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一看问题就知道是你。
哥们,真的,有路子麻烦带带我。是什么让你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一直问这种问题?
既然是花子虚的提问,照例先更正一下:
1905年谕立废科举以兴学堂,从1906年起实施。但是四书五经和当官并未脱钩。
废科举只是用策论代替了八股文,同时增考一门经济学(搜罗经时济变之才的意思,不是现在的经济学,这门课包括算学、地理、格致等等,类似于现在高考的理综),考试形式和大多数内容都沿袭旧制,同时,清政府还给本国的学堂学生和海龟留学生按照学堂级别名气的高低,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旧头衔和相应的官职,所以这个“废科举”其实等于没废,只是在科举的时候加试了一门杂学而已。这时候儒家的地位有所动摇,但远不到一落千丈的时候。
一落千丈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国民政府重新颁发了谕令,革除了清政府换汤不换药的废科举,提倡新学,完全不考四书五经的内容了,这时候,才称得上一落千丈。这是1913年的事。
一落千丈的原因就很简单了——你没用了。
在《儒林外史》第一回里,作者借王冕的口对科举评价如下:
读书人有了这样一条荣身之路,便把那文章的出处都忘记了。
又在第十三回里,借马二先生的口进一步说明:
马二先生道:“…。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是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之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讲到战国时已,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贤良方正,这便是汉人的举业。到唐朝运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唐人的举业。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理学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宋人的举业。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这就是日日讲究‘严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做官?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
儒林外史作者的意思就是,读书人并不在意书本身,只不过拿它做个敲门砖,进得门里,当官发财一齐来。
这块砖,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材质,儒学并不是一直都在当砖用的,它在清代确实是唯一的一块砖,但到了民国年间,砖改成了西学,儒学敲不开门了,当然会一落千丈。
我TM招谁惹谁了,好好的人生被一个广告给毁了~
~~~~~10月30号更新~~~~~~~
1.初来知乎,获得这么多赞,诚惶诚恐啊,在这一块谢谢大家了~
2.当然,我不是下面这位大哥了,不过我能说我和他重名吗,重名吗,名吗,吗,崩溃~
(大哥,你在哪,看到联系我,做个患难朋友,你看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