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没有苏联,英美能单凭一己之力战胜德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苏联德国就统一欧洲了,英美还打个屁啊。

没有苏联德国就统一欧洲了,英国将被彻底排除欧洲,真正的光荣孤立。美国最多保证英国本岛不会被占领,要是赶上四三年美海军最困难时期,德国利用战斗机缠斗英国空军,轰炸机,鱼雷机对付英国舰队。英国本土都得没和法国一样去非洲打游击去。


user avatar   3rshi-d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当然是不能,英美吹无外乎是吹美英空军的轰炸能力,可惜二战时期的轰炸无论是精度还是规模都不能和越南战争相比,美国70年代尚且无法通过空军击败越南,凭什么40年代就可以通过空军击溃德国了?别做梦了,空军制胜要到海湾战争才能实现


user avatar   jing-zhong-zhi-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看看北非战役就知道,英军在绝对物质、兵力、飞机、坦克优势下,打隆美尔一队小三流德军,被隆美尔差点打到开罗 。

阿拉曼战役,英联邦军队23万,坦克、飞机、大炮都是隆美尔德军的五到十倍,只要希特勒愿意从东线战场,从斯大林格勒调几个师过来,阿拉曼战役的结果就将反过来。

没有伟大的苏联,没有意志坚定的苏联,没有英雄的俄罗斯人民,凭英美想打败德国???我看现实点的方案是美国先守住它的海岸线!


请记住,即使一千年,一万年后,人类仍将铭记的是斯大林格勒的血与火,铭记1941年黑云压城之下,红场那史诗般英雄与悲壮的阅兵式,红军将士的乌啦声,响彻莫斯科云空!铭记饥饿与寒冷中不屈的一百万灵魂

而不见得多待见英美那虚伪的“自由”、“民主”


user avatar   andre-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位面44年5月西欧德军只有58个师,其中33个是毫无机动力,装备也很烂的守备师,另外18个师是未补充齐人员装备的重组师。6月1日减少为54个师(其中还包括3个空军野战师,而东线德军有157个师),西线总共只有处于修整状态的9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总共1860辆坦克自行火炮。

6-7月在诺曼底德军不可恢复性损失17万人(其中9万是投降),盟军不可恢复性损失4万多人,其中美军死亡2.5万人。按不可恢复性损失算1:4.25,但如果按照打死的人数算,则只有1:2,无论哪样都不能跟巴格拉季昂战役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比。如果算整个解放法国战役,加上法共游击队和南方巴顿第3集团军,总共歼灭德军超过60万人,但被打死的只有15万人左右,即大部分无心战斗当了俘虏。而截止9月底西线美军死亡即达到4.9万人,还没算英军和其它盟国军队。也就是说即便算上整个解放法国战役,4个月里盟军打死的德军人数仅相当于半个月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打死的德军人数,而仅美军为此付出的死亡人数就超过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两倍。

然后看阿登战役,阿登美军死亡19246人,被俘22982多人,不可恢复性损失42228人。德军死亡10749人,失踪22487人,不可恢复性损失33236人。按死亡人数算交换比1:1.8,按不可恢复性损失算1:1.27。

以本位面44年美军的菜鸡表现,遇上没有东线消耗的德军主力,这位面英美恐怕没那么容易上岸,甚至干脆上不了岸。美英是没有义务为欧洲伤亡上千万军队的,这个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

还是回到现实,美英要跟苏联达成协议,让出比本位面更大的利益让苏联出兵共同解决德国,而苏联必然选择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时机出兵。45年未受战争损失并已完成三个半五年计划的苏联,工业实力将压倒德国及欧洲占领区总和,结果是苏联至少将占领欧洲大部分。

======================================================

这里要提一提我们熟悉的毛毛虫大湿(感谢瓦姐提供以下资料)

