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蛰伏17年,美国300亿“十七年蝉”即将破土而出,你知道什么关于蝉、周期蝉的故事或冷知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很懒,我就旧文重发一下:

要讨论周期蝉(13年、17年蝉),首先得弄明白周期蝉具体指的是哪些蝉,它们的基本事实是怎样的,不然不成了瞎子摸象了吗?

周期蝉是蝉科周期蝉属(Magicicada)下7种蝉的统称,其中有3种是17年蝉,4种是13年蝉。它们只生活在北美东部,其中13年蝉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17年蝉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区。

这7种蝉之所以被称为“周期蝉”,是因为它们会遵循某个周期集中出现。我们以题目中这组17年蝉为例,2004年,它们曾出现在美国东部,在此之后的16年里,它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直到2021年才再次出现。

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种集中的、周期性的出现,和其它的蝉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其它的蝉都是每年都会出现的,虽然也有一些蝉有自己的成熟周期,比如3年,但是我们2021年可以见到出生于2018年的蝉,2022年可以见到出生于2019年的蝉,2023年还可以见到出生于2020年的蝉,也就是说,每年都有

而周期蝉则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十号周期群(brood X)在今年出现之后,就又会集体消失16年。这才是“周期”的真正意义。

明白了这些基本事实,我们显然就可以对其他回答里的一些困惑有了答案:

Q:为啥我从来没见过17年才出土的蝉?
A:可能是因为你不在北美洲

Q:为啥我生活在北美,却可以年年见到蝉?
A:因为北美也有许多种蝉,你年年都见到的并不是周期蝉


密密麻麻的趴在栅栏上的周期蝉


周期蝉的这种周期性集中出现的现象,非常独特,也十分引人注目,在周期蝉出土的年份里,你一铁锹挖下去,都能挖出几百只若虫(知了猴),而每棵树上,都有几百只周期蝉再不断地向上攀爬,其密度,可以达到每英亩(大约换算成中国的6亩多一点)150万只之巨!这一壮观景象可把第一批来到北美的欧洲殖民者吓坏了,也引起了他们之中许多科学家的高度兴趣——比如著名的富兰克林——他们马上着手研究,试图搞清楚为什么这种蝉和其它蝉如此不同。为了方便研究,他们把1893至1909这17年里出现的17年周期蝉分为了17个群,以1-17编号,1893到1905这13年里出现的13年周期蝉分为了13个群,以18-30编号(没错,周期蝉的同步性只在本群内部,不同群之间则是错开的)。但是,有一些年份里,是没有周期蝉出现的,所以有些编号是空白的,也有两群周期蝉曾经出现过后来却不知道怎么的绝户了,比如编号为11的17年蝉,在195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以及编号为21的13年蝉,在1870年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现在还会定期出现的周期蝉,只剩下了15组,它们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


现存的15群周期蝉分布地区图,图片来自科学松鼠会@Ent


虽然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的钻研,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一个足够清晰的理论可以说明为什么周期蝉有周期,这种周期是怎么演化来的,又有何“目的”。但仍有几个假说,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支持,它们主要有:


  • 周期蝉的周期,是恶劣的气候造成的
  • 周期蝉的周期,是天敌的掠食造成的





第一种观念认为,周期蝉起源于180万年前,其间发生了多次冰期,在冰期,会不规律的出现寒冷的夏季,虽然蝉蛹躲在土中可以躲避严寒,但如果在冷夏出土,蝉就会冻死,而出土周期较长的蝉,可以减少族群暴露在地面上的几率,最大可能的避开了这些冷夏。有研究表明,如果假设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隔50年左右出现一次冷夏,那么,每7年出土一次的蝉,只有7%可以躲开冷夏幸存下来,每11年出土一次的蝉,只有51%的几率可以躲开冷夏幸存下来,而17年蝉,则可以有96%的几率躲开这些冷夏!


