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周源邀请。
直接列举吧,不说的太细了,大家都用微信。
1.群文件管理被QQ群吊打
2.群消息无法完全屏蔽,有的群你不乐意看又不能直接退了,没有QQ的不常用群聊或者完全屏蔽功能
3.群主权限不够强大,也无法设置管理员,总之群聊被QQ吊打
3.电脑版登陆麻烦,不能记住登陆,必须扫码,我手边有手机还用电脑??
4.订阅号消息改版后的信息流不好用(这个看个人喜好)
5.朋友圈给别人消息点个赞后,别人再给他点赞居然还给我发消息,不可理喻
6.好友删除后无提示,必须聊天才能发现被删了,否则不给任何提示,同样不可理喻
7.聊天记录明明都在腾讯服务器上,可是就是不给用户提供云聊天记录备份服务,备份完了只给police看不给用户看,还嘴硬说没备份,不要脸(看最近新闻,智商正常的都知道是否备份)
总之以上大部分痛点下载个腾讯TIM就能解决,反正我是很少用微信了。我用微信纯属是班级群通知都发微信群,否则早删了。我也算个腾讯粉了,QQ音乐vip,腾讯微云vip,腾讯网游充了很多钱了,微信是腾讯最智障的产品了¯_(ツ)_/¯
公众号不允许外链,给一个“查看原文”。互联网的魂儿就是超链接,这实在太令人难过了。我说的难过是真难过。我们应该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多元,而不是大家变得越来越像。
开宗明义地说,个人认为微信最大的痛点(也是最大的罪)是不自由、不开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 web 时代原本的开放反而有了倒退。
先来说说公众号。
微信的公众号可以说是中文互联网中有着最多的信息沉淀、最丰富的信息来源的平台之一。想想你每天有多少讯息是通过自己订阅的公众号、朋友在朋友圈中分享的公众号文章中得来。然而这些海量的信息是(几乎)无法在除了微信之外的搜索引擎中找到的。
此外,公众号发布者除了别扭地插在「阅读原文」中,是无法在公众号文章中插入链接的。链接,作为互联网的根基,因为微信出于对流量流向控制的需要,居然无法出现在一个网页里(公众号文章本身是一个网页)。
于是,每一篇公众号文章都是一个信息的孤岛。
当然,你在微信里也不是不能打开链接。但是隔着一道微信的自带浏览器,就像在原本的 Great Firewall 之上又多了一道墙。
有些链接它会提醒你因为受到「太多人举报」,为了你好就只看看这个红色感叹号好了;遇到有输入框的网页时,总会「好心」地在上方加上一条警示栏告诉你不要输入 QQ 密码;遇到有些页面,则会擅作主张地帮你「优化」页面布局。
微信牢牢控制着这些海量内容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它对这些内容有着完完全全的生杀大权。而从以往的行为可以知道,微信从来不是一个中立的平台管理员,很多规则非常模糊,处理起来也时常双重标准。
对于商业上的竞争对手,会以莫须有去屏蔽封杀;对于合作伙伴,则对其违规手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说对某家投资了的电商企业的诱导分享放任自由)。
最终,这些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当局需要管控舆论以及 stability maintainance 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简单——我只需控制微信这一头就可以了。
于是乎,红色感叹号已经/将会继续成为一种常态。
下面来聊聊小程序。
小程序的出现是微信期望打造一个超级生态的必然产物。但是与 Google 的 AMP (你看,在公众号里作者就不能像这样插入引用的链接)或 Facebbok 的 Instant Articles 不同的是,小程序并非基于原来的 web 去优化其在客户端上的表现,而是开发出了一套相对独立的语言。
为什么 web 技术一直是发展最快,社区最活跃的技术呢?除了开发门槛相对较低之外,个人认为就是因为它是最开放,最自由的技术。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网页右键去「显示网页源代码」。无论你用了多么巧妙、多么超前的前端技术,别人都可以看到,这就代表着开发者无法,也并不需要敝帚自珍,那么就干脆打开门来,大家一起讨论与进步。也因为使用 web 技术的群体非常大,所以也衍生出了诸如 React Native 和 Node.js 等基于 web,但可应用在网页前端范畴之外的技术。
而小程序,它很大一部分是基于 web 技术(比如说语法与 JavaScript,CSS 基本一致),但它却并没有 web 技术开放的特点:小程序的代码本身很难移植到其它的地方使用、也没办法在除了微信客户端以外的地方去运行。
换句话说,它利用了 web 技术的开放性、通用性,成就了自己后,再把门关起来,让大家跟着自己的这套规则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