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威严的高山之王,也是可爱的旷野精灵,还是呆萌的毛绒大猫,它就是雪山之王——雪豹。
2021年10月23日
世界雪豹日 · 特别制作
你知道吗?中国是一个雪豹大国。
全球近8000只雪豹中,有超过一半生活在中国。
▼
雪豹(Panthera uncia)它是威严的高山之王,
▼
也是可爱的旷野精灵,
▼
还是呆萌的毛绒大猫,
▼
当我们对它的科学认知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雪豹是如此神奇。
10月23日就是世界雪豹日,让我们一眼千万年,深入了解雪豹的传奇往事,重新认识这位雪山之王。
如今,雪豹与虎、狮、豹和美洲豹共同归入豹属之中,它们与云豹属一起被亲切地称为大猫。
豹属“五虎将”个个威名远扬,森林之王、草原之王、雪山之王,同样的王者气质源自大约1100万年前的同一个祖先——假猫(Pseudaelurus spp.)。
▼
当时的假猫家族正经历扩张,其中的一群在喜马拉雅山西段的札达盆地,安顿下来,繁衍生息。
▼
而此时在它们脚下,喜马拉雅山正在加速抬升,不知不觉成了横亘东西的天然屏障,阻隔了这里与外界的交流,形成了所谓的地理隔离。
▼
被隔绝在此的假猫,与外界的同胞渐行渐远,逐渐演化成一类独特的猫科动物——豹属(Panthera spp.)
▼
大约800万年前,札达盆地开始变得寒冷干燥,这里的森林变得稀疏,灌丛大量出现,原本的亚热带森林环境逐渐消失。
▼
在环境的不断施压之下,豹属的内部开始产生分歧,雪豹与虎的共同祖先率先自立门户,从大家族中分离出来,开始了独自演化。
▼
尽管雪豹与虎的关系最铁,但它们还是没能一起走到最后,在维持了大约200万年的关系之后,最终依旧分道扬镳。
(豹属系统演化关系示意图,图中还包括了云豹属的云豹以及相关的灭绝物种;关于雪豹的归属问题尚存争议,根据雪豹的舌骨结构,一些学者认为雪豹应该自成一属,但基于线粒体和细胞核基因的研究结果,目前学界普遍将雪豹归入豹属,然而,在豹属内分歧依旧存在,基于不同的基因数据,一些学者认为雪豹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其与狮的关系最近,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大约400万年前,挥别手足的雪豹祖先,迎来了一段丰衣足食的美好时光。
此时,喜马拉雅山的海拔超过4000米,已经出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带,而札达盆地刚好处于林木线高度,湖泊、森林、草地、流石滩多种生态系统在此交汇,孕育出格外丰富的动物群落,草地上有擅长奔跑的札达三趾马,流石滩有盘羊的祖先喜马拉雅原羊,雪地中有耐寒的西藏披毛犀,灌丛边有北极狐的祖先邱氏狐。
▼
而站在这里的食物链顶端,统治着这边土地的,
正是雪豹的先辈——布氏豹(Pantherablytheae)。
▼
大约260万年前,青藏高原地区风云巨变,在海拔和季风的双重作用之下,第四纪大冰期悄然拉开帷幕,高原的极地环境初露端倪。
▼
不耐严寒的札达三趾马等动物,纷纷被恶劣的环境淘汰,而雪豹的祖先却成功扎根此地,它们对自身进行了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地完美武装。
为了应对寒冷、缺氧的环境,雪豹的祖先演化出许多独特的性状,也成了如今雪豹扎根高原的独门秘笈。
▼
独门秘技的第一式,“百寒不侵”。
为了对抗寒冷的环境,雪豹从外部武装自己。
身形上,雪豹有着大猫之中最小的脑袋、最小的耳朵、最短粗的四肢,这都有助于其在寒冷环境中
减少散热。
▼
毛发上,雪豹拥有已知大猫中,最长和最密的体毛,冬季的腹毛长达12厘米,平均密度约为4000根/厘米²。
要知道,我们天天操心的头发,密度只有200-300根/厘米²。
▼
脚上,雪豹的脚掌异常宽大,脚底肉垫之间还有长毛,像一副天然的雪鞋,在冰雪路面走得十分稳健。
▼
尾巴上,雪豹的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粗大的尾巴既是睡觉时温暖的围脖,也是飞檐走壁时的平衡利器。
(雪豹的尾巴大到甚至有些累赘,人们记录到雪豹有叼着自己的尾巴的行为,一种推测认为这是其在涉水等情况下为了减少过大的尾巴带来的不便,就像你提着裤子过河一样,也有推测认为这是一种紧张状态下的应激反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应对缺氧环境,雪豹从内部武装自己。
