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1》的剧情,其实算是很完整的了,并没有什么伏笔漏洞
《无间道2》,其实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只是在故事的结尾很自然地跟《无间道1》衔接上
而《无间道3》呢,其实似乎是嫌《无间道1》不够“完整”
非得再给它添一个前传剧情和一个后传剧情
再给它添两个重要的新角色(杨锦荣和沈澄)
然后这两个剧情还平行推进、交替播出
于是乎观众(特别是第一次看的、在电影院看的)如同刘建明一般,都要闹精分了
自然不会去给太多好评
说白了
《无间道1》已经很完整了
再来个3,就有点多余
比如说,1里面陈永仁出场,右手打石膏
3里面就说了,陈永仁为什么打石膏呢,因为码头之战挂彩了
——这从剧情上逻辑上都没问题,但就是多余了,为什么?
——因为1里面,陈永仁的表面身份就是黑社会,黑社会有个跌打损伤的很正常嘛,为什么要刻意去解释呢?
就好比一幢已经竣工验收的房子
你非得在其屋顶加盖亭台楼阁
哪怕亭台楼阁再好看再精致
也不过是违章搭盖
=====================
但这并不是说3就是烂片
事实上3的剧情构建非常好,用来作为1的前传+后传,从技术上讲是非常完美、没有出包的
譬如杨锦荣和沈澄这俩新角色,看起来很唐突,1里面压根就没这两人
但是3在片尾里面解释了:杨要去北京办事,沈要回大陆养伤——这里面的时间空挡,便是1的剧情
又比如1的结尾,刘打死林之后,高举证件从电梯里大摇大摆走出,一副给人逍遥法外之感
但3里面就说了,你刘建明没头没脑打死个警察算什么事?你说他是内奸,证据呢?
所以刘在3里面就被“停职审查”了,而这也是导致刘后来精神崩溃的重要原因
——固然1的结尾极具戏剧性,但3的剧情也更加真实
第三部的设定非常尬。
就像在做填空题,把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留白填满。
无间道的主要冲突是陈永仁VS刘建明,次要冲突是黄志诚VS韩琛。
而且这四个角色,互相之间都有对手戏,交替进行,控制着剧情的张弛节奏。黄志诚死后,刘建明VS韩琛这一组潜在的冲突忽然激化,带起节奏,韩琛一死,陈永仁VS刘建明的冲突又浮出水面,刚刚缓和下来的节奏一路狂飙。
然而无间道1为了做到这一点,把四个主要角色写死了三个,黄志诚、韩琛、陈永仁,连大B和傻强这样的配角都死了。因为当时没想过拍续集,剧本写得够狠够绝,但是一看票房,五千多万港币,后悔伏笔留少了。
然后拍了第二部,黑帮片的路数,因为是前传,无可厚非地塑造了许多新角色,吴镇宇、刘嘉玲、胡军,这些新演员也都演得都很出彩,但核心还是那四个:刘建明、陈永仁、韩琛、黄sir,这四个主要人物由于过去的经历和纠葛水落石出,设定更饱满,细节跟第一部也呼应得非常好,成了一个整体。
但是第三部,实在没办法了,牌已经打没了,总不可能让陈永仁复活,于是就成了“刘建明后传+陈永仁番外篇”的混剪板。刘德华和梁朝伟的戏份不对等,而且只能隔空演对手戏,于是通过杨锦荣这个新角色,起到“桥梁”的作用。这个结构,为做而做,本来就是有点古怪,相比于陈永仁-刘建明-黄志诚-韩琛,这个清晰稳固的四角关系,是差很多的。而且,杨锦荣和沈澄两个角色,在前作中没有任何铺垫,凭空冒出来的,这样的角色如果放在前传中问题还不大,放在最终章里,就有点“飘”。
而且你会发现,第一部的Boss是韩琛,第二部是阿孝,但是第三部呢?没有,其实大家都是好人,最大的反派是主角刘建明自己,别人都成了陪衬,所以刘建明,又显得太“满”。
最后,无间道1的叙事主线是鲜明干练的,从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两个主角的真实身份和意图,观众可以聚焦于剧情的发展;而3中见不确定的、干扰性的因素太多:刘建明的人格分裂,杨锦荣沈澄身份的悬疑,再加上时间线上的频繁交错,打断了叙事的流畅,让观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拍第三部的企图,就像在已经很完美的二层小楼上再往上搭一层。主要动力,不是美学上的,而是商业上的考虑。
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陆票房太烂。
无间道1的大陆票房只有800万,2也差不多。
都21世纪了,做华语电影,赚不到最大的华语区,中国大陆的票房,是有点缺乏说服力的。
所以第三部,无论是在选角上、剧情上、制作上、还是在后期的公关和营销上,都是瞄准了大陆市场在打,看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有些情节的调性很违和,是在挤卖点(比如陈慧琳和梁朝伟的吻戏),并且有在考虑“大陆观众”的口味。
由于前期沟通充分,终于做到了大陆与港台同步上映(第一部推迟了近一年)。我还记得那时候,终极无间宣发下了血本,打着“六大影帝”的噱头,剧组在大陆到处走穴。最后终极无间在大陆赚了3000多万票房,也算是商业上的成功。
终极无间在整个无间道系列中的意义,首先是交代了刘建明的结局,并提升了这个角色的完整度,其次是填补了无间道1中空白的时间线。第二部对第一部的意义,是提升了一个维度,但是第三部,只是填补,而且,填得有点太满。
如果你和我一样,非常喜欢《无间道》系列电影,欢迎阅读我的其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