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流浪地球》? 第2页

        

user avatar   handong19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影评等电影下线再说,本文仅评价小说。

《流浪地球》是2000年7月发表的,那时大刘出道刚满一年。在那之前我读过《鲸歌》和《微观尽头》,《带上她的眼睛》。其中《带上她的眼睛》让我印象最深。作为一个家里有矿的初中生(其实是家里开书店,可以随便看书),我读书颇杂,也有点品味了,所以《鲸歌》当时并没被我评为上品,但也觉得它比《科幻世界》杂志里一般的作品文学性要高一些——当时《科幻世界》里面点子很牛文笔一塌糊涂的作者太多了。《带上她的眼睛》是我1999年最喜欢的《科幻世界》作品,不过仍然没让我记住作者名字——当时太懒,不能进入考试范围内的作家名字我统统不记。

《流浪地球》是我期末考试后读的,读完后的感觉就是——我不在乎两天后的期末成绩了。和大刘的世界比起来,期末成绩就是个温室气体。很多年后奥巴马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当期的《科幻世界》里读者评论一栏里有个高三学生宋晶晶写「从《鲸歌》,《带上她的眼睛》,到《地火》,刘慈欣的文章读完后总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还不住地回味和感动」。这时我才发现《带上她的眼睛》也是刘慈欣的作品,顿时成为脑残粉。

在那之前,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马克吐温,鲁迅和郑渊洁,但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觉得郑老师和前面两位不能相提并论,只是我个人喜欢罢了。后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作者的脑残粉,才知道合格的脑残粉是要认定偶像是世界有史以来NO.1的。这样说来,我从来没成为过大刘的脑残粉。不管怎么说,大刘作品能让我感受到读马克吐温和鲁迅相同等级的快感,是让我震惊的,甚至怀疑自己品味有问题。这事一直到后来大刘彻底爆火,成为21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才让我释然。

回到正题:《流浪地球》给我最大的感动是什么?是「零冗余自救」。我们平时做事情,是有很大的资源冗余和时间冗余的:例如我的暑假作业其实是花20个小时写完的,暑假却长达五十天,所以我会拖延到最后两天写;我们并没有每时每刻努力学习,如果真的做到,高考分数会再上一个台阶(考上清北的除外);整个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是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有相当部分人的工作是掠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给社会做正贡献的人,大部分也没有饱和式努力(中国只不过是比欧美更勤奋一点就进步飞快)——这导致我们这个世界的GDP进步缓慢,至今没有解决贫困问题。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时间冗余和资源冗余,我们如此荒废时间,仍然能在化石能源枯竭之前解决可控核聚变问题,就像我的暑假作业一样。

那么,如果命运只给我们四百年呢?四百年,要求我们进步到能把地球开出太阳系,资源勉强够用甚至不够用,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有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布置给人类,才能让人类爆发出完全的潜力。这个种族最大限度的压低娱乐,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计牺牲,上到最高指挥官,下到普通列兵,全员英雄。

零冗余自救。

这种精神,我们只在高考还有一年时浪子回头的学生那里看到,只在冲击世界冠军的运动员那里看到,只在98年抗洪救灾的解放军那里看到。而刘慈欣在《流浪地球》要求整个人类做到。

只有英雄的死让人感叹,只有拼命努力后的失败让人惋惜。即使人类如此努力,整个逃逸时代地球仍然随时随刻可能被毁灭,所以整部《流浪地球》才有难以名状的悲壮感。尤其是我读到叛乱的时候,读到人类这个神经紧绷几百年的种族终于理智崩溃时,掷书长叹。

大刘不是魔鬼,让太阳及时氦闪了,没让叛军把地球开回来,不然他会被寄刀片的。

我认为没有人能拍出我心目中的《流浪地球》,最多只能接近。大刘的水准以后逐渐提高,之后的作品也越来越完善,但再也没有一部作品像《流浪地球》这样震撼我。在那个年龄段,遇见《流浪地球》,真是幸运。

真是幸运。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评论里 @万能聪 提示,有位大神 @缘尽伈犹执 给流浪地球整理出了多达两百多条的细节考据。链接在下面,友情提示:信息量较大,有一定剧透。

给没看过的同学提个醒:一定要带度数合适的眼镜,否则你可能需要因为寻找某些细节而去二刷、三刷、四刷、五六七八刷~~~

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电影里面的电视画面、旁白、路牌甚至电影里面的电视里面最小的字幕都是跟剧情有联系的。

不知道这是导演心思缜密,还是为了诱惑大家去贡献票房,还是专门给杠精们挖的坑。

这两天的微博打脸很喜庆:

*****设计的不合理 答:看小字

*****情节不完整 答:看小字

给几个截图当作参考







user avatar   kuai-bo-wu-z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很惊喜的发现这是难得的一个不把观众当傻逼的中国电影。

首先说说感到有意思的几点

1. 饱和救援

饱和救援的概念更符合常理,主角不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救世主。也是因为东方更讲究集体主义,不像美国总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2.为什么带着地球“跑路”

