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湖北在中国是怎样的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的湖北人早就被朱元璋杀得差不多了,绝大多数今天这片土地上的湖北人都是洪武年从江西迁移过来的。

我的家族是洪武2年由江西吉水迁入,600多年来,已经繁衍几十万人了。

不过,也许是地理决定论的原因,我们这群江西人接受了楚文化的价值观,并以楚人自居。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价值观区别很大。

比如,中原尚龙,强调力量。楚地崇凤,喜好灵性。

比如,楚人崇尚自由烂漫,不太追求大一统的国家价值,甚至“不服周”。

比如,楚人自怜自恋,生性狂傲,与中原慷慨悲歌的情怀区别很大。

所以说湖北人九头鸟,多半是对湖北人的心思猜不透造成的。

楚文化在早期中国南方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南方人的性格也多半都很楚文化的影响有关。

可以说,中国文化所谓的南北方差异,就是从中原和楚地的区别发仞的。

湖北之于中国,就是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或者说,河南是中华文化之父,湖北就是中华文化之母。两者结合缔结了中华文化的底色,其他颜色都只是点缀而已。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是不再更新了的,可知乎说是政治敏感了,不过我真不知道到底哪里敏感了,只能凭感觉删内容了~


最后一次更新兼回应某些人:

好几次想继续把本回答补充完整,主要包括:

1在武汉这几年上学、读书、生活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以及谈谈武汉在湖北乃至整个中国是怎样的存在、武汉对湖北的意义、武汉高校对周边几省的意义;
2鄂东行政区划的问题;
3荆州和江汉平原行政区划的问题以及展现状;
4结合本人亲身经历(其实只能说是游历)谈谈对宜昌、襄阳、十堰三地的感受以及他们在湖北乃至中国是怎样的存在;
5结合本人正是江汉平原某分洪区穷b地方的荆州佬并亲身经历(主要是眼见,那会我还不到十岁,就住在大堤脚下的垸区,上不了大堤,搬不动沙袋)21年前抗洪抢险的一点点地理位置优势,谈谈过去荆江抗洪防汛以及三峡工程的利弊;
6南水北调工程对湖北汉江沿线造成的影响;
7湖北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是如何一步步没落以及沙市是怎么从昔日的明星城市一步步被玩坏以至于荆州(沙市)都有了“十大匪城之首”这个称号;
8谈谈本省非常不和谐、负面的一些问题。比如让很多本省外地人、外省外地人一致不爽的老武汉人(汉口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或者说歧视、看不起湖北其他地市的“乡下人(乡里伢)”的问题,以及被众多省内外网友诟病的“(老)武汉人素质不高、脾气火爆、张嘴就骂人‘个biaozi养滴’(其实荆州沙市地区也是)”的问题、省市矛盾、市校矛盾、湖北非武汉人同武汉人的矛盾......

但就目前写的这些,就已经遭到不少人的谩骂和指责了,有的私信追着骂,还有的说要打死我(目瞪狗呆...),我真的实在是蛮佩服某些人的,虽然我也知道除了money以外没什么东西能让所有人满意,即使你本着尽量客观的心思也不可能让所有人觉得你客观,不过我也实在没心情再继续写下去了,况且我的兴趣主要也不在这方面,XXXXXX,以后有空还是多看看《明实录》和《红楼梦》好了,几百年前的老东西应该惹不到谁......


今后不再更新,错字也不再更正,更不再回复与此相关的任何评论和私信,评论我是向来不关的,不过乱骂人的、让我不爽的,我还是有权利想举报就举报,想删就删的吧~


写在前头的话:这篇回答写了几天了,收到了很多湖北各地市老乡的赞同和评论,且评论区一直相当和谐,基本都是友好性的讨论,文中的很多错误也得到很多老乡的指正,我也都改正了。因为湖北作为靠近北方的南方省份,受到各种文化区的影响,省内情况其实也挺复杂的,原以为这是我见过的最和谐的湖北交流区,并会一直和谐下去,没想到还是出现了指责。

我在这里郑重地说一下,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鄂东南的老乡们,我并没有一丝要拿“江汉文化”代表湖北的意思啊,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在回答里说的很客观啊,“湖北确实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湖北话的省方言,如果非要选一个,矮子里拔将军,也能选一个”,因为“江汉平原最广,方言一致性最高,且成片,人口最多”,敢问这和拿“江汉文化代表湖北”有一毛钱关系?

都是湖北老乡,大家都心胸宽广一些,我一没有贬低湖北其他各地市的意思,想到哪说到哪,和湖北各地老乡友好交谈一下方言、饮食、文化,总结一下湖北的风俗、文化、饮食;二没有说自己老家如何不得了,更没有说要哪里代表哪里,相反,我对鄂西南的宜昌和鄂西北的十堰很有好感,尤其是宜昌,去玩的时候体验很好,纯主观地认为,宜昌人民的素质高过武汉,十堰市区也给我的感觉很好,第一次去甚至有种惊喜感。

江汉平原知道的多就多说几句,孝感鄂东知道的少就少说几句,对于老生常谈被大家说烂了的东西,我就基本不说。

至于有人提到的吃辣排名,这就是一个很主观的看法,我也写的很谨慎吧,“我个人认为是”,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但也别过于纠结这个问题了,这类主观性没有结论的东西就不再改了,况且,本提问也是相当主观的一个问题吧~

最后,请大家友好讨论,切勿撕逼争执!

以上


————————————————————————————————————

本人是湖北人,就以个人这么多年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心里的湖北在中国是怎样的存在”。

1、湖北的发展水平,即是中国的平均水平。

湖北省2017年GDP36522.95亿元(省级排名全国第七),人均GDP61882元(全国第11).

而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59261元,所以湖北省的人均GDP刚好超过全国人均一点点,排在湖北后面一位的是第12名陕西,人均GDP是57266元,低于全国平均,具体数据如下:

1、北京 12.9 万元
2、上海 12.46万元
3、天津 11.94万元
4、江苏 10.7189万元
5、浙江 92057元
6、福建 82976元
7、广东 81089元
8、山东 72851元
9、重庆 63689元
10、内蒙古 63786元
11、湖北 61882元
全国平均线:59261元
12、陕西 57266元
13、吉林 56102元
14、辽宁 54745元
15、湖南 50563元
16、海南 48430元
17、河北 47985元
18、河南 47130元
19、宁夏 46919元
20、江西 45187元
21、新疆 45099元
22、四川 44651元
23、安徽 44206元
24、青海 44197元
25、黑龙江 42699元
26、广西 41955元
27、山西 40557元
28、西藏 39259元
29、贵州 37956元
30、云南 34545元
31、甘肃 29326元

湖北是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之中唯一达到国家平均的省份,刚刚比平均线高那么一点点,所以要想体会中国的平均发展程度,来湖北看看就是,而在湖北平均线附近的城市又是哪个呢?

