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体》中设置杨冬这个角色的目的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xjt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体是一部硬科幻,而三体的主线剧情中人类是一个悲剧的存在,整部小说都着力描写人类社会面对拥有超强实力的顶级技文明时那种虚弱的无力感,以及黑暗森林这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式的上帝视角。

而杨冬,就是这个上帝的代言人。杨冬在第三部开头真正作为一个有对话剧情的角色出现,而上帝视角在第三部也体现得最明显。

第二部中,虽然人类惨败在三体文明手下,但你肯定不会认为三体相对地球文明来说称得上是上帝,最多是实力差距形成的碾压。最重要的是,通过三体与地球的通信对话以及智子的表现,我们能够对三体文明产生一个人格化的印象,三体是有血有肉的,有生有死的,甚至还会被人类文化所影响,是上帝笔下的世界的参与者,远非上帝本人。

最能体现上帝视角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187J3X1被摧毁,以及三体恒星三毁其二外带一个三体行星;

2,宇宙的降维规则的残酷性

3,歌者清理太阳系时的随意性,对他来说是日常工作,而且是歌者文明中最不起眼的工作,对地球文明则是几乎彻底的毁灭

4,自残式的宇宙安全声明,面对上帝你只有妥协

5,归零者、田园主义等几乎就是上帝本人的文明(“很可能,所有的规律都能被武器化了,在宇宙的某一部分,被用做武器的规律甚至可能包括......当然这只是瞎猜,太玄乎,我也不相信。”“包括什么?”“数学规律。””,除了上帝本人这还能意味着什么?)

所有这些都带着宇宙铁律十足的残酷感,而要表达这种残酷感,或者塑造残酷与美好的鲜明对比,或者直接摧毁读者心中的美好事物。大刘采用的是后者。

然后再来看看杨冬的首次出场:

那是一年前,汪淼是“中华二号”高能加速器项目纳米构件部分的负责人。那天下午在良湘的工地上,一次短暂的休息中,他突然被眼前的一幅构图吸引了。作为一名风景摄影爱好者,现实的场景经常在他眼中形成一幅幅艺术构图。构图的主体就是他们正在安装的超导线圈,那线圈有三层楼高,安装到一半,看上去是一个由巨大的金属块和乱麻般的超低温制冷剂管道组成的怪物,仿佛一堆大工业时代的垃圾,显示出一种非人性的技术的冷酷和钢铁的野蛮。就在这金属巨怪前面,出现了一个年轻女性纤细的身影。这构图的光线分布也很绝:金属巨怪淹没在临时施工顶棚的阴影里,更透出那冷峻、粗糙的质感;而一束夕阳金色的光,透过顶棚的孔洞正好投在那个身影上,柔和的暖光照着她那柔顺的头发,照着工作服领口上白皙的脖颈,看上去就像一场狂暴的雷雨后,巨大的金属废墟上开出了一朵娇柔的花……
  “看什么看,干活儿!”
  汪淼吓了一跳,然后发现纳米研究中心主任说的不是他,而是一名年轻工程师,后者也和自己一样呆呆地望着那个身影。汪淼从艺术中回到现实,发现那位女性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因为总工程师陪同着她,在向她介绍着什么,一副很尊敬的样子。
  “她是谁?”汪淼问主任。
  “你应该知道她的,”主任说,用手划了一大圈,“这个投资二百亿的加速器建成后,第一次运行的可能就是验证她提出的一个超弦模型。要说在论资排辈的理论研究圈子,本来轮不到她的,可那些老家伙不敢先来,怕丢人,就让她捡了个便宜。”
  “什么?杨冬是……女的?!”
  “是的,我们也是在前天见到她时才知道。”主任说。
  那名工程师问: “她这人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要不怎么会从来不上媒体呢?别像是钱钟书似的,到死大家也没能在电视上看上一眼。”
  “可我们也不至于不知道钱钟书的性别吧?我觉得她童年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经历,以致得了自闭症。”汪淼说,多少有一些酸葡萄心理。
  杨冬和总工程师走过来,在经过时她对他们微笑着点点头,没说一句话,但汪淼记住了她那清澈的眼睛。

关键点:女性的身影与工业机器的冷酷形象结合在一起;她提出了一个超弦模型,以至于汪淼潜意识里认为她应该是男的;她从不上媒体,以至于有人怀疑她有心理障碍。


在这里,大刘迅速塑造了一个冷峻的女科学家的形象,想要通过这个形象传达出高科技文明带来的恐怖感。怎么传达的?大刘的细节把握,就秒在这里:

“丁仪博士,您能否把杨冬的遗书给汪教授看一下?她的最简短,也最有概括性。”

那个一直低着头沉默的人半天才有所反应,掏出一个白色的信封隔着桌子递给汪淼,大史在旁边低声说: “他是杨冬的男友。”汪淼这才想起自己在良湘的高能加速器工地中也见过丁仪,他是理论组的成员,这名物理学家因在对球状闪电的研究中发现宏原子而闻名于世。汪淼从信封中抽出一片散发出清香的东西,形状不规则,不是纸,竟是一片白桦树皮,上面有一行娟秀的字: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连签字都没有,她就走了。
  “物理学……不存在?”汪淼茫然四顾。

