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金帐汗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bo-tao-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金帐汗国根本就没有在1502年灭亡,当时无论是斯拉夫人还是鞑靼人,都不会有“大斡耳朵”/“术赤兀鲁斯”乙烷的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克里米亚汗国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一个鞑靼国家,并最终消灭了金帐汗国。问题是,金帐汗国到底亡于何时?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俄国史家一般把这个时间定在1480年,即“乌格拉河对峙”的那一年:当时,莫斯科公国拒绝向金帐汗臣服纳贡,阿黑麻汗决意与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结盟,讨伐莫斯科。鞑靼人与莫斯科军队在乌格拉和两岸对峙,而卡齐米日四世的援军迟迟未至,加之鞑靼人的补给即将耗尽,所以阿黑麻汗先行撤退,对峙中没有发生任何实际战斗,但仍被后世俄国史学家视为“鞑靼枷锁”终结的时刻。不久,阿黑麻汗在顿涅茨河入海口附近被诺盖人击杀。

(19.8.7修正:俄国史学家其实对术赤兀鲁斯的性质非常清楚,并没有把1480年视作很重要的断裂点,这一段是我被某篇论文误导了,已经有大佬指正了。具体参见文末链接)


而西方历史学家更倾向于1502年这个时间点。这一年,阿黑麻汗之子,谢赫阿合马发兵讨伐克里米亚与莫斯科,沿第聂伯河左岸行军,并等待波兰-立陶宛援军。伊凡三世提议,如果谢赫阿合马能断绝与立陶宛的同盟,他“就会重新成为大汗的士兵和奴仆 (Kholop,这个词常指农奴)。”大汗拒绝了伊凡的提议。然而,和他的父亲一样,谢赫阿合马又一次被波兰背叛。他耗尽了补给,众叛亲离,连妻子也投奔了克里米亚汗,而其在伏尔加河的故地则被阿斯特拉罕夺取。谢赫阿合马的军队最后只剩下三十多人,此后被迫流亡立陶宛,被波兰国王软禁,成为波兰国王威慑克里米亚汗的政治工具,直到1527年才被释放,终老于阿斯特拉罕,时人称他为“可怜的阿合马”,他也被西方史学家视为“金帐汗国”的最后一位汗。

但是,把现代语言中的“国”这一概念用在游牧民族史上,根本就是有问题的。金帐汗国的政权更迭,只能用 斡耳朵,兀鲁斯 这样的词汇才能准确表述,否则只会引起各种误解。

首先必须得纠正一个名称的问题:“金帐汗国”不是一个自称,其真正的自称是“术赤兀鲁斯”,或者“大斡耳朵”/“大兀鲁斯”(Uluġ Ulus)。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拔都之父,而“兀鲁斯”这个词的意思,最初是指“人民”、“部众”,后来才逐渐演变出“国家”,“民族”的意思:

中国境内的蒙古语标准称呼是 Dudamdu ulus(中央之国),而称呼汉族则是hyatad。中国境外(主要是蒙古国)的蒙古语则称呼为 “hyatad ulus(汉国)”,对中国人还有一种叫“Hujaa”的蔑称。[1]

相应地,伊儿汗国的正式名称是“旭烈兀兀鲁斯”,而元朝的蒙语名称就是“也客蒙古兀鲁思”。不过,兀鲁斯这个概念,在某些方面近似现代汉语中的“民族”,即有“民族套民族”的现象,一个中华“民族”之下会有56个复数“民族”,类似地,一个兀鲁斯之下,也会有许多小兀鲁斯,也就是分支部落,以其各自的首领命名。

那些以大汗的名字命名的兀鲁斯,后来有一些成为了真正的民族,比如乌兹别克,本意就是「月即别兀鲁斯」,诺盖则源自「那海兀鲁斯」。

现代蒙语中的兀鲁斯既可以指民族,也可以指国家。但正式语境下的意义多指国家,指民族的用法是口语性的,官方文书中更多用 ündüsüten 一词[2],这种官话与口语的微妙区别,有点类似汉语中的“汉人”与“汉族”。(此处感谢 @友善用户川丹丹指点)

(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民族”一词,学界看法是,这个词无法被准确翻译,尤其是“民族套民族”的现象,是其他语言中所少见的。另外,由于汉语没有复数,因而回避了“中华民族只有一个还是有56个?”的问题,但在有复数的少数民族语言中,这就大有讲究了。)[3]

斡耳朵 (Ordu),原意是指帐篷,后来衍生出了“军队”,“宫殿”的意思,也可以代指大汗的一整套军政机构。现代土耳其语仍在用 ordu 一词来称呼军队以及集团军级单位,而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也得名于此。

