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慕王谭绍光? 第1页

  

user avatar   fu-you-de-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我才疏学浅,谈不上大老,也不敢妄评慕王。仅就题主问的几个问题写点东西。


1、谭绍光是否是小兵出身?

答案是不知道。

谭绍光据说祖籍广东南海县,五世祖迁居广西平南县,如此看来他似乎应该是广府人。洪秀全、冯云山传播拜上帝教时,谭氏一族有八十六人入会。金田团营时,一族人经过商议,三分之二参加团营,三分之一留在老家。然而,谭绍光的祖父谭方却带着他那一支的祖孙三代人一起加入团营。可见即便是在这个信奉拜上帝教的宗族里,谭绍光所出身的家庭也属于虔信者。

谭绍光本人比陈玉成还大两岁,加入天国时十六岁,在当时来说也不算是个孩子了。陈玉成是从牌尾(非战斗人员)做起的,那么谭绍光是否是小兵出身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团营时,太平军的指挥官尤其是中下层大多数就是前来团营的各支队伍之前的指挥官,拉来多少人即封多大官。谭氏宗族有六十人参加的话,不算少,但也不算多,可能出一个卒长之类的元勋。但是,各种史书中都没有记载谭绍光像陈玉成那样得到长辈(天国前期第九号人物、佐天侯陈承瑢)提携的记载;谭绍光唯一成为高级将领的长辈是族叔(一说兄长)谭应芝,然而他到1862年也不过是谭绍光麾下一个后勤部门的负责人,能被封为乐王反而是受到谭绍光的提携。可见,谭绍光后来得封慕王,应该是其个人历史活动的结果。


2、谭绍光是如何封慕王的?

谭绍光虽然十六岁参加太平军,但在天国早期和中期完全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看来不是重要人物。1858年2月(天历,大概是公历的3—4月,下同),李秀成以副掌率(太平军当时的最高军政决策结构为掌率会议,李秀成在其中为仅次于蒙得恩的二号人物)、合天义(当时太平军本部尚未滥封王爵,义爵是当时实质上的最高爵位)的身份出京调动部队、部署为天京解围,已经二十三岁的谭绍光列名随从人员之一。可见此时的谭绍光已经是李秀成侧近、具有一定地位的人物。

1860年1月,谭绍光参加了李秀成围魏救赵、打破江南大营的战役,先后在攻破广德州和杭州外城的战役中立功,开始获得各方的重视。此时,他仍是李秀成的直属部将。

1860年9月,太平军决定再度施展围魏救赵之计,以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南北夹击武昌,以救安庆之危机。谭绍光乃随李秀成出江西。1861年3月22日,谭绍光在临江府城下受封为宿卫天军主将、健天义,从此独领一军。当时封王尚未滥,主将都是独当一面的战役军团指挥官,大概与天京事变前的丞相类似。

忠王李秀成此次进入江西的目标,是收拢1860年5月在广西庆远府脱离石达开后“万里归朝”的童荣海、朱衣点、汪海洋等兵团,而对于事先确定的战役目标即围攻武昌以救援安庆则并不热心。因此在武昌城下得知英王陈玉成由于自己的失约已经撤军之后,李秀成即心安理得地回师江西,在8月间如愿收拢了翼殿回朝各兵团(所谓“东方扶朝天军”)后即由广信攻入浙江开辟自己的新领地。

1861年9月,忠王李秀成率大军展开第二次杭州战役。11月19日、21日,先后攻占了杭州的外城和满城。11月28日,李秀成留童容海等人守杭州,自己率众攻打上海。谭绍光参与了这次战役,而且是作为五个独立行动的军团长之一;但他此时还不是“苏浙战区仅次于忠王李秀成的存在”(实际上他在一生中是否曾到达这个位置仍是存疑的,详下文)。