2017年湖北各市人均GDP及人口数据如下:

1、武汉 124560元 1091.4万人
2、宜昌 93394元 413.56万人
3、鄂州 84784元 107.69万人
4、襄阳 72085元 605万人
5、潜江 69840元 96.2万人
6、仙桃 62601元 156.35万人
全省平均线:61882元
7、黄石 60004元 268.93万人
8、荆门 57359元 340万人
9、咸宁 48886元 253.51万人
10、十堰 47883元 346万人
11、随州 42498元 221.05万人
12、天门 41058元 163.36万人
13、孝感 35525元 530万人
14、荆州 33735元 690万人
15、神农架 33173元 7.9248万人
16、黄冈 30404元 740.31万人
17、恩施 23946元 456万人

所以答案是仙桃市!也即小米雷布斯的家乡!

总之,湖北之于中国,代表了中国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仙桃之于湖北,也代表了湖北的平均发展水平,虽然我不是仙桃人,但还是想说一句,想要了解达到中国平均GDP的发展水平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就请去雷布斯的家乡——仙桃去看看吧!

插一句:从上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湖北达到省平均线的也就前六名,达到全国平均线的再加一个黄石,总人口为2700万,尚不到全省总人口的一半,我们是被武汉大大拉高了平均值,很多山区地带还是很贫穷,有待继续发展,像荆州和黄冈,两个人口大市,就太落后了。

不过虽然都是穷,但穷法还真不一样,譬如恩施、黄冈,山区、丘陵较多,交通闭塞,那是真穷,而像荆州这样,虽然GDP不高,但奇怪的是生活条件还可以,物价奇低,在我的感觉里,荆州几县市的物价大概是全省最低的,比很多山区贫困县都要低很多,这或许是江汉平原物产资源较为丰富的缘故。

我一直认为湖北是比较适合一省独大的省份,有些地理条件差的确实难以发展起来,武汉进一步吸纳省内人口集中资源也不见得是坏事,现在在武汉的外地人中,荆州人和黄冈人应该是最多的。


2、谈谈湖北的方言以及所谓的“湖北话”——中国到底存不存在湖北话?

湖北的确如某些人所说,确实没有一个能称之为“湖北话”的省方言,但若真要选出一个代表性方言,勉强还是能选出来的。

在中国,很多省都有以省命名的方言,例如四川有四川话、广东有广东话,河南有河南话,虽然这些省几乎都不是全省方言皆一样,例如我们常听到的所谓广东话即是粤语、白话、广府话。

实际上在广东还有潮汕话和客家话,而且讲潮汕话和客家话的的人都还不少,广东汉人也分为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然而广府话却取得了“广东话”这个ID,所以在湖北选个使用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方言来作为湖北话也是可以的,矮子里拔将军,总是能挑一个的。

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我要说咱们省会大武汉所讲的武汉话了,然而并不是!

我要说的是:

江汉话!

即江汉平原地区的方言。

下图天蓝色所包围的即江汉平原的大致范围

江汉平原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从土壤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荆州市的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及仙桃、潜江、天门等3个省直管市,另包含武汉市汉南区、荆门沙洋县和钟祥市、宜昌枝江市等部分地区。广义上来说,也可以包括整个武汉地区。

整个江汉平原在九十年代以前几乎都属于大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荆州市、荆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

从地理板块上看,湖北主要分为五大块(上头云大有图):鄂西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南襄盆地以及江汉平原,很明显,江汉平原地区是湖北的精华之所在(在今天来看就是给各位城市人种地种粮食的地方了),这也是湖北省唯一一块成片、连续的方言区,方言基本保持一致,差别很小,我将其称之为“江汉话”,具体口音请参照小米的雷布斯,就是他那个味!

江汉话虽然属于西南官话区,但同鄂西的宜昌、恩施方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宜昌、恩施太接近四川话(重庆话),尤其是在湖北人听起来,和四川话几无区别。

而鄂东的黄冈、黄石、咸宁等地分属江淮官话、赣语等方言,对主流是西南官话的湖北人来说,就更难懂了。

北边的襄阳一带和河南话实在是太接近了,尽管襄阳人反复强调他们不是河南话,网上各种方言区划分上也将其分为西南官话区,但听起来真的太像河南话了,以前我跟襄阳的同学说她说话怎么那么像河南话,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我的错误.......

众所周知,平原地带的方言变化小,江汉平原也是如此,就我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来看,江汉平原地区的方言保持高度一致,差异极小,除了极个别的例外。

例如西边的公安话和最东边的挨着武汉的仙桃话来说,也是十分接近的,在我听来,除了极个别的词汇以外,没啥区别。我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参加湖北同乡会,听到仙桃老乡说方言的时候还挺震惊的,他们不是挨着武汉么,怎么说话跟我们那么像啊!

接下来再说说这极个别例外:就是荆州城区(沙市)和武汉市。

武汉和沙市是两个特殊的存在,因为这俩地方和他们周边地区都不一样,是两个方言岛,就像荆州城区(沙市)和公安县仅仅一江之隔,二十多公里,但方言却相差很大,而整个江汉平原其他地方却出人意料的保持一致,以至于公安和一百多公里以外的仙桃都几乎一样,但武汉和沙市彼此却很像。

所以这看起来就比较有趣了,具体原因我不敢肯定,猜测一是因为沙市、汉口以前都是长江上的码头城市,南来北往的人很多;二是因为武汉和荆州的特殊地位,满清时期,荆州是荆州将军所在地,而湖广总督驻武昌,两地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

最后再来粗略算算讲“江汉话”的大致人口,仅仅考虑荆州地区690万,仙桃市156万,天门市128万,汉川市113万,潜江市96万。去掉荆州城区大约百来万人,以及考虑到边缘的应城、云梦等县市情况不太清楚,讲江汉话的大约有1100万人左右,即使武汉市一千万人全讲武汉话,仍然没有江汉话使用者多。

综上,若非要选个“湖北话”出来做代表,我建议选“江汉话”,而很多人,包括湖北本省人,认为没有“湖北话”这个概念,我认为究其原因,在于武汉话这个省会方言区竟然是个方言岛,它与它所在江汉平原的江汉话竟然不一样,武汉话连江汉话都不能压服,除了光秃秃的武汉市以外,没有自己的基本盘,又如何能压服整个湖北呢?


