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同样是嬴姓,秦始皇就是嬴政而赵国以赵为氏了? 第1页

  

user avatar   lin-wei-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马镫党,一种就是姓氏党。


马镫党能在所有出现马的历史纪录片里刷马镫,来显示自己对历史细节的了解。马镫党虽然烦人,但毕竟还是正确的。而姓氏党,根据对先秦姓和氏的片面了解,就仿佛掌握了宇宙真理一般。


首先,在讲秦赵贵族姓氏之前,先普及一点,虽然上古时期中国的姓和氏是严格区分的,但春秋战国以来,姓和氏开始逐渐合流,界限也逐渐模糊,到战国后期,姓氏就不再作严格区分。


也就是说,以前的人,有姓有氏,姓表血缘,氏表属地,男称氏女称姓,泾渭分明。而春秋开始,姓和氏开始逐步合流,到了秦汉,基本上统称姓氏——秦汉以后的姓氏,有的是来源于先祖的姓,有的是来源于先祖的氏,有的是来源于先祖的官职或封地或身份,不一而足。



秦汉以后完全合流的姓氏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上古时期严格区分的姓和氏的称呼也是没有争议的,但春秋战国过渡时期的姓氏观念是混乱的,尤其是战国后期——有的依旧姓氏严格分明,有的姓和氏合流成一个姓氏,有的有姓有氏但却选择了其他称谓作为姓氏,有的姓氏可以有很多称呼方式,男称氏女称姓的观念也早已不再那么严格……


姓氏说白了,就是让人能够区分出来谁是谁。


举个例子,商鞅,在魏国时叫公孙鞅,公孙就是他的身份。到了秦国之后叫卫鞅,因为他不是人家秦国的公孙,公孙已经不能把他区分出来了,卫是他的籍贯,秦国的卫人毕竟还是少的,一说卫鞅谁都知道是他。再后来被称为商鞅,商是他的封地,这个区分度比他的籍贯更有效,所以后世习惯叫他商鞅。并不是说商鞅他自己把自己的氏改来改去,而是别人为了更恰当、有效地称呼他而改变称呼的。


再举个例子,屈原,和楚王同姓,他也可以叫芈原。然而,在楚国朝廷上,你要是叫一声芈大夫,估计一半人都要答应了——大家都是芈姓贵族,您这是叫谁呢!所以,屈原在楚国肯定是叫屈原而很少叫芈原。


司马迁的《史记》中,姓氏其实已经不分明了。大家要注意,刘邦和秦始皇年纪差不多,司马迁距离秦统一六国也就几十年时间,司马迁也见过很多战国时期的老人。司马迁时期姓氏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区分,你不能说,距司马迁只有几十年的战国末期姓和氏还严格区分。所以,说秦始皇到底称姓还是称氏,就不要拿着上古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来硬套了。



对于战国晚期,无论男女,无论称姓还是称氏还是以封地籍贯为姓氏,都是对的。也就是,秦始皇叫秦政、赵政、嬴政都不算错。



把姓氏问题说清了,再说秦赵两家的渊源。我主要以史记的记载为主。


秦赵两家的远祖是帝高阳一族,也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一族是秦赵先人的母族,秦赵先人的父族可能比较卑微,所以他们攀母族高阳一族为远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古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


然后秦赵先祖一脉传承,从高阳氏的女子女修开始,女修-大业-大费,大费由于辅佐禹治水有功,所以被舜赐姓嬴。所以,秦赵两族都姓嬴,这是没有争议和问题的。


中间略去几代秦赵共同先祖,一直到蜚廉(蜚廉是秦赵最后的共同先祖)。


他和他的儿子恶来革,都是商纣王的臣下,蜚廉跑得快,恶来革力气大,父子二人为商纣王干活。武王伐纣之后蜚廉在外出差,他杀了恶来革。蜚廉回来后商已经亡了,武王也没有杀他,他也没造反。


这段历史很重要,秦赵先祖嬴姓一族是商人,秦国后来很多礼法都还保留着商代的特征。比如,周人是没有活人殉葬制度的,而《诗经·秦风·黄鸟》里面记载,直到秦穆公时期,秦依旧有活人殉葬的制度,这一点就是继承商代礼法的。