1861年12月,忠王李秀成麾下首席将领、留守苏福省的忠诚二天将陈坤书(后封护王)因事同忠王发生矛盾,竟弃城逃走到常州,投天王洪秀全为直臣。正愁无法牵制李秀成的洪秀全,趁机封陈坤书为护王,以常州郡为分地、不再受忠王节制。12月2日,李秀成闻讯返回苏州大本营,留谭绍光为上海方面的前敌总指挥。谭绍光指挥部队屡次击败华尔的洋枪队等中外反动军队,连续攻下吴淞、高桥、周浦等重镇,但未能拿下宝山、上海两县城。当时,谭绍光已升任朝将,但地位资历实逊色于其他两个军团长郜永宽(上海战役期间可能已封纳王)、忠二殿下李容发(忠王次子,一说系养子),不过与陈炳文、黄金爱等相当;而李秀成以谭绍光为前敌总指挥,足见李秀成对其的信任。

1862年1月,英国侵略者以何伯为首、法国侵略者以卜罗德为首,不顾谭绍光希望其保持中立、允诺将来仍保持通商的劝告,直接出兵干涉太平军与清军之间的战争。1月12日,谭绍光等人在高桥大败于英法军队,死者上千人。2月2日,谭绍光等又在泗泾被英国海军击败。谭绍光率军退往上海西南方向,得到李秀成派来的援军李明成、刘肇均、陈炳文、黄金爱等人,力量大增,遂于2月23日在七宝一线反击英法清联军得手,击伤英将何伯。但是李鸿章在2月27日率淮军万人抵达上海,形势再度逆转。3月6日,英法清联军全力攻破七宝镇,谭绍光等人被迫放弃七宝、周浦等地的要塞化防线,第一次上海战役遂以太平军的失败而告终。

上海战役失败后,谭绍光被李秀成派去指挥攻打湖州。在湖州战役中,谭绍光的对手是苏浙两省团练中唯一真正知兵善战的总办团防布政使衔福建粮储道赵景贤。此人是官二代,曾中举,后因走后门搞科举移民而被夺功名,又捐内阁中书;自办团以来,屡败太平军,1860年江南大营被摧毁后更是坚守湖州孤城两年。不过杭州易手后,湖州日益孤立,附近各地团练、绿营纷纷倒戈。1862年新春时节太平军又趁太湖封冻之际踏冰攻下赵景贤的水师驻地大钱口,把湖州完全变成了一座断粮的孤城。因此,当谭绍光兵临湖州时,城内士气已经十分低落。4月18日,谭绍光招清军千总熊得胜开城投降,遂擒赵景贤(嗣后谭绍光甚礼遇赵景贤,而赵则不为所动、唯求速死;次年,谭绍光发现赵景贤在软禁中竟然里通清军,还为清军招降太平军诸将,遂怒而用洋枪将其击毙)。由于这一战功,谭绍光被封为殿前斩曲留直扶朝纲慕王丰千岁。当时谭绍光二十七岁,这一封王年龄在太平军中不算是最小的(陈玉成二十二岁就封英王了);但是,谭绍光自中级军官至李秀成副帅,不过四年而已,这个提拔速度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


3、谭绍光是“苏浙战区仅次于忠王李秀成的存在”吗?

在1861年12月以前显然不是,因为当时这个人是忠诚二天将陈坤书。

当时,陈坤书奉命留守苏州,发觉从清廷方面投降过来的苏福省文将帅李文炳(此人原向清廷捐官而成为候补县丞,1853年参加小刀会起义当上大明国上海县知事,1855年降清后官至候补道,太平军攻打苏州时又倒戈到太平军而成为苏福省文将帅,可谓是反复横跳之人,每跳一次还改一次名字)、抚天豫徐少蘧(本为清方永昌团练头目,后降太平军)和忠王亲信慷天福钱桂仁等人在清廷江苏巡抚招降下准备倒戈投降清廷,遂准备彻底追查此事。李文炳等人大为惊恐,遂抢先向李秀成汇报陈坤书纵容部下扰民之事。李秀成不察事情真相,只是派人调查并确认了陈坤书纵兵扰民的事实,于是陈坤书畏罪逃往常州,重金活动天京方面以求脱离忠王、成为天王直臣。而洪秀全正担心李秀成尾大不掉、成为第二个杨秀清,于是便封陈坤书为护王,割常州郡为其分地,使其脱离了李秀成的麾下。此后,谭绍光才成为李秀成所信赖的副帅。然而,即便在此时,谭绍光的资历、名位仍落后于陈炳文、郜永宽等不少同僚,这也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此外,侍王李世贤也在1861年攻入浙江,负责整个钱塘江以东的战区。当然,这一战区同李秀成所在的“苏南浙北战区”(或者说宋朝的两浙西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战区,李世贤是与李秀成并列而不同的方面军主帅。但是泛泛而谈所谓“苏浙战区”的话,还是有必要厘清其范畴,才能确定究竟谁才是“仅次于忠王李秀成的存在”。


4、谭绍光在三次上海战役中的表现如何?

