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华、北大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哪个好?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北大本科,在美国读了master之后在纽约工作已经第四年了。清北同学怎么也得认识成百上千了,美本中国人也认识了得有几十或者百来个了,所以认为还是有一定发言权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比较“哪个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比较某一学科的科研实力,直接去查学科排名或者影响因子即可,我相信结果肯定是有些WUSTL好、有些清北好;如果比较在中国人心中的认可度,肯定是清北好得不要太多,如果是比较在美国人/世界其他国家人心目中的认可度,是wustl好,这些都是没什么用的废话。我相信大部分人关心的,或者题主想知道的不是这些,而是下面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能从中选一个读我的本科,选哪一所对我来说发展前景更好?

对此,我的答案并不复杂:如果你想长期在中国大陆发展,尤其是假如你想从政,毫无疑问选清北;如果想在香港或者美国发展,应该选wustl. 在大陆发展选清北这个不用我多解释,我主要想阐述一下选wustl是为什么。我认识很多top30-50的美本同学,说实话,这些人里有相当一部分论专业水平、数理水平,如果当初去高考,恐怕上一本都困难。但是凡是这些人中比较上进的,在美本度过四年之后都有了非常不错的出路,譬如有的去了高盛摩根的HK IBD,有的申到了JD后来在美国做律师,有的做学术,申到了Harvard/Stanford的商科或者理工科博士,甚至其中一些博士成功在美国顶级大学拿到了教职。这些成就,如果他们当初没有读美本,而是去了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国内大学,是绝对做不到的。可能在某个比较菜的一本读完书去当个月薪几千的银行柜员就顶天了。

但是为什么读美本会有这么大的帮助?我认为有四个原因,我想从不重要的先开始说。

先说第四个原因:对于中产阶层的孩子,美国的工作机会本身就比大陆的机会有经济优势。无论原因如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比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各行业的领军公司大多在美国。试想你是个金融系学生,如果你只在国内找工作,然后你去了本地最好的投资银行——中金。但如果你在美国找工作,你去了纽约最好的投资银行,那你去的是高盛。同样是个尽力去了本地最好投行的学生,但高盛就是比中金牛逼多了,所以差距就形成了。一般来说清北同学除非出国读研究生否则是不会被美帝机构直接招聘的,但美国的大多数行业,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在招聘应届生时都是偏好本科毕业生胜过master毕业生,所以读清北的话,你就失去了美本同学能得到的大量机会。而且由于中美在经济和国际地位上的天然差距,美本学生在中国能受到的认可远高于中国学校在美国收到的认可。以香港投行为例,香港本身属于中国,投行做的业务大部分都是大陆业务,但相比于招聘中国本科的学生,却仍然更爱招聘美本。就我所知,对于大陆应届本科生,香港九大行非清北复交金融系是绝对不要的;但对于美本应届生,top50以内都有机会,而且还不卡专业。每年都有九大行IBD里某一家没要清北学生的,但是九大行某一年一个美本都不招的情况似乎从未发生过。

第三个原因:美本对学生的服务的确更加周到,学费不是白交的。先不说美国学校更人性化+民主的各类政策等等,单论职业发展方面的服务也远远超过清北,一般学校或者学院的career center会定期约学生聊天,催促找工作进度,或者邮件发送各种内推机会。还会专门开讲座教写简历、教networking、教写linkedin、教面试..... 对于想做学术深造的学生机会也更多。如果你是个家里有矿不用找工作的大佬,这些当然对你没用,但说实话大部分名校学生都是普通人,最终都是要找工作的(教职也是工作的一种),所以这些帮助都至关重要。反正在北大我只知道光华有这种career center,搞得也就那样。学校有个官方的职业发展网站,上面挂着一些破破烂烂无人问津的posting. 有些人戏称曰,美本毕业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可以直接就业了;而国内本科毕业生只是半个社会人,不再补个研究生很难直接适应职场,我认为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还是我之前说的那些,在我看来刚读本科时个人能力考一本都费劲的学生,其中比较上进的那些人,从美本四年读完之后,论英语、论交流能力、谈吐、见识、视野等等,别说普通一本院校的国内毕业生,在同龄的北大毕业生里也绝对排得上前列(虽然其中很多人的数理功底依然呈现一种无可挽救的状态... 但是不搞相关领域的话who cares)。我没读过美本,不知道美本的培养模式到底有哪些更具体的做法,但这种蜕变在我看来是非常震撼的。

