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评析周公姬旦?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eng-st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好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关注这么少,才7个人。希望自己的答案能被更多人看见吧。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孔子感慨:“我老了,我已经好久没梦见周公了。”

因为梦不见周公,孔圣人就觉得自己老了。要知道在南宋理学家们抬高孟子之前,中国的儒家知识分子始终都是以周孔并称的。可以说,周公的政治与文化遗产,是孔子和儒家最初的思想源泉。

可我们今天知道孔子许多,知道孟子许多,但对周公却多少有点儿陌生。

我们接下来就用五个故事,认识评析一下这位中国最初的圣人——周公旦。

1

每一个王朝交替之时,新的王朝总要有一个强势的威权人物稳住局面,这个任务一般应当由开国的一两代君主完成。早如夏启商汤,后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均是如此。

但商周交替时,很不一样,西周真正的建立者周武王,伐纣后第二年,突然病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此时年幼无力执政。西周初年整顿政局的重担,最终交在了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的肩上。

周文王一共有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姬发(周武王)、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长子伯邑考早逝,周文王驾崩后,由老二周武王即位。老四周公旦,本名也是姬姓,叫姬旦,后担任周族族长,史上恭称其为“周公旦”,我们后世常讲的周公,就是他。

周公旦其人,在他父亲周文王在世时,就表现得和其他兄弟不一样,非常孝顺,也非常仁爱。但我们千万别把周公当成一个老好人的懦弱之辈,善良、孝顺、仁爱与勇敢、果决并不冲突,这种综合性在周公身上,尤其明显。

当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也只是逼迫到纣王自杀,并没有完整地征服殷商遗民。为此周武王照旧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地。为防止殷地作乱,周武王又将自己的三位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分封到殷地周围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周公则与周武王一同回到西周的国都所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辅佐周武王打理朝政。

结果好景不长,转年,周武王一病不起,群臣惊慌失措。要知道,当年还是一个迷信的年代,人们认为一个人去世,便是要到阴间去侍候鬼怪神灵。

周公旦站出来安抚众臣,不要惊慌。随后单独找到负责祭祀与占卜的官员,表示自己要祭祀天地,一命换一命。设立三个祭台,没有牲畜祭品,祭品便是周公旦自己。周公旦向西周三位先王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祷告,表示周武王操劳国事,染病缠身,但周武王还要守护四方,不能就此离世。三位先王在上,我姬旦,愿意一命换一命,用自己的命去换武王姬发的命。我灵巧好动多才多艺,一定能更好地伺候好鬼怪神灵的!

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祷告后,让史官把自己的意愿报告给三位先王,随后让人占卜周武王的吉凶。随后占卜的结果都是吉。

周公特别开心地去找周武王,说:“王兄放心!你不会有灾祸啦!刚刚祭祀时,父亲、爷爷、曾祖三位先王已经说了,你还要和咱们周族的天下长久地走下去呢!”周公绝口不提自己一命换一命的事,回去后把自己的祈祷文放进木盒,用金丝缠绕密封,告诉史官保存好这个木盒,但里面的内容对谁也不能讲。

周公保存好,是为了向先王表示承诺,保密是既不想让兄长背上心理包袱,也不想让他人为此而赞颂自己。

这是周公留在史书上的第一个故事,为做一件对的事,而默默牺牲,却又不去张扬,这仿佛成了周公一生的写照。他总是这样,做好事,又不想别人因之来称赞自己。

2

周公祭祀后的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好了。可这仅仅是回光返照而已,人对自己的死亡,冥冥之中是有感觉的,周武王大病初愈后,和周公有一次谈话,被记载在《逸周书·度邑解》中。

周武王说:“姬旦,几个弟弟里面你最出色。天下初定,你每天都在政事操劳。我不行了,大限将至,是天神要召我走了。我死后,这王位咱们俩兄终弟及!我已经决定了,也不用再搞什么占卜了。未来周王室的天下,就拜托你了。”

周公听完内心惊恐,眼流热泪,拱手拒绝了周武王的提议。

心思狭隘的人,也许会想周武王是否在试探周公。但于情于理,这都不会是试探。此时周武王准备祭天,已经安排周公去代自己完成,这就是传位的信号;其次当时周武王的儿子太过年幼,刚经过大战的西周王朝还没有完全消化殷商遗民,随时都可能爆发新的危机,这个时候让一个娃娃当天子,实在是太危险,因此当时的最优解就是让周公即位,安定天下。

周武王和周公说了很多,周公没答应。可能周公也很清醒地知道,只有父死子继,这天下才能长久的安稳,否则即便自己活着的时候能保住局面,也难说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嗣会不会借机作乱。

这是周公身上的第二个故事,面对唾手可得的权位,周公选择了拒绝。他考虑的是以后,不是他的以后,是他死后的以后。

3

不久后,周武王病逝。周公辅佐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即位,此时周成王年幼,周公开启了自己的七年摄政时期。