(PS:评论区有人说“江汉话远不止省内,湖南北部的像常德岳阳,长沙,口音很接近,洞庭湖周围,洪湖周围,很接近”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接近不接近,它得有个度,因为湖北除了鄂东地区,大多数地方都属于西南官话,在很多非西官的外省人看来,武汉话和四川话都没啥区别,而湖南同湖北接壤,以至于湘北至长沙一带都与“江汉话”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是部分词汇上,可能和古代的楚语有一定关系,然而除了湘北常德一带同属于西南官话区以外,其他地方都属于湘语,岳阳地区属于湘语长益片和赣语大通片。

这种“度”很模糊,很难说清楚,我只能说我主要是以口音而不是以词汇作为区别,但是常德、岳阳地区的方言,我作为两省交界处的湖北人,还是很清楚的,我有很多亲戚都是常德人,以前几乎每年过年都要去湖南常德的澧县、安乡走亲戚,他们都叫我弗(fu)伯(bo)佬,我叫他们弗(fu)兰(lan)佬,当地方言和江汉话区别还是很大的,建议各位看看汪涵的节目就知道了,汪涵经常飙常德话,我个人感受上,常德话口音土味更重,更有喜感。

但常德话和江汉话能互通,基本毫无障碍,差异度甚至小于江汉话和武汉话,因为武汉人武汉话说快了我也很难听懂。

另外,是常德话侵实了江汉话的分布地域,湖北公安县靠南边的个别乡镇例如郑公渡镇,其口音就很偏常德,而和附近的南平镇很不一样。


我这里说的“江汉话”以县为单位,主要是说的以下这些(基本都是我自己接触过,或者同其他人确认过):

荆州市(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沙市区除外)、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汉川市。

以上这些县市,除了极个别乡镇以外,基本上口音没什么区别,都是典型地区,而当阳、枝江、沙洋、钟祥等等边上的县市因为我不能十分确定,所以暂且不写,谁知道详情的我再补上。(有人说云梦县和应城市是,可网上说这俩地方是江淮官话黄孝片,这个我就说不清了。)

关于荆门

荆门的方言不仅在湖北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在整个中国都很特殊,因为荆门部分方言有“弹舌音”,汉语里很难有“弹舌音”,很多外语,像俄语倒是有弹舌音,一般人还真学不来,而且荆门既有和江汉话很接近的地区,也有讲普通话的,甚至还有讲武汉话、河南话的。

因为荆门既有来历难以考证的原始住民,又有迁入痕迹较为清晰的近代移民;语言混杂而多元,荆门人语言语种及分布范围如下:荆门话,荆门、钟祥、沙洋、屈家岭区;弹舌头音,多集中在京山、钟祥、沙洋三县市交界处;普通话:磷矿、炼油厂(中石化)等厂矿以及原来的“五七干校”;河南话:钟祥大柴湖移民区;武汉话:沙洋农场、五三农场(其中沙洋农场以武汉话为主,五三农场以武汉话、农场话、湖北省内各地话、变味河南话、荆门各地话为主);湖北省太子山林场:(位于五三农场北边)省直管林场,林场人南腔北调的语言类同于上面的五三农场。

外来移民来源混杂,大概是荆门有别于江汉平原其他地区方言的原因吧。

PPS:两个方言听起来像不像,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应该是口音!!!所以尽管襄阳话很多都是西官词汇,然而在大部分湖北人听来,就是河南话了~


——————————————补充——————————

补充下关于黄石、黄冈、鄂州、咸宁等鄂东一带的情况:

鄂东一带存在赣语、江淮官话等多种方言,且各县市即使划在某种方言大类内,各县市差别也很明显,很可能根本不能互通,比如黄石的方言,到底属于哪个方言区(江淮官话or赣语)还有很大争议呢,现在只是将鄂东那一带的方言统称为黄孝片,又有人别称其为江右官话、江淮官话,黄孝片内部又存在“楚语”。

黄石历史上曾经归属过江西,存在明显的赣化迹象,现在归湖北管,靠着武汉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影响,所以黄石话本身是江淮官话却既有赣语痕迹,又受西南官话影响,太复杂了,具体到地方上,应该存在十里不同音这样的情况,估计不太可能听懂江西的赣语。

黄冈大别山一带应该算江淮官话区,咸宁应该是赣语区,加上这两个地方多山区,方言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咸宁话,很难懂,我曾经在咸宁住了三四天,根本听不懂咸宁人在说什么,咸宁话和绝大部分湖北人说的“湖北话”根本不是一回事。

总之,鄂东的方言很复杂,对大部分都讲西南官话的湖北人来说,整个都是懵逼状态的!


对鄂东的印象,去过鄂州,靠着武汉发展的挺不错的,就是体量太小了,梁子湖并非完全属于鄂州,有一部分是武汉江夏的,我记得上过梁子湖中央的一个岛,岛上超多卖大闸蟹的,价钱很贵,很多餐馆酒楼,感觉那个岛上没啥可看的,就是吃吃吃。

其实鄂州以前是武昌府管辖的,叫武昌县,所以当时应该有两个武昌城,一个武昌府城,即倚郭江夏县城,一个武昌县城,后来考虑武昌府城和武昌县城不是一个,民国时强行给武昌县改成了鄂城县,后来又成了鄂州市,真是霸道的省府啊~

武昌府:元为武昌路。龙凤十年(1364)改置武昌府,属行省。
江夏县:倚郭。西南有金口镇、鲇鱼口镇巡司,北有浒黄洲巡司。
武昌县:东有金子矶镇巡司,县境有赤土矶镇巡司,西南有白湖镇巡司;又西南有金牛镇巡司,后废;北偏西
有三江口镇巡司,后废。
嘉鱼县:北有簰洲镇巡司、西南有石头口镇巡司。
蒲圻县:西南有羊楼巡司。
咸宁县:陈友谅徙治河北,洪武年间复徙旧治。
崇阳县:
通城县:
兴国州:元为兴国路。龙凤十年(1364)改置兴国府,属行省,洪武九年(1376)降为兴国州,改属武昌府,并省倚
郭永兴县入州。东有富池镇巡司,东北有黄颡口镇巡司。
大冶县:东偏北有道士洑巡司。
通山县

现在鄂州和光谷东边基本对接上了,顺丰的机场也建在了鄂州,看好鄂州未来的发展,或许用不了多久,武昌县又要回到武汉的怀抱了!

也去过黄冈以及下面的麻城、红安几个县,好像是去看杜鹃花吧,就一个感觉,穷!

大别山区真的是穷,怪不得那一带以前多革命老区呢

黄冈市区挺破旧的,土土的县城风范,黄冈是小马拉破车,实在是带不动,还是希望黄冈这个湖北第二的人口大市未来发展的更好吧~

黄石没去过,只是本科的时候有黄石的同学,听说以前很不错,是湖北第二个建市的(?)工业发达,黄石、大冶的工矿企业搞的热火朝天,说黄石是“光灰”城市,现在似乎是矿快没了,也不太行了~

咸宁市区我去过,一直很不解咸宁怎么会这样,交通这么好,普铁高铁都有,坐拥武广高铁线,还有武咸城际,离武汉、岳阳也很近,竟然还是个县城模样,市区很冷清很冷清,完全没啥人气,也就温泉区稍微好点。

——————————————————————————


3、九十年代以来,湖北计划生育之严堪称全国之最,这导致现在湖北的人口结构状况极其堪忧

先摆几个数据:

湖北2006——2015年户籍/常住人口

2006年 6038.3万人 5693万人
2007年 6084.9万人 5699万人
2008年 6110.8万人 5711万人
2009年 6141.9万人 5720万人
2010年 6176万人 5723万人
2011年 6164.1万人 5758万人
2012年 6165.4万人 5779万人
2013年 6170.6万人 5799万人
2014年 6162.3万人 5816万人
2015年 6138万人 5851万人