第一次上海战役的经过已经如上所述,谭绍光在之后的第二、第三次上海战役中依然担任了前敌总指挥的职务。

1862年4月28日,慕王谭绍光率众与浙江方面而来的听王陈炳文会师,大破英军和常胜军,擒获常胜军统领法尔思德。随后忠王李秀成也率大军前来,并督慕王、听王等部进抵上海西南的法华寺、徐家汇、九里桥,进逼上海县城。然而此时曾国荃已兵临天京城下,忠王遂率部撤出战斗。第二次上海战役结束。

1862年7月12日,慕王又率会王蔡元隆(忠王之婿)等发起第三次上海战役,大破淮军总兵况文榜、熊兆周等于北新泾,再占法华寺、静安寺,距离上海县城不足十里。英、法等国再度出兵帮助清军,慕王率众与联军苦战良久乃退。

三次上海战役是慕王军事生涯的巅峰,也为其赢得了国际性的知名度。当时世界舆论都因此关注到慕王的勇名。在这三次战役中,慕王率领太平军多次击败淮军、常胜军乃至于英法军队,但这不是由慕王一人或他的宿卫天军一支部队所完成的;听王陈炳文、会王蔡元隆、忠二殿下李容发等人的部队在这三次战役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而这些人所率领的部队之所以能听从慕王的指挥则完全是由于慕王乃是忠王所任命的前敌总指挥。一旦慕王失去这些人、这些部队的鼎力支持,他凭借自己一军之力是不能对抗淮军以及外国雇佣军联合剿杀的,这在之后的苏州战役中是已经证明了的。


5、慕王是如何遇难的?

1862年8月,忠王率慕王等十四王解天京之围。湘军据城外营垒死守,忠王等功败垂成,伤亡惨重,丧失了多年积累的精锐。不久,天王又命忠王率苏福省精锐部队进北攻南以调动湘军回援,进一步削弱了苏福省的防御。

1862年12月5日,太平天国常熟守将骆国忠举城叛变,引淮军、常胜军等攻打苏州。忠王急忙命令慕王与听王等前往讨伐。最初慕王行动十分迅速,在淮军主力来不及增援之前就拿下福山,孤立了叛军,斩杀叛将董正勤。然后不久慕王回苏州过新年,留翼殿出身的孝天义朱衣点总统诸将,结果诸军不能协调,导致淮军增援部队不断开到、夺取了战役的主动权。随后慕王在1863年1月10日返回常熟,但已无力挽救常熟、太仓一线的局面。2月24日,慕王率军与淮军大战,惨败,孝天义朱衣点被清军俘杀。慕王乃退苏州,听王则返回分地杭州。

1863年4月12日,受命节度苏福省诸将的慕王谭绍光率领来王陆顺德等将救援被围的太仓、昆山等郡县。结果英将戈登、淮军将领程学启等,搭乘火轮船利用江南水网抄袭慕王援军后路。慕王仓促回师与战,大败。4月19日,昆山失守,慕王率众经阳澄湖才得以撤回苏州。途中被俘2000人、亡散万余,于是精锐歼焉。

此时苏州外围据点丧失殆尽,苏福省的精兵强将亦损失殆尽,淮军遂开始进攻苏州城本身。1863年5月,忠王调集诸将救援苏州,但是诸将多是护王、潮王等割据一方多年且同忠王有所隔阂之人,援军又多是从地方上招募的新兵、团练等乌合之众,继而忠王又被召回天京而慕王则威望不足,所以多次解围都失败了。

