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南北方有哪些很明显的差异? 第1页

  

user avatar   lutu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北最大的差异是两个,一是底层农业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乡土社会形态的差异,二是顶层政治中心距离不同造成的郡县体制施加在乡土社会上的,国家与民间互动的差异,最终导致南北地域社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南方是稻作区,北方则旱作区主导,这是最基础的农业生产的差异。两地最大的差别就是“水”。稻作区作物更需要水源,因此产生灌溉协作机制,超越了小家庭的范围,而旱作区没有这种机制,依然是小家庭为单位的家户劳作。

灌溉协作形成了宗族组织的雏形,也是南方社会普遍更关注血缘关系(家族),或者泛血缘关系(同乡,民系意识)的原因。尽管这种关注的强弱在各亚板块中表现不同,但都普遍强于北方。

稻作区多水,水系相对发达,因此个体一开始反而是散居的,因此尽管有超越小家庭的协作,最初并没有强烈的集体化趋向,但是一旦走入,则村庄也将从散居走向聚居,同时通过宗族化完成集体的构建。也就是说,稻作区的村庄共同体,一开始就与血缘密切相关。

华南,江右,徽地,都是这种模式,集村即宗族,村庄共同体也是血缘共同体。而上江,中江平原部分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村庄还处在散居状态,宗族不成型,由此产生的村庄共同体也是相对虚幻的。湖广丘陵则大致接近江右,村庄略小,下江大部分更接近上江,村庄更大但依然属于散村。总之,南方社会很少存在一种非血缘共同体的村庄共同体。

此点和北方社会迥异。旱作区缺水,个体居住就要在水井或者少数河流附近,因此将很快进入聚居状态。村庄聚居化不是宗族化的结果,而是一开始就是非血缘的。因此,如果说南方社会的集村都是单姓的,一族的集合为主,那么北方社会的村庄都是集村,并且基本是杂姓的,多族的。

由于过早进入聚居,个体彼此自然容易引发矛盾,于是北方社会的村庄又分裂为多支小亲族。但因为缺乏那种灌溉协作,同时小亲族之间必须和平并存,他们内部的凝聚比南方集村的宗族必然要明显松散。同时,各亲族之间也不能最终整合。所以,总体来说,北方社会的村庄共同体是一种单纯的,但不完备的地缘共同体。

在这之上,还有一层差异。

旱作区单位产量低,又缺乏水系运输,更难孕育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起点则是土地的租佃化。在南方社会,租佃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私有土地的租佃,二种是公有土地的租佃,后者主要是在宗族化的地区,也就是所谓族田。当然,宗族化地区也是有私有土地的租佃的。而在北方社会,土地始终是自有为主。

深度的租佃化加速土地兼并,产生了大地主,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团体的代表(宗族公有土地,则全体族人为团体地主,宗族首领是代表),大地主又主导了本地的商品经济。由此,南方社会产生了村庄的精英阶层,并且拥有相当大的能量。而北方社会则缺乏这个层级,土地自有是产生不了大地主的。

南方社会的散村没有村庄共同体,所以,大地主这类村庄精英阶层实质是居住其上的市镇的,间接完成对乡村的控制。而集村当然是和族人居住在一起,凝聚力更强,实现的是一种更加纯粹的村庄共同体,市镇则被包含在村庄之中。

一个市镇往往可以统摄多个村庄,因此,借助市镇,南方社会各村庄之间,也会发生勾连,形成更大的村镇共同体。在非宗族化的散村,因为村庄共同体比较弱,村镇共同体甚至是第一级共同体,而在宗族化的集村,单个村庄共同体为第一级,镇村共同体则为第二级。民间社会就这样层层推进,不断扩大。市镇之上,是都市,乃至更大的都会。

相比之下,北方村庄虽然各成共同体,但彼此非常孤立隔绝,不能通过市镇这个中间层级完成整合,或者说,市镇这个体系本就比较发育不良。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南方社会明显有着更有活力的,更强仞的,更庞大的民间社会。这是血缘联结和商品经济共同形成的。

在传统中国,城市是双重身份的,它既是城垣,是自上而下的郡县体制下的治所,盘踞着官僚,也是都市,是乡土中国自下而上孕育出的区域经济中心。因此,所谓市镇延伸出来的都市,都会,他们同时也是县城,府城,省城,是区域政治的中心。

商品经济催生了都市的部分,而都市的部分则产生了市民群体和市民文化,相比之下,仅仅是城垣的部分,则很难说产生的是真正的市民,而只能说更像是一种帝国城民。北方社会因为缺乏这种商品经济,在城市社会中,就更多体现为城民群体和城民文化。

市民群体及其文化的特点是,它依然是基底为乡村的,区域性的乡土社会的延伸,因此,南方社会的市民依然延续着那种血缘或者泛血缘联结的意识,体现为对非本地人,本区域人的客民的排斥;而对于北方社会的城民来说,城垣不是起于乡土,而是更多依赖于全国性的,帝国顶层郡县制度的构建,它是去地域化的。或者说,城垣各各相似,都市各各不同。因此,城民有的不是地理横向意义上的客民排斥,而是体制纵向意义上的乡民排斥,对于相对弱小的本地乡村多少怀有鄙夷。

