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回答已经说得很不错了。我补充一点原因性的信息吧。
“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这个论断的得出主要是和明朝的皇帝治理情况对比得出的。
如果对历史有比较细致的了解的话,对比一下清朝和明朝这两个社会情况最相近的朝代,我们就会发现两个朝代皇帝们在治国时表现出的巨大差别,可以说差异大到画风都不一样。
明朝16帝,很好地延续了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前期牛逼,中期凑合,后期惨不忍睹”的模式,除了开朝几任皇帝有比较突出的治理绩效,其他皇帝都各种剑走偏锋,各有各的精彩,唯独在治国上面都表现得非常心不在焉。有好大喜功建豹房花天酒地到处巡游亲自上阵的(明武宗),有按照父辈的教程刷武功副本结果等级不够全军覆没自己被俘的(明英宗),有二十多年不见大臣的(明神宗),有专注于做木匠的(明熹宗),还有数次内官专权到难以收拾的,好几次被少数民族打到首都城下的,偶尔闹个内乱一生当两次皇帝的(还是明英宗)。即使偶尔出个孝宗或者崇祯这样专注于本职工作的,但要么在位时间短,要么就积重难返了。
相比而言,清朝皇帝们就勤政得多了,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比如乾隆帝每天5点左右就起床工作,数十年基本很少请假,和武藤兰的出勤度有得一拼。当时皇帝从寝宫到办公室是要沿途隔一段是要放炮仗提示皇帝来了的,所以臣工们每天战战兢兢不论寒冬酷暑都要大清早跑到指定地点候着听响,跟今天高三学生上早自习听预备铃差不多,可以说是一种很不愉快的体验。而后期的皇帝随便提一个,哪怕是到了光绪这样的大后期,也无一不是“宵衣旰食,至深夜方绝”。所以前后期皇帝的勤勉程度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且历史上的外戚内官专权这些情况基本杜绝,可以说是秦朝以来比较独树一帜的大朝代。就是历朝历代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用甩明朝十六帝好几十条街的努力拼命治理下,清朝终于在十二帝的时候灭亡了。明朝276年,清朝267年。
好了,不开玩笑。
为什么明朝各种昏君、懒君、暴君、庸君,而清朝皇帝这么努力,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卵用呢?原因还是出在制度设计上(制度:又怪我咯?)
为什么明朝皇帝可以那么随性浮夸,但国家一直都没崩溃呢?因为在明朝的设计中,皇帝的权力是受到很大制衡的,这一制衡的力量就来自于一整套的文官体系。在明朝,以宰辅为首的文官政府在实际上管理着国家的绝大部分事务,如果皇帝不够强势,那么文官系统很可能凌驾于皇帝之上,甚至架空皇帝,皇帝花钱的时候自己的私房钱(内帑)不够还得找文官系统管理的国库要,但很多时候这种请求都会被文官以各种伟光正的理由驳回,皇帝也没啥脾气无可奈何。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皇帝表现得那么任性,因为即使皇帝撒手不管,还有文官系统扮演者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打理着整个国家。相反,皇帝有时候甚至会被文官压制,因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行政机构的治理能力是很弱的,整个国家处于松散的自然经济的碎片化状态,皇帝的意志往往只能到省一级。那皇帝怎么管理呢?大多数时候就只能靠威权,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树立自己的权威性,让全国人民保持一颗红心,这对于皇帝的道德要求就很高。因此文官经常拿一整套繁复的高标准来要求皇帝,所以皇帝难免产生逆反情绪,性子比较好的就消极抵抗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自己去潇洒,性子不那么好的就自己拉帮结伙试图反抗文官体系,那皇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能找谁啊,不还找内官么?所以明朝出了汪直、魏忠贤等好几次阉党事件,东西厂锦衣卫搞出了一大波事儿。
但是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的制度设计里面,集权程度比起明朝又高了一个档次,在整个权力结构中,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就是皇帝。真正做到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像进化到现在的人类,头一没了立马就崩溃了。不像明朝,即使皇帝没了还有文官系统撑着,即使整个系统被一锅端了,南京还有一整套的系统备份(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君主的要求就非常之高了。