这样看来,在那个寒冷的时代里,生命周期很短的其它蝉可能都被冻死了(今天生活在当地的短寿命的蝉,可能是从别的地方搬家过来的),只有生命周期为17年以及17年左右——比如16年或18年(注意这里,下面要讲)的蝉得以幸存。可是为什么这些蝉只有固定的周期才会出现呢?我们还可以用2016年出现在马里兰州的17年蝉为例子。它们的祖先,很可能也和其它蝉一样,每年都会出现,每次出现的都是17年之前出生的蝉,但17年蝉也有4%的几率会遇到冷夏,可能在这漫长的冰河期内,其它的周期蝉也很不幸运的遇到了4%的小概率事件,被寒冷一窝端了,只有这一组幸存至今。

我们可以看到,周期蝉的生命周期如此的长,可能是在环境的筛选之下,被逼出来的,但是环境的恶劣也是有限度的,可能北美东北部的气候恶劣程度,刚好可以让17年以及17年左右的蝉幸存下来,也可能当时也演化出了20年、30年的蝉,但昆虫的寿命也是有极限的,很难保证这些蝉都能活这么大的岁数,一边是气候的恶劣,一边是寿命的衰减,很可能刚好到了17这个年份的时候,生存率也保证了,蝉也没有老死病死的太多,两者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相应的我们可以看到,13年蝉居住的区域更为靠南,冷夏的威力更小一些,所以13年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生存几率,平衡也达到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 既然17年蝉可以幸存,为什么16年蝉,18年蝉没有存活下来呢?它们躲开严寒的几率,以及活到这个岁数的几率都应该和17年差不多





这就催生了第二个理论——周期蝉的周期性,还可能与天敌有关。


我们继续以马里兰州的这一群周期蝉为例,它们在2016年出土,数量多达几十亿只,这可把当地的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乐坏了,这满地都是美食,吃也吃不完,一直困扰这些蝉的天敌的食物短缺问题就这么彻底解决了。这就导致了:


  • 原本会被饿死的蝉的天敌饿不死了,提高了整个天敌种群的数量(死的少,当然就算是提高了嘛);
  • 原本天敌一胎/窝生4个后代,因为食物不足只能养大1个,现在食物充足,4个都活了,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天敌种群的数量;



我们知道,野生动物的繁殖,受到食物的影响很大,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很多动物都会大量繁殖,幼崽也有一个很高的存活率。在周期蝉出来的那一年,许多蝉的天敌也从中渔利,生了很多后代,这些后代也顺利长大。但周期蝉的出土周期这么长,这些“超生”出来的天敌,很可能等不到周期蝉下次出土,就饿死或老死掉了,这样周期蝉下次出土的时候,天敌的种群数量又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但有一些天敌的数量回落,却需要一定的周期。一些动物有自己的繁衍周期,可能有的天敌要6年才能性成熟繁殖(只是举个例子),它的后代又要6年之后才会性成熟繁殖,虽然因为没有周期蝉吃,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是在回落的,但由于加入了繁殖这个因子,它们的种群衰落速度可能还没有那么快,这样到了繁殖到第三代的时候,其种群数量可能还是比当年的第一代要多……而很不凑巧的是,18年的周期蝉又出现了!天敌们又是大吃特吃,第三代天敌生下了海量的第四代天敌,其总数量,也会比18年前第一代生第二代的时候大!也就是说,这种天敌的种群数量虽然会以18年为周期下滑,但每过18年,都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度,长远来看,这种天敌的总数还是在上涨的,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把周期蝉吃的越来越少。16年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很可能被一种8年繁殖一代、4年繁殖一代、甚至2年繁殖一代的天敌吃绝种。

而13年蝉和17年蝉,又幸运的避开了这个可能性。因为13和17,恰好是两个质数,什么是质数呢?也就是只能被1和它自己本身整除,也就是说,除非你每年都繁殖,或者正好17年繁殖一代,否则我几乎不会成为你繁殖的助力器,如果你2年繁殖一代,那我只会在34年之后才会遇到你的繁殖期,34年,你能活那么久吗?34年,你的种群还没有下滑到正常的水平吗?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极客把周期蝉戏称为——懂数学的蝉——的原因了。



不过,这个假设也有一些细节无法完美解释,比如,1年繁殖一代的动物总能遇到你吧?有的鸟类虽然6年才性成熟,但6年之后也是每年都繁殖,可以视为1年繁殖一代,你不是也躲不开吗?这些问题,可能要考虑到17年确实是一个很长的年份,许多繁殖期很短的动物,自身寿命也非常的短,还没等到下一次周期蝉出现,种群规模已经回落到很低的水平了。还有的天敌虽然6年性成熟之后可以每年都繁殖,但性成熟之后,也繁殖不了几年就死翘翘了,而它们的后代,在第17年的时候恰好只有一部分性成熟了,所以大部队又被周期蝉躲开了,种群规模还是不断地下滑。