毛毛虫大湿:苏联航空汽油全靠美国。

事实上:
苏联石油工业起步于30年代初,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汽车和拖拉机数量的增长,使苏联国民经济对燃料的供应出现了缺口,当时苏联石油工业还在使用蒸馏方式生产汽油,这种情况下1吨原油平均只能生产出130公斤汽油,而且无法稳定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为了缓解国民经济和国防对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五期间苏联启动石油裂解工艺生产燃料,负责此项工程的是苏联著名的化学家弗拉基米尔·舒卡多芬,他亦是苏联合成橡胶工业的创始人,在1931年6月第一座石油裂解工厂开始运行投产。(毛毛虫大湿声称1940年苏联石油生产还停留在蒸馏工艺水平上纯粹是在胡扯,蒸馏工艺无法生产70号以上汽油,也无法提供石油裂解的副产品,比如苏联用来生产丁钠橡胶的丁二烯,要知道苏联战前拥有欧洲最大的合成橡胶工厂——亚罗斯拉夫1号工厂,合成橡胶产量达到欧洲第一,说苏联没有石油裂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到30年代末,采用裂解工艺生产的B70和KB70航空汽油基本上满足了苏联空军需要,但仅体现在数量上,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需要石油工业提供更高辛烷值的汽油。
要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需要涉及高压裂解工艺,苏联政府要求苏联科学院院士 В. Н. 伊帕捷夫回国主持工作,而这位30年代一直在国外旅行的院士拒绝回国,选择留在美国(看来把某些不自觉的科学家关进劳改营工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无论如何经过各方面努力,在战前苏联掌握了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裂解工艺。在列宁格勒采用催化裂解工艺生产辛烷值78-80汽油,通过每公斤添加2毫升乙基液抗暴剂获得100号汽油(这一项目战前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
在康斯坦丁诺夫采用气相氧化裂解工艺生产81号汽油,通过每公斤添加3毫升抗暴剂得到辛烷值87-88汽油,此项目在41年初投产。同时在巴库和格罗兹尼进行催化重整和热重整装置的改装,以生产辛烷值75-80的航空汽油,并建立了硫酸烷基化设备,生产100号汽油。
在1939年,考虑到巴库的石油生产在战时可能遭到袭击,计划建设8个合计年产20万吨汽油的合成燃料工厂。分别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年产3万吨,莫斯科——年产3万吨,伊万诺沃——年产3万吨,切列姆霍沃——年产3万吨,科雷马——年产3万吨,布列尼——年产3万吨,格多夫——年产1万吨,塞兹兰1万吨。这8个工厂在战前都没有完工,其中只有3个得以继续建成。
战前苏联不仅掌握了石油裂解工艺还掌,更进一步掌握了更为复杂的煤炭液化燃料技术。
战前苏联石油工业在规模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苏联国民经济和国防需求的燃料缺口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根据动员计划,1941年石油人民委员部可以提供17.45万吨B-78汽油,加上5.69万吨储备,只能满足年需求量的22.5%,B-74和B-70分别满足年需求量的28.6%和98.8%。
乍一看这些缺口是巨大的,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首先这份液体燃料动员计划中的需求数是根据41年苏联空军计划服役的飞机数量*战时每架飞机平均飞行小时*每小时的最大油料消耗定额计算的。以米格3战斗机为例,这份计划中1、2、3、4季度装备数量为327、1011、1921、2971架。平均飞行小时数为112.5小时,每小时燃料消耗定额为222.5公斤。首先苏联空军实际装备数量并没有达到计划的飞机数量,其次飞机也不可能在一季度内达到全部作战飞行小时数(每架飞机一季度飞112.5小时是不可能的,平均一年能飞这点飞行时数就不错了),最后飞机飞行过程中也不会全部满功率最大油耗飞行。所以实际上的燃料消耗只有这份计划的几分之一。
战前苏联为什么会制定这样一份绷紧的动员计划?因为苏联大大高估了德国航空工业的产能,苏联估计41年德国空军拥有11600架作战飞机,而实际上6月22日投入东线的德国及仆从国作战飞机只有4739架。苏联估计德国飞机年产量2.5-3万架,而实际上41年德国只生产了8186架飞机。为了应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虚影,战前苏联把资源投入到了扩大空军的规模上,而忽视了有助于提升实质战斗力的方面的建设。绷紧的神经并不能转化为真正的战斗力,反而给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建设压上了沉重的负担。