湖北省2000年——2018年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00年19.2万人
2001年23万人
2002年28.7万人
2003年33万人
2004年37.3万人
2005年46万人
2006年53.3万人
2007年50.3万人
2008年52.4万人
2009年519509人
2010年49.2万人
2011年484768人
2012年456930人
2013年43.8万人
2014年402709人
2015年36.84万人
2016年36.1万人
2017年36.2万人
2018年37.4万人

湖北这十多年来的总人口基本没啥变化,户籍人口在6000—6100万左右,常住在5700—5800万左右,而高考报名人数则是下降的厉害,这证明湖北生育率很低,年青人很少。

就与同处中部的另外五省相比,2009的时候,中部六省高考报名人数是:

湖北51.9万,湖南50.7万,安徽57.3万,江西34.9万,河南95.9万,山西37.1万。

而2018年,中部六省高考报名人数是:

湖北37.4万,湖南45.18万,安徽41.9万,江西38万,河南98.8万,山西30万。

湖北高考报名人数比江西省还要少,然而江西总人口只有4600万,比湖北少一千多万。

当然,东部富裕省江苏八千万总人口今年高考报名才33万要更厉害些,但是人家好歹已经富起来了嘛,老龄化重点也是理所当然,比如启东如东当年领导们计划生育搞的有声有色的两个县市,现在街上全是老人,又开始催生二胎起来了......

据我亲身体会,从90年代起,湖北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极少有兄弟姐妹的。

我家是农村的,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班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那个时候的计生委是个恶魔一般的存在,谁家敢超生,真的是要罚的你倾家荡产,让你家都不敢回,妈都不敢认,有钱罚钱,没钱抄家,家电家具什么的,也不嫌弃,是有什么搬什么,实在穷那就上房揭瓦......

所以去外省读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全国都是一样吧,谁知道出了省就大开眼界,我的本科同学们,两个三个根本不稀奇,五个六个居然也还有,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才是奇葩~

湖北现在刚过全国平均线,远未达到富裕的程度,可人口结构已经显示出老龄化,且湖北又不像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很难吸引到什么外省人口,少流出点就不错了,而与中部几个邻居相比,也没拉开什么差距,在未来的竞争中,这或许是个不利因素。

前些年“计划生育”虽然是国策,然而这项政策在各省各地区的实际执行中,因为各地领导的不同,松紧程度也大不一样,有的地方的领导不拿这当一回事,计生委也就没那么穷凶极恶,有的地方的领导搞发展没啥主意,在这方面倒是格外用心,毕竟也是一项刷政绩的工作嘛,于是计生委成了“拳头”部门。

所以我看有些人一口咬定计生搞的好,都是文明执法,我是有点意见的,各地情况根本不一样嘛,据我湖南的亲戚所说,湘北一带是跟湖北差不多的,湘南比较穷的山区就稍微松些,湖南近些年的数据就还看得过去。


4、谈谈湖北的饮食文化

1)我看之前有人说热干面不能代表湖北,只能代表武汉,这话我只能同意一小半,因为在全国来说,虽然是武汉热干面最有名,然而,湖北各地市基本都是有热干面的,只不过不是武汉那个版本,是根据各自口味改良过后的版本,而且,每个地方的人都认为自己家乡的热干面更好吃,而正宗版本的武汉热干面根本不好吃!

所以,照我说应该是“武汉热干面”不能代表湖北,但“热干面”是能代表湖北的。

比如武汉热干面必放芝麻酱,认为无芝麻不热干,然而我就是吃不惯这口味,因为芝麻酱放了之后口感很干,我觉得很难吃,所以我在武汉呆了六年,吃热干面的次数应该不超过五次,但我在老家的时候是很喜欢吃热干面的,我们那就不放芝麻酱,具体的差别我不太记得了,也好多年没吃荆州热干面了~

初吃武汉版正宗热干面吃得我简直怀疑人生,现在想想都觉得喉咙一阵干燥难受,然而很多外省人说只要坚持几次,就会从黑暗料理变成难以戒掉的美味,我石家庄的室友就挺喜欢吃的,然而我因为有自己家乡的改良版热干面,所以一直没坚持下去。

2)湖北的过早文化应该是全省难得统一的一项风俗,而且湖北人过早都有一大独特技能,那就是可以边走边吃,甚至在颠簸摇晃开的飞起的公交车上也能吃,尤其是有些妹子,端着一碗热干面或是一碗粉,吃得那个爽啊!这种技能我在外省真的很少见到。

除了在公交地铁上吃确实不太好,也不要说不文明什么的,其实也就是一种风俗习惯。

3)湖北好吃的不少,但湖北菜在全国范围来说没什么特色,也没有像川菜、湘菜那样成为单独的一个菜系,现在湖北似乎在全力推楚菜?短时间内估计很难打响招牌吧。

但湖北人基本都挺能吃辣的,所以我们在外省的同乡会聚餐基本都是选择吃川菜或湘菜,因为够辣啊!

排除个别例外,几个吃辣省的能吃辣的程度,我个人认为是湖南>四川(包括重庆)>湖北>江西>贵州。

4)楚菜作为菜系现在还不能看,但湖北有几样菜和小吃还是挺有名的。

a、荆州,或者说公安现在有一样小吃在武汉比较流行,那就是公安锅盔!!!

八九年前,第一次来武汉,武汉的公安锅盔还很少很少,有也只是搞个小摊子在路边卖,然而现在,很多街道都有锅盔店了,例如比较有名的“矮子锅盔”,搞成了连锁店,据我了解,这些锅盔店很赚钱的哦,比各位写字楼里的白领要赚钱的多。

我吃过好些锅盔店,第一件事就是讲几句公安话(江汉话),确认过方言,方知是正宗。

现在公安县政府似乎在大量培训输出公安锅盔师傅,过年回家的时候,可以看到培训广告。

b、湖北菜和川湘赣几省不太一样,除了能吃辣以外,口味更杂一些,很多菜并不辣,比如沔阳三蒸,挺清淡的,湖北人也比较爱喝汤,比如排骨藕汤。

c、湖北人或者说是武汉人确实挺爱吃鸭脖子的,应该比南边的长沙人更喜欢一些,武汉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周黑鸭,还有汉口精武鸭脖,还有同在汉口精武路的精武人家鸭脖,我老家荆州的小胡鸭......

d、隆重推荐荆州特色名菜:荆州鱼糕!!!

鱼糕是我最喜欢最喜欢吃的菜,也是我们那一带婚丧嫁娶等等各色酒席的必备!!!