2012年,康奈尔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沃尔特•科尼格(Walt Koenig),以及美国农业部林业局的生态学家安德鲁•利布霍尔德(Andrew Liebhold)共同发表了一个论文,他们发现在17年蝉大批出现12年后,捕食它们鸟类的数量开始减少,最终在第17年达到最低点——正是17年蝉再次大批出现的年份。以13年蝉为食的鸟类遵循着类似规律。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样——超生的天敌因为食物匮乏开始逐渐回落——但这两位科学家也有一个新的想法:周期蝉数量如此之大,它们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某种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影响了天敌的数量呢?但是具体是什么影响,他们现在也没法解释。

说到这里,我知道有些朋友会些许懊恼——奥,我看你白话了大半天,到最后具体是什么原因还是不知道啊?上次我在写为什么洗完衣服后,手指肚会皱?的时候,就有许多朋友在评论区里如此表达不满。其实啊,我们切不可盲目自大,认为人类是万物灵长,无所不知,人类对自身、对自然,对大千世界的万千,仍然只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尚无从得知,但我们不应该放弃探索,对周期蝉之谜是如此,对其它事情也应如此,只有孜孜不倦的探索,不断假设并推翻,我们才能走的更远一些,看的更多一些,生活也会更有趣一些。

最后附送一个周期蝉的观蝉指南,生活在美东的朋友们可以按图索骥,近距离感受一下周期蝉的气势(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 17年蝉第一组,将于2029年出现在Western VA, WV
  • 17年蝉第二组,将于2030年出现在CT, MD, NC, NJ, NY, PA, DE, VA, DC
  • 17年蝉第三组,将于2031年出现在IA
  • 17年蝉第四组,将于2032年出现在Eastern NE, southeastern IA, eastern KS, western MO, OK, north TX
  • 17年蝉第五组,已于2016年出现在Eastern OH, Western MD, Southwestern PA, Northwestern VA, WV
  • 17年蝉第六组,已于2017年出现在Northern GA, western NC, northwestern SC
  • 17年蝉第七组,已于2018年出现在Ontario, Yates, and Seneca Counties NY
  • 17年蝉第八组,已于2019年出现在Eastern OH, western PA, northern WV
  • 17年蝉第九组,已于2020年出现在Western VA, southern WV, western NC
  • 17年蝉第十组,将于2021年出现在NY, NJ, PA, DE, MD, DC, VA, WV, NC, GA, TN, KY, OH, IN, IL, MI
  • 17年蝉第十一组,已于1954年之后绝灭
  • 17年蝉第十二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7年蝉第十三组,将于2024年出现在Northern IL and in parts of IA, WI, and IN
  • 17年蝉第十四组,将于2025年出现在Southern OH, KY, TN, MA, MD, NC, PA, northern GA, western VA and WV, and parts of NY and NJ
  • 17年蝉第十五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7年蝉第十六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7年蝉第十七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十八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十九组,将于2024年出现在AL, AR, GA, IN, IL, KY, LA, MD, MO, MS, NC, OK, SC, TN, and VA
  • 13年蝉第二十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一组,已于1870年之后绝灭
  • 13年蝉第二十二组,将于2027年出现在LA, MS
  • 13年蝉第二十三组,将于2028年出现在AR, IL, IN, KY, LA, MO, MS, TN
  • 13年蝉第二十四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五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六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七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八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九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三十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user avatar   wu-xin-wei-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They are coming back

许多报道里喧嚣的蝉群,在我眼中却是生命的奇迹

若要让我在这个世上挑一种声音代表生命

那一定是十七年蝉在盛夏下欢快的蝉鸣

十七年蝉与十三年蝉:一生太短,不够欢唱

文/犬君拌汪酱 图源/Flickr

摄影师:Scott Akerman

这个世上总有许多事情,会让人不由感慨生命的宝贵与短暂。

我小的时候,电视上有一部动画片,讲述一只小蜜蜂寻找亲生妈妈的故事。其中一集,小蜜蜂遇到了一只羽化后只有十天寿命的蝉。

小蜜蜂和它的蝉朋友 图源:《小蜜蜂寻母记》

它们在短短十天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原本强壮的蝉迅速一天天老去了。为了保护老去的蝉,小蜜蜂被凶恶的蚂蚁围攻,危在旦夕;而衰老的蝉挺身而出,用最后的力气救下了小蜜蜂,却再也没能从地上爬起来。