1863年8月,忠王、侍王兄弟带精兵进入苏州城,人心大为安定。此时慕王又招募从常胜军叛逃的白聚文等人,通过他们获得火轮船、洋枪洋炮等物,又利用他们训练军队,稍稍练成一些新锐部队。8月19日、9月2日,慕王两次出苏州反攻,皆获得胜利。然而白聚文等人皆是贪图财富的冒险家,无纪律,又诈骗慕王钱财,不久就散去大半,甚至发生劫夺枪炮逃亡之事,最后只有史密斯等数人被慕王人格魅力所折服而自愿留在苏州服役。慕王于是同英将戈登通信,将不愿意继续服务的洋将送往戈登处,换回被劫军火。戈登亦叹服慕王的高尚品质,与其互赠马鞍、金器。期间,又有其他一些欧洲人因仰慕忠王、慕王而前往苏州助阵太平军。

1863年9月12日,淮军攻陷苏州城外的五龙桥,忠王、慕王救援失败,从此城外要塞相继失守。10月7日,淮军、常胜军攻陷浒墅关、虎丘,进逼阊门。戈登因此前与慕王结下的友谊,决定招降慕王,但被慕王拒绝;慕王劝戈登保持中立,亦无结果。10月15日,戈登亲自率众攻打娄门外炮台,慕王亦亲自率洋将二十余人及直属的洋枪队增援;交战中,慕王赤足、自操洋枪射击,率众杀伤常胜军上尉威利以下200多人。戈登败走,慕王的勇名于是传遍全球。以后呤利在香港营救资历比慕王老得多的森王侯裕田,竟然诈称其为慕王的继承人。

当时苏州的太平军数量依然颇为不少,若人人皆如慕王及其部下,则击败淮军、常胜军仍是有可能的。但是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比王伍桂仁,特别是曾在青浦和宁波两次大败西方雇佣军的猛将、宁王周文嘉等人,出于各自的考虑,都不愿意再为天国奋战,而是与程学启拜帖结盟,准备献城投降。忠王察觉他们的阴谋,但他此时自己也对天国感到绝望,因此竟然对他们说什么:“你们是三江两湖(指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这五个省,按纳王和康王湖北人、比王湖南人、宁王江西人)之人,不是两广老兄弟,清廷不一定会杀害你们。我则不同。从今以后,你我各走各路,互不相害。”云云,实际上是纵容他们投降。此后,这些人虽然不忍心加害忠王,但也不愿再继续作战,遂坐视城外炮台相继失守。1863年10月17日,联军扫清苏州城外所有据点,苏州沦为裸城。10月18日,忠王逃离苏州,行前劝慕王一同离开,但被慕王所拒绝。此时,慕王大概已经决定要以身殉城。

1863年10月22日,慕王召纳王等八将至于王府,商议军事。慕王同忠王逻辑完全不同,认为三江两湖之人应该像广西老兄弟一样忠勇护国,于是每每称赞广西部队勇猛、鄙视八将的三江两湖部队怯懦。康王闻言不忿,与天将汪有为一起拔刀刺向慕王,慕王猝不及防遂遇害,享年二十八岁。不过数日,淮军因太仓蔡元隆(会王,后在分地海宁投降左宗棠部楚军)诈降事件而猜忌八降将,而李鸿章、程学启等人又贪图八降将之财富,竟背盟诱杀八降将。忠王“尔我不相害”之言至此完全沦为笑柄。


6、慕王的长处如何?

慕王出身于一个虔诚的拜上帝教信徒家庭之中,对于拜上帝教特别虔信、对于太平天国特别忠诚,这是他死守苏州不愿意撤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他在西方获得良好名誉的重要原因之一。

慕王公而忘私,较少考虑自己的利益。他的分地在湖州,但却从不以死保湖州为己任,而总是服从于忠王李秀成在更大范围内的调度,积极为天国或至少为忠王的战略利益服务。像他这样的王,在天国后期是非常罕见的。当时在忠王账下,不要说是为天国效命,就是能够离开自己的分地积极为忠王效命的王,也不过是会王等寥寥数人。忠王提拔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副帅,将大本营苏州交给他,也就不难理解了。

慕王勇猛非常,常常身先士卒,率领精锐部队奋战在最危险、最关键的位置(比如娄门外炮台之战),这是他作为一个武将能在部队中具有个人魅力的重要原因。

慕王重信誉、讲义气,这是他能够折服史密斯乃至戈登的原因之一。

慕王的个人魅力不但让他获得忠王的信任,收获部下的忠诚,也让他得到了西方人的肯定。

慕王具有比较高的军事天才。他重视纪律,能够快速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甚至很早看到了西方式军事训练的重要性。在同时代人中,他的眼光是比较敏锐的。此外,他还擅长采取积极果敢的战术行动,在常熟之战初期表现得尤其明显。

