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顿调查书所载九一八事件时中日部队在东北驻军情况。蓝色为日军,红色为国军:
可以看出,日军全部驻扎与从长春到大连的铁路沿线,以及从沈阳到安【丹】东的铁路(奉安路)沿线。而国军在这一地区部队就不多了,大部分部队都驻扎在北满,尤其是中苏边境。在南满地区,中国部队还有相当部分部署在锦州走廊、辽北兴安以及延边地区,在沈长地区的部队从北至南只有:
而在沈大、奉安沿线地区,并无国军驻扎,因此,驻朝鲜日军可以源源不断开入沈阳。
这一格局在日军方面,是因为日军在东北是以护路名义驻扎,因此全在铁路沿线;在国军方面则有两重因素:
因此,事变前和事变时日军在沈长、沈大、奉安之间调动一方面极其便捷,另一方面名义上容易实现。而国军如大规模调动(如将北满军队大规模南调沈长),则受人以柄,调动本身就可以作为日寇动手的借口。而在沈长附近,可以通过铁路支援的国军只有:
可以支援沈阳的两只:
可以攻击四平、昌图,切断沈长路的两支:
更远一些的,有:
不过如果计算锦州部队,应该注意到,日本在天津、秦皇岛皆有驻军,且因海军优势可随时在锦州走廊登陆,事实上事变后锦州两旅一团自保尚且困难,反而需要迅速将驻驻通辽的独立骑兵第三旅张树森部也调到锦州加强防御。
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何日军上下敢发动九一八,因为从新义州到沈阳,距离远小于从满洲里、齐齐哈尔、黑河、依兰、哈尔滨等地调兵到沈阳。(沈阳到新义州230余公里。与之对应,沈阳到哈尔滨580余公里,长春到哈尔滨270余公里;沈阳到齐齐哈尔740余公里,长春到齐齐哈尔500公里。)而别说在1931年,就是到了1944年,除滇缅战场外,国军防守上不时能有亮点,进攻就基本指望不上了。因此,只要拿下沈阳、长春,南满就变色了。
如果再考虑这其中有的部队早已为日寇渗透破坏,那么国军在南满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以上部队中,事变后部队首长立即附逆的有陆军独立第二十七旅吉兴部、东边镇守使于芷山部、陆军独立第二十三旅李桂林部。(然三部皆有基层军官反对附逆,走上抗日道路。如于芷山部唐聚五团、吉兴部王德林营。唐、王皆成为著名抗日领袖。)
此外,张廷枢、张作舟皆为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子侄,事变时恰逢张作相父丧,二人随张作相在锦州奔丧。张作舟部即因此被日伪趁机削弱。好在事变后张作舟迅速返回吉林,拉回部分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