在故事的最后,小蜜蜂安葬了蝉,再度踏上寻找妈妈的旅途。我也关掉了电视,然后走出屋子,在夏蝉的喧嚣声中,陷入无法叙说的怅然若失。

夏蝉 摄影师:Laura Barrio

我一直觉得蝉是一类很神奇的动物,它们太过坚忍,又太过擅长忍受寂寞。

它们的若虫可以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度过数年的时光,每日所做之事,不过埋头从树根上吸取树汁。它们缓慢生长,积蓄能量,直至数年后的某个夏夜,从地下爬出,挂在树上,脱去外壳,羽化成最终的样子。

而它们花费数年时光积蓄能量,所能换来的却不过是短短几周,能在阳光下纵情歌唱的日子。

挂在树皮上的蝉蜕 摄影师:Jonathan Wilson

从很小的时候,我便扪心自问,知道自己过不了蝉的日子。我的意志不够坚定,又耐不住寂寞,学不来像蝉一样,蛰伏多年,就为了如烟火般短暂地绽放。我也因此很喜欢蝉,喜欢它们所具备的那些我所欠缺的品质。

于是在那些大人们抱怨夏蝉扰人的夏日午后,我总是能在福州郊区开着空调的房间里,听着蝉鸣安详地入睡。

夏日午后,透过窗帘照进屋子的阳光,总能带给我一种暖暖的睡意 摄影师:kosmoseleevike

直到多年之后,离开福州,离开上海,离开中国,在异国他乡同样炎热的夏日午后,我依旧会想起家乡的蝉鸣,与记忆里那些让人安详的夏日午后。

我依旧钦佩那些能够蛰伏在地下多年的蝉,钦佩它们那让我望尘莫及的毅力。我本以为这世上没什么比蝉更能耐得住寂寞的动物了,直到多年之后,在宾州学习昆虫学时,我惊奇地发现,这世上原来还有一类动物,叫周期蝉(Periodical cicadas)。

周期蝉 摄影师:Dave Rogers

严格来说,周期蝉其实也是蝉,它们是半翅目蝉科周期蝉属(Magicicada)里七个物种的统称,但与其它蝉相比,周期蝉又有着些许微妙的区别。

虽然普通的蝉在羽化前需要在地下蛰伏数年,但由于不同个体出生的年份不同,每年都会有一部分蝉钻出地面羽化,我们便也每年都能听到夏蝉的欢鸣。

然而周期蝉不一样,它们仿佛有着一个负责发号施令的司令部一般,每个地区的同类周期蝉,都会选择在同一年一齐钻出地面,而除此之外的年份,是一只周期蝉也见不着的。

一齐钻出地面的周期蝉 摄影师:DaisyJoePhotos

而且比起普通的蝉,周期蝉发育所需的时间,甚至还要长上许多。

周期蝉有两大类,其中四种的若虫需要在地下蛰伏十三年才能羽化,然后每十三年出现一次,因而被称作十三年蝉;而另外三种更是需要蛰伏十七年,因而被称作十七年蝉。

我本以为数年时光已久够久了,然而发现居然还有蝉能在地下蛰伏十七年。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我得知此事时的心情,我当时脑海里唯一的念头是——一个人的人生能有几个十七年?

十七年一遇的十七年蝉 摄影师:Thomas Bialoglow

这些需要在地里蛰伏十多年才能羽化的周期蝉,比起它们的亲戚要好看上一些。

它们有着红色的眼睛,黑色的胸背,与橘红色的翅脉。尤其是刚刚羽化的周期蝉,除了胸背上两块黑色的斑点,它们全身都是乳白色的,再配上带着淡黄翅脉的透明双翅,看起来就如同玉石打造的一般。

它们会在羽化后的一个小时内逐渐变黑,外骨骼则需要大约六天的时间完全变硬。

刚刚羽化的周期蝉 摄影师:Jane N. Chandler

漫长的蛰伏并没能带给这些隐者额外的时间,它们与普通的蝉一样,在羽化后都只能活上一个月左右。

它们的时间很少,只够它们放声歌唱。雄性的周期蝉总是聚在一起,如同合唱团般齐唱,吸引雌性的到来。它们的歌声比起普通蝉还要响,集群时蝉鸣甚至可以超过100分贝,堪比喷气式飞机起飞。

群聚在一起的十七年蝉雄性 摄影师:Thomas Bialoglow

在完成准备后,雌性周期蝉会在树木的小枝上产卵,然后在能量耗尽后,与雄性于同一个夏日死去。

它们十多年时光长成的身体会从枝头落下,层层叠叠地堆在地上,然后在被分解之后,将能量重新还给自然。它们待过枝头里,卵会在6-10周内孵化,新生的幼蝉会在天性的引导下钻进地下,然后重启下一个十三或是十七年的漫长循环。