第二个原因:好的资源和教授都集中在美国学校,而且不仅是top几名校,而是非常平均地分布在top50左右的学校里。你在其中哪一所,都有机会抱住业内顶级学阀的大腿,而且这些大佬对本校本科生是非常照顾的,况且由于本地白人对学术有兴趣的少,中国学生稍微努力一点都有机会impress他们。我承认清北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事实上也仅限于理工科。清北的经济金融学研究在世界主流学术圈分文不值,就不提了;虽然理工科成就斐然,但主要还是体现在出现了不少年轻的海归新锐上,论数量和质量不能和美国一流大学相提并论,而且那些能引领本领域、甚至定义了本领域的大学阀基本还是都在欧美。在国内读书时,我常常听到老师讲到一些业内的前沿研究,这些研究在我看来就是不知道哪个天才搞出来的传说级的东西;但在美国读master时,我发现有绝不止一门课的老师,其讲的课里有快一半的参考资料都是他自己的论文,或者他小伙伴的论文,讲自己当初是怎么和哪个哪个小伙伴一起写了这篇该领域的奠基性文章的,那些传说现在就活在你身边,正在给你讲课,你想问大佬他的开创性工作是怎么做的,课下去找他,他就能当闲聊一样地告诉你。所以从教学和学术资源上,美国领先国内实在是太多。而且在美国做科研非常讲究connection,我认识好几个美本商学院学生,各方面都一般,连求导都费劲的那种,因为帮本院的大佬做过RA,大佬一封推荐信给推到top校读商科phd——清北相关专业全院第一都很难申请到的那种大dream school。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和第四点有一定的重合,那就是美国作为最强大经济体,丰富的机会。好多人说美国的社会发展已经高度发达了没什么机会,而国内遍地是机会。其实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事实是美国因为高度发达,给中产的职业机会极多;而国内是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但是能创业成功的人终究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需要的是正常的机会,比如去高盛的机会、去谷歌的机会... 在这方面,美国的机会多得令人发指。北大光华的本科生是全中国大学里最优秀的,那么这些人里最优秀的最终会去哪呢?仔细一了解就知道其实不过如此,最牛逼的寥寥几人去外资PE、次厉害的十来个人去外资IBD(有时还没这么多)、再次的几个去中金或者MBB,再剩下的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这些人去的也都是大陆/香港分公司做国内业务,不可能直接去总部。这是因为北大光华的学生不配去好公司吗?不是的,世界上没多少论学术功底比清北学生更强的学生了;是因为光华学生英语水平不行只能在国内干吗?不见得,我认识的美本中国人拿到纽约大行IBD/S&T的,有不少人的英语并不如光华英语最好的学生说得好。之所以这些学生placement不怎么行,还不是因为这些顶级公司给中国的就这么几个名额而已,它们在大陆和香港的分部就那么一丁点,就算每家都招大陆学生,总共也招不来几十人;美国总部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美本candidate,也不可能有闲心去别的国家招人。但是在美国情况完全不一样,这些top公司的大本营就在美国,还拿金融为例,有很多传说级的公司,Bridgewater, AQR, Neuberger Berman, KKR, Evercore... 各种大陆本科生根本不能想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在大陆根本不招人或者只招一两个人。这些金融公司在美国可能每年却会招十多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每个都不差于或者完爆ibd的公司加一起,每年在美国招聘得一两千个应届生。这些公司哪怕想只招哈佛学生都不可能,因为哈佛每年的金融学生都补不上这么多的缺,因为岗位太多,所以top50-80美本的学生如果真的好好准备都非常有机会。而且美国人对学校的看法不同于中国。在国内基本上清北通吃,清北挑剩下的机会才由别的学校学生挑,这是因为国内升学的高考制度给每个人的实力清晰地排了个序,你的实力排位一目了然;但在美国,由于申请制的模糊性加上美国本身的传统,每个学校内部学生的强弱差异都极其巨大,人们并没有那么看重你的本科出身,好公司拒了哈佛学生要了个Georgetown密歇根乃至Brandeis学生绝对是常有的事。所以你在美本,只要努力会有非常多的机会。