至于 金帐汗国 (Золотая Орда) 这个称呼,不见于16世纪前的任何罗斯文献之中。当时的罗斯文献称这一鞑靼政权为 “Velikiy ulus”,就是“大兀鲁斯”的意思。而大汗的行营和军队,则被称为 “Bol'shaya orda”,即“大斡耳朵”。斡耳朵这个称呼可以用在金帐汗国分裂出的任意一个汗庭之上。一个斡耳朵可以统治多个兀鲁斯,反过来说,一个兀鲁斯也可能背弃自己原先的斡耳朵,转投另一个。

回到“金帐汗国亡于何时”这一问题,在1502年这个时间点上,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波兰国王亚历山大,克里米亚汗孟格里·吉拉伊,三个统治者都没有“大斡耳朵已死”这样的观念。在此之前,钦察草原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内战和分裂了,1502年的这次并不更特殊。1502年,莫斯科宫廷的信使如是报告伊凡三世:“沙皇孟格里·吉拉伊驱逐了谢赫阿合马,夺取了他的斡耳朵和兀鲁斯。”之后,孟格里·吉拉伊在写给伊凡三世的书信中,声称自己“驱逐了谢赫阿合马之后,真主将他的斡耳朵和兀鲁斯赐予给了我。”伊凡三世到1515年还称克里米亚汗为“大斡耳朵汗”,波兰国王亚历山大在1504年还能告诉教皇“大斡耳朵的力量自1502年以来有所加强”[4]所以,谁要是声称“大兀鲁斯亡于1502年”,谁就是在声称自己比当事的三位君主还要懂当时的东欧政治。

那么,当时的人又使怎么称呼那些分裂出来的鞑靼政权的呢?波兰文献时常称 Namagan 家族统治的“金帐汗国”为“外伏尔加” (Zawolhensem),相应地,克里米亚则常被称为“壕沟” (Fossatus /Perekop)本来指的是克里米亚地峡的防御工事,后来成了克里米亚地峡地区的名字,斯拉夫人常称克里米亚汗为“壕沟沙皇”。不过,对“外伏尔加”的掌控,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政治意义的,即此地的汗会被称为“王座可汗”。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按照鞑靼人和斯拉夫人的语言与观念,在1502年的钦察草原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 末代金帐汗”谢赫阿黑麻的部民投靠了孟格里,意味着大兀鲁斯被吉拉伊家族夺取。
  • 他的近臣和家属投靠克里米亚,意味着阿合马丧失了自己的斡耳朵。
  • 他此前在伏尔加河畔的故地,被阿斯特拉罕汗夺取。

而当时的阿斯特拉罕汗是谢赫阿合马的堂亲,阿斯特拉罕汗的后裔,后来又在17世纪统治了布哈拉。并且,“末代金帐汗”谢赫阿合马所属的家族,Namagan家族,本就是以阿斯特拉罕为基地的。总之,今人没有任何理由把1502年当作东欧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断裂点。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仅仅是伏尔加河流域的某个鞑靼军阀众叛亲离了而已,这种事在之前一百年已经发生了114514次了。只能说,1502年以后,不再有以萨莱城为中心的鞑靼政权。而之前早已分裂出来的各个鞑靼政权,各个都宣称自己是大兀鲁斯正统,只是最后没有人再能完成统一而已。在1523年这个时间点上,克里米亚的吉拉伊家族非常接近完成这一事业,但因为大汗的突然死亡而迅速崩溃。如果吉拉伊家族的草原霸业能多维持一段时间,后世史家肯定也会把吉拉伊王朝视为金帐汗国的一个王朝,而非只属于克里米亚。所以,我们不能说金帐汗国亡于1502,但却能够说,大斡耳朵/术赤兀鲁斯 一直延续到了18世纪。

(文章开头的“阿黑麻”和“阿合马”,都是 Ahmed,为方便区分才采用不同的译法)

(对本文错误的批判)

续篇已出

参考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59014
  2. ^ 蒙古地区近当代“民族”([ündüsüten]) 概念及其社会认同
  3. ^ 关于近代中华民族发明中试图摆脱“民族套民族”的困惑的尝试,参见《重塑中华》中的“蒋介石以‘宗族说’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一体观”,以及P261-262,265-280
  4. ^ On the alleged 'destruction' of the Great Horde in 1502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 
  在CSI犯罪现场调查第二季第16集引用的十九世纪中国金匠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 
  康熙年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是否有机会反清复明,反转天下? 
  怎样看待马王堆版老子《道德经》与通行版老子《道德经》的比较? 
  突厥化是怎么回事?突厥那么点人,西迁的更少,是怎么同化中亚,西亚的民族的? 
  航天界曾经有过哪些脑洞特别大的计划? 
  如何看待言论「需要医生和科研人员上战场的国家,应该灭亡」? 
  战争有多可怕? 
  为什么邦国林立的欧洲可以挡住奥斯曼的进攻,而庞大的明朝却被后金拖垮? 

前一个讨论
商朝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力有多大?
下一个讨论
拓跋珪为何能成功推行改革?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