部书期间抽烟的钱就超过了四百万,这个作家会是一个穷人吗?

如果一个作家在这种情况下出来抱怨自己穷,时代对不起自己,恐怕整个网络都会觉得他无病呻吟,比如上次那个在微博上磨磨唧唧的某个上海女作家,微博一出被网友铺天盖地痛骂。

路遥的消费不只是烟,还有吃西餐和爱好咖啡等等其他烧钱项目,路遥在八十年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可以想象。



路遥的贫困,和时代无关和文学无关。

是他自己的物质消费和财富管理导致的。

路遥是真的穷困潦倒过,这点没错。

可是那是他自己的错,不是时代对不起作家,他是那种见了奢侈品,尤其是高档烟酒走不动道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不过路遥因为名声,圈内到处都可以找朋友借钱,也不至于揭不开锅,可能也有这层原因在里面,所以路遥没什么经济危机感)


如果路遥活到今天,即使他是今天作家富豪榜第一的千万的年收入,以他的消费习惯,古巴顶级雪茄和最浓烈的岛屿威士忌基本是一掷千金,各种豪车布加迪威龙,名牌手表劳力士百达翡丽,

路遥即使这么有钱,也一样买买买之后穷困潦倒。



很多人看到路遥借了5000块去领奖,还抱怨“日他妈的文学”,觉得真是穷啊,真是时代对不起文学家,但1991年的5000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至少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去北京一趟,就用了三十万,他干什么要用这么多钱?

那个年代吃住标准很低,包括他的路费,都只是个小问题,按照惯例买一百套书送评委?这能花多少钱?按照今天的价格推算也就7000,这些必需品也就一万解决。而且一个体制内作家北京领奖,应该有提供住宿和食堂。

那么他三十万元中的剩下二十九万去了哪里?

当然各种觥筹交错衣香鬓影里面去了。



路遥应该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作风,也最清楚文学带给他的,是那个年代远超普通人标准的物质享受,但为什么路遥为什么要抱怨呢?

路遥死后,死者为大,他的很多事情都被神化了,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没谁知道。

答案是路遥的心态。

为什么《平凡的世界》里面,如此多的白富美,官二代小姐倒贴主角一家?一个普通农民,没学历没文化没钱,女朋友居然是省委书记的女儿?体现在作品里面的某种渴望,那就是从政,他其实一生的梦想并不是文学家,而是政治家。

虽然已经写作赚了很多钱,但离梦想还远着。

他身上有文人的通病,只要自己没做到“千古文人帝师梦”这个级别,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生用不完的金钱,文人就喜欢抱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他借5000块去北京领奖还抱怨,那个故事就是路遥按这种心态来说的。



其实路遥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我真不明白媒体炒作路遥贫穷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一搜出来路遥都是一生贫穷和坎坷呢?动不动就是一个拉着牛车,裹着军大衣抽旱烟的作家形象?

还号称什么房间里唯一的奢侈品是抽屉里的一包桃酥。


实事求是的话,他真的不是一个万方多难忧国忧民的杜甫形象。

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和他是没多大关系的。


有人说我黑路遥,但是,这个题目问的就是路遥为什么贫困,

我自然只能知道什么就回答什么。

除此之外我还能怎么说?我肯定是不屑于说假话的。

而那段孙少平和田晓霞,寄寓路遥隐秘的心愿,更是《平凡的世界》里面说烂了的话题,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路遥其实想当官。


其实我觉得黑路遥的不是我,是你们

是你们心里接受不了路遥原来也花天酒地纸醉金迷。

是你们心里接受不了路遥原来不苦逼,而是生活滋润。

是你们非要觉得路遥一定要一贫如洗,穷困潦倒才能符合你们心中人设。



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李白不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吗?

苏轼不也“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吗?

即使是杜甫,其实他的生活也是不错的,他的苦难,主要是那时候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如果开元盛世一直持续下去,其实杜甫生活也滋润。

我并不觉得路遥生活奢侈有错,只是说出事实而已。



如果说唯一有什么不满的,那就是,我觉得,既然是你路遥自己花的钱,花了就认了,何必出来抱怨“日他妈的文学”呢?

一个很富裕的作家,欧洲买奢侈品,迪拜去帆船酒店,花的也是你正当的劳动收入,大家没资格说什么,但出来抱怨文学让你受穷那就不好了,对不对?

如果那时候路遥借5000块的时候,乐呵呵承认,“自己平时有点大手大脚”,坦坦荡荡那不就得了吗?

(当然这点也未必是路遥的问题,后世媒体为了造神,反复强调路遥的贫穷,艰苦奋斗,到处宣传路遥这句话也是重要原因,也许人家就只是一句普通的牢骚。

就像我说的,我真不明白媒体炒作路遥贫穷的意义何在?)


user avatar   hu-kai-21-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lyy58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




  

相关话题

  请大神把“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翻译成高大上的英文? 
  各位老师,请问我这本书是不是已经废了? 
  现代社会中,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衰落是不是必然的? 
  曹雪芹真的烧掉了后四十回吗? 
  有哪些有趣的现代诗? 
  《水浒传》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有何优劣? 
  如果用一句诗句来形容你的一生,你会用哪一句? 
  如何在不洗白反派的前提下,让观众感受到反派的人格魅力? 
  如何看待吴文辉团队离职阅文? 

前一个讨论
如何从法律角度解释「买熊猫判 10 年,买妇女最重判 3 年」?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小米高管潘九堂:苹果前期并没有芯片,iPhone 照样改变世界,诺基亚有芯片依然倒下?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