交配中的十七年蝉 摄影师:Thomas Bialoglow

同一个地区的十七年蝉或十三年蝉总是在同一年的四月末、五月初羽化,但不同地区的十七年蝉或十三年蝉羽化的年份可以存在不同。

于是人们根据不同地区周期蝉羽化的年份不同,将十七年蝉分成了十七个周期“群”(brood),又将十三年蝉分成了十三个周期群。

然而这三十个周期群只是个理论上的数值,在其中一些年份,人们从未观察到周期蝉的出现。至今为止已知的周期群一共十七个,然而其中两个已经灭绝,只有十五个群延续至今。

现存十五个周期群的地理分布 图源:wikipedia

与此同时,十七年蝉与十三年蝉的地理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十七年蝉的十二个群基本分布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偏北,十三年蝉仅有的三个群则基本分布在美国南部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你几乎无法在同一个地方找到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除了极少数例外——

比如美国中部的圣路易斯。

羽化中的周期蝉 摄影师:Puddleglum-

这座以艺术、博物馆、动物园、都市景观与种族冲突闻名的城市,正坐落于美国地图正中偏东的位置。南北于此交汇,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也带来了不同的物种。

这座城市同时拥有十七年蝉中的4号群与十三年蝉中的19号群,只是两群蝉总是挑选不同的年份出现,拒绝在同一个夏日欢鸣。

圣路易斯 摄影师:Carl J. Elitz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无论是对于周期蝉,还是对于人类,都是如此。

十七年的时光只够让周期蝉完成一代繁殖,却也足够让孩童变成大人,让平地立起高楼,又或者,让这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1908年的秋天,当未来的美国著名作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同时也是海明威第三任妻子的玛莎·盖尔霍恩出生在圣路易斯时,19号群的十三年蝉刚在前一年的圣路易斯完成了歌唱。

著名作者、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 图源:Sandra Knisely

她的一生一共走过了89个年头,而在此期间,即使是在同时拥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的圣路易斯,周期蝉也才一共出现了11次。

1920、1933、1946、1959、1972、1985这六年,在圣路易斯出现的是十三年蝉;而在1913、1930、1947、1964、1981这五年,出现在圣路易斯的是十七年蝉。

在1933-1946年,这没有周期蝉出现在圣路易斯的十三年里,玛莎和这世界发生了什么呢?

1933年时,玛莎在帮助终结大萧条;1936年的圣诞节,她在佛罗里达的酒吧遇到了海明威,随后同为作家、记者的两人一同前往西班牙报道西班牙内战;1937年,玛莎在德国报道了希特勒的崛起;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前夕,她正身处捷克斯洛伐克;然后1939年,二战爆发了。

玛莎、海明威和余汉谋于1941年在中国重庆合影 图源:wikipedia

1940年10月,海明威出版了著名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并将这本书献给了玛莎;同年11月,两人在怀俄明州结婚,玛莎成为了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一起在古巴度过了一年;随后1941年,玛莎受到《考利叶周刊》邀请,前往中国报道抗日战争。

在那之后,玛莎陆续参与报道了位于芬兰、香港、缅甸、新加坡和英国的战争,而在此期间,玛莎与海明威的感情也逐渐破裂。

1943年,当玛莎离开古巴前往意大利报道意大利战役,厌烦聚少离多的海明威发信质问玛莎“你到底是个前线记者,还是我床上的妻子”;1944年,她再度不顾海明威的阻止,藏身英军的担架队中,成为诺曼底登陆现场唯一的女人,也是第一位报道诺曼底登陆的女记者。

而在1946年,十三年蝉的鸣叫久违地在圣路易斯再度响起时,玛莎·盖尔霍恩已经在前一年结束了和海明威短暂的五年婚姻,而她报道过的抗日战争,也在同一年落下帷幕。

玛莎和海明威在重庆 图源:Ken Mayer

1948-1997年间,周期蝉一共在圣路易斯出现了五次。

玛莎·盖尔霍恩在此期间报道了越南战争、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中美洲内战,以及美国入侵巴拿马。而在同时期的中国,解放战争结束了,抗美援朝结束了,对越反击结束了,就连改革开放都开始了。

而玛莎曾经的丈夫,海明威,也早在1961年,用“硬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周期蝉的翅膀 摄影师:Amy

1998年2月15号,在经过与癌症和几乎完全失明的长期斗争之后,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在伦敦服毒自杀。