对君王的要求很高,比较极端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教育上。清王朝在君王教育、传宗接代、政权交接上制度设计都比明朝下的功夫要多很多,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君王斯巴达式的教育,一旦被选为皇位继承候选人,处处都是考验,步步都是惊心。皇子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列入考核绩效之中,搞得皇子们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清朝皇帝比起明朝皇帝来说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命长,同样的时间清朝传了12帝,明朝搞出16帝,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特点自然拉长了皇子们的考验期,比如嘉庆13岁被秘密选为皇位候选人,在35岁的时候才当上皇帝,考察期长达22年。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读22年高三是什么感觉就能大致体会清朝皇位候选人们的苦涩了。
这样的情况下会培养出什么样的皇帝呢?清朝的皇帝大多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做事信条是安全第一、不犯错误、不留辫子。作人风格是中庸平和、不标新、不立异、不出格。”(张宏杰《嘉庆“滑落曲线》),和他们的勤政一样,做事中庸是清朝皇帝的普遍特色。
但是,治国中庸的后果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平庸。因为这个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农业文明时期,国家也会不断地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实地考察分析,需要深入第一线获取直观感受,需要跳出原有的逻辑框框和视野去理解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但这些对于常年呆在深宫、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性格平稳保守生活安定的清朝皇帝们太难了。比如清朝在中后期就遇到了大多数盛世所要面临的问题——人口过剩。人口在和平时期的增长速度太快,超过了当时土地能够承受的极限,人均资源的减少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灾荒、贪污、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等等。而儒家教育对于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毫无作用的,自然也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清朝强调帝王教育——皇帝往往是这一教育体系中学得最好的学生,问题就尤其严重。因此他们的解决方案无非是克己复礼、强调节俭、运动式反腐,以道德的方式来应对,自然问题日积月累不断深重。
所以回到这个命题,清朝十二帝没有一个庸君这个论断恰恰说错了,清朝没有昏君、没有顽君,但唯一不缺的就是庸君。
一个王朝的命运,君主的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现在有人觉得,当年的地主也有好人,不该抢他们的土地,更不该杀人。
对这种看法,同志们应该怎样理解?
首先要承认,地主里肯定有好人,而且有很多好人。就中国中央财政弱势,地方上很多修桥补路的营生,都是地主乡绅出钱做的。有些地主,说是大善人也不为过。我们要实事求是。
但,地主里有好人,与地主阶级是好的,有因果联系吗?没有。
地主作为一个阶级,代表着旧土地所有制度,是一个禁锢流动资本、抗击大工业化进程的反动的集团,是一个占有不动产产权、收窄不动产资本流转的落后的阶级,从整体上讲,是必须消灭的。
个人的善恶属性,与其所属阶级的进步或落后,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核心,也是阶级斗争的根源。
好的地主,和不好的地主,都是激进式大工业化的障碍,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资本家们,没有本质的分歧。”
——李学先,原广东省监察厅厅长,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83年《与青年同志的座谈》
引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说:
1644年清军入关,而1640年英国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
从这点来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就是落后而又反动的,个人的善恶属性,与其所属阶级的进步或落后,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核心,也是阶级斗争的根源。
说的更明nan白ting一点:
清朝十二帝在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时越勤奋,就越反动,还不如昏庸一点,放放手。
——————————————————————————————————————
夹带私货的时间到了:
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是一个利器,要活学活用,铭记于心。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