中国人潜意识里对故土、家园的深刻眷恋,哪怕国家被战火吞噬,人民被屠杀,哪怕地球将会被毁灭,都很难去选择独自逃离。

3.以色列科学家7个小时前曾提出这个方案

主角设定不再完人,他聪明,但也有比主角更聪明的人,坦然承认别人的强大也是自信的一种体现。最后成功在于敢把领航者号拿来赌,科学家们可能是首先把这个可能性排除了,所以预测的成功率是0%,这点也是合理的。

4.“现实主义”科幻

没有虫洞,没有星际穿梭,就老老实实飞2500年,这是最接近现实以及可触及的未来的技术。推动地球的想法很大胆,但是仔细想想设定的数据和使用的技术,相比星际穿梭之类的还是...emm,接地气一点。

5.各国只说自己的母语

这点很有意思,很有现实的代入感,设定很好的解决了交流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相信各个国家的人看的时候都会感觉到亲切,而不是好莱坞式的“中国元素点缀”。

6.剧情过渡的伏笔比较合理

例如比较明显的有,大气被捕捉,导致飞机坠落,主角才会改道赤道,也正因大气被捕捉,才有了后来的点燃木星这一说。地球资源有限,才有了抽签制度,主角生病的母亲被放弃有了充足的理由,为主角和父亲的隔阂和最后的和解提供了土壤。

7.东方文化输出的魅力

不再是西方老掉牙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宗教背景的诺亚方舟方案。也不是莫名其妙的高等人类=“神” “上帝”来帮助拯救人类。东方文明不信神,只相信人类自己,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带着对故乡地球的强烈留恋和勇气,踏上了流浪2500年的路程,可能也只有中华文明会相信100代后的人类可以依旧保持信念,坚守故乡,因为它近乎5000年的传承已经证明了这点。这是让我特别感动的,也是独树一帜的东方视角所带来的魅力和价值观。这是一个能让西方人真正理解和佩服东方智慧的机会。也是输出东方文化最聪明的一种方式。


然后说说不足之处,或者说期待提高的部分

1.描写宇宙,太阳系,恒星的科幻场面可以更多一些,现有的总觉得太少不过瘾,室内戏也过多,前期交代的内容也没有大面积铺开,可能和电影缺钱有关,还有毕竟这方面技术和美国相差一些,也理解。

2.中间有很重要的剧情被一笔带过了

例如抽签制度的牺牲和博弈有多残酷?除了主角一行人以外,其他队伍是怎么恢复推进器的,也没有侧面描写,只能靠观众想象,就总感觉有点空。还有就是火石的原理也没细说,时间观念比较弱,怎么就靠开车,很快就从北京到上海了,比高铁还快,没有交代时间的话就感觉有点怪怪的。还有就是整个官方机构的组织架构也是非常模糊,这些都影响着观众的代入感。可能是时长原因被删,可能是没想好怎么处理所以弱化等等原因。

3.地球如何能被推动,未做详细解释

我想这个问题也是有些想太多的人一直在意的一点。本身呢,地球就像个鸡蛋,以现有技术,地壳是无法承受这么大压强的,但是既然设定是可以推动,那就可以大概描述下是类似什么样的技术做到底(省得杠精们高潮迭起)不必赘述一笔带过就好。不过我也理解,略过的意义本身就是不想让观众太过纠结这一点而忽略了电影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毕竟这只是个科幻电影啊,你们再杠,灭霸就要打响指了。

4.蚯蚓干好不好吃,没有具体详细描述


最后总结,1.剧本满分,想法大胆又现实。2.特效88分,意犹未尽。3. 画面85分,画面细节还可以更好,有些地方太暗了。4.剧情80分,前期略微拖沓,后期比较紧凑。

综合95分,如果只说国产的话,本片会是我最喜欢的国产片之一。虽然从它身上还看到了很多不足,但是它带来了国产片的希望。衷心祝贺!

以下

---------------------分割线-------------------

感谢大家,这只是个小号,没有大号。方便的话,请不要关注我个人,只留个赞,相忘于江湖比较好。

评论里有些朋友提出质疑,我觉得没必要质疑,因为你也没有解决办法,提质疑有意义么?不如试着提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吧,如果你不想市场充斥着小鲜肉电影,粉丝控评,质疑被粉丝追着骂的话。国产电影长期不及格,忽然85分了,还要是鼓励为主,建议为辅呀,万不可继续中国式打击挫折教育。夸也要客观的夸,避免惹得那些下肢瘫痪的战狼PTSD患者们又发狂了。


user avatar   vvvvvver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科幻迷 不是影迷 不是专业人士

今天刚刚看完《流浪地球》

而看这部电影也只是最近在各个渠道看到了有关它的种种

从我的整个心路历程来谈谈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怎么评价这部电影:

  1. 偶然得知春节档有一部国产科幻电影
  2. 刷豆瓣知乎等发现引起很多人讨论 于是点进去瞧瞧
  3. 整合一下观点 发现有褒有贬 但是很明显褒占大多数人 而且自然而然流露出欣慰
  4. 闲得去看电影 自然选择了这一部
  5. 观影过程中带着积极的心态
  6. 作为普通观众(即并无多少专业知识储备):
  • 电影流畅 观感很好 许多场面宏大又精致 没有觉察出和欧美大片的明显差距
  • 剧情清晰(因为没有看过原著 不明白背景 所以刚开始有点小懵);
  • 凭借高中储备的物理知识 并没有发现明显理论问题
  • Happy ending 亲情友情全球大家庭没毛病

7.观影后回顾整个观影心路历程 发现自己一开始就持着欣慰骄傲的心态

最后 打九分 因为是中国的科幻


user avatar   2333333-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8更

本人文笔实在太差,大家见谅


——分割线

《流浪地球》本人认为绝对属于中国科幻片的开山之作,可能会开启一个中国科幻的新纪元。

零·总结

推荐指数9

电影剧情7

电影特效8

时代意义10

综合评分8.5

一·关于原著

“我一直认为,好的科幻是把最疯狂的幻想描述成新闻报道般的真实。”—刘慈欣

刘慈欣,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原著中,我们甚至会将自己投入到剧情中,不像是读小说而像是在读报告文学。

二·关于改编

电影改编的好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原作被改编过度,甚至抓住一点喷,这就没什么意思了,电影和小说,虽然同属科幻,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完全还原小说为要求的某些自称“原著党”的人,想必只是为了黑流浪地球而黑流浪地球而已。小说中可能一笔带过的场景,还原到电影中,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来完成,而且会让不懂的观众一头雾水。“原著党”本质没有错,但是过分苛刻的要求,只会给磁铁这个群体招黑。

电影的改变,不能说完美,但是也至少可以达到优秀,为了不剧透在这里就不进行剧情的描写。

三·个人感受

1.片头处新闻报道流浪地球计划,万箭齐发飞向领航员空间站的场景,我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不惜失去一切,为了延续不惜牺牲一切,为了2500年后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为了地球上的未来不惜牺牲家庭。是啊,人类,一种无比倔强的生物,为了生存,他们会牺牲一切;为了真理,更是如此。

2.刘培强驾驶飞船驶向逸出气体时,我看到了人类为了未来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尤其是听到那句前进三,伴着离子发动机的蓝光,我看到了三体的影子,看到了全频段阻塞干扰的影子,这一刻,空间站就像是万年炎帝号一样,一个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一个是为了世界的未来。

“妈妈,我将变成萤火虫”

3.春节十二响,即使到了末日,中国人过年的习俗依然不能改变,传统依然不会改变,不会消失,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故土情节。

4.流浪地球计划,要带走的是整个地球,而反观西方的灾难片,只会搞一些方舟什么的。有人说西方不想这么拍,但是实际上,这是价值观差异的体现。西方从古至今,一直崇尚的是个人主义,《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仅仅是建造一个方舟将各种生物带上一只,而同样是遭遇到大洪水,中国人不会选择逃难,而会选择靠自己,去治理洪水。所以到了电影的方面,也是同样如此。西方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异,造就了《流浪地球》这部作品。

四·关于某些吐槽

我在这段时间也看了大量的豆瓣评论,其中有很多人都说有吴京就不看什么的,这些人我认为是“吴京ptsd”,见到吴京就只知道喷,真的没必要,就是跪久了,膝盖生根了,站不起来了。

五·个人认为的槽点

重力加速度g

接近木星洛希极限,重力加速度等效值应当减小。虽然电影中地下城出口处仪器的示数为9.5N/kg,的确小于现实中的9.8N/kg,但是人物的行动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六·个人感受

最后说点虚的,感谢中国电影人。在这两年里,我看到了《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流浪地球》等等,春节档我还期待其他的好片子能够百花齐放。这些电影严格说起来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未来我会看到更好的作品。因为中国电影人,靠着一部部作品,给了我们以希望,钻石般的希望!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却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


——流浪地球


中国科幻,前进四!


写于2019年2月5日5:43


user avatar   leon-86-3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la-la-la-36-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qin-xiu-bi-r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shen-hua-8-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hei-men-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相关话题

  动画《千与千寻》在大陆上映是为了捞钱吗? 
  中国有类似阿米尔·汗的电影人吗? 
  电影倒着放会怎样? 
  如何看待 14 年后周杰伦电影《不能说的秘密》评分终于到了 8 分?它值得吗? 
  在《三体》获得雨果奖前后,为什么有那么多评论想停拍三体去找外国人拍摄? 
  看完成龙、杨洋主演的电影《急先锋》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著名的「颜值不够,演技来凑」的演员? 
  中国电影为什么不分级?分级的话几乎没有坏处? 
  电影《寻龙诀》的观后感如何? 
  如何评价游戏《隐形守护者》的「扶桑安魂曲」线? 

前一个讨论
深海有什么恐怖的生物?
下一个讨论
电脑长久不关机会缩短电脑寿命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