周公担心武王去世的消息将引起天下的骚动,便代行天子之权,执掌国家大政。结果一时间,谣言四起,纷纷说“周公要谋害周成王,自己阴谋篡位”。

常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但这个谣言,却是越传越大,周族内部都已经开始有人怀疑周公的忠诚了。同时,我们要明白人生许多事,没法解释,周公这个事尤其没法解释。流言喧嚣尘上,明显是有幕后黑手在助推谣言,周公站出来之后,必定越描越黑,遭受更大的政治攻击,最终朝局彻底乱掉。

周公无奈,私下找到当时两位朝中颇有威望且信得过的人,解释自己的初心。这两个人,一个是太公望吕尚,也就是姜子牙;另一个是召公奭(shì),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周公同父异母的弟弟,曾与周公一起辅佐武王伐纣。

周公说:“外面流言蜚语,我此刻还在摄政的位子上,不是我贪恋权位,实在是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主少国疑,我担心其他封国会趁机背叛周王室,到那时,我又有何颜面去见周族的列祖列宗。如今周王室大业未成,我才不得已如此的。”

吕尚和召公奭均相信周公旦的为人,周公继续摄政。

制止流言,不仅要看说的,还要看行动。

当年武王伐纣后,分封天下,曾把山东曲阜封给周公旦,作为其封地,也就是“鲁国”。只是政事操劳,周公留在中央辅佐武王,未曾前往“鲁国”。周公如今摄政走不开,便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往鲁国接收封地。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把自己的儿子派到鲁国,以示自己不会僭越周天子之位。

周公在送走伯禽前,和儿子谈过一次心:“儿子啊。为父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如今这天下,地位也不算低了。可我现在洗一回头发,会被打断多次,然后攥着湿头发出去;我吃一顿饭,也会被打断多次,嘴里正吃着东西,要立刻吐掉。你知道为什么么?”

伯禽摇摇头。

周公:“我要去接待士人,我不想晚一步,而让贤人们觉得为父是个自恃地位而傲慢的人,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怕周王室会失去天下的贤人。你这次去鲁国,千万要谨言慎行,不要自恃是一国之主,而怠慢贤人。”

说罢,周公便送走了伯禽。

这是史书上周公的第三个故事,后来东汉末年曹操曾写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讲的就是周公从不因自己地位卓然而怠慢贤人,最后终于获得了人们的信任。我们今天个人生活中,面对流言蜚语时,有多少次会急于解释,又有多少次能沉默无言呢。倒不如像周公一样,告诉最亲近的人,自己不是那样的,让他们放心;至于外人,不必解释,好好做自己,时间终将证明一切。

4

谣言破灭了,散布谣言的人,浮出了水面,是周公的三哥——管叔姬鲜。

管叔的心理,非常好理解,周武王是老二,周公是老四。老大伯邑考死了,老爷子周文王,把王位给了周武王。现在周武王死后,王位给了儿子周成王,也没什么好说的。可凭什么让老四周公去摄政天下,我可是他哥,按岁数论资排辈,也应该是我上啊!

在这种心理的不平衡之下,管叔对周公显然抱有敌意,而他作为周王族这一代中目前最年长的人,也的确富有威望,一个反周公的政治集团就此出现。而这一切,也成功被他人看在眼里,并成功利用,这个人就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

杀父亡国之仇,武庚捕捉到了周王族内部的兄弟反目,就像此前周武王捕捉到商朝内部微子启与商纣王的兄弟反复一样,武庚成功游说本来监视自己的管叔、蔡叔、霍叔起兵,同东部诸多本忠于商王朝的部落一齐造反,史称“三监之乱”。

管叔也许只当他的四弟孝顺仁爱,却忘了周公旦当年也是和周武王一起东征商纣上过战场的人。

周公果断召集西方诸侯,领兵东征。仗打到第二年,周公大获全胜,周公杀了自己的亲哥哥管叔,对自己的两个弟弟,一个蔡叔流放,一个霍叔废除王族身份,贬为庶民。商纣的儿子武庚也被周公直接杀死,改封微子启在殷,建立宋国。但已然平定“三监之乱”的周公仍不打算收手,他要继续东征。

周公很清醒两年前的牧野之战,只打掉了一个商朝的首都、杀死了一个商朝国君而已,周王室的天下并不安稳。周公决心此次东征要荡平整个东部。

武王伐纣,用了一天;周公东征,用了三年。

三年时间,周公彻底打爆东方反叛部落,再次分封天下。将所有重要地区均分封给周王族;将殷商遗民,分为若干部族,迁离本土,分属到各个不同的周王族封国中去,让殷商遗民再无力反抗。