当然美本还有一些小优势,比如平均来说英语会比master才出来的学生好一些,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了,最关键的只有一点:你付出同样的努力,在wustl这个级别美本的收获会好于清北;你想去同一个目标,除非这个目标是大国企之类对清北有特殊偏好的地方,否则去了wustl你能更轻松地实现目标。清北就像一个养蛊场,因为国内的资源和机会太少了,你必须死命地惨烈地竞争、竞争到把其他人都击败才能摘取那唯一一个胜利果实。当然,如果你survive了这种竞争,你会历练得非常强大。但是美本就像一个大苹果树,上面晃晃悠悠到处是果实,只要你真的花点力气摇一下,而不是像有的人一样吃喝玩乐开豪车泡妞去,果实可以哗哗掉下来,稍微靠谱的人都能捡到一个半个。当然你既然没有经过激烈竞争,可能就不如角斗场里胜出的清北同学一样那么solid,但考虑到你只是想吃到果子,有苹果树的情况下干嘛要去生死决斗呢?

在很多国人眼里,清北就是神一样的学校,我小时候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尤其在知乎上,一大批人相信清北因为生源好、门槛高,所以是顶级的学校,是在世界上被低估了的学校,其他国家的人不认可清北是因为不了解清北生源多好门槛多高,因此让清北成了世界教育机构中被undervalue的遗珠。但是通过这个答案我想提醒诸位的是,事实不是这样,难不等于好;当一个国家能提供的教育资源远比你丰富时,它建立的学校完全可以既没你难、又比你好。当外国人知道在你的国家青少年们要经历如此严酷的竞争和牺牲才能进入好大学、而进入好大学之后又要参与如此激烈的内部竞争和拼杀才能有所成就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会是对这个好大学的仰慕,而是对你们国家资源匮乏的同情,并且深信在教育资源如此贫瘠的土地上,不可能诞生出什么一流学府。一个大学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它的平台何在,其次才取决于它的教育质量。这就像衡量一个人站得多高,要先看他站在珠峰上还是平地上,再看他本人的高矮。清北扎根在中国,主要对标的是中国这个经济体,而美国的各大名校对标的是美国,因此想比较这两种高校,先得比较平台,比较哪个平台本身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我相信只有有一天,中国学生不乐意去高盛、大小摩,反而美国学生竞相想加入中金、中信、华泰、工商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中国学生不想移民美国,美国人竞相移民中国时,清北才能真正意义上超过美本——如果世界上的人们在考虑你的学校的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坚定拒绝来你的土地学习生活,那么你土地上的大学对世界又有何吸引力可言呢?以目前的中美国力差距,清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补充一句,我并没有想到这篇回答能得到几百赞,也没有想到还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争议,对此我感到十分惶恐。有些答主指出我的某些细节所说并不全面,我虚心接受,因为我也不是专门研究教学的专业人士,只是从我个人视角出发解读,比如我举的例子大多是和商科有关的,如果问我清北中文系vs.top50美本中文系,我是答不上来的;但有些答主用来反驳的我的论据并不正确,这一点还请读者认清,例如:“美国雇主爱招本科生胜过master是瞎说”——这种说法完全错误,每一个在美国找过工作的人都能理解;“80年代留美的人被当时留在国内的人全面超越了”——这一点我建议提供数据支持,国内的确有一些赶上了前30年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风口、创业成功的人士,但这些人的比例能占多少、是否有参考价值和代表性,是否能把当时未出国人士的平均成就拉动到整体超过出国人士的地步,我个人持保留意见;“题主否认了美本学生的努力,并且片面强调数理功底是评价人的唯一标准”——请去看精神科急诊。还有些答主指出:top50美本的就业并没有我所说的这么好,明明大部分美本学生毕业之后都回国了。对此我提请这种说法的指出者注意:本篇回答在比较读清北和读美本哪个好时,预设了读者的两个前提:1. 学习能力能够上清北,有资格从清北和wustl里选一个;2. 比较上进。——因为我一开始就说了,我是在回答“清北和wustl都能去的话选哪个”的问题呀,不需要额外强调了吧?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我在本行业就认识几个,有的是当初理科竞赛得了奖牌,放弃了清北保送资格来读美本的;有的是大一~大二从清北转学来美本的,这些人里想留美国没留下的一个没有,找到的工作不decent的一个没有,想申请顶级PhD没申到的一个没有。还请反驳前考虑此点。