清朝皇帝的勤勉,是因为考勤制度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级别。皇子的作息也是有规矩的,凌晨鸡还没叫的时候,就得被太监叫起来。再不起,那就得掀被窝了。
说清朝皇帝无一庸人,绝逼是措辞错误,清朝皇帝有庸人,有俗人,有高手,有能人,这个毋庸置疑。
清朝皇帝守规矩,一切都被束缚在画好的框里,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就是他们兢兢业业的原因,有些并非本心。
这跟庸人不庸人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知道,在这样逼着你勤勉的氛围里,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
你也看出来了,清朝对帝王的教育,类似于衡水中学。
我们还知道,庸常的人,在普通班级里可能垫底。但在一个高压管制,学习氛围十分浓厚的班级里,他再垫底,也比其他班级的中等生成绩好。
你感受一下。
乾隆帝可以说是清朝皇帝培训体系里,把一个中才培养成中上等材料的绝好例子,尤其是该同志的文艺水平。
单说字,就已经达到了人民艺术家的水准。
但他的诗歌出卖了他的文学造诣——中看的书法,难看的诗歌。
如果早年间没有那些极端刻苦的学习,至少在下江南找夏雨荷顺便留墨这方面,乾隆先生会停留在“一师是个好学校”的水平。
真的。
这种培训体系的后果有时候也是严重的。
会压抑。
性压抑。
咸丰帝就压抑,他热爱喝酒和美女,喝多了就他妈耍酒疯,爱上珠玉小脚美腻小寡妇。不单如此,清朝皇帝的妃子几乎都不是自己选的,咸丰只能让人出去打听哪里有美女,尤其喜欢跨民族交配,促进了满汉之间的密切交流。
本来性欲来了来一发也挺好的,就是没出息,干多了,身体就坏掉了。
咸丰性格懦弱,来事儿了总是逃避,逃避不了就哭。要是在往朝,咸丰可能完全就是个完全醉心于酒色的昏君了,谁让他在大清朝呢。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
最严重的后果,是对这个国家。
清朝皇帝在王朝确定集权和闭关锁国的大方向后的努力程度是无可比拟的,他们辛苦地驾驶着帝国的列车。但,发生的民变和列强的侵入,本身就是这种高压导致的。思想控制会导致帝国各事业全面落伍,如果再碰上庸才的皇帝,没能力驾驭,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综上,“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是错误的结论,我的观点是——“满清十二帝相对来讲都十分勤勉”。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努力很重要,但方向比努力还重要。
借用一观点,来源忘了。
皇帝被宰相大臣指着鼻子骂的,真的是庸君?
皇帝一说话大臣只能跪着大气不敢出,真的是明君?
也不尽然呐……你看那同治皇帝,二十一岁就没啦,还有那咸丰,那光绪……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刚从曼谷回来,有很多感触。
我喜欢靠近Ladyboy(偶不是基友,只是对她们这类美丽的“女人”有一种特别的情意结)当然对于她们我一丁点歧视的心态也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目标与愿望,她们选择走这一条路,自有她们的终极理由,而不管理由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尊重她们的决定,而我相信基础上她们必定是“很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而且我更加地相信她们的这种倾向是先天性的,对自身男儿身的模样抗拒,梦想是变身成为一名女人过着女人的生活,而且也喜欢男人,等等。
我遇到很多Ladyboy,都是在夜生活的Bar,打从心底同情她们,你可以说这是她们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色情行业)但如果不是现实社会的逼迫难道她们会选择这条悲惨、尊严被人践踏的路?也是是家庭贫困,不得已,而且又挤不进梦想的Ms Tiffany选美,那么这个行业是最有机会快速致富,存到那一桶做手术的金,然后正正试试可以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男人!当然,泰国性观念非常开放,也有很多女生选择了卖身这个行业(真的很多很多),肯定的,如果不是现实生活困苦,没有人会愿意去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女生为了物质享受而选择这一行业,但都没有错,最起码她们真的是靠自己,没有杀人放火打劫做坏事!Ladyboy心里承受的压力或许更大而且挑战更大,因为她们对金钱的需求更大(整容、打激素、做手术)而且得到男人青睐的机会并不比真正的女孩更高,竞争也相当激烈。
她们的身世与心理承受的煎熬,甚至肉体的付出,并不是你我能够理解与明白,但至少我们应当给予她们最起码的尊重,不带有歧视和耻笑的眼光,见到她们还是一样双手合十礼貌地笑笑,我相信对她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鼓舞,我们是当她们正常人来看待,而我更是把她们看成是美女,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