要搞清楚战时苏联航空汽油的供应和使用情况,必须先搞清楚苏联航空汽油的标号问题。

这是个有点复杂的问题,许多声称苏联无法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人即在于没有搞清楚这一汽油标号体系。

在人民委员部的各种报告中我们通常能够见到三种标号的航空汽油B-70、B-74、B-78,字母B表示汽油(бензина),后面的数字即辛烷值(苏联使用的是马达法表示辛烷值,美国使用的是研究法,美标100号相当于苏标90-92号)。有些人看到这里就认为苏联战时最高只能生产辛烷值78的汽油,并不能生产90号以上高辛烷值汽油,故得出结论——苏联高辛烷值汽油依赖租借物资供应。

而实际上这里所标注的辛烷值只是汽油的基础辛烷值,部队使用时还需要添加不同组份的抗爆剂(通常所用的抗爆剂是四乙基铅混合物),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二战各国所用的高辛烷值汽油基本上都是添加四乙基铅抗爆剂的汽油,通过硫酸烷基化工艺少量生产的异辛烷汽油主要供试飞使用。

战时苏联生产的汽油主要是以下几种:B-59,B-70,B-74,B-78G,B-78B(G代表格罗兹尼产,而B表示巴库产)。

而苏联空军使用两种配方的抗爆剂:

R-9(р-9):55%四乙基铅,35%乙基溴,10%一氯萘,及每升1.5克红色染料。

V-20(в-20):配方比例相同,用二氯乙烷代替乙基溴,液体程蓝色,作为R-9的代用品。

这两种抗爆剂都是苏联国内生产的,抗爆性能相同,但R-9在发动机活塞上的残留物较少。

通常每公斤汽油添加1-4毫升抗爆剂(超过每公斤4毫升的添加量后,辛烷值的提升将不再显著,因而实际上没多大意义)。添加抗爆剂后的汽油采用的是调制汽油的标号(也是苏联空军真正使用的航空汽油),例如:每公斤B-78添加2毫升抗爆剂,标号即2B-78。

航空汽油添加不同比例的抗爆后的实际辛烷值(括号内):

B-59: 1B-59(73), 2B-59(78),3B-59(81), 4B-59(82)
B-70: 1B-70(80), 2B-70(85), 3B-70(87), 4B-70(88)
B-74: 1B-74(85), 2B-74(88), 3B-74(90), 4B-74(92)
B-78: 1B-78(87), 2B-78(92), 3B-78(93), 4B-78(95)

(大湿所谓苏联无法生产四乙基铅,四乙基铅靠进口也是不存在的,以M105代表的新一代发动机苏联战前就装备了,这些发动机需要使用添加抗爆剂的汽油,苏联战前就已经大规模生产和使用TEL了,况且四乙基铅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化工产品)

租借物资中包括两种航空汽油B-100和B-95,注意这两个并不是苏联的汽油标号(马达法),只是汽油+美标(研究法)辛烷值。所以B-100并不是纯异辛烷。而是相当于苏标90号,B-95相当于苏标86号。

搞清楚这点就可以知道某人所谓的拿租借汽油混合苏联汽油制造VVS使用的高辛烷值汽油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众所周知M105引擎需要使用苏标辛烷值95号汽油,那么你怎么拿相当于苏标90号的B-100和70号的B-70去混合出95号汽油呢?实际上VVS使用这些美援汽油的时候也要添加R-9或V20抗爆剂,例如1B-95(每公斤美援B-95添加1毫升抗爆剂)。

