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港台歌曲没有之前的大气和家国情怀? 第1页

  

user avatar   mingju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说的应该是1983年的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及其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吧?这个很经典了,各种大型晚会时不时有翻唱,不过翻唱越来越没力道,无论港台还是大陆年轻人,恐怕听过的人越来越少。我觉得三部曲里的《陈真》主题曲《大号是中华》虽然相较前者更冷门,但家国情怀上不遑多让,而且这段片头真是神剪辑,四十年前的燃向家国情怀剪辑:

八九十年代有很多香港爱国粤语歌曲,比如更经典的黄霑改编自古曲将军令,林子祥《男儿当自强》,现场版令人吹爆:

对比那个年代香港人的爱国情怀,再看现在香港沦为这样,真是令人唏嘘。

香港作为殖民地,在中国一连拥有原子弹、氢弹、卫星、洲际导弹,与英国谈判确定97回归的历史节点上,真正有一种对整个中华文明百年耻辱,即将洗尽的激昂之情...那个时候的中国是对列强的反抗者,而且是成功的反抗者,是孤身走出泥潭,浴火重生的反抗者...所以,各种香港爱国歌曲里,透着一种浓浓得一雪前耻之激扬情感。

相比香港而言,那个年代的台湾人,也还没有受台独教育的毒害,国族认同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前朝的遗老遗少,又是最先独立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华地区之一,对中国的国族情怀,却是用另一种情绪表达的,有一种夹杂着对自身文明仍旧认同,却又缺乏参与感的落寞,大概就像是老蒋听到原子弹爆炸时,民族自豪感与自身忧虑感同时爆棚的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态,比如台湾歌手萧丽珠给新加坡电视剧《绝代双雄》唱的《山河泪》,其实风格也很大气,但用的是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失国之愤懑,大概就是这种心情吧:

我看过70年代台版《倩女幽魂》把历史背景设在南明,这种复国情节被反复突出强调,代表着那代台湾人的特殊情愫...

还有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台湾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的主题曲《爱不释手》,这首歌也是同类风格,但歌词中那句“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怎么就有一种老蒋和宋家千金的感觉嘞:

大陆这种大一统地区,在唐太宗这样题材的电视剧里,大概唱不出这种“南朝感”浓厚的歌曲...参见韩磊同题材影视主题曲《天下长安》。

现在不仅是港台地区,连大陆其实也少有这种八九十年代港台风格的爱国流行歌曲了...我并不懂乐理和编曲,不过结合经常听得这些老歌,倒是听出来点八九十年代歌曲的特征。

首先,它们编曲风格和现在的歌曲就完全不同。比如上边这些老歌,包括《万里长城永不倒》里,鼓,都是和人声同样重要的乐器主角。其实我也不懂,分不清是大鼓还是架子鼓还是什么鼓,可是仔细听上边几首,就是鼓的存在感太明显了,对鼓的运用可谓是既“喧宾”,又不“夺主”。和演唱者的人声是交相辉映,交织共进的感觉。大陆很多大气标签的歌手,比如韩磊,比如屠洪刚,更多是靠演唱者自身独特的声音条件和演唱技巧,人的声音是最大的特点,像屠洪刚本身是学京剧的,用到了戏曲的演唱技巧。而港台那些歌曲,是用编曲拉起了整首歌的气势,只要演唱者的情绪到位,声音条件本身是其次的,流行歌手也可以唱出这种感觉。而“鼓”,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也不仅是港台,似乎那个时代本身就是属于鼓的时代...现在的新歌,我个人觉得很少有这样突出鼓的。

回味经典,高桥美玲,灌篮高手《捕捉闪耀的瞬间》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那个时候,港台国家或历史题材歌曲里,除了西方乐器,民族乐器的搭配运用比较多,但搭配较为分散平衡,节奏感整体比传统乐器演奏的民乐曲目要强很多。现在的流行乐比较多抒情,伴奏里提琴、钢琴这些是最常见最明显的,用到民族乐器的应该很少了吧。这应该算是编曲上的不同。最近两年,大陆的传统文化复兴加速,倒是不少民族乐器开始发光发热了,在年轻人中曝光率越来越高,但仍然有点小众。

现在的流行歌,我个人的理解,整体上是在突出演唱者的声音,也就是捧明星,加强明星嗓子的辨识度。而八十年代的歌曲,似乎人的声音是和乐器一样,为歌曲整体服务,人声也像是乐器之一。比如,经典的《铁血丹心》:

把男女生用模仿二重唱的方式对唱,更像是把人声当乐器,为歌曲整体听感服务。而现在的对唱,就很少用这种方式,那样会损失演唱者的辨识度。如果明星是为了歌曲更好听,愿意牺牲自己的声音辨识度,或者还想借这种方式来掩饰唱功不足,比如下面两位主打演员职业的演唱者,合唱罗文和甄妮的重叠对唱歌曲《一生有意义》,即使唱功上达不到职业歌手级,效果也会非常好的:

现在的流行歌,用到的编曲似乎不那么复杂,即使有鼓点配合,也很微弱,所有乐器都是配合围绕人声而进行的,主次分明,既不能喧宾,更不敢夺主。一切为了明星。而八九十年代的老歌,恰恰是编曲上有显著的时代烙印,而不是演唱者的天赋音色或者华丽的歌唱技巧。人声只是歌曲的一个组成部分,歌与曲相对是很平衡的地位。像上边那些歌曲一样,基本上是前奏一出场,人声还没到,那种时代感和激昂感就已经跃然而出了。

当然,创作者会根据歌曲风格来选择最合适的声音,比如大气的歌,就不会找软绵绵的流行歌手来唱。罗文、徐小明、萧丽珠、李丽芬,他们声音本身就最适合这类歌曲,男声不必非要浑厚如洪钟,不怕本身高,女声不必非要飙长高音,不怕本身低...符合歌曲的意境和情绪就可以。林子祥就是更是舍我其谁的霸气存在了,都很人与歌很吻合。而现在,是捧起了明星后,帮明星选歌曲,围绕着明星创作歌曲...尤其是,大多数流量明星除了完成经纪公司演绎任务,就是泡游戏、消遣人生的主,其实就是个对粉丝搞明星养成类人设下的孩子,本身没有什么更高的文化积淀,不讲错话就不错了,哪里又能唱出家国情怀呢...像《大号是中华》的演唱者徐小明,本身就是霍元甲三部曲的导演,人文素养并不是小鲜肉那种,这种歌曲里,他知道他在唱什么,要抒发什么...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众多没有代表作的明星。这么多鲜肉明星也没有在各种群体都脍炙人口的作品,来来回回就是情歌与说唱,呻吟与叛逆...结果给了老歌新唱和新歌老唱,这么大翻唱市场一个机会,连一些网络口水歌,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

再回到爱国这个主题上...八九十年代的港台爱国歌曲,更像是呐喊,现在的歌曲,更像是呻吟...即使某首流行歌的主题不是爱情,通常也软绵绵的,充满忧伤,把歌词换成爱情,歌曲的味儿基本也不会变。或者是学西方各种流派的歌曲那样,玩出一种西方乐器交汇出叛逆感,肆意感,工业感,个体主义感...毕竟,流行音乐的受众,都是年轻人。爱情和叛逆,才是年轻人永远不变的两个主题。曾经傻白呆的我,也很喜欢那种呻吟的情歌,个性的说唱,可年纪大了,回过头,反而喜欢上一些比我年龄还大的经典老歌...

当然,并不专业,全凭感觉...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复读机把大气的港台作品又说一遍,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这样搞做策论肯定是不及格。

大气和家国情怀,需要使命感。

以前,大陆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是经济落后,基建落后,文化落后。

港台文化创作者自诩是华人文化和经济的带头人、救世主。

是他们要带着落后的“内地”求生存,他们是领袖,所以当然要与“洋人”“洋奴”作斗争。

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是“华人精英”主导下,带领落后的“内地”反抗的缩影。

世事变迁,30年后,他们曾经俯视的“内地”,没有用他们的药方子,走自己的路,站起来了。

这时候他们的心态不平衡了,从救世主和领导者跌落成从属者。

从属者为了体现自己的独特性和高贵性,总要把以前的洋爹美化一下,洋爹养大的人,更牛逼更精英。

所以很难再家国情怀了,反而会美国情怀和英国情怀、日本情怀。

对了,就是“普世价值”

懂了吗?


user avatar   chi-shui-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小学校长,基层领导,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尚且不能维护自己和同事的合法权益。更普通的老百姓怎么办呢?

在这个别人打你你只要还手就算“互殴”的时代,其实在变相鼓励这种地痞流氓的滋生。

张三跟你寻衅滋事,你不还手就挨张三欺负。张三大不了进去几个月出来接着陪你玩,反正他烂肉一坨没什么在乎的。

你就不一样了,有头有脸有工作有孩子,你跟张三耗的起么?你不还手挨他欺负,你还手你跟着一起进去,前途人生跌落到张三一样的水平。什么?你要依法办事把他绳之以法?人家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要帮你接孩子,顺便在电话里感叹一句嫂子真漂亮。

扫黑除恶,除了要把那些人渣全装进去。更重要的是隔绝黑恶势力生长的土壤。

我们需要各种法律条文,来明确公民的权利。

让公民遇见这种人的时候,不用怕什么,也不用顾虑什么。

板锹拍他丫的!




  

相关话题

  李嘉诚做了哪些恶?如何评价李嘉诚的撤资行为? 
  如何评价黄智贤发表在台湾《中时电子报》的文章《统一是台湾最好的路》? 
  香港很多破旧不堪房子为何不重建? 
  如何看待《中国新歌声》在台湾大学举办音乐节,被学生抗议后取消? 
  如何评价香港一博士生因撒盐杀死 3 只大蜗牛而被警方逮捕? 
  台湾IDF遇上歼10B,谁能赢? 
  如何看待台湾网友解读【中欧专列】是欺骗大众? 
  为什么大陆娱乐圈至今连上世纪日韩港台的繁荣程度都达不到? 
  现在香港还有黑社会吗?如果有,他们目前的社会状况如何?中国政府对他们是什么态度? 
  道教最新一任的“张天师”是谁啊?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2020年河南省高考分数线?
下一个讨论
1644年李自成东征的初始目标就是攻破京城灭亡明朝吗?





© 2024-11-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