杀气腾腾的周公,自东征返回周王都镐京。此时周成王突然病了,周公望着自己的小侄子却是难得的温情,周公领着祭祀祷告的官员来到河边,剪下自己的指甲,通过祭祀仪式扔到河中,向河神祷告:“成王年幼无知,若周王室真做了什么违逆天命的事,那罪责全在我姬旦一人,不要迁怨于成王。”说完,周公把自己的祈祷词,放在周王室的府库中,悉心照料之下,周成王终于痊愈。

平定外患后,在周公摄政的第五年,周公完成了周武王的一个宏愿,在周天下的最中央的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建一座与镐京遥遥相望的东都,以示周王朝正式位居天下正中。东都建成后,周公为其起名为“成周”,意为周朝终于完成建国大业。

建完东都后,周公继续忙于内政制定礼乐制度,划分贵族等级,各级贵族遵守不同的礼乐规定,以此维系王朝秩序和社会安定。为了让人们认同,在整套周礼思想当中,周公都围绕着崇尚道德、讲究亲情、敬老慈幼而定,天下自此井然有序。

这是周公的第四个故事,周公摄政杀伐果决,步步为营,真正安定了周朝的天下。

5

外患已平,东都已建,天下已安。周公用了七年的时间,彻底稳住西周政局,最终在“成周”洛邑,周公用一场盛大的仪式,将政权归还给了周成王。

就在前一刻,南面群臣,威风八面的周公,在仪式后,竟立刻同众臣子诸侯一般,低头称臣,像是畏惧周成王这个少年天子一样。

看着颤颤巍巍的周公,你很难想象,这是四年前在东方战场上,杀伐果决的将军。周公真得害怕成王么?显然不是,权力就是你影响他人的能力,一个执掌天下七年的周公,交了权,他想摆弄朝纲,照样摆弄朝纲,天下诸侯有一半都是他亲手分封的,可他为什么还要装成害怕的样子?因为他想自己的侄子,周成王能有权威,能压服众诸侯,他必须带这个头。

此时距离周公逝世还有三年。

大人的苦心,孩子未必懂。这是句很老套,又很真实的话——有人向周成王诬告周公,周成王信了,要向周公问罪。周公没有反抗,也没有束手就擒,南逃去了楚国。

不反抗,是不想破坏周成王的权威;不束手就擒,是不想让周成王染上污名。畏罪潜逃,就把所有的污名留给自己吧。

后来周成王无意打开周王室的府库,看到自己幼年染病时,周公在河边向河神的祈祷书。周成王忍不住哭了出来,前往楚国迎回了周公。

周公回朝,自知时日无多,怕周成王长大后,放纵妄为,荒废朝政,便写了《多士》、《无逸》两篇文章,告诫周成王要勤勉、要吃苦、要恭敬祖先。

晚年的周公卧病在床,同身边人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

但周成王不敢答应,周公死后,周成王把他葬在“毕”地周文王的陵墓旁。周成王同周围大臣说,我年少,不敢把周公当臣子看。

周公去世的那年秋天,农田尚未收获,忽然狂风大作,庄稼被压,大树被连根拔起。周成王和众臣子诸侯,惊惶失措,要找史官占卜吉凶,却在史官那里见到一个用金丝缠绕的木盒子。

周成王打开木盒,里面竟是周公当年甘愿替周武王赴死的请命文书。

周成王望着身边的太公望吕尚和召公奭,三个人面面相觑一无所知,叫史官和所有祭祀官员询问情况。

“确有此事,过去周公在世时一直命令我们保守秘密,我们不敢说。”

听完,周成王抱着文书嚎啕大哭:“不用占卜了!从前周公为王室日夜操劳,我年幼无知,不懂体谅。如今上天降威灵,彰显周公的德行。我要去郊外以国礼祭天,去迎回周公的神灵!”

随后,周成王前往郊外祭天,大风停,天落雨。

这年秋天,是个丰年。

周成王又下令给鲁国的国君伯禽,让他同样可以在郊外祭祀周文王,并允许鲁国拥有天子的全部礼乐,以此来褒扬周公的美德。

於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史记·鲁周公世家》

这是周公的第五个故事,也是最后一个故事。

个人公众号:正直讲史

个人微信号:StraightLi

每周一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相关话题

  中国政府有没有能力保护在伊拉克的利益? 
  你见过的最可怕的历史盲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儒家思想腐朽? 
  如何评价国产游戏《隐形守护者》? 
  如何评价商朝? 
  如何评价郦波教授? 
  日本继承了“唐朝遗风”,文学为什么颇有宋朝婉约的感觉呢? 
  如何评价金宣宗的“取偿于南”战略? 
  清朝的统治是否导致了中国发展的倒退? 
  中国人离开中国后很容易被同化吗? 

前一个讨论
皇帝要是想推行改革,如何解决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
下一个讨论
古代有哪些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