当然,租借物资中也确实包括纯异辛烷(真正苏标100号),苏联也确实使用这些异辛烷生产混合汽油,但不是所有混合汽油都使用异辛烷。

混合汽油通常是一种不得已的替代品(而非高性能的替代品),其包括以下几种配方:

混合物1——60% B-70,20%异辛烷,20%新己烷

混合物 2——60% B-70,20%烷基苯,20%新己烷

混合物 3——60% B-70,32%异辛烷,8%异戊烷

这几种混合汽油的辛烷值均为95,但使用这些混合汽油时,发动机的转速,增压和加力都会受到限制。1943-1945年苏联使用15万吨进口异辛烷和66.8万吨国产汽油生产了总共111.8万吨混合汽油。

以M105PF为例,战时其使用的汽油包括下面几种:4B-78;混合物1或混合物2;1B-95。

(可见所谓95号的美援B-95汽油是无法直接给M-105发动机使用的,而必须每公斤添加1毫升抗爆剂才能真正作为苏标95号汽油使用)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消耗了 299.84万吨高辛烷值航空汽油(包括调制汽油和混合汽油),这其中不仅包括苏联国产和租借物资部分,还包括战争后期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提供的8.3万吨航空汽油。

由于42年德军在高加索的进攻和苏联为了预防格罗兹尼石油设施落入敌手而进行的拆除和破坏,43年是苏联航空汽油供应最困难的时期,特别是43年初,因而这时候开始采取混合燃料的生产措施。

这里有一份贝利亚43年初的报告,其中提到:1943年每月使用1.45万吨进口异辛烷作为原料,可以生产96万吨航空汽油(其中包括54.7万吨B78)。而如果不使用进口原料,每月只能生产6.5万吨航空汽油(其中2.2万吨B78)。

但请注意这是苏联战时汽油生产最困难的43年初这段时间。而且前面也已经指出,43-45年6月1日苏联总共也只使用了15万吨进口异辛烷生产了111.8万吨混合汽油,到战争结束时,苏联还有72.28万吨航空汽油库存,也就是说如果苏联战时依赖进口原料生产航空汽油成立,那么难道VVS在43-45年实际只用掉了其中产量的一小部分。这是否符合逻辑呢?请诸位自己思考吧。即便算上另外71万吨进口航空汽油(所谓“B100”和"B95"),VVS整个战争期间消耗的航空汽油也至少也有一半以上是纯国产原料制造的。

另一份1943年11月6日石油人民委员部提交斯大林的报告(档案编号РГАСПИ. Ф. 644. Оп. 1. Д. 172. Л. 145–152)提到:巴库炼油厂生产B78使用了4200吨进口异辛烷和3000吨B70为原料,格罗兹尼使用500吨进口异辛烷生产B74。

大家可以对照上面提到的混合汽油配方比例看看这些原料能够生产多少B78?同时可以对比1943年苏联实际的航空汽油逐月生产情况。(以三月份为例表中三列,从左至右依次为季度,该月计划,该月实际)

可见43年上半年B78的实际月产量也就跟贝利亚的悲观估计(没有进口原料情况下的2万多吨月产量)相当,到6月份才逐渐增加到3万多吨,后半年也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这样增长幅度与其说是使用进口原料带来的,不如说是巴库和格罗兹尼产能逐渐恢复带来的。

再挂一下毛毛虫大湿所谓“苏联坦克工业依赖进口高端机床造坦克”,辣么我们来看看毛毛虫大湿所谓的美援高端机床都是些什么成色?

这里直接用毛毛虫大湿自己的干货打脸(上有毛毛虫大湿盗用的LOGO)

恩,看看所谓的美援高端机床都是些什么成色。

加工半径250和300的螺纹车,C6150和C6160级别的东西,这玩意在LOWB毛毛虫眼里大概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50MM钻床,这......农机修理厂处理的破烂里大概能找到。

T80镗床?V2汽缸直径多少毛毛虫大湿心里没点AC之间的数?