蜚廉的两个儿子,恶来革和季胜,分别是秦和赵的先祖。由于恶来革死的早,加上季胜的儿子孟增受到周成王宠幸,所以季胜这一支逐渐显赫起来。


季胜-孟增-衡父-造父


造父善于驾车,他曾给周穆王驾车平叛,所以受封到赵地,所以季胜这一支为赵氏。


而恶来这一支呢,由于恶来是被杀的商臣,所以这一支并不显赫。等造父封赵之后,恶来的后人就一直跟着造父这一支混,也在赵地,所以也为赵氏。


注意,人家季胜这一支是正儿八经被封在赵地的,而恶来这一支,只是因为混得不怎么样,所以跟着人家季胜这支混而已。


所以,人家季胜一族是真赵家人,而恶来革一族只是跟着人家混的同族远房穷亲戚——等到造父封赵时,两支早就离共同祖先蜚廉好几代了。


季胜一族作为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赵家人,当然称自己为赵氏。一般说起来赵人,公认的也就是季胜一族。自造父之后,季胜这一支一直跟在周天子身边,直到周幽王时期,由于周幽王无道,季胜后人叔带离开周王室去侍奉晋文侯,成为晋国上卿。再往后就是赵魏韩三家分晋的故事了,不多说了。


恶来革-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

再看恶来革这一支,传到大骆,大骆有一个庶出的儿子叫非子,他擅长养马,得到周孝王宠幸,周孝王想让他作为大骆的嫡嗣。大骆的老丈人申侯就有意见了,他到周孝王那里抗议。周孝王就没有废除他的亲外孙的嫡嗣身份。但周孝王太喜欢非子了,他说,想当年虞舜时期,柏翳(就是大费)就为舜主管畜牧,因此被赐嬴姓。现在非子又为我主管畜牧,那就让他接管嬴姓的宗祀吧。以后非子的后人就世世代代为我养马。孝王封非子在秦地,非子号秦嬴。


所以,对于秦人而言,非子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祖先。这里注意,《史记》的原文是,“使复继赢氏祀”,这里有个“复”字,显然相当于又赐了一遍嬴姓。


所以,对于赵人而言,他们的姓来源于上古虞舜时期的柏翳(大费);而氏来源于近代周穆王时期的造父,当然是赵氏比嬴姓显赫,他们更愿意强调自己是赵氏,周人也更习惯称他们为赵人。


对于秦人而言,赵氏是跟着远房亲戚的氏;嬴姓是周孝王“使复继嬴氏祀”。所以秦人更愿意强调自己是嬴姓秦人,而非赵氏。秦作为真正的封地,当然可以称秦氏。非子的儿子就称秦侯,秦侯的孙子称秦仲。


也就是说,虽说秦赵同源,但秦人第一个祖先是非子(秦嬴),赵人第一个祖先是造父,距离他们共同的祖先蜚廉早就好多代了。对于赵人而言,他们这一族的形成源于造父封赵,所以“赵”对于他们更重要;对于秦人而言,他们这一族的形成源于非子封秦赐嬴,所以“嬴”和“秦”对他们更重要。


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战国时期的姓氏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很多时候纯粹是用来让别人分辨谁是谁的。“赵”对于赵人的身份区分很重要,所以赵人为赵氏;“赵”对于秦人的身份而言没有那么重要,所以秦人称“秦”或“嬴”。


用今人的姓氏观念来看待上古时期的姓和氏是不妥的,但同样,用上古时期严格分明的姓氏观念来看待战国晚期逐渐合流的姓氏也是不妥的。



所以,秦始皇到底叫嬴政、赵政还是秦政?到底应该称姓还是称氏?在姓氏合流的战国末期,嬴政、赵政和秦政其实都可以。甚至你说吕政,大家也知道是谁。


user avatar   zhao-jia-wei-22-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植: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楚庄王和秦穆公)以济其难。

难道秦穆公也出身在赵国??




  

相关话题

  明朝不是没有西域吗,为啥这个地图西域也是明朝的? 
  唐朝和汉朝,哪个堪称是中国历史第一王朝? 
  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 
  大明帝国的疆土究竟有多大? 
  三国时候大臣们给皇帝写的表都是自己写的吗? 
  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同一时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下谁的百姓生活质量更高? 
  为何古代汉人能牢牢占据河西却不能稳固地统治河套?为什么明朝丢了河套却能有效掌握河套的宁夏部分? 
  百度项羽吧水平怎么样? 
  目前中國有沒有像古代中國有史官? 

前一个讨论
梅西和马拉多纳有哪些不同?
下一个讨论
大罗球迷总喜欢说“只有一个罗纳尔多”,可对比荣誉和历史地位C罗已经独一档了不是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