荆州鱼糕长这样:

图从网上随便找的,侵删

小时候去吃酒席,这道菜一定是席间清盘速度最快的一道菜,简直是上桌秒清,小孩子们那个争抢啊,恨不得全堆在自己碗里才高兴

现在武汉还是很少见荆州鱼糕,有也不是那个味道,菜市场里偶尔见过,但是看起来就差远了,味道可想而知。

鱼糕有必要学锅盔那样,增大对外输出力度......

e、湖北省江河湖泊众多,尤其爱吃鱼,在吃鱼这一项上,各种鱼都快被吃出花来了!

绝大多数湖北人,至少是河湖密布的江汉平原一带的人,对各种鱼简直是如数家珍,什么鳊鱼、财鱼、鲢鱼、鲫鱼、换鱼(就是huan这个音,或许可能是鲩鱼,具体可能是青鱼还是草鱼我 也不清楚)、黄骨、麻鲢......

对了,突然想起来,还有一种鱼叫“家鱼”,是最常见、肉质最差、最便宜的一种鱼,最不受人待见,“家鱼”做的鱼糕不好吃,但便宜,有人知道“家鱼”是什么鱼么?

(ps:以上名称都是地方话的音,具体学名叫啥我并不清楚

然而,我虽然是湖北人,却根本分不清各种各样的鱼类,一直也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分清各种鱼的长相的,明明都一样么,在我眼里只有大鱼和小鱼的区别,连鳝鱼和蛇都分不清,就更别提武昌鱼和边鱼(荆州的叫法,反正都是扁扁的)的差异了,不过做熟了好吃不好吃还是能分清的。

第一当然是大名鼎鼎的武昌鱼了,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词更是让武昌鱼名声大振,可清蒸可红烧,个人口味偏重,所以最喜欢红烧武昌鱼,做法应该不难,我记得武大桂园餐厅做的武昌鱼都还挺好吃的。

红烧武昌鱼长这样:

个人认为去宜昌市玩的时候吃的那种清江鱼也特别好吃,非常非常鲜嫩,正宗的清江鱼应该是宜昌市下面的长阳县产的,网上看了一下,当时吃的应该是清江江团。

另外,还有糍粑鱼、腊鱼、鳜鱼、财鱼等等不同做法和不同种类的鱼也非常好吃,像上头说的鱼糕,也是用鱼制成的,要想鱼糕好吃,最好采用鲩鱼,鲢鱼糕的口感就远不如鲩鱼糕。


f、小龙虾。

湖北人是小龙虾最大的天敌,或许没有之一?

2018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总养殖面积达544万亩!

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武汉、荆州、黄冈、孝感、荆门、潜江、鄂州、黄石、天门等9个市,9个主产市产量占全省产量的95%左右。荆州市养殖规模最大,2017年,全市小龙虾产量28.89万吨,约占全国小龙虾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省产量的一半。荆门市、黄冈市、潜江市养殖规模增长较快,孝感、武汉、咸宁、黄石、天门等市小龙虾养殖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

湖北最有名的打响了招牌的是潜江油焖大虾,2010年5月,湖北潜江市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以前有师弟是潜江人,放假回来武汉后,带了两大箱小龙虾,味道超好。

5、湖北的教育——湖北是中国的教育强省+考试强省。

即使放在整个中国31个省、市、区中来看,湖北的教育都是前几位,无论是数理化各类奥赛竞赛成绩,还是当年全国统考时的高考分数线,或者是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在全国都是相当厉害的存在。

外省人对湖北人一般都有爱学习、考试厉害、重视教育的印象,很多外省人都知道黄冈中学,虽然黄冈中学早已没落,但早在十几年前就曾经向广东等地输出教师,大建分校了,其实湖北各地市还有很多很强的中学。

众所周知,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湖北以一个经济水平在全国平均线徘徊、全省总人口既不多也不少(六千万级别)的中西部内陆省份,却能够超过河南、山东、四川等人口大省、广东、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真的属于超常发挥。

以上这些网上都有数据,也有相关的讨论,江浙两湖在这方面是相当厉害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我就不再赘述了。

我这里着重要说的是湖北在整个中国来看,都是一个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较为平均的省份,武汉在经济上一市独大,然而在教育上却并不独大,至少,武汉以外的各个地市的中学在高考这一项上都有不错的表现,湖北各地的学生,都能有不小的机会考入清北复交浙这样的top名校。

武汉有闻名全国的华师一附中,还有武汉二中、武钢三中,但是却并没有形成像河北衡水二中、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陕西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这样的超级中学,常年垄断省状元,几乎占了全省清北录取人数大头,武汉甚至常年拿不到省文理状元。

武汉以外的襄阳四中、五中、荆州中学、沙市三中、宜昌夷陵中学、荆门龙泉中学,甚至不少县中学,例如钟祥一中、公安县一中在高考中都有不错的成绩,考取清北的都不在少数,湖北还有一个叫做“八校联考”的东西......

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黄冈市)、鄂南高中(咸宁市)、黄石二中(黄石市)、荆州中学(荆州市)、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襄阳市)和孝感高中(孝感市)

尤其是襄阳四中和襄阳五中,是近些年省文理状元的两个大户,武汉的华师一附中都快压不住了。

例如襄阳五中,在2002—2015年14年中,培养出24名省市状元,为清华、北大输送了270多名高素质人才,2011--2015年5届高考,共摘取5个省状元


列下近些年湖北高考文理状元:

2018年:
湖北省理科高考状元:荆门龙泉中学,郑凌骁,715分
湖北省文科高考状元:华师一附中,杨庚辰,688分
2017年:
湖北省理科高考状元:随州二中,肖雨,700分
湖北省文科高考状元:襄阳五中,范筱雨,683分
2016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武汉市第三中学,梅知雨,707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武汉市第二中学,曹洁怡,652分
2015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襄阳五中,刘世豪,699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襄阳五中,陈凤竹,643分
2014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襄阳四中,龚晓曦,700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武汉三中,陈君仪,657分
2013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襄阳五中,贺维艺,689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襄阳五中,李卓雅,651分
2012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大冶市第一中学,柯曦,700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襄阳四中,吴戴维,658分
2011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襄阳五中,王震霆,707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武汉外国语学校,肖钰,646分
2010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钟祥一中,毛超,698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洪湖一中,严浩,632分
2009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孝感高中,汪烨,710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荆门龙泉中学,李洋,629分
2008年:
湖北理科高考状元:武钢三中,邓迪,693分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荆州中学,邓莹兰,641分

武汉别说垄断省状元了,看这架势,简直要被襄阳吊打了,而不少省份基本都是省会长期垄断了省文理状元,在清北复交浙等top高校的录取人数上也是占了绝对大头,甚至包括广东这样的中国第一经济大省,都是广州一马当先、独占鳌头,除了深圳勉强能分一杯羹以外,其他地市根本不值一提,湖北在这一点上是向东部的另一教育强省江苏看齐的。


6、湖北的水资源(长江、汉江,千湖之省)——中国两大超级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其实现代湖北的出镜率还是挺高的,就算一个人再没地理常识,对湖北完全没什么概念,至少他也应该知道中国的两大超级工程: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这两大超级工程都证明,湖北对于中国来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省份,就因为水资源

...

