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19年全国经济将会是一场寒冬吗? 第1页

  

user avatar   gao-n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年下半年很困惑:

1、高度协调一致的影子银行清理致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资金断流,企业大批裁员、倒闭。清理影子银行,防控金融风险,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逼迫产业升级,方向上都没有问题,但在新产业成长起来之前,传统行业企业成批倒闭,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巨大,尤其是大量裁员,更影响就业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10月份以后,发现市场流动性枯竭,反过头来号召银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然而,1)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标准——没那么多抵押物和合格的担保,2)除贷款外的社融渠道被斩断,原本通过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三方理财公司增信、同时加几个点利息、无需担保抵押那么严格的资金大幅缩水,资金没有管道输入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3)市场不好,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了融资意愿,奄奄待毙。

2018年4月、6月、10月,2019年1月,央行连续四次降准,资金却只是滞留在商业银行,无法将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依旧疲软。出现“流动性陷阱”,意味着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并且,这个“流动性陷阱”是人为的,是结构性的,是由于社融渠道被生硬斩断造成的。

3、减税。企业减税、个人减税有利于生产和消费,但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中,需求缩减,企业、居民会因为减税就去扩大生产或扩大消费?减税的正面效应还需要配合其他方面因素一道,才能发挥疗效。

4、中美贸易摩擦没有结论,究竟会产生怎样影响还是未知数。中国12月份出口、进口贸易量均大幅下跌,据海关总署1月14日数据,12月出口同比(美元计价)-4.4%,较11月大幅回落9.8%;进口同比(美元计价)-7.6%,回落超过10%。本次出口大幅回落,苹果手机单项导致出口回落的70%。油价大跌,原油(-42.7%)进口金额增速显著回落,同时铜(-14.3%)、大豆(-36.3%)进口也出现明显回落。这些,与中美贸易摩擦没有直接关系。是偶发性因素,还是持续性因素,现在无法一下子看明白。

总的说来,影响外贸的因素很多,相当一部分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且,净出口在“三驾马车”中占的比重相对不高,即便出口很好,对拉动GDP的作用也有限。2018年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78.5%,投资31.4%,净出口-9.9%。

要保持经济增长,还是要通过消费、投资解决问题。

继续拉消费的空间还有多大?

我们来看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负债。这个指标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在还掉负债后,还有多少可用于消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截止2017年末,中国居民债务总额为40.52万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总人口13.9亿人,可支配收入总额36.1万亿元。居民债务总额/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112%。已与美国、欧洲、日本基本持平,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远远达不到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有人会说,居民债务中房贷是30年还清的,不能集中在一年去计算。OK,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统计,2017年,在中国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已经达到了68%,而北京和上海则高达85%。按照贷款100万,等额本息还款,30年还清,利率9折优惠,总利息80.49 万,月供5013.52 元,年供60162元。这样时间口径就一致了,我们也就好理解一个家庭买房,掏空三个家庭的含义。

借债买房仅仅是家庭沉重负担的开始,当每月收入的大头去应付“按揭压力”时,其他消费的缺口就需要短期消费贷款来填补。我国的消费贷规模从2008年0.42万亿,截至2017年末,达到6.56万亿,10年上升了16倍。

根据2018年经济运行数据,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较上年回落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较上年回落2.1%。我国消费实际增速已连续6年下滑,2018年降幅创出新高。

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通过拉消费拉动GDP还有一些空间,但空间不大了。继续鼓励贷款消费,一旦出现大面积违约,就可能触发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就是由次贷引发的。

如果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拉投资是否有空间?

分产业看,2018年第一产业投资2.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第二产业投资23.79万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投资37.53万亿元,增长5.5%。

农业每年投入都在增长,但相比二、三产业,基数相对较低,2019年即便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对GDP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

制造业投资呈现两方面特征,一是增速放缓,二是质量提高。2017年制造业全年增长6.6%,2018年增长6.2%,回落0.4%。但铁路客车增长183%,微波终端机增长104.5%,新能源汽车增长40.1%,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1%和11.1%,远高于制造业平均增幅。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新产能投资将会进一步增长。同时也要看到,老旧产能仍将会进一步滑落,2019年,究竟新产能的增长速度能否超过旧产能的滑落速度,现在还看不清楚。

能否通过拉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维持经济增速?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各占总投资大约1/4,合起来是总投资的半壁江山。

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长在2018年明显放缓:

拉房地产可能会进一步拉升地价、房价,导致其他行业企业无法生存发展,同时挤占居民消费资金,拉低消费能力。因此,房地产稳住就好,以时间换空间,逐步把高房价抹平到相对于企业、居民收入的合理区间。如果继续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就是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一业兴、百业衰。

现在,房价似乎控制住了,但部分地区房租价格上涨很快。房价,除了自住,还有投资、投机成分,房租可是纯粹的的刚需,租金会上升到多高,房租成本上升究竟对生产、生活会产生怎样影响,需要时间观察。

再有就是拉基建投资。

从2017年开始,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从而基建增速,明显受到抑制,重新拉起来,可行吗?

