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以后的K字头列车会变成动车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到群众觉得起长线D/G的票价便宜,也就三两天工资那么多的时候,基本上K就没有必要了。当然了,依照目前的国民性格,多便宜的票都算贵。

我不想扯国外的情况,也不想扯什么技术问题,只是觉得这样的问题没什么值得讨论的,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ling-si-yu-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复杂,你如果直接下结论说会还是不会,都不一定正确。这个回答旨在探讨普速铁路动车化的各种可能性。

首先确认一下国铁普速列车的定位:在既有铁路上以120-160kph速度运行的中长途列车,列车站距大,乘客乘坐时间长,对旅行舒适度要求较高(相对地铁列车而言)。那么世界上有相当多符合这种条件并且使用分散式动力车组的列车,我对欧美国家了解不多,举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例子,那就是:「特急」



这些列车完全符合上述条件,运行模式实际和中国的K车或者T车无异。但是很明显列车乘客界面的水平和相同地区的高铁列车无异。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配置,是因为特急列车对于相同线路而言是较为优等的存在。大家看一看与这些车相同线路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台湾铁路管理局EMU800系通勤动车组,用于“区间车”通勤服务。

这些普速线路除了担任长距离交通,还同时拥有中短途通勤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急列车尽管速度不及高铁列车,但是相对运行于同线路的列车而言,已经属于高等级服务了,和中国类似,特急列车相比普通列车会加收“加快费”。这件事情放在中国来讲,其实就是“普速铁路为什么不拿来通勤”的老问题。如果中国的普速线路拥有类似台铁区间车一样的郊区通勤功能,那么自然K车和T车就可以尝试采用更加高级的配置。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像中国一样使用机辆模式的特急列车。

德铁的区域特快(Regional-Express),和上面的特急列车定位相似,但是使用机辆式配置,客车尾部带驾驶室,所以车子可以朝两个方向开。这其实就是国铁成天鼓吹的“动集”的本质。除了区域特快,德铁还有长途直达城际(Intercity)列车,更加接近中国常见的超长途普速,同样使用机辆模式。当然了,线路上同样存在通勤列车。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长途普速列车同时存在机辆和动车两种模式,那么使用动车组的好处是什么呢?

动力分散式动车组模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最广泛的用途不是高速铁路,而是通勤铁路。通勤铁路对列车的周转能力要求非常高,同时由于车站间距小,对于加速和制动性能期望也很高。而动车组模式在调度灵活性和加速制动能力方面,在多数情况下是机辆不可相比的。日本人口密集,通勤客流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运力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使用动车组是大势所趋。除此之外,动车组在噪音控制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也适合铁路沿线住宅密集的日本。

需要注意的是,高速铁路列车是日本将动车组广泛运用于普通铁路之后的产物。用于高速列车的动车组,在轻量化方面相比机辆用于绝对优势,因此大部分的高速列车都使用动车组模式。但是动车组模式最早是应用于中短途通勤服务的,这一点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那么如果对于诸如中国K级别以上的中长途的特急列车来说,既不存在非常短的站距需要频繁加减速,也没有地铁级的站台调度需求,保持机辆模式未尝不可。机辆模式的有点在于编组灵活,可以根据客流增减车厢,同时,如果在车尾加上驾驶室的话可以像动车一样两头开,也可以减少对车站资源的占用。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要将普速列车更换成动车组的话,整个检修体系将要被推翻。因为目前中国普铁100%都是机辆式,而动车段只承接适应高速列车的检修任务。就目前而言普速分散式动力列车暂时没有容身之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CRH6系列,作为一款通勤电车,为了适应动车段的检修而大量和高速平台共享配件,一定程度导致列车造价过高。