7、湖北的水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分洪区

...

8、湖北奇葩的行政区划

1)湖北省直辖单位相对偏多,且有为数不少的区划单位大小设置失衡

ps:其实这一点算不上奇葩,只不过是湖北众多奇葩的行政区划的引子。

先上一张湖北省行政区划图:

(网上随便找的,侵删)

湖北省总面积为18.5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900万,有17个由省政府直接管辖的区划单位:12个地级市、3个省直管市(即所谓的副地级市、实际就是省直接管辖的县级市,行政级别提了半级)、1个自治州、1个林区。

这与相邻的几省相比,综合考虑面积和人口,其实是相对偏多的。

例如:

湖南省总面积为21.1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6800万,有14个省辖单位(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安徽省总面积为14.0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6254万,有15个地级市;
河南省总面积为16.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9559万,有18个省辖单位(17个地级市,1个省直管市);
江西省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622万,有11个地级市;

甚至放在全国看,都有点多,例如:

河北省总面积为18.8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519万,有11个地级市;
山东省总面积为15.5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亿,有17个地级市;


忽略掉神农架,其实湖北原先并没有这么多省直辖单位,只不过:

a、早先,现在的鄂州、黄石、黄冈三个地级市皆属于黄冈专署管辖,自黄石建市后,鄂东行政区划变动幅度非常大,一通乱折腾,最终在长江边上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生生造出了三个地级市:鄂州、黄石、黄冈。

尤其是鄂州市中心和黄冈市中心隔江相望,最近处仅仅隔了不到两公里,有鄂黄长江大桥相连。


b、继八十年代从荆州拆出荆门县设置荆门市后,94年又继续从荆州拆出天门、仙桃、潜江三县,分设为三个省直管市,96年又将荆州下辖的京山县、钟祥市划归荆门,江汉平原才形成如今的局面。

百度了几张图,看着更直观一些:

(网上随便百度找的,侵删)


很多人认为行政层级越少越好,省下直管的区划单位越多越好,甚至废掉所有地级市(地区),全部改为省管县,但我不这么认为。

自郡县制创立以来,中央就一直想搞两级制,即中央——郡(府)——县,然而最后还是不得不慢慢向一级大行政区发展,随着中国人口越来越多,行省制度出现后,又变成了中央——省——府(州)——县,中央一直就想减少层级,尝试过很多次,但很快就都改了回去。

民国的时候废府存县,改为省——道——县,老蒋要搞省县二级制,废了道,但很快就发现不好使,又普遍创设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刚开始也是想搞省——县——乡,结果还是和以前一个样。

没办法,中国是实际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地域大,中央集权程度高,政府什么都想管,这行政层级实在是减不下来,强行推行,不仅不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反倒加大了行政成本。想想一个省一百多个县,省政府哪里管得过来,实际上很多省比像韩国这样的国家还要大。

当然省直管县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财政独立,自主性更强,但在现代,又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源无法集中,很多事情无法统筹规划,相邻的几个县还会互相争斗扯皮,陷入内耗。

所以,我一直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像中西部这些内陆省份,还是尽量少省直管,资源和财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应该集中力量办大事,想学沿海均衡发展、全面开花是没可能的。

像湖北在江汉平原一口气设了三个省直辖市,这到底是好是坏?站在各县的角度,初看上去或许是好事,但站在全省统筹的角度,却未必好,自三县分别设市以来,政府间的扯皮内讧就没停止过,还记得闻名全国的天门南站和仙桃西站么?成了全国人民眼中的一个笑话。

不过这对武汉或许是个好事,所以这利弊问题还真挺难回答的。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区划设置大小严重失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像黄冈这样的小马强行分了九个县,根本带不动啊,弟兄们怨气很大;像仙桃这样省里有人的能力型选手,何不让它带俩小弟呢,监利、洪湖亟待提携啊,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嘛;像汉川不一直是汉阳府的么,分出去也就算了,分给孝感似乎也是带不动啊,况且文化风俗是江汉而非黄孝,武汉真不考虑收回么;鄂州一个县的规模的地级市,曾经的武昌县,现葛店已对接光谷,何时加入武汉?


2)奇葩的鄂东行政区划:

黄冈——偏居一隅,小马拉破车,属县个个叫骂“拆黄冈奔小康”;

鄂州——湖北最小地级市,背靠亲妈这棵大树好乘凉,看着身边一心想吞下自己的穷逼后妈和落魄矿工笑而不语;

黄石——昨日之星、落魄工业旧贵、湖北第二市,和母县大冶相争相斗就是不相合,腹地有限,一面步步为营蚕食大冶,一面磨刀霍霍,西望鄂州。

先说黄冈,上一张图:

(网上随便百度找的,侵删)

这就是黄冈市的行政区划图,西南边角长江边上的黄州区就是黄冈市区,黄冈市区本身也不咋地,土土的像县城风格,下面的县市个个都穷,尤其是红安县,真的不是一般的穷,也是新中国有名的将军县。


...


3)奇葩的荆州、江汉(天、仙、潜)行政区划:

...

9、湖北及湖北人在中国(湖北省外)的形象

湖北人在省外的形象,或者说外省人对湖北人的评价,应该分为两个方面来谈:

一是有文化有素质书生气十足的年轻人,以高中生、大学生、城市小白领为代表;

二是在社会上跑江湖、走南闯北的社会人。

前者对湖北和湖北人的观感一般比较不错,他们眼中的湖北及湖北人一般有如下标签:“聪明爱学习”、“教育大省”、“武汉的大学多”、“考试强”、“黄冈中学”、“黄冈密卷”、“低调性格内敛”、“电竞强”......

其实湖北人的性格并不像兄弟省份湖南那么鲜明、张扬,虽然湖北这两年比湖南发展的稍微好点,但存在感似乎比湖南还要低,但是武汉的存在感极强。

而且现在武汉貌似也在向网红城市发展,若建设完成、市容好转,可能也会加强湖北在中国的存在感。


后者对湖北和湖北人的观感就很差了,也是现实中和网络中黑湖北、湖北人的主力,他们眼里一般认为湖北是个盛产农民工的穷省,湖北人奸诈狡猾。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全国人民应该都听说过了。

“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十个汉川佬,赶不上一个沔古佬”这个省外知道的应该不多。

然而,关于这句地域黑俗语,据说是讹变来的,这一俗语并不是要表述黄陂人奸诈,孝感人狡猾,汉川人又奸诈又狡猾,而是说旧时黄陂人戴的斗笠是尖尖的,孝感人戴的斗笠是绞边的,汉川人戴的斗笠是既尖又绞边的,原话应该是:“尖黄陂,绞(佼)孝感,又尖又绞(佼)是汉川

而“十个汉川佬,赶不上一个沔古佬。”是来自一个民间故事:

沔阳与汉川乃一江之隔,解放前,沔阳农村有个穷小伙在汉江对岸汉川县一财主家打长工,一来二去,和财主的闺女好上了,且暗结珠胎,财主夫妇竟毫不知情……眼看到了年底,事情就要穿帮,两个年轻人一合计:私奔!年三十晚上,家丁忽告老爷:不见长工人影,小姐也不见啦!老爷、太太急令10名家丁火速追赶,等他们气喘吁吁来到江边,一对鸳鸯已然扑腾过了汉川地界,10名家丁只得“望江兴叹”,败兴而归。这就是“十个汉川佬,赶不上一个沔古佬”的故事版本。

具体怎么样我懒得去较真细查了,只是顺带一提。

另外,还有,在不少年纪较大的外省人眼里,荆州还有“十大匪城之首”的名头......