而在她自杀过后的两个多月,在她的故乡,圣路易斯1998年的初夏,十七年蝉与十三年蝉自1777年起,第一次在这个城市里的夏天一起归来。

那是一个格外喧嚣的夏天,也是这座城市221年只此一次的浪漫。

圣路易斯是少数同时拥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的城市之一 摄影师:Mizzou CAFNR

蛰伏于圣路易斯地下的周期蝉,不会理解时光的流逝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它们头顶的那个世界,正发着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们只知道埋头吮吸甘甜的树汁,继续延续这持续了数百万年的,单调却不无趣的循环。

摄影师:Thomas Bialoglow

一生太短,不够欢唱。

只是不知道下一次,当十七年蝉与十三年蝉再度于圣路易斯携手归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

摄影师:Thomas Bialoglow

我是犬君,希望你喜欢这个故事。

谢谢。


©️犬君拌汪酱 快来关注这条超级无敌棒的写小说的生态狗吧



十七年蝉今日实拍(来自我的同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7427873712734208

They are exactly coming back now!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承认生命的偶然性是个很难得事情,这是我在做进化过程中反复遇到的事情。

两个关键问题:

1,为何是13/17年这种质数?

2,即便是17年为周期,每年都应该有17年前的蝉出生,按理说周期不应该如此影响(可以类比人类,12年周期,为何每年都有新生儿?)。

————一、13/17年蝉的周期优势————

关于17年蝉的解读,@一个男人在流浪 的内容写的非常精彩了,各位移步去欣赏。

简单的说:因为17是个质数,他只能被1和17整除,所以,从天敌的角度,那么只有17年生的这一波天敌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而这种可能性还是蛮小的。

反过来,如果是16年蝉的话,不仅是一年生的,2,4,8等出生的天敌都可以对它们造成威胁。

我们简单的演示下:

下图用左边代替蝉,右边代替它的天敌。

假定蝉的天敌和蝉是形成稳定关系,非常的痴情,绝对不会换口味。

那么,1年蝉对应1年天敌,这样饮食稳定,会维持长期的种群数量恒定。

如果是2年蝉呢?那第二年的蝉就惨了,经常吃不到了,饿疯了。

类似的一直推下去,就会发现,时间间隔越长的,越容易让自己活下去,毕竟天敌等不了那么久啊。

当然,合数年份不会如此,比如,16年蝉的话,那么就会这样子

一种,大家都吃我的赶脚。

所以理论上,周期性越长且越是质数的,越好,比如13,17,19?

——————二、其他年份的17年蝉呢?——————

年蝉按理说应该是年年都有。

这就像人类,从出生到性成熟12年左右,但是我们并不会出现12年才有一波人,而是每年都有人类出生。

因为不管多少周期,理论上每一年都应该有。

如下图所示:

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是隔了17年,意味着其他16年间的17年蝉,因为种种因素,死光了。

只剩下了某一年份的17年蝉活下来了,所以形成了强周期。


至于更短周期的蝉,吃一年蝉的之类的,人家年年吃年年有,不care啊,最多是时隔17年,碰到一次蝉特别多的,放开吃一顿,感觉就像来到了快乐星球。

除此之外,没啥影响,毕竟如果当年大量生殖,第二年没有17年蝉暴发了,那就大量饿死,最后恢复到常规的种群。

—————华点出现—————

但是这里面就有个很大的问题,既然如此,那理论上,3,5,7,11,13,17,19都有可能出现,甚至林雾喜欢的二十三年蝉也可以出现啊,为何不怎么听说?

我不得不说,恭喜你,发现了华点。

如果我说:可能这就是蝉生吧

你一定会打我,但是,这极有可能就是真相。

———————偶然简直就是做进化的大敌——————

这就是我在现实中反复遇到的问题。

我是做遗传学出身的,进化也是我的一个方向之一(嗯,其实你会发现,在生物学里,生物信息学也是万金油,似乎啥都懂,毕竟生信本质上也是一门技术,因此和各学科交叉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我非常希望就是经典的推论,出现xx是因为自然选择最优,然后出现了xx,这真是理想。

然而,现实太残酷,基本上很少遇到。

你会发现,经常有各种神奇的现象,甚至司空见惯的现象你都觉得难以解释。

举个例子,世界上的物种大概是几百万,但是我国的物种只有几十万这个规模,可能也就是十分之一吧。你可以问几百万个为什么,那就是,为何这些物种没有出现在中国?

比如,前两天比较受关注的长戟大兜虫为何没有生活在中国?