这么一堆中低端货,总共数量才213台。一个坦克总装厂(不说附件厂了)需要多少台机床相信懂行的心里也应该有点数的。

又看见毛毛虫大湿开始打滚扯1米和1.5米立车了,这重新刷新了我们对毛毛虫大湿LOWB见识下限的认知。

1米直径炮塔左圈是给毛毛虫大湿用的么?T-34-76炮塔左圈1420MM,理论上1.5可以加工,但是要考虑毛坯尺寸和装夹、切削余量,实际上1.5米立车也是无法加工的。毛毛虫大湿一句话就暴露出他根本不懂机械加工。

另外,核对美国资料和苏联资料数据时需要注意的双方单位的区别,美国使用短吨,苏联使用和我国一样的公吨,一短吨仅相当于0.9公吨,所以用美国数据时如果简单理解为公吨与苏联数据比较,就会造成夸大,这是许多不诚实的或粗心的资料“整理者”容易忽略的地方。

=====================================================

挂个S+(A+C)/2

苏联人命比你美国野生ПАПА的命值钱得多,因为苏联人民是在保卫自己的生活,这种不受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生活是无价的。而你野生ПАПА只是给金融垄断资本当炮灰,资本家一条狗都比你野生ПАПА的命值钱。

=====================================================

对了,苏联的核武器计划起步要早于美国曼哈顿计划,事实上1939年,库尔恰托夫就提出过制造铀弹的设想。本位面一方面由于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国内电力供应紧张,使苏联无法展开浓缩铀生产。另一方面列宁格勒的核研究设施也没有来得及全部转移出去(包括一台当时欧洲最大的加速器),这使得苏联的铀弹计划搁浅(试图从美国获取铀235也遭到拒绝),在1943年苏联被迫转向技术更为复杂的钚弹研究(钚弹采用内爆式结构,设计制造要比“小男孩”式的枪式结构铀弹复杂得多),通过增殖堆生产钚239作为裂变材料,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即为钚弹。但是在这个位面,既然苏德战争没有爆发,那么苏联当然有足够资源生产浓缩铀,可以继续开展技术上较易实现的铀弹的研究,赶在美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也不是不可能。


user avatar   wage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苏联的前提设定,

想来不是在41.6.22或者更早把苏联连人带地盘一起打包扔去大莫拉维亚王国,

也不是假定苏联被征服或者苏德结盟一条心。

那么相对合理的架空就是巴巴罗沙没有启动,苏德和平一直维持下去。

这个位面西线和北非战况会更激烈一些,盟军大概率仍然会在44年或者45年年中登陆法国,并用几个月时间杀到德国边境。

然后苏联会根据德黑兰或者其他什么会议达成的协议,撕毁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用几百万红军淹没德军在东线的老弱病残,付出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和盟军在莱茵河会师。

这个变量不足以让华约在冷战翻盘,但让苏联延续至今大概没什么问题。


后世对该时空苏联的评价——

德棍:草泥马背信弃义的死毛子,有种别不宣而战,刚正面啊!

美分:只会玩背刺的死毛子,下山摘桃子还有脸自吹抗德主力!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就是背心上缺个logo吧。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

  韩剧《太阳的后裔》的军事素养如何?有什么军事上的硬伤? 
  如何评价公正客观元朝? 
  为什么现在有人仇视攻击清朝? 
  如何评价乌克兰亚速营在马里乌波尔地区设检查卡阻拦并屠杀平民的行为? 
  什么是线性的历史观? 
  假如古代名人穿越到现代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渡江战役不和三大战役合称四大战役? 
  对抗具装骑兵的一般方式有什么? 
  历史上有没有先投降后又在短时间反悔不履行条约的例子? 
  台湾导弹击中渔船为什么没有爆炸只是贯穿? 

前一个讨论
犹太资本家真的是人畜无害吗?
下一个讨论
有哪一瞬间会让你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