说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本科在珠三角,有一年暑假,在某个小公司打暑期工,因为学的是电子通信专业,还是朝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找的,结果是去搬光纤、爬电杆、光交箱,MD!原来网上那些调侃各专业的图片都不是开玩笑!

有一次和工头师傅闲聊,他得知我是湖北人后,兴奋而又略带鄙视的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都说你们湖北人是九头鸟啊,你说这鸟长九个头,该是个什么东西啊”

(时间太久远,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不过他那表情和口气我还记得比较清楚)

我当时很生气,但是我又只是个还没出社会的学生,还是在他们的地盘上,憋了半晌没说话,接着他又说:“你们武汉不是很多大学么,武汉大学那么有名,怎么来我们这里读书?”

我就回了一句,“我太辣鸡了,都考不上,就来这里了......”(这真的是实话)

然后就都没说话了,后来我就真考研回去了......


前些年,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珠三角)的普通人眼中,湖北大概就是个输出民工的民工大省,而且形象比较差,比河南安徽估计好一点,同湖南、四川差不多,但给他们的印象没有四川、湖南深,存在感不那么强,一是因为湖北流出的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在这几省中是最少的,数据网上可查,大概是在两百万左右;二是湖北不像这几省一样主要奔珠三角,湖北因为沿江、居中,往长三角的也很多,所以人员相对分散一些。

而最近这几年,武汉发力,湖北整体也稍微强了那么一点,外出务工的趋势放缓,湖北在外省人眼里的形象应该好了一些。


...


user avatar   cloudycit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江汉平原人士,在我心目里,湖北是一个“成也长江,败也长江”的省份。

说它成,是因为依托着长江这条黄金航道,湖北的近代商业化和工业化进程从19世纪下半页被列强胁迫打开口岸后就被动启动。1858年南京条约开放汉口;1876年烟台条约开放宜昌;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这三座城市率先以码头城市的风貌,带动了湖北的近代化进程。而列强选中它们的原因,正是看中了沿长江水道的通商便利。

但除此以外,湖北的发展善乏可陈。

鄂西是崎岖的中高山地,鄂北是秦岭的余波未平,鄂东南又以低山丘陵与江西分隔。自古以来,湖北适合发展的地方是江汉盆地/平原和北边的南襄盆地/平原的襄阳一侧(南表示河南省南阳市)。长江与汉江的水道,是塑造这两处平原的重要力量,也是自古以来的通航线路。但是进入现代以后,这两条黄金水道却也成为湖北省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制约。

1931年大洪水,了解一下。

1931年江淮大水_百度百科


众所周知,长江在离开宜昌以后算是进入中游。从宜昌到湖南岳阳城陵矶的河段被人们称作荆江。离开鄂西山区的长江第一次离开高山峡谷的束缚,得以在大地上舒展筋骨,腾挪换位。也正因为此,自古以来,荆江两岸乃至整个江汉平原就饱受洪水危害。

而除了长江,汉江同样是一条时不时就发生洪水的大支流。这两条江一南一北,肆虐了整个楚地文明史。下图可见,长江汉江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的分洪/蓄洪区。

长江防洪:功在千秋-

坐拥黄金水道的湖北腹地,正是因为这些分蓄洪区的存在,长期以来别说现代工业了,甚至连铁路都是一种奢求。

49年建国后的第五年,长江发生整个20世纪最大的洪水,史称1954长江大洪水。若不是50年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新修缮了堤防并设置分泄洪区,后果可能会是毁灭性的。

也正是当年,新设置的公安县荆江分洪区被爆破使用,唯一一次使用。

1954年长江洪水_百度百科

从50年代到90年代,除了石油工业,湖北的重工业几乎只存在于鄂西北山区(十堰)、鄂北南襄盆地(襄阳)和省会武汉,其他地方主要还是以发展农业和少量轻工纺织业为主。石油工业则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没办法,石油必须进盆地里找,所以必须要承受来自汉江的洪水风险——我小时候汉江闹过好几次洪水。


这个情况出现改变,是2006年三峡第二次蓄水,水位达到156米,开始发挥防洪功效以后的事情。

而横跨江汉平原腹地的东西向铁路连接,则是在2012年汉宜铁路通车以后的事情。

汉宜高速铁路_百度百科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湖北省除武汉外,人口最稠密的江汉平原大区第一次有了火车。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 ?

我从小去宜昌或者武汉,一律都是大巴晃晃悠悠几个小时。耽误时间不说,路上还容易出各种状况。大学时代每次从家里去学校,还要事先算好时间,以便坐上从家门口经过的那趟大巴。出个远门更是麻烦,要提前半天或者一天先到武汉,然后再转乘火车。那时候从北京回个家,还要考虑抵达武汉的时间——太早了没有大客车很蛋疼,太晚了得找宾馆过夜。而现在,我来回北京的路线就很简单了:公交+高铁+公交。

在连铁路都是稀罕物的年代,湖北是一个失语的省份。仅有的话语权(以及早期的普速铁路)全仰仗九省通衢的省会武汉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_百度百科)时期落户在十堰、襄阳和随州等鄂北城市的重工业。如果不是熟读三国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荆州这个地方。

宜昌进入国人的视线,则是因为建设三峡。

除此以外,大概也只有体操之乡仙桃和折磨全国考生的黄冈密卷了。


如今,湖北正在投巨资修建铁路,全面贯彻“要致富先修路”的精神

被洪水压抑已久的建设激情正在全面迸发,今年年初更是提出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实现90%的县通上铁路的宏伟计划。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提出中部六省崛起的大战略,而地处华中的湖北省则是中部崛起的主要战略支点,地处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则是湖北省“中部崛起”的首要对象。

从现在起往后看20年,有铁路,有航运,有资源(石油化工,盐化工,煤炭,铜铁矿等金属矿),有农业(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不是吹的),有人口,有电力(三峡电力),有科教(依托武汉科教高地)的湖北,未来一定会是一个耀眼的明星内陆省份。

而这一切美好愿景的实现,第一枚功勋章一定要颁给伟大的三峡工程。


user avatar   zhou-dan-2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湖广人轻躁猛锐,天下大乱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人不少,最后的桃子却是人家拿了。