至于大家担心的动车组列车运用里程的不如机辆的问题,我觉得只要G403一天不停运这个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实可以下个结论就是,类似于K字头的长距离列车,使用动车或者机辆,本质上是甜咸豆花问题,车迷里面也分机辆厨和动车厨, 在这件事上面可够大家好好吵一吵的。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好像没有很好的揣测出题人的意图。或许题主说的“动车”不是动力分散式车组,而是脑袋削尖的,能跑的很快的,车里配置更豪华的火车,这和动力是分散还是集中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现在那么问题的关键是,目前中国普速列车急需提升自身的乘坐体验,普速列车如果想要拥有等同于高速列车的品质,就如同前面的特急一样,就当今中国的制造水平而言,是完全做得到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将现有的普速列车车厢更换为更加高级的车厢,可以比肩高速列车的乘坐体验,事实上国铁已经迈出了这一步,那就是CR200J。尽管这款列车的研发很不走心,只是把25T车厢装修了一下,强行换上了高速列车同等的内装,没有太管乘坐体验的事(就这个问题拿200J的二等座客舱和上面的E353和普悠玛的普通座比一比就知道了),甚至还刷了个看的就想吐的绿色,但是大方向是没错的,提升普速列车的品质。我觉得这是中国客运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很多人认为普速列车是带有福利性质的,因此理应保留。但是这样的解读成了六提之后普铁发展停滞不前的借口,就好像普铁环境差服务差是天经地义的一般。实际上即使在高铁时代下,普速铁路在客运上面依然拥有重要的地位。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高铁没有覆盖的区域需要普铁补足,例如湖北的荆门襄阳等地,或者江西的赣州。与其让这里的人等待若干年后通高铁,为什么不尝试让他们在既有线上依然拥有更加舒适的旅程呢?难道享受不到高铁的天堂就要被迫承受普铁的地狱吗?如果使用类似于普悠玛那样的列车是否会更好一些呢?事实上,上面的E353和 TEMU2000两款特急列车都处于高铁盲区,沿线的客流不能享受到更快的运行速度,但是却可以保证旅行的舒适度。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国土广阔,很多时候即使使用高铁也需要乘坐很长时间,因此相比日本等小国,长途过夜列车也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很多城市之间可以开行8-12小时的长途卧铺列车,如果拥有更舒适的乘车环境,相比白天长达5小时以上的马拉松,可能会有不少人倾向于使用这个方式。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够将列车的服务水平提高一些,例如偶尔的推车叫卖我不排斥,但是类似于草原奶贝蓝莓李果式的推销真的很讨厌,需要提高的还有列车乘务、站务、售票等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个方面可以向航空业或者酒店业看齐。就目前而言,我与国铁的服务人员沟通的意愿还是很低。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多花一些票价钱来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准。就目前的市场经济而言,适当的涨价以换取更高的体验是合理的。

(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所以跑题一下)

至于如果K/T/Z车真的涨价了,那么扶贫的事还做得到吗?当然可以。只不过可以换一种玩法。

日本尽管是动车天堂,但是曾经也存在过过夜特急。但是由于新干线的开通,过夜列车逐渐退出舞台,目前图定的非豪华寝台列车只剩下sunrise系列一对。那么过夜普速的淘汰就意味着长途旅行只能用新干线了吗?

日本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盘活扶贫车的方法,那就是:

通勤。

如果你想不坐昂贵的新干线和特急列车就走遍全日本(使用铁道),是完全可行的,只要乘坐通勤列车就可以。比如东京到大阪,可以先乘坐JR东日本的通勤列车到热海,再换乘JR东海的通勤车坐到米原,最后换JR西日本的通勤车到大阪。556.4公里9个多小时,至少换乘3次。但是好处是你不需要提前订票,就像坐地铁一样,逮着座位就坐。

这个问题反过来说就是,这条普铁干线被砍成了三段,分别服务区域性的客流,全程的直达客流被丢到了新干线上。而这种慢车的存在最核心的意义是通勤。

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北京市郊的纯数字开头的列车在不断的被砍砍砍,假如这些车10-20分钟一班,不指定座位随到随走,然后收比K车便宜的票价,服务远郊的人进京上班,保证趟趟爆满。同时还可以和长途车职能差异化,保证长途车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纯数字的扶贫列车不是没有需求,只是被用错了地方,用在超长途当然结果就是运椅子了。这些和题目无关,但是是普速中长途列车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一,就好比台铁没了区间车只开太鲁阁自强普悠玛根本就是空谈。

当然了,如果通勤要这么高的密度当然需要上动车的,勉强算是点个题。

综上所述,普速长途列车提升乘坐体验和服务水平绝对是当务之急。但究竟使用动车还是机辆,只不过是甜咸豆花问题而已。提升质量势必带来涨价,涨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限制了国铁的想象力。




  

相关话题

  威海站为何能够接入高铁? 
  为什么有些不是枢纽站的车站会成为所有列车的必停站? 
  火车司机遇到「卧轨」一般情况下都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悲剧又是如何处理的? 
  大家在火车上都遇见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为什么普通列车行驶时有非常强烈的振动,而高铁行驶得非常平稳? 
  如何评价 CJ6 动车组车型? 
  天津和北京哪个更适合成为铁路枢纽? 
  我国的火车迷群体日常是怎样运转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我国的铁路机车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火车站月台是否允许拍照/录像? 

前一个讨论
翟天临是不是惹了一群什么人?
下一个讨论
我军现在能完成像美军的空降师规模的成建制空降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