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三体》同人短片《Waterdrop》?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yu-41-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通过水滴绝对光滑的反射对比人类工艺的粗糙,可能很多人没看懂每一个尺度的细节,我来按照倒序整理一下视频吧,在知乎上传这么多高清截图真费劲。

舰队与水滴的对比,视角变化完美展示了原著中丁仪的矩阵思考


“透过舷窗,丁仪回望着渐渐远去的舰队阵列。位于阵列一角的“量子”号这时看起来仍很庞大,但与它相邻的下一艘战舰“云”号,小得刚能看出形状,再Page272往远处,行列中的战舰只是视野中的一排点了。丁仪知道。矩形阵列的长边和宽边分别由一百艘和二十艘战舰排成,还有十余艘战舰处于阵列外的机动状态。但他沿长边数下去,只散到三十艘就看不清了,那已经是六百公里远处。再仰头看与之垂直的矩形短边也是一样,能看清的最远处的战舰只是微弱阳光中的一个模糊的光点,很难从群星的背景中把它们分辨出来,只有当所有战舰的发动机启动时,舰队阵列的整体才能被肉眼看到。丁仪感到,联合舰队就是太空中的一个100X20的矩阵,他想象着有另一个矩阵与它进行乘法运算,一个的横行元素与另一个的竖行元素依次相乘生成一个更大的矩阵,但在现实中,与这个庞大矩阵相对的只有一个微小的点:水滴。丁仪不喜欢这种数学上的极端不对称,他这个用于镇静自己的思维体操失败了。”

正面水滴的反光,右半边是因为行星遮挡的黑暗(舰队从木星基地出发,而拦截时水滴已经越过海王星轨道,所以此处推测应该为土星或者木星,但是结尾并没有看到土星的巨大土星环或者木星环,可能是行星角度问题,也可能是疏漏)

黑点矩阵是水滴表面映照的人类舰队,而更大的白色点和块就是银河系的群星。

单艘军舰照片(原著并没有详细描述军舰外形风格),船首中间的圆形,应该不是主炮,而是一个球面或者圆锥船头,虽然在真空不需要考虑空气阻力,但是原著也没否定军舰有在大气层降落能力,所以在保证科幻感时适当照顾气动外形是可以说通的。

另外,这两千艘军舰的批次型号和大小都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里面还可能有不同功能特化的军舰,这里统一为一个形状了。

原著中自然选择号的外壁是镜面般光滑

军舰“上”半部分,中间没有棱,推测“上层建筑”的前缘是曲面。

在宇宙没有上下之分,敌人可能来自任何角度,“上下”是在重力之井束缚下愚蠢的人类才特有的概念,所以宇宙战舰建筑和火力布置的任何偏向都不合理。

军舰武器部分分析:

这个应该就是军舰装备的电磁炮,炮位沿着边缘扇形布置,没有看到有炮管俯仰和旋转的空间,因为电磁炮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偏转磁场对于炮弹发射角度进行一定调整的。(作者可能设想的是每门炮都可以沿着整个军舰前边缘的大半圆轨道移动,很有浪漫的风帆战舰时代炮甲板风格,因此需要这样复杂的供弹,但其实布置这么大的轨道得不偿失)

所以这里推测为炮弹架(这几个缺口真规则),炮弹架白色应该是考虑视频色调平衡。

很容易忽略的细节:舱室顶部有可能是用于装填炮弹的机械臂,直线和曲线是机械臂轨道,其中的曲线布局略微考究,并不是简单的装饰,设计目标是以最快速度把炮弹运送到各个炮位。看到这个细节,我觉得作者作为三体电影科技顾问的资格太充足了。

虽然跟现代舰炮的供弹系统相比,这个供弹系统并不合理,而是偏艺术吧。

下图为直线轨道上静止机械臂和沿曲线轨道移动中的机械臂残像,细节都有体现。

接下来应该就是单个炮弹了

原著:

还有电磁炮,每秒钟能发射上百个钢球,每个有足球那么大,出膛速度每秒几十公里,无坚不摧,几分钟就扫平了火星上的一座大山...

假设全舰有100门电磁炮,那么每门需要每秒一发的射速,所以为了满足大刘提出的火力指标,需要这样折腾的炮位数量和供弹。

话说现在电磁炮的炮弹设计成球形也看不出任何优势,还是为了忠实原著啊。

以及,炮弹速度如果按照50公里每秒,也就是147马赫,民航客机一般是0.5马赫。然而换算成光速只有1.7x10负7次方,炮弹对比军舰本身的最高15%光速,可以忽略。(在战斗中水滴达到过170公里/秒)

作者特意选择炮弹而不是军舰其他部分进行细节描述,应该也是因为原著描写了电磁炮弹与水滴相撞,水滴完好无损。

美国海军为朱姆沃尔特隐形驱逐舰规划的电磁炮,对于轨道炮来说,额外的弹托用于导电是必要的,所以这里设计的应该是线圈炮。(另外对于DIY电磁炮,线圈炮比轨道炮更常见。)

炮弹的一个舱盖(虽然现在的美军实验电磁炮弹是实心的,只靠动能杀伤,但是未来确实有可能在电磁炮弹装入一些设备,这要取决于未来电子设备抗超高G力和强电磁冲击的水平如何。)(取足球直径0.25米,舱盖直径目测为足球二十分之一也就是0.0125米,螺钉帽直径目测为舱盖的0.046倍也就是0.000575米,这个螺钉真小,大概无法承受机械力,而是调整用螺钉吧)

炮弹舱盖上的螺丝钉。

一字螺丝钉是在刷过白漆的基础上又刷了一条红漆,根据评论区大家补充,螺钉紧固件刷漆是为了标记标定旋转角度。真空不需要考虑防锈处理的问题,所以不理解白色底漆的意义,并且对于造出宇宙战舰的人类,防锈不应该这么简陋。

此处可以看到红漆不均匀,露出白色底漆。

下图由于螺丝钉表面不够光滑,凹凸导致白漆无法刷均匀。