2019年1月23日,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介绍,截至201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39万亿元,如果以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76.6%,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标准。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4.96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数计算,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7%,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既是2019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也是“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抓手,还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后新增地方债务资金的主要投向。从已批复项目和未来的投资方向看,本轮基建投资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取代“铁公机”,成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方向。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4638.06亿元,特别是2018年四季度以来,基建项目的批复节奏明显加快,前期暂停的项目重新获得了批复。

从批复的项目分布看,铁路、公路、机场依然是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一、二线城市前期被叫停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成为本轮基建投资的重点,其中上海、武汉、济南、长春、重庆、苏州的轨道交通项目都获得了批复,累计投资规模超过9000亿元(参见下表)。

第二,基建投资的范围大幅扩展。传统意义上,基础设施一般是指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等物质工程设施。后来,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把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范畴,这是基础设施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再后来,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见,当前的基建投资已经全面扩展到工业、商业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这也成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

基建投资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最大的差异在于:大部分基建项目自身难以创造足以覆盖成本并有盈余的稳定现金流,而内生性现金流能力是项目能否市场化投资的关键因素。

大体来看,基建投资按照资金来源分为四类: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和其他资金。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2017年,基建投资17.3万亿元总额中,自筹资金为10.2万亿元,占比高达59%;预算内资金为2.77万亿元,占比16%;银行贷款与预算内资金规模相当;外资和其他资金仅占9%左右(参见下表)。

自筹资金中四大渠道——非标融资、PPP融资、债券融资和其他融资的占比分别为40.8%、12%、9.5%和37.6%。2018年非标融资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大幅萎缩,PPP融资也因PPP清理整顿政策受到较大冲击。

因此,2019年基建投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金来源问题,其中以下几方面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自筹资金将持续承压,特别是占自筹资金主体部分的非标融资还将持续收缩,但下滑幅度将有所收窄;PPP清理整顿告一段落之后,PPP 落地执行阶段的投资额将不断增加,PPP融资对自筹资金的拉动作用将有所提升。

第二,预算内资金将稳中趋降,预计2019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将陷入低迷,但中央提出“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将能够部分对冲基建投资预算内资金的下滑压力。

第三,银行贷款将较快增长,2019年金融机构将“加大对在建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这说明决策部门希望通过表内银行贷款的增加,来对冲非标融资大幅收缩的影响。

从数据看,政府负债还不高,仍有进一步举债的空间,通过拉基建投资拉动GDP增长是可行的,但基建投融资问题,尤其是自筹资金部分,是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在消费拉动空间有限,其他产业投资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情况下,2019年拉基建是合理的选择;2)影子银行清理“一刀切”,导致银行资金无法流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货币政策无法将货币精准投入到国家希望投入的产业中去。如果放开影子银行,允许委贷、信托、三方资管、基金、P2P获得增量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流入到实体经济,但当前阶段,不一定流入到先进的制造业,反而可能流入到传统产业、老旧产业中去,使2018年费劲气力淘汰的落后产能死而复生,尤其可能转来转去流入到房地产,使国家控制房地产价格的努力付之东流。

如果要纠正2018年去杠杆过猛,从保就业考虑,从传统产能淘汰速度不宜过快,要与先进产能发展衔接好的角度考虑,影子银行可以适度放开,但不可能力度很大。合理的理解,大规模放开影子银行这条路走不通。如此一来,问题就变成银行的资金怎样精准进入到基础设施领域的路径设计了。

2002年11月,伯南克在全美经济学家俱乐部发表了一场题为《通缩:确保它不会在这发生》的演讲,给出了运用货币政策来帮助经济走出通缩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也是央行在面对流动性陷阱时的货币宽松路线图。

第一步、不断降低短期基准利率,直至短期利率降到零,降无可降。

第二步、如果第一步还不够,那么中央银行直接买入长期国债来压低长期无风险利率。相比短期基准利率,长期无风险利率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联系更密切些。这样做可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第三步、如果到第二步还不足以刺激实体经济信贷的扩张,那么央行可以直接购买风险资产——比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样,央行可以直接压低长期风险利率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第四步、如果到第三步还不见效,还有终极“大招”,财政大规模地减税和扩张财政支出,然后由央行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必然能够把资金导入实体经济,从而扩张总需求,最终战胜流动性陷阱和通缩。伯南克说,这第四步实际上等价于货币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直升机撒钱”(直接开直升机在天上向民众撒钞票),没有理由搞不出通胀。由此,伯南克得到了“直升机本”(Helicopter Ben)的绰号。

