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主要是收税方式的不同:”租庸调“规定以人口数量为本;”两税法“转向以土地面积为主。
导致这个转变发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
租庸调说“丁男十八岁以上,授田百亩”,可见当时土地并不紧缺,紧缺的是人口,不然怎么会“授田百亩”?租庸调的意思就是,给一个劳动力n多耕地,做不做随你,反正你这个人要给我交税。为了多收税,政府会鼓励人多耕地。“租庸调”强调的是人,人是税收的基础。
而经过唐朝初期的盛世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而耕地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速。因此,人变得廉价,土地变得宝贵。这个时候,政府只要抓住土地,税收就有了保障。谁来耕地不重要,反正人多。两税法强调的是土地,土地是税收的基础。
以上论点来自赵冈。
说明以上,是为了导出这个论点:当人口的多寡变得无所谓的时候,唐朝政府也就没有动力去做正确的人口统计,只有动力去做正确的可耕地面积统计。一切都是为了税收。不仅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政府没有统计人口的动力(&能力?),此后的所有王朝的人口统计都不可靠。反而土地面积的统计越来越靠谱。可见,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知道人口数据对政府没用处,干嘛费那么大劲去做呢?
接着,唐朝由盛转衰,原因不是人口减少和战乱,而是唐朝政府并没有彻底转向以土地面积为本的税收制度,并执行好这个税收制度。
综合以上,史之乱造成超过三千三百万人死亡的说法不可信。
你觉得难是因为你姿势水平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