鼻子里,雪豹的头骨顶部隆起,使其鼻腔空间十分宽大,这有助于给吸入的冷空气加热加湿,同时增大每次的吸气量,从而获得更多的氧气。
▼
血液里,研究发现,雪豹的血细胞小且密度大,这能有效地提高血氧浓度,应对高原缺氧的环境。
▼
独门秘技的第二式——“非凡身手”。
由于生活环境贫瘠,猎物资源十分有限,雪豹练就一身非凡的身手。
大嘴,雪豹的上下颌骨开度可达70°,这是豹属物种中最大的开度,有助于它猎杀脖颈较粗的岩羊和北山羊等猎物。
▼
尖牙,雪豹的犬齿,相对其他的豹属物种更细而圆,这有助于其从各个方向发力,使其在复杂的山坡裸岩环境尽可能快地猎杀猎物,降低捕猎的风险和成本。
▼
伪装色,雪豹的毛色呈浅灰色或土黄色,装饰以大小环形的深色斑块,与周围的裸岩环境十分相似
是理想的伪装色。
▼
机动性,雪豹的脊椎灵活,四肢强壮,有出色的爆发、加速、急转和跳跃能力,单跳跨度最远可达14米,远超人类8.95米的跳远世界纪录,还能捕杀3倍于自身体重的猎物,是名副其实的顶尖捕食者。
▼
然而,尽管雪豹身手不凡,可无奈世态炎凉,食不果腹依然在所难免,还好雪豹大小通吃,大到岩羊野驴,小到旱獭鼠兔都在雪豹的食谱里。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在各地的雪豹粪便中,还发现了不少植物。
▼
独门秘技的第三式——“无字天书”。
根据目前研究,雪豹在发情期和育儿期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独来独往,互相交流成为一个问题。
▼
根据环境不同,它的家域面积从数十到上千平方千米不等,2015年在蒙古境内的研究显示,雌性雪豹的家域面积可达124平方千米,而雄性雪豹的更大,约为207平方千米,几乎相当于北京四环内的面积。
▼
但是,如此大的家域面积,也意味着“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进入发情期的雪豹,该如何寻找伴侣?
在“地广豹稀”的中亚山区,光靠叫声可不是明智之举,为此雪豹摸索出一套无字天书,内容包括刨痕、爪痕和气味等等。
它将上述标记留在沿途合适的地点,让后来者通过解读这些标记,了解自己的位置和身份等信息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相遇,又保持了必要的联系,一举两得。
▼
就这样百寒不侵、非凡身手、无字天书,在这三式秘笈的庇护之下,雪豹在严酷的高原成功扎根之后,一次重大气候变化,让雪豹得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大约170万年前,气温大幅下降,冰盖和冰川的面积不断扩大,青藏高原的周围地区也出现了极地环境。
▼
这为耐寒动物,创造了绝佳的扩张机会。
最先抓住机会的通常是食草动物,岩羊、喜马拉雅塔尔羊、捻角山羊、北山羊组成的野羊大军就是代表,而它们正是雪豹最主要的猎物,平时为了便于捕猎,雪豹就会跟随野羊群辗转,而这回它自然也不会落下。
▼
另一方面,对巨大“私人空间”的需求,逼迫年轻世代的雪豹不断开拓新的领地,这也间接促成了雪豹的扩散,在大冰期的背景下,在猎物和领地的双重驱动下,雪豹走出祖辈生活的札达盆地,占领一座又一座山头,逐渐形成如今的分布格局。
▼
如今的雪豹,分布在海拔500到5800米的山区,可能的分布区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千米,这相当于1/3个中国的陆地面积,分布区地跨中国、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不丹共12个国家。
▼
如今的中国,与其中的10个国家接壤,中国的分布区处在世界分布区的中心,占全球分布区总面积的60%,这些分布区集中在我国的新疆、西藏、青海和甘肃等西部地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身处中国广袤的西部,十有八九就进入了雪豹的领地。
不仅如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统计全球的野生雪豹大约有7446-7996只,其中有超过一半的雪豹生活在中国。
▼
由此可见,无论是地理位置、分布区面积还是种群数量,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雪豹大国。
身为雪豹大国,我们与雪豹的缘分自然由来已久,雪豹亲历了华夏文明的诞生,发展,直到今天,甚至早在华夏文明诞生之前,雪豹的飒爽英姿就出现在天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的一幅幅岩画里,