在我国当前阶段,央行直接购买方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但又有特别的启发意义。

启发意义在于,2019年中国的货币、财政政策路径可以这样规划:央行降准,增量资金到商业银行手上(宽货币),商业银行资金除了少部分通过影子银行进入实体经济以外(紧信用),大部分购买政府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宽财政),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方案,简而言之,就是“紧信用+宽货币+宽财政”。

这条路径一举两得:既充分利用政府负债仍有较大空间的优势,将资金精准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又满足了商业银行作为风险厌恶者的资金运用偏好,很好地解决了2019年经济增长拉动力的问题。

其他相关问题。

1、是否挤占民间投资。应该说,影响不大。正如本文第四部分分析,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和其他实业投资不一样,自身难以形成稳定回报的现金流,更多是外部效用,大多数基建项目对民间资本来说不具备投资可行性。如果采用PPP模式,政府保证民间资本固定回报,反而可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同时,基建项目可以拉动建筑业、水泥业、钢材业发展,对相关民营企业,对就业都有正面作用。

2、基础设施经济回报率低,是否会成为“白象”(指需要高额成本维护而实际上无利可图或者损失已成定局的资产)?根据中信证券2016年的研究,2015年末我国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GDP比值仅为0.68,英国1980年代就已经接近GDP 的2倍。从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角度看,我国大约还需要20-30年才能达到2014年美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水平。

从人口和国土面积来看,我国的铁路、机场基建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比如,我国铁路里程总量上仅次于美国,但人均铁路里程仅为G7均值的15%,需要24年才达到G7水平。我国的铁路密度略高于金砖国家平均水平,但只相当于G7的24%,还需要30年方可赶上G7平均水平。我国公路里程在总量上是美国的69%,且略逊于印度,但人均公路长度仅相当于G7平均值的24%,我国的公路密度相当于G7均值的31%。我国机场密度不仅低于发达经济体,也低于新兴经济体。 2014年我国民用机场数量为200个,而面积相近的美国机场数量为万级别,加拿大、巴西、俄罗斯均为千级别。

管道、水利、通信等基建与主要经济体相比差距也比较大。我国2014年的管道运输长度总量上仅为美国2010年长度的13%、俄罗斯2010年长度的42%,人均量和密度的差距亦很大。水利基建方面,还有1/3的污水处理需要新的设施支持,设施运行负荷率很高。通信设施方面,光缆长度增长较快,但网络增长潜力仍然较大。移动电话基本实现较高的覆盖率,但尚有5.2亿移动电话用户没有使用3G与4G网络,信息通讯整体水平排名为第76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不存在“白象”问题。

3、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降低国民生活成本,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4、央行增发货币购买国债和地方债形成的政府债务,将会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税收的增长逐步得以偿还。本文第四部分已对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作了分析,我们再看看税收增长情况。根据中国财政部2019年1月23日公布的信息,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税收收入15.64万亿元,同比增长8.3%,非税收收入2.70万亿元,同比下降4.7%。地方财政收入正在陆续公布中,暂时没有数据,我们就以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代替,为9.79万亿元,预算比2017年增长7%。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深化,税收绝对数还会有进一步提升,因此,政府债务,对于银行来说是优质的贷款。(个人公众号:高难饱)

5、当前有一些议论,认为央行直接买债券或买股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甚至于说把国债作为“准货币”,用来调节流动性。其实没有必要,通过商业银行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注入流动性,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就可以了。实体经济部分,一定程度放开影子银行,就可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了。

如此看来,2019年中国经济“一半寒冬,一半暖春”,经济增速基本有保证,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参考文献:

1、人造的流动性陷阱与两难的人民银行(徐高,2019)

2、彭文生详解中国版“量化宽松”路径(彭文生,2019)

3、新一轮基建投资浪潮滚滚而来,两大趋势值得关注(苏宁财富资讯,2019)

4、Bernanke,2012,Deflation:Making Sure “it”Doesn’t Happen Here.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部分外媒称中国 2020 年经济增长 2.3 %,为 40 多年来最低? 
  如何看待纸价上涨,纸厂却纷纷停产?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前几年提的很火的 2025 智能制造而近年的机械以及自动化行业大萧条? 
  伊斯兰国家的领头羊是哪个? 
  报告称「大批年轻人从北京涌向上海」,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中国当下形势有左倾迹象吗? 
  你是如何从一个带路党变成自干五的? 
  如何评价枣庄这个城市? 
  中消协评「春节档票价高」,称「单纯票价依赖无异于竭泽而渔」,这反映了哪些问题? 
  上海租售比达到 900 时,年收益率百分之一点多、75 年才能回本,还要不要买房?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网易严选于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 2 月 1 日裁员?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Angela Ahrendts 将于今年四月离职 Apple?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影响会怎样?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