然而,慕王作为一个方面军的统帅是不成熟的。攻打常熟时,擅离职守,最终功亏一篑;昆山会战,忽略敌人利用水网地带机动的可能性,为敌人抄袭后路,导致大败,说明其战役学上的造诣还是不如程学启的。此外,他始终没有足够的威望来驾驭名义上的部下纳王等人,最终导致彻底失败,不过这又是一个天国末期无解的政治问题。能够折服洋人,却不能折服三江两湖之人,想想多少是有些悲哀啊。

由于慕王基本上是作为忠王的野战指挥官出现在历史上的(上文已有论述),因此和天国末期同等地位的诸王(慕王实际上是有湖州一个郡作为自己分地的)相比,慕王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行政才能,对于天国的政治也没有发生实际的影响。所以,慕王是天国末期很罕见的一个纯粹的军事家,而几乎没有国务活动家的色彩。这在天国末期实际上推行分封制的情况下,可谓凤毛麟角了。


7、慕王所部的战斗力如何?

慕王所部,在天国末期属于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慕王所部,号令严正,比之天国末年军纪紊乱的护王、堵王、孝王之流可谓天壤之别。慕王不但在驻地军纪严格(甚至为此斩杀三员洋将),而且出阵时也如此(如在常熟作战时还禁止抢掠),所部可与听王(至少是在1863年以前)、二代目康王(汪海洋,而不是汪安钧)等并列为天国末期纪律最严的几支部队。事实证明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也比较强大,而不像一般的太平军一样毫无对抗淮军、楚军之力。

慕王所部,装备精良,多用洋枪、重视火轮船;这一点好像是曾参加上海之战的太平军诸名将的共识,听王陈炳文、会王蔡元隆所部亦以洋枪队而著称,荣王廖发寿更保举麾下洋枪队长刘得功为挺王(而刘得功亦不负众望,在嘉兴的瓦砾堆中一枪狙杀刽子手程学启),忠王则尽力搜集火轮船,皆如此。然而慕王不仅如此,还知道尽力招募洋将,用西方操典训练洋枪队,其见识又在此诸王之上,甚至有超越当时的李鸿章之处;在缺乏资金、没有外国政府帮助的情况下,慕王纯粹以人格魅力获得若干洋将自带干粮地倾囊教授,不能不说是一个杰出的军事领袖。即便是侵略者头目戈登,也不能不赞叹慕王的人格魅力。

当然,慕王之所以能做到上述这两点,也是因为他有着比较充足的财力物力。他驻军苏州,作为忠王的代理人和机动部队指挥官能够优先获得忠王分地的财力物力;同时还有湖州作为分地,派遣族叔(一说胞兄)会王掌握湖州的税源,从而能够自湖州的金库中源源不断获得资金资助他驻扎在苏州的军队。相反,实际掌握湖州防务的堵王黄文金,虽然名位远高于慕王,却反而不能获得湖州大部分的财政收入,结果无钱养兵而不得不纵兵在湖州各地“打太平先锋”以糊口。




  

相关话题

  福康安不是宗室,不是皇族,仅仅是外戚,怎么能封贝子,并且追赠郡王爵位? 
  如果清朝不是由满族人统治,而是由汉人统治,中国是否会持续输入西方科技,社会发展不显著落伍于西方? 
  如果蜀汉政权成功统一中原,能否被算作是汉朝的延续? 
  元清两朝汉族老百姓的生存状况比前朝差吗? 
  为什么元朝,清朝的建立不被认为是中国亡国? 
  陈炯明主张关于联省的设想有没有可能实现? 
  拿破仑为什么说中国是睡狮? 
  有哪些引发了「蝴蝶效应」的历史事件? 
  如果你穿越成崇祯皇帝,你会怎么做? 
  若当年是楚国统一了六国会是怎样? 

前一个讨论
如何正确理解「食材熟成」的技术?
下一个讨论
从心理学、教育学、游戏设计等专业角度及个人经验,你对引导孩子合理、健康地玩电子游戏有哪些建议?





© 2024-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