楚人任侠敢任,而常有守孤抱以轻天下之情,故秉大义以发天下之大难者多为楚人。发大难而不计其功,有其功而亦不以其自拘自滞,自矜自恃者,亦多为楚人。盖楚人有性情之真,而少功名之念,此楚人之所以失,亦楚人之所以得。


user avatar   qian-liang-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2019年,湖北GDP达45828.31亿,而山东由于第四次经济普查GDP下调9821亿,因此,湖北的人均GDP跃升至全国第7,加油

答主湖北人,很多人的回答可以看出对湖北一点都不了解……

1 热干面并不能代表湖北,只能代表省会武汉,因为武汉以前是一个相当发达的码头城市,每天大早上码头工人要早起去码头工作,而热干面制作简单,而且特别抗饿,热量相当高,减脂期的我,一碗热干面吃下去就是我一天一大半的热量摄入,如果非要说一种食物能代表湖北,那就是莲藕和各种淡水鱼,千湖之省的湖北,莲藕和淡水鱼真的特别丰富,你在外地吃的莲藕和在湖北吃的莲藕真的两个味道

2 湖北有一个过早文化,就是吃早饭,每天都要,狂风下雨都无法阻挡,如果大早上的在家做饭,你可能是个假湖北人,如果你在路上看见一个人端着一碗满满的汤面,走的飞起来他也能吃的稳稳当当,而且左手的手上还勾着一杯豆浆或者面窝汽水包,那么他是湖北人无疑,另外,吃红薯要拿勺子挖着吃,湖北人无疑

3 武汉市,这个称呼只有92年,1927年国民政府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称为武汉,而汉口站前身是1898年建立的大智门火车站,后面改名为汉口火车站,1991年10月大智路的老汉口站退出历史舞台,在金家墩的发展大道新建的汉口站开通,有汉口站的时候,都还没有武汉这个称呼这个说法,所以也就能解释武汉的火车站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的东西南北站,武汉3大特等站只有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

4 湖北的人均GDP是中西部除了内蒙古外唯一一个过国家平均线的,排全国第10

5 湖北的地级市并不差,特别是襄阳和宜昌,在中西部所有非省会城市中,排第二第三,第一是河南洛阳,而且和洛阳的差距特别小,三个城市都是4000亿级别,湖北政府早知道凭借武汉的优势和底子绝对会一城独大,而且武汉在湖北的东部,湖北的西部是山区,整个湖北省的地图像一个三角形,武汉很难辐射到湖北西部地区,所以在2000年左右就有了一主两副政策,尽力去解决和避免一城独大

6 湖北的方言真的差别很大,不信的话你让黄石的朋友给你讲下他们的方言,叽里呱啦一大堆,你一句都听不懂

7 小时候的沙市日化很有名,沙市,称为小汉口,上个世纪80年代沙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强,湖北第二大城市,后面和荆州合并,成为了荆州的一个区,一落千丈,98年大洪水,荆州很多地方成了泄洪区,禁止发展工业,所以荆州经济发展的慢

8 大家都知道屈原,都知道楚国,为什么湖北简称不是楚,因为楚国以前并不只包括湖北,疆土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大部,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的部分,不过湖北最能代表楚文化

9 湖北在上个世纪算是很发达的省份,当时武汉妥妥全国前五的大城市,湖北不仅有武汉这种巨无霸的大城市,还有大量的国企,武钢、武船、武重、武钢、一冶、二汽等大型工业企业,为湖北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特别是十堰,现在的东风汽车的前身二汽,就建立在十堰,给十堰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所以现在十堰市区的人基本上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是湖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太低了,而且当初计划生育的时候,湖北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相当严格的省份,因此湖北人口一直不算多

10 湖北的GDP2018年排全国第7,排在湖北前面的除了广东 江苏 浙江 山东4个沿海省份外,还有两个人口大省四川河南, 湖北的人口只有5000多万,而且湖北和四川的GDP相当接近,处于你追我赶状态,已经相当难得了

11 湖北政府的宣传工作可以说是做的相当烂了,十堰武当山,三国荆州,赤壁古战场,襄阳古城,宜昌三峡大坝,恩施大峡谷等等那么多丰富优秀的旅游资源,都不知道宣传,那是一大笔旅游收入啊,搞得外地人一想起湖北就是武汉,就是热干面就是黄鹤楼

最后一个,很多人一想到湖北人就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古有九州,分徐、冀、兖、青、扬、荆、梁、雍和豫。九头鸟又称九凤,楚人视祝融为先祖,而祝融就是九凤的化身。因此被楚人先祖视为图腾。

楚人崇凤

屈原《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楚人崇九

屈原《九歌》。屈原被放逐时,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做《九歌》。

《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

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神鸟,只不过被现代人演绎成了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九头鸟也叫九凤,九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地位尊崇,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

以九头鸟象征人事,

一说明朝张居正为相时,大权在握,整顿吏治,声誉日增。患病时,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迹近铺张,事为九大御史前后参奏,而张之地位并未动摇,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因此当日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在这个说法里九头鸟乃指九御史,并非湖北人。

二是说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湖北籍御史,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因而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深夜更新

—————————

接着说几个武汉的吧

11 武汉这个城市,很多人对它评价很低,武汉是一个特别有烟火气特别市井的城市,前面说了武汉在以前妥妥的前五的大城市,而且毛主席是特别偏爱武汉这个城市的,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待得最长的地方,除了北京,就是武汉,而且以前的武汉政治地位也是相当高,已经被撤销的中南局以前就在武汉,以前中南局管辖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而现在武汉的绿地中心被广东中南民航局限高,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啊

12 关于武汉是如何落魄的,2007年武汉GDP全国17,现在全国第9,首先不可避免的就是武汉是一个内陆城市,比不过沿海,而中国城市的发展是特别依赖政策的,而之前的改革开放沿海,先富带后富,武汉不属于先富,武汉一直高税收,没钱,城建破破烂烂,所以现在狂补课,到处挖,后面西部大开发,最后才到中部崛起


13 武汉汉口,以前是汉口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辖市,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直到1954年,武汉都是直辖市兼任湖北省省会,后面取消直辖市,而之前武汉市政府和湖北省政府的关系不怎么好,在三峡大坝建立的时候,规划了一个三峡省,武汉等着重新被直辖,不过三峡省夭折了,后面武汉市政府和省政府关系缓和了许多

最后放几张武汉的老照片

以前的汉口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繁忙的港口和租界













最后一张,蒋公在武汉大学阅兵




  

相关话题

  有哪些世界遗产比较垃圾? 
  如何看待临夏市即将改名为河州市? 
  陶器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智利的经济大环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被称为拉丁美洲治理得最好的国家? 
  香港回归二十年,为什么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 
  怎样看待网上有人用《三国志》来批判《三国演义》? 
  如何评价文章《为缠足正名》? 
  GDP真的是经济发展的万能导航器吗?一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啥? 
  如何客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大陆有可能解放台湾么? 

前一个讨论
你是美国总统,但你的隐藏的真实身份是某国培养了数十年的特务,你将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美国陷入衰败?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传统武术作为国粹却鲜有参加格斗比赛?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