▼
华夏伊始,雪豹极可能成了《诗经》中的“驺虞 (zōu yú)”,《山海经》里的“孟极”,它化身成祥瑞神兽,接受先人的敬仰。
▼
明清之际,雪豹被唤作《本草纲目》中的“艾叶豹”,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只是豹子的一种,于是它开始走下神坛,人们大量捕捉并利用雪豹制作豹裘、豹饰,豹肉、豹胎、豹席、豹枕,还有豹尾车。
▼
民国初年,在《动物学大辞典》它第一次以“雪豹”之名示人。
▼
需求高涨,供给跟上,由此带来的偷猎行为,至今猖獗。
2016年,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报道,全球从2008年以来,每周至少有4只雪豹遭到猎杀。
▼
不仅如此,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使得雪豹的日子雪上加霜,一方面雪豹栖息地由于放牧等人类活动而快速缩减,使雪豹原本家域内的食物更加紧缺,牛羊成群的人类居住区成了新的选择,由此带来了一个大麻烦——人兽冲突。
▼
另一方面,变暖的气候给雪豹带来了新的竞争者。
从2015年以来,人们陆续在四川、青海等地区,意外记录到雪豹和豹同框出镜的画面。
(在青海昂赛的一处山脊,红外相机拍到雪豹和豹先后出现在同一地点,图片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仅仅在20世纪,雪豹在我国的分布区就减少了42%,就在不久前的20世纪前半叶,中原一带地区
还曾有雪豹出没。
▼
雪豹的生存正面临着威胁,雪豹大国,即刻行动。
1984~1986年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在我国率先展开雪豹的科学研究,随后中国学者也陆续开展研究。
▼
2008年之后,国内涌现出大批政府和民间的雪豹保护组织,北京林业大学团队、北京大学团队、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团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珠峰雪豹保护中心、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猫盟)荒野新疆、绿色江河......
它们各守一方又彼此连结,织起中国雪豹的保护网络。
▼
为了保护雪豹,他们跋山涉水,穷尽千方百计。
▼
保护雪豹,不只是保护一种珍稀的大猫,更是保护雪豹生活的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灵,这也是雪豹作为旗舰物种的使命。
▼
2017年,雪豹被IUCN移出了濒危(EN)物种之列,截至2018年,全国有26个自然保护区
保护了约22%的雪豹栖息地。
▼
如今的中国,不仅是地大物博的雪豹大国,也成了肩负重任的雪豹大国。
回望过去,雪豹穿过,山河异色、风云巨变、人类浩劫。
来到我们面前它历尽离别、磨砺和漂泊,一次次濒临绝望,又都化险为夷。
凭着强大的生命力,它独自与自然较量,成了真正的雪山之子。
(《我,雪豹》是我国知名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为国际著名雪豹专家——乔治·夏勒博士所作的一首长诗)
▼
“我是雪山真正的儿子
守望孤独,穿越了所有时空”
过去是这片土地,塑造了雪豹独一无二的模样,现在可以让雪豹自由栖居的这片土地,江河不再是无情的流水,山峰不再是沉默的石头,它是生生不息的荒野,它是欣欣向荣的雪豹大国。
(雪中的雪豹,凝视着远方,它是在回忆过去,还是展望未来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左口
图片:潘晨霞
地图:郑艺
设计:杨宁、龙雁翎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审校:所长、河边的卡西莫多、丁昊、陈志浩
专家审校:肖凌云、连新明
特别鸣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野性中国、自然影像中国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星球研究所
解构世间万物,探索极致世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