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看到 @继续者张付 胡说八道,给我整笑了.jpg。
私立学校在增加是因为这是当前体制下的唯二解。另一个解教育资源向极少数公立学校倾斜,用学区房,工作,择校费等条件筛选,将这些学校变成事实上的“私立学校”。更进一步的说,这是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当然,以这位的的水平来说,答案里居然出现了白左和女权以外的甩锅目标实属不易(笑)
退一步说,就算维持了公立教育体系就没有阶级固化了?这种梦话在梦里说就够了。各位可以搜一下中关村一小,看看那些人从小受的什么教育,再对比一下自己家这边的小学,看看差距有多大。
另外,各位可以查一下我国最早从公立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十一学校是什么背景,究竟是体制内的人自己在挖公立学校的墙角还是资本在挖公立学校的墙角?
教育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同时受到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有限的教育资源与经费,二是优秀教师要高待遇,三是城市中产对子女教育的高标准需求。
如果教育部门搞大锅饭,致力于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平均水平,势必满足不了城市中产对教育的要求,这些人要么将子女送出国,要么送到教育水平更高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优秀教师作为一个整体很难说对公立学校有什么忠诚心,自然是哪边开价高去哪边。
显而易见的是教育部门对公立学校的投入不可能达到中产阶级的标准。就以北京为例,公立小学人均预算为3万元,公立初中为6万元,相对的私立学校通常人均年学费10万元起步,高的有20万甚至更多,这还没考虑各类课外辅导班。脑子正常的都明白指望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辅导班拼财力抢老师是不靠谱的。长此以往公立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私立学校教学质量上升是必然结果。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放弃绝大多数学校,将经费和资源集中到极少数学校来保证这些学校教师的待遇(这正是北京所做的,光是海淀区内部好学校和差学校就有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的巨大差异),但是这样建设出来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又有什么区别?用学区房,父母工作,择校费来筛选学生甚至还不如私立学校给钱就能上来的公平。
更进一步的说,为什么城市中产阶级愿意在教育上无限制投入时间和金钱?因为我国的城乡经济差异导致教育投入的收益非常大,大到了中产阶级拼着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送进好学校保一个985211的位置。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意味着我国经济目前还是由两个差异极大的部分组成:一边是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多数城市地区和小部分农村地区,可以提供高薪岗位;另一边是前工业化,前现代化,未完成城市化的小部分城市地区和大部分农村地区,收入水平惨不忍睹。
这种带来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过大,而只有受过良好教育才有可能去应聘那些好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使得城市面临“过度教育”的问题:受过高中,大学教育的人多,而需要高中,大学文凭的工作少。这样人们只能“向下兼容”寻找工作:研究生找本科生的工作,本科生找高中生的工作,高中生进厂和中专抢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西欧式的公立教育可以成立,因为上中专,上大专和上大学的收入差异没有那么大,人们没有动力花大把钱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拼一个机会。
这两者共同作用,使得“过度教育”成为了当前中产阶级的最优解。教育产业化是当前环境下的必然结果,而不是靠甩锅给资本所能解决的问题。
新书《带着妹妹征服世界》绝赞咕咕中
一面在体制内鼓吹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一面自己办私立学校把公立学校治学严的教师挖走,形成自己的教育资本。
———这就是教育资本化过程。最终学校体系,会越来越像美国。
美国教育出现的弊端,比如全国总理工科人才比例下降,全国整体平均受教育程度下降,地产资本+教育资本联手学区房割韭菜,学贷致使劳动力阶层部分女儿们卖淫还贷上大学…………一系列问题都会出现。出现了是进行时,未出现的只是时间问题。
我继续者立贴为证,看看预言是不是对了。
往下看:
更多不让发的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