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已经观察并记载了许多非人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停止进食、用头撞击石块、将头伸进水里、主动凑近天敌、从体内破坏性地喷出烈性化学物质等等自毁行为,符合“自杀就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定义。
有些人声称“不能明确认知到死亡意味着什么的动物,弄死自己也不算自杀”,但显然你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人真的知道死亡是什么,甚至没有任何人知道死亡是否存在。
一些人将自杀解释为虐待的结果、疯狂、深爱或忠诚的表现,对人和动物都适用。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就记载了一匹马自杀身亡。自古以来,人们屡次描写马、狗之类动物在被主人抛弃的情况下绝食或跑到水中试图淹死自己,在人们试图挽救它们的时候,这些动物会用同样的方法反复寻死;二十世纪,一些人声称水族馆里抑郁的海豚试图自杀;还有人描写某些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会在伴侣死亡后绝食。
基本上,这些案例显示的规律是,有一定社会性的动物在长期保持的社会纽带被破坏之后可能变得神志不清,然后主动地或意外地弄死自己,例如宠物在常年陪伴的主人死亡之后不接受其他人给的食物。这可以联系到人类自杀原因中的压力因素:人际关系。
人们还记录了许多啮齿类、一些牛羊从高处跳下摔死,中华鲟等鱼类反复撞击大坝将自己撞死。
二十世纪热门过一阵的“旅鼠跳海”是被误解为“集体自杀”的,其实旅鼠可以长距离游泳到对岸去,不过确实也会有不少个体在游泳过程中不慎淹死。另一方面,“斑羚飞渡”是作者的臆想,斑羚并没有那种配合的能力,但人家可以从悬崖边上慢慢地走下去。
鲸、海豚的集体搁浅的原因复杂,目前还没有说明那是不是有意自杀的。
人们早已观察到一些社会性昆虫的工作阶级个体在敌害靠近的时候使用会连带内脏从身上脱落的毒刺或装在体内的烈性化学物质进行“自杀式袭击”,来保护巢穴或同伴;一些沙门氏菌在大量其他细菌造成的竞争压力下会触发免疫反应,拖着其他细菌一起死,给同类开辟生存空间;许多社会性动物的个体会在发现敌害时大声警告群体,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社会性昆虫的个体在患病后会自己跑出群体之外。
某些寄生虫或真菌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造成动物表现出自杀式行为,这和动物本身的意愿无关。
谈论“主动”并认为自我意识有主动性的话,如果能够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都有自我意识,那么它们都可以主动自杀。但自我意识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人们看来更“想不开”的是实验室里的一些老鼠,尤其是被错误解读的“25 号宇宙”之类玩意。可以参照:
让老鼠搞死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大阵势。
1981 年,实验指出,每天只在限定的时间提供食物·水和快感,就可以让老鼠主动地断水·绝食而弄死自己[1]。
在 1985 年的实验里,脑袋挂上注射器并可以通过拉杆自我注射精神药物的老鼠的死亡率是这样的:
2002 年的实验再次证明,每天只在有限时间内提供电刺激/可卡因静脉注射和食物的场合,老鼠会选择电刺激/可卡因而不吃东西[2]。
然后,你就会发现,要让老鼠把自己玩死,其实不需要这些精神药物和夸张的快感中枢电刺激:一个随时能玩的转轮加上有限时间内才能获取的食物就行了。老鼠会为了玩而少吃乃至绝食,造成体重减轻,在实验中有很高的死亡率[3]。这可以归结为老鼠无法准确把握食物出现的规律和自己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