有人说,可能是中国环境特殊,那问下,入侵物种如何在我国存活下来的?那意味着,不少环境并不特殊。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一大堆,小龙虾为何出现在国外最后成为我国的畅销食物?大熊猫为何出现在川陕而没有出现在其他地方?中国为何没斑马?


真的很多时候,我就不得不去编个理由:

1,遗传漂变:

这是我们解释自然界比较让人难以理解问题的时候常见办法,尤其是面对同一个物种的基因频率差异的时候。

比如,我经常举的例子,狐臭

全球分布,本来有狐臭是祖先型,换句话,这是人类本来的样子。但是很神奇的是,中日韩狐臭比例非常低,不到15%,以至于在这些地方,狐臭都成了一种不正常现象。

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目前主流解释就是:遗传漂变。

我们曾经的祖先来到东亚的时候,这个祖先恰好没狐臭,然后他的后代就基本没狐臭了。而在过去,狐臭本身并不会影响人的生存和繁衍,那么这种性状其实就无所谓了。

就这么简单。

2,自然选择

这是很多人更喜欢的解释,毕竟符合大家认知中的进化论。

比如为什么哺乳动物会出现高纬度的体型更大,低纬度的体型更小,就像东北虎和华南虎,再比如类似桦尺蠖这种经典验证自然选择的例子。

3,运气或者偶然

其实,这才是最常见的因素,基本上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原理。

因为,自然界真的是太多的偶然了。而自然界中又不是理论来进行,就比如,你不可能让人类无限繁殖,你也不可能让人类随机交配最后达到哈迪温伯格平衡等等。类似的真空球形鸡也不会存在。

甚至更宏观尺度的,大灭绝,这种随机因素,谁能控制?

一场大灭绝,绝大多数物种狗带了,难道是因为他们进化的不好?不适应吗?

就比如今天,地球上依然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真能用一套理论解释为何他们就可以适应,而其他前辈不适应?


有时候,就是如此。


所以,为何主要是13年和17年蝉?

答案可能是:

其实曾经有其他年蝉,比如11年蝉,但是不少其他蝉很不幸的遇到了特殊的天气,刚出来冻死了大部分,然后又碰上了恰好大量的天敌,然后都被吃光了,最后只留下了13和17年蝉这两个比较特殊的。

而且理论上,如果17年蝉,它并不是只有17年的时候出现,应该是每一批次都有17年,但是可惜的是,另外16年之间的每一个批次都很不幸,所以留下了唯一一个批次。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已经在被验证了。

比如浪哥提到的里面,就有好几组13年和17年蝉已经灭绝了。


你总不能说,其他的17年蝉就特殊,这几个灭绝的17年蝉就不特殊了吧?

这个时候,周期也不管用了。


这就是运气啊。


user avatar   zhan-yun-2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期蝉其实也并非绝对的13年或者17年,而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它们的周期会受到气候、生长季节等因素的影响[1]。小部分个体被观察到早一年,晚一年,或者早四年,晚四年的破土情况。

当然,这并不是说,早一年、晚一年就变成了16年蝉或者18年蝉。

因为提前孵化出来的禅,通常都会被天敌吃掉,几乎不会存活下来[2]

天敌对个别不守规矩的禅的捕食,倒是为周期蝉起源的天敌说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该假说认为,蝉是一种很容易捕食的昆虫,几乎任何能抓到它们的东西都会吃掉它们。但如果蝉种群数量足够大,或者能避开天敌的捕食,就能生存繁衍小区。于是在长期的演化压力下,出现周期性。

这个假说,是有一定支撑的。

因为,周期蝉的出现和鸟类等捕食者的密度,具有负相关[3]。也就是说,周期蝉出现的时间,正好处在天敌最少的年份。不守规矩的蝉,在其它年份出土,自然就会面临更多的天敌。

但其实因果关系也可能完全反过来。主要摄食蝉的动物种群,会跟着蝉的总群数波动,而17年前出现的前一年,天敌数下滑到最低,当17年蝉出现的时候,遇到的天敌自然最少了。

除此之外,天敌假说也有缺陷。

所有的蝉都会面临天敌的选择,但周期蝉在整个蝉科动物中,其实仅仅只是少数种类。

除此之外,解释蝉周期的还有冰期说。

第四纪冰期处于300万年前-1万年前之间,正好有这么一个演化时间。

在冰河时期,由于常年低温,植被根系萎缩,蝉可能因为若虫的大量死亡,而呈现极低的密度。密度低了,成蝉的交配机会也就少了,从而造成后代越来越少。食物缺少的地质时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对蝉的捕食压力也会激增。一系列的连锁反而,从而对蝉形成了极强的选择压。

