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秦朝最后的名将,率领一群囚徒,以一军之力扫荡关东,差一步就能挽救帝国危亡。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建立张楚政权,各地民众一呼百应,关东六国纷纷复国,张楚军大将周文,啸聚数十万人马,长驱直入直逼咸阳。
秦朝从二世皇帝胡亥,丞相李斯到权臣赵高,以及满朝文武百臣,无不束手无策。主管内务的少府官员章邯,于国难之际脱颖而出。
他建议将约70万骊山囚徒武装起来,然后配给精良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后勤保障,以关中秦军将卒分散到戍卒各营,为其指挥骨干,迅速聚合成一只强大军队。
【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那些原本未来暗无天日的苦役囚徒和罪犯,陡然间有了赦为良民生存下去,更可能立功封爵的机会,当然无不奋勇死战。这些精壮汉子长期从事修筑宫殿和坟墓的重体力劳动,体力和耐力也完全足以适应战场需求。
当时秦朝采用的仍然是古典军事国家的普遍兵役制,每个成丁男子(15岁-60岁)都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并按国家征发命令,定期去服兵役。每个男子都是“预备役军人”,随时可以变为正规军战士,当然也包括这几十万骊山戍卒。
数十年前,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秦昭襄王嬴稷就是在河内郡就地征发了当地十五岁以上男子,迅速组成一只生力军,断绝了赵军的援军和粮道。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陈胜吴广一夫作难,而天下星火燎原,各地迅速组成上百万反秦大军,令秦朝在关东地区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也正是因为普通百姓只要打开武库,拿起武器,披上战甲,便可以就地转化为职业军人的缘故。
而周文所部的数十万义军因为成军太过仓促,未及整编,依旧是竹木为枪、就地取食,就妄想一鼓作气拿下关中,自然不是已经组织成型的秦国戍卒军敌手,在戏下之战被章邯打得大败,败退出关。临危受命的章邯,就此挽救秦朝中枢于危难。
之后,章邯一边令司马欣、董翳从关陇、巴蜀等地,征发当地驻守军队,一边沙汰老弱病残,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将其所部整编成一只二十余万人的强大军队,而后挥军东进,欲将反秦义军一举荡平,挽救大秦王朝的国运。
章邯军团出关后,先于曹阳之战和渑池之战接连获胜,迫使此前手下败将周文自杀,歼灭了这支张楚政权的头号主力军团。接着,章邯又在敖仓之战斩杀田臧,荥阳之战斩杀李归,解了持续多月的荥阳之围。
此时司马欣、董翳的援军已至,得到军力补充的章邯遂兵分两路,次第击破陈胜所部各路义军,先后击杀邓说、伍徐、蔡赐、张贺等张楚将领,最终令陈胜败亡于城父,覆灭了首义反秦的张楚政权。
接着,章邯军乘胜追击驰骋于中原战场,一路破军杀将,所向披靡。先后在南阳之战迫降宋留,在陈县之战击破吕臣,基本歼灭了张楚军余部,接着便猛攻陈胜部将周市宣布复国的魏国。
临济之战,章邯一边围困魏军,一边趁着齐、楚援军远道而来,兵疲无备,以马口衔枚暗夜突袭,大破齐、楚、魏三国联军,斩杀齐王田儋、魏王魏疚,魏相周市,围城打援,完成了一次经典的围城打援战例,暂时平定魏地。
接着,章邯把主攻方向放在齐国,田儋之弟田荣据东阿死守,楚将项梁大军来援,令章邯生平第一次遭到迎头痛击。接着,项梁及其侄子项羽、部将刘邦等分进合击,在城阳、雍丘、濮阳东等地接连获胜,魏疚之弟魏豹也再克魏地二十余城,一度对章邯形成战略包围之势。
然而,此时掌控齐国的田荣却刚打赢一场田氏宗亲争位的内战,又因为项梁和赵国分别收留了和他为敌的田假、田间、田角等人,因此拒绝合作攻秦。
章邯又得秦二世更以倾国之力援助,军势复振,击败项梁部将朱鸡石、余樊君等,据守濮阳。
当项梁孤军围困定陶,而项羽、刘邦等部仍在攻略陈留、外黄地区时,章邯发动定陶之战,再次实施马口衔枚、暗夜突袭战术,和定陶守军内外夹攻,将项梁这个楚国复国军主帅一举击杀,楚军兵力损失惨重,由十余万人锐减到五万余人。秦军也重新掌握中原战场的主动权。
此时,章邯多次得到了秦朝中枢补充兵力,又经过连续作战的战损,其主力已经从骊山囚徒完全变更为关中秦人子弟,战斗力更与刚成军时不可同日而语。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在魏国基本覆亡、齐国、楚国皆遭重创后,章邯判断“楚地盗名将已死”,楚人已不足为惧。于是他挥军渡黄河北上,会同王离率领的长城边军精锐,合计四十万大军,合攻赵国,并一度攻陷赵都邯郸,将赵军主力困于巨鹿。
也就在那里,这位以一军之力扫荡关东,斩杀多名义军将领,打得各路反秦义军震怖心惊的末世英雄,遇到了自己的生平最大克星项羽。刚刚因济阴之战和定陶之战被世人公认为天下顶级名将,就不幸做了成就“西楚霸王”史上赫赫威名的踏脚石,这又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了。
章邯在巨鹿之战惨败给项羽后,其所部士气低落,后勤断绝,更因为手握重兵却连战连败,被后方的权臣赵高猜忌嫉恨,必欲致其于死地,陷入了“胜亦死、败亦死”的窘境。
在进退维谷下,项羽又做出了不记私人旧恨,让章邯在关中为王的允诺。这位大秦帝国最后的擎天支柱终于选择了投降,被项羽封为雍王。其麾下20万降卒则被项羽坑杀于新安,也彻底摧毁了秦王朝的核心军力,导致了有数百年历史的秦国就此灭亡。
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封三名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王,是为“三秦”,然而,章邯所部经过多次战损和秦朝中枢的倾力补充,早不是最初成军时的骊山囚徒,而大都是关中秦人的父兄子弟。这二十万条性命在新安惨遭项羽坑杀,也让秦人对章邯等人的仇恨,绝不在对项羽之下,纵然被章邯们征召为新军,也绝无任何为他们奋战效死之念。
趁此良机,汉王刘邦得韩信这个不世奇才献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只花了一个月时间,从汉中还定三秦,更发布一系列减免租税,轻刑减赋的举措,得到旧秦百姓普遍支持。在关中百姓的积极响应下,汉军便如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平定了关中大部分地区,接着攻拔周边的陇西、北地二郡,司马欣、董翳兵败降汉,只剩章邯率残部困守废丘孤城,十个月后终于兵败城破,绝望自杀。
——此刻章邯早已不是殉秦国,更不是殉项羽,而只是殉自己时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将道罢了。
虽然关中打得稀烂,但架不住经略河东成功啊……只能说邓禹野战水平确实送菜,但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一白遮百丑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