北方社会也确实更加靠近帝国政治中心,这使得郡县体制的力量,本来就比南方社会强大。进一步的,北方社会也接受,渴望这种更大范围的整合。北方村庄是不能完全整合的地缘共同体,它因此希望有更大的国家力量来进入,通过强权而非血缘的力量,不仅整合分裂的村庄内部,也整合不同的村庄,使得整个帝国也构成整合完备的大地缘共同体。

南方社会则对这种更大范围的,基于自上而下的,强权的整合方式相对缺乏兴趣,因为它的村庄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社会的整合,是通过血缘联结和商品经济自行完成,不是通过外部的,或者说顶端的,国家的行政指令,这是两种构建逻辑。当然,进一步的,这种自行整合的局限就在于,它始终是区域性的泛血缘共同体,不可能延展到帝国那么广袤的地缘共同体。

所以,总得来说,北方社会本质更加原子化,但又更早进入了不完备的集体化,因此更渴望有力的集体化,而南方社会本质相对集体化,但这种集体化在部分场合被抑制(非宗族化状态下),依然有原子化的一面,部分场合被强化(宗族化状态下),不过,无论集体化的程度多深,它们都有局限,而不能像北方社会无边无际的扩展。

这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北方社会同时看重亲戚(小亲族单位的血缘关系)和朋友(非血缘的人情关系),后者是完全去血缘化的,而南方社会,在看重亲戚(但范围大小不同,宗族化地区是大家族,非宗族化地区是小家庭为主)之外,对于朋友则明显带有泛血缘关系的限制,同乡或者同一族群民系,亲切感明显加强,并且从亲戚到朋友呈现出明显的由亲到疏的圈层结构。

但是,正是因为北方社会有不完备的集体化,且个体本质又是原子化的,因此,少数个体又会走入另外相反的方向,即不渴望进一步的有力集体化,而是彻底摆脱这种集体化。这种个体解放的先锋精神,北方又明显强于南方,后者始终有一个集体化的基底,即使它非常弱小。


user avatar   turi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典型的,请客吃饭这个事儿。

在南方,请客是请客,聚餐是聚餐。

如果你和南方人说要请他吃饭,南方人就会认为,你是真要请他吃饭,而不是让他事后请回来。

如果你实际上想要大家一人出一部分,请直白点说AA,稍有素养的南方人都不会拒绝。

实际上南方人的“请客”,一般是主人有求于或者感谢客人的方式;日常一起吃饭不叫请客,叫聚餐。


还有互相帮助这个事儿。

在北方,大家认为人要主动去观察别人的状态,要主动去插手别人的事儿,这才叫帮助。不去观察、不主动插手,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南方不一样,南方人也会帮助别人,前提是你确实有明明白白的求助他。如果你不主动说,南方人会担心帮倒忙。在南方,默认每个人有办法管好自己的事情(这是优良品质),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不主动插手是一种尊重。你不开口,谁知道你需要帮助呢?这恐怕不能叫“高高挂起”。


除此以外,处理冲突的思路。

北方人认为,北方人发声冲突的时候,认为面对面“干一下子”是种美德,而且往往对南方人表面不说“背后讨论”、“阴阳怪气”的行为嗤之以鼻。

但南方人并不是这么想的。当发生冲突,面对面“干一下子”无疑会激化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局面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但这事儿其实没完;之后讲出来,也是因为事儿没完,要解决(但总被认为翻旧账),不正面点名一方面是“对事不对人”,不希望大家对号入座;另一方面,也是给冲突方留面子。


比较深层次的原因,是对“大气”和“直爽”的定义不同

北方人认为大气是“不计较”。这种不计较体现在人与人交往的“场面”上不要拘小节、分彼此。但前提是大家心里要有杆秤。(这不也是一种算计么?)很多事情,在北方说出来,那就是“计较”,“生分”,“不懂事儿”。

而南方人的直爽是指有话就放在明面上说。南方人普遍觉得在心里打算盘挺累的,不如打在明面上。你说出来了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再商量着办;你不说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默认你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就这一点而言,我个人认为其实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加直接和简单。




  

相关话题

  龙的生理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跨界操作让你觉得国粹越来越受欢迎? 
  你们觉得中国的仇外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还有多久这个现象会淡化? 
  对于抵制洋节你有什么看法? 
  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变成宗教国家? 
  明显俄罗斯的国力在衰退而中国在逐渐崛起,为什么当下西方同时也在打压俄罗斯而不是集中力量围堵中国? 
  中国都被甩过什么锅? 
  如何看待TBS在5月23日晚播出的电视节目直撃!コロシアム!对中国的言论? 
  “俄乌冲突”谁会成为最大赢家? 
  如何看待钟南山表示,「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前一个讨论
北京某211学校某位美籍华裔教授说中国大部分博士论文都是不值得参考的rubbish,这个说法对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战锤40K宇宙中出现了一款模拟经营一个混沌战帮的游戏(假如它叫口袋战帮),会发生些什么事?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