当年第一次看到这里时,我也是茫然四顾了好一会,经历了前期的混乱后忽然冷不防传递出“物理学不存在”这样一个情节,也是打得本计划看到一部严格遵守物理学的硬科幻的我一个措手不及。

到这里,最引人深想的是,杨冬究竟发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观测、体验能让一个提出超弦模型的女科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以至于最终自杀?不得不说杨冬的自杀是点睛之笔,这为“物理学不存在”背后隐约藏着的真相带来了一丝恐怖感——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已经不在了。

有没有感觉到一点上帝代言人的意思?

再来看后面:

  “这就意味着宇宙普适的物理规律不存在,那物理学……也不存在了。”汪淼从窗外收回目光说。
  “‘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丁仪紧接着说,“这是她遗书的后半部分,您无意中刚说出了前半部分,现在多少能够理解她吧。”
  汪淼从台球桌上拿起刚才他打过五次的那个白球,抚摸了一会儿轻轻放下, “这对一个前沿理论的探索者确实是个灾难。”

丁仪在这里成了杨冬的代言人,大刘借他之口把杨冬看到的真相说了出来:普适规律不存在。就像汪淼所说,这对一个探索物理的人来说的确是个灾难,就好像告诉一个经济学家经济规律其实不存在,告诉一个地震学家地震规律不存在...而物理是一个宇宙最基本的规律,定义所有事物运行规则的基础,物理规律不存在,等于说事物运行是毫无规则的。当然了,读到后面你知道这只是智子的干扰,但第一次读到这里时你是怎么想的?有点恐怖吧?杨冬借丁仪之口传达了上帝的这种恐怖。(这里的上帝仍然不是三体,看下面)

再看看杨冬的最终出场,也即是第三部的开头吧。她和实验室的绿眼睛的对话,简要地表明了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主要表明的是生命对环境的作用。最后:

以杨冬现在的精神状态,她本来根本没有心思谈这些和看这些,但就在绿眼镜去掉数学模型中的生命选项时,她的思想突然有了震撼的一闪念,现在,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可怕的问题:
“那宇宙呢?”
“宇宙?宇宙怎么了?”正在关闭模拟进程的绿眼镜不解地问。
“如果有一个像这样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整个宇宙,像刚才那样,在开始运行时把生命选项去掉,那结果中的宇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当然还是现在这样子了,如果结果正确的话。我刚才说的生命对世界的改变仅限于地球,宇宙嘛,生命就是有也极稀少,对演化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杨冬想说什么但终于没说出来,于是再次同绿眼镜告别,并努力向他露出一个感激的微笑。她来到大楼外面,仰望初现的星空。
从妈妈电脑上的那些信息中可知,宇宙中的生命并不稀少,宇宙是很拥挤的。
那么,宇宙现在已经被生命改变了多少,这种改变已到了什么层次和深度?
后一个问题尤其令杨冬恐惧。
她知道已经救不了自己,就停止了思考,努力把思想变成黑色的虚空,但仍有一个最后的问题顽固地留在潜意识中:大自然真是自然的吗?

可以看出,杨冬的思考早就超出了智子所带来的“物理学不存在”的影响,进化到了“生命改变宇宙的程度”这一层。原本普遍被认为极为空旷的宇宙,竟然早已经充满了生命,原本探索好的各种自然现象,现在竟然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人为造成的!

的确,作为普通人类,这个问题确实会令人恐惧,哪怕是超脱在外的读者。我记得拿到三体实体书时是从晚上开始看的,刚看到这里我就情不自禁地看了看窗外黑暗的夜空,那一刻我是真的真的有些许害怕。

大自然真是自然的吗?

叶文洁和那些超级文明,就是上帝本人,按下一个按钮决定了人类文明生死;杨冬则完美地表达出了母亲内心真正想传达的感情。

所以,杨冬这个角色的目的,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视角,向读者传达宇宙规则的无情感,进而增强后续剧情中人类文明的无力感。

不是一个必须的角色,但是绝对是点睛之笔。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神游八方《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 
  刘慈欣的作品中是否透露出对民主政治和温情社会的无情嘲弄? 
  在《三体》中,200年后的地球人为什么会那么自负? 
  从电视剧《三体》发布的 3 分钟预告片来看,这会是一次成功的改编吗? 
  《三体》三部中最大的 bug 是什么? 
  为什么人类会选择威慑度为10%的程心为执剑者? 
  一名《三体3》中合格的执剑人的必备素质,可能有哪些?这些必备素质,可能需要经历什么样的历炼才能具备? 
  刘慈欣是个什么样的“魔鬼”? 
  《三体》有英文版吗?国外科幻迷如何评价? 
  三体人到底有没有折磨过云天明? 

前一个讨论
人类(或其他物种)社会,权力(权威)的来源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看似思维严密的背后有巨大的逻辑漏洞的事?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