蝉的生长发育缓慢,为了完成发育,蝉的生命周期就会被延长。

不同的蝉,通过不同的繁衍策略生存了下来,同时由于分布不同,所以不同的种群形成了不同生命周期长度。

而周期蝉选择了地狱模式。

在冰期若虫成长期延长了,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自然淘汰,才有可能形成固定周期。

例如一开始若虫生长期为7年,每年都有成虫出土。但冰期气候寒冷,出现地质降温的时候,就可能造成当年成蝉的大量死亡,乃至于灭绝。那么,和这一年相对应的7年后的那一年,出现的蝉也会大量减少。

经过长达100万年的选择,在生长期不断延长的过程中,一些年限周期的蝉就基本上被淘汰完了,剩下的蝉,自然就变得更加的具有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形成的概率,相比起那些从冰河世纪“硬抗”下来的蝉,其实概率更低一些。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周期蝉的种类,仅仅只是蝉科的少数了。

模拟数据显示,寒冷的环境下,对周期性的基因具有强选择性,而温暖的环境则并不明显:

周期蝉的演化其实处在灭绝边界,当年如果气候的变化,再稍微高出它们的承受阈值,其实就直接灭绝了。

但如果周期蝉的预期寿命长达50年,若虫期依旧是17年,生存压降低,它们这种周期性就会逐渐消失。但现实情况,成虫寿命不可能无限延长。

或许在演化史上出现过19年蝉,只不过它们最终还是因为对寒冷气候的承受阈值太低,而灭绝了。

当前,对于周期蝉周期是素数的特殊现象,依旧没有定论。

根据土壤积温的微小差异变化,周期出现在10~20年,是合理的。但为什么会是素数,通过模拟发现,可能和周期蝉种群的Allee效应有关[4](密度时个体适合度与种群密度之间的一种正关系)。演化过程中,偶数周期蝉频频相遇,发生积累的种内竞争,同时发生杂交和退化,最终形成了素数的13和17年周期蝉[5]

其实,从数学关系来说,如果存在10周期和15周期的蝉,它们每30年就会相遇一次。

如果存在12周期和16周期的蝉,它们每48年就会相遇一次。

存在16和18周期的蝉,则是144年相遇一次。

但如果是13周期蝉和17周期蝉,相遇的时间则是221年一次。


另外,周期蝉在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好评的根本原因,在于早期殖民者把突然大量出现的周期蝉误认为是蝗虫。美国人看到成群的蝉就会联想到圣经上瘟疫,甚至至今人们都称呼周期蝉为蝗虫。哪怕周期蝉不会造成蝗虫那般的灾害,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依旧如何杀死它们。

参考

  1. ^ Dance, Scott (May 16, 2017)."As cicadas emerge four years early, scientists wonder if climate change is providing a nudge".The Baltimore Sun. RetrievedMay 21,2017.
  2. ^ scientificamerican:Noisy Cicadas Are Widely Misunderstood
  3. ^ Liebhold K . Avian predation pressure as a potential driver of periodical cicada cycle length[J]. American Naturalist, 2013, 181(1):145-149.
  4. ^ Ito H , Kakishima S , Uehara T , et al. Evolution of periodicity in periodical cicada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1):14094.
  5. ^ Zhenyong, Du, Hiroki, et al. Mitochondrial genomics reveals shared phylogeographic patterns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among three periodical cicada species groups.[J]. 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 2019.



  

相关话题

  假如地球毁灭了,而宇宙中又没有别的星球有生物存在,那宇宙不是很寂寞? 
  这个是什么东西?看着像真菌? 
  如何看待 Intel 可能成为台积电的首批 3nm 大客户? 
  为什么说「章鱼不像地球生物」? 
  人类如果被迫到海洋里生活,从而长出了鳃,这算是进化还是退化? 
  活着的生物可以当文物吗? 
  2021 年 6 月 30 日发布的小米笔记本 Pro X15,售价 7999 元起,值得购买吗? 
  苍蝇躲开了人的一巴掌之后,它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 
  如何看待腾讯云正式对外公布分布式云战略,发布云原生操作系统遨驰 Orca ,会给业界带来哪些影响? 
  癌症是不是一种进化?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苹果 Apple Music 支持无损音频和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近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女生焦虑感更强?应如何调节?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