容我略微重申一下:我的核心观点一言以蔽之,是由于美国与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地位上的天然差距,加上美国成熟商业化的本科教育对学生的一流培养模式,使得读一流美本对学生的value added相比于清北对同一个人的value added高得多,因此财力足够又想出国发展的人无论水平高下都推荐优先考虑比较好的美本。为了论证此观点,我举了几个我认识的、按国内培养标准衡量并不突出,但经过top50美本培养后按世俗观点来看成绩斐然的同学为例,但也造成了一些误解,对本答案的几种典型误读主要同时出现在一位自称“十多年前在被美本录取后玩了一个来月,回去随便考了高考结果超过清华录取线近30分,之后去读了top美本美博并在美国金融界工作N年”,然后莫名其妙地遥祝我近期可别被曼岛银行裁员的匿名答主的答案中,包括但不限于:

  1. 本人看不起美本同学
  2. 本人很傲慢
  3. 本人肯定这些成就的同时,不忘讽刺这些人的数理功底不佳,并因为自己数理好而洋洋得意
  4. 本人在暗示无论多么垃圾的人去了美本都能进高盛
  5. 本人在暗示美本同学都很不努力,靠美本白给的海量资源混饭吃
  6. 本人认为所有去了top50美本的同学当初都考不上清北
  7. 本人作为年过25的人,还洋洋自得地拿自己18岁时的成就说事,并且行文刻薄尖酸,字里行间透露出看不起当初没考北大的美本同学
  8. 本人......

列举到这里透露出一种无力感,本来我是想全列举出来并逐条反驳的,但是写完之后我看着这一条条的竟然不知从哪里落笔开始反驳起,因为这些山呼海啸般袭来的错误言论交织在一起,已经形成了一种堪称空灵的境界,由于句句是弱点因而令人不知何处是需当开始击破的最弱点,进而有些不知所措。提出这些言论的这位朋友一上来就以年长者的身份自居,自称“自己早年也是学霸,年龄大于大部分知乎用户”,但后来被评论者发现其实只有30出头,我觉得他可能还是心态比较浮躁,看到我指出美本的不完美之处就忍不住跳脚胡言了,也可以谅解。但因为我没有把认同自己的评论都推荐成精选评论来支持自己的习惯,我也只好在答案里自己亲手给自己辩护了...... 当然把这些误读和本答案摆在一起,本身就足以让人看出有多荒谬了,我是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如果只说一点的话,我想解释一句为何我列举出的都是中学时实力不突出的同学,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认识的脑子正常、中学时就无比突出,后来又去了top美本的同学,后来的发展轨迹大多已经超过了一大部分读者能够合理评判、并客观了解其与同水平陆本同学结果差距的标准,从而难以引起共鸣和思考了,不适合作为案例。不知这种解释是否有说服力?

至于有些朋友说这是一篇留学中介劝人留学的软文,我寻思软文不是好歹得留个链接吗?正所谓是男人就下100层,同理可得是软文一定要留二维码。不然花这么多时间把潜在客户都劝到其他中介了岂不糟糕之极?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学生会,社团,志愿活动等对申请出国留学帮助大吗? 
  假如高考取消三大主科,自由挑选六门科目考试,高中的你还会选择数学吗? 
  美驻华使馆就中国留美博士在芝加哥枪击案中遇害一事进行回应,你怎么看? 
  什么是留学垃圾?留学垃圾具有哪些特点? 
  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 
  日本学生考上东京大学相当于中国什么难度? 
  如果谈恋爱可以考上985但不谈恋爱可以考上985的更好专业,你谈不谈? 
  如何评价电视剧《小欢喜》? 
  国内本科生想要跨专业出国读硕士需要做哪些努力和准备?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冰与火之歌》维斯特洛大陆各大家族的地缘环境?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二集「A Knight of the Seven Kingdoms」?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