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辛弃疾词作中有没有提及岳飞的?作为志向相同情操相似的同时代英雄人物,稼轩为什么极少在词作中提及岳飞?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震惊!辛弃疾看不上岳飞!》——什么的,还是留给UC震惊部吧。

岳飞有个孙子岳珂,当他还是没有功名的学子时,曾经拜访过辛弃疾。其时,辛弃疾已是名满天下的文豪,且以帅臣坐镇镇江,门客络绎不绝,以至于不得不托病谢客。但看到了岳珂的名刺,还是破例召见这个后生小子,原因就是“有父兄旧”,并且因为兴趣与岳珂结为忘年交。这至少说明:辛弃疾从个人情感上是非常看重岳飞后人这个身份的,没有把岳飞写入词作,还有别的原因。

辛稼轩守南徐,已多病谢客,子来筮仕委吏,实隶总所,例于州家殊参辰,旦望贽谒刺而已。余时以乙丑南宫试,岁前莅事仅两旬,即谒告去。稼轩偶读余《通名启》而喜,又颇阶父兄旧,特与其洁。余试既不利,归官下,时一招去。
——岳珂《桯史》

首先是稼轩词用典的特色是“古”。

郝青云《横竖烂漫尽显才情——稼轩词的用典特色》中统计——

在整部《稼轩词》中共用史607处,其中《史记》117次,《汉书》86次,《后汉书》32次,《三国志》27次,汉魏六朝史119次,《战国策》18次,其他208次。

可见稼轩词中三分之二的用史都是在隋唐以前,也就是距辛弃疾六百年以前的典故。连前代史都少用,更何况当代史了。


至于为什么辛弃疾“同代有和陆游、陈亮的对唱”,而没有岳飞的?

第一,辛弃疾想和岳飞对唱那得去临安栖霞岭的岳墓了(手动狗头)。

上述岳珂少年时倒是也有与辛弃疾论《贺新郎》《永遇乐》两阙名作的经历,但此时两人地位、文名相差悬殊,不可能有唱和的机会。

等到岳珂成长为“郁然大文儒”后,辛弃疾已去世,此时他虽与辛弃疾的友人陈亮、刘过等相交,但也不可能再与故人辛稼轩唱和了。


刘过(字改之)有词《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user avatar   heng-li-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辛弃疾写岳飞北伐,性质等同于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更何况以辛弃疾这种沦陷区归化人的敏感身份,大概类似于让林毅夫写文章品评“文革”人物。

更新:

帮题主把时间线补完整:

1127年,靖康之耻。

1140年,辛弃疾(在沦陷区)出生。

1142年,岳飞被害。

1155年,秦桧病逝,追赠申王,谥忠献。

1162年初,辛弃疾南归面见宋高宗。

六月,宋高宗退位为太上皇,传位孝宗。

七月,孝宗为岳飞平反。

1206年,宋宁宗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

1207年,辛弃疾去世。

更多详细内容参见《靖康以来大宋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和《申王秦忠献在对金外事工作中所犯错误的报告》。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辛弃疾跟岳飞时代离得太近了。

诗人用典,都爱用古。辛弃疾念叨诸葛亮、刘裕、廉颇、孙权、刘备、陈登、桓温、张翰等等,多是唐以前了。

除了古雅,还有点因素:安全。

阮籍那么潇洒,也只敢对着项羽刘邦说时无英雄竖子成名。嵇康怎么得罪司马昭拉去斩首的?答:他说周公不是圣人!——司马昭想:你他妈影射我?


不止辛弃疾不太敢写古。宋朝词人写古,像刘克庄写曹刘,李清照写项羽,苏轼写周瑜,都如此。

都说宋朝够开明,但诗人敢写本朝的依然不多。

苏轼乌台诗案下场是啥,记得否?


哪位会说,辛弃疾成年后,岳飞已经平反。嘻嘻,当年王安石和司马光以及元祐党人,那评价也是起起落落。一会儿司马光是圣人,一会儿司马光是奸党;再圣人,再奸党;再圣人,再奸党……如此三起四落,谁还敢臧否本朝的人呢?


岳飞平反,但杀岳飞的赵构活到1187年,辛弃疾那年47岁了。

之后辛弃疾也就多活了十几年。哪怕在孝宗朝,大肆歌颂皇帝他爸爸杀掉的人,感觉总不大对吧?

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些前辈,四十多年前死于动乱,如今也平反三十多年了,但现在谁公开大肆为他们喊冤,是不是也得掂量掂量呢

辛弃疾也得图个安全啊。


下面是开脑洞拉郎配时间。

我觉得,辛弃疾对岳武穆是有点恻然之情的。体现在他对岳珂的友好,以及,下面这几句。

岳飞:

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辛弃疾:

谩写入、瑶琴幽愤。弦断招魂无人赋。


岳飞: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閒。

辛弃疾:

将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待上层楼无气力,尘满栏干谁倚。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博览群书,又不用典不舒服的一位爷。我都知道岳飞写过这几句,他不知道才怪。

算我自作多情好了,我还是觉得,他写这几句,是悄悄地给岳武穆递眼色呢——就跟我们现在战战兢兢一边怕被删,一边忍不住非要念辛弃疾的“听取蛙声一片”似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台湾原住民大部分对二二八事件耿耿于怀,却几乎集体无视雾社事件? 
  如何评价赵尔丰? 
  越王勾践真的吃了吴王夫差的屎么? 
  如果一个现代日本人穿越到1930年代日本,如何避免太平洋战争的失败? 
  如何评价《伐清》这本书? 
  刘邦和刘秀作为两代开国明君,谁更英明,更伟大? 
  全球有哪些岛变成了半岛(或者半岛变成岛)? 
  中国上千年对外交流史中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事件(见描述)? 
  如何评价梯也尔? 
  哪些参与著名历史事件的小人物是史书阙载而凭考古发现的? 

前一个讨论
古人为什么会想象出龙?
下一个讨论
喝不惯酱香型白酒的原因是什么?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