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某一日风雨如晦,杨过心有所感,他感的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瞬间,我理解为:

杨过从一个独善其身的利己主义者,变成了匡济天下的神雕侠。


这句话之前发生的事:杨过与小龙女绝情谷相别,小龙女留下了十六年之约。杨过与陆无双程英结拜了兄妹,从此不再撩姑娘了。

独自回去跟神雕练剑,练到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是上境界了。

这句话之前的一段:

“在海畔练剑之时,不断向海船上的归客打听南海岛中可有一位神尼。但数年中间过千百个舟师海客,竟无半点音讯,便也渐渐绝了念头,心想不到十六年的期限,终是难与小龙女相会。”

离十六年还有些时候。自己也成长到极限了。

该做点什么了吧?

于是“自此足迹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出门行侠仗义去了。


这句话之后,立刻接著名的风陵渡夜话,十几年后了,描述杨过走遍大江南北做的事:救王惟忠子裔、诛陈大方、审丁大全、赎宋五、杀人父而救人母,听得小郭襄悠然神往,这才有郭襄会杨过、此后数十年的孽缘,以至于张三丰一等等了百年……嗯,跑题了。


至于为什么风雨如晦心有所感,是有点典故的。

读过书的自然知道,杨过心中两个结。

一是“世人不爱我,只有姑姑爱我,我要为了姑姑死。别人的事我不管。”

二是“我没有父亲,郭伯伯那么好,可惜不是我的父亲。我总想干点啥让郭伯伯看得起我。”


一旦他觉得郭靖是他杀父仇人,就想杀郭靖;一旦被郭靖救了,就热血上涌,冒死也要救郭靖。被金轮嘲笑颠三倒四,其实终究不过是内心反复。他听郭靖和黄蓉说了国事为重后,从此成长,脑子一清二楚了。对黄蓉说一句“你放心”,从此就不当卖国贼了,决意当个好人了。

骨子里,杨过一直是想模仿郭靖的,只是此前一直被各色事物乱着。


风雨如晦这四个字,乍看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但出处是《诗经》。

《毛诗序》说这是:

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金庸这四个字,不是乱用的。


杨过武功大成了,心态成熟了,小龙女要过好些年才能见到;不当卖国贼了,不想继续独善其身了,想当个郭伯伯那样的豪侠了。

风雨如晦,自然想到了乱世;行,那就去走南闯北,挑战乱世黑暗吧。

于是下一秒,直接跳到十几年后,他已经成了暗夜江湖中的神雕侠。

终于襄阳大战后,有了这一幕:

郭靖携着杨过之手,拿起百姓呈上来的一杯美酒,转敬杨过,说道:“过儿,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扬名固不待言,合城军民,无不重感恩德。”
杨过心中感动,有一句话藏在心中二十余年始终未说,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朗声说道:“郭伯伯,小侄幼时若非蒙你抚养教诲,焉能得有今日?”
他二人自来万事心照,不说铭恩感德之言,此时对饮三杯,两位当世大侠倾吐肺腑,只觉人生而当此境,复有何求?

他终于成了大侠,而不再是个每天琢磨杀郭靖卖襄阳找解药救爱人怨天恨地的少年了。

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风雨如晦,心有所感”。


哪位会说,杨过不一定懂“风雨如晦”的典故,看个风雨,真会联想到乱世么?

我有个小证据。

杨过和程英那段著名的弹琴倾心,程英写的句子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杨过一看她的字迹,便懂得了她的心意。因为当年黄蓉教过他的。

原来纸上写的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八个字。那是《诗经》中的两句,当年黄蓉曾教他读过,解说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见到了这男子,怎么我还会不快活?”

而那首诗,就是《诗经·郑风·风雨》。最后两句是: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相关话题

  郭芙有多惹人厌? 
  张三丰的实力有多强?为什么受伤后需要静养三个月那么久? 
  如果杨过无法克制怒火把郭芙弄死了,会发生什么? 
  神雕侠侣之中丘处机真的不如尼摩星、潇湘子和尹克西吗? 
  如果杨过不是杨康的儿子,只是郭靖黄蓉收养的普通孤儿会怎样? 
  郭靖守襄阳的时候为啥不把九阴真经和一门高级武学教给襄阳的士兵呢? 
  范瑶是不是隐藏第三方势力(见以下几个疑问)? 
  如何客观评价黄蓉的武功? 
  如果小龙女失身那晚怀孕了,故事会如何发展? 
  为什么东邪、洪七公、西毒、老顽童都喜欢杨过,甚至小郭襄,独独黄蓉不喜欢? 

前一个讨论
怎么评价王一博新歌《我的世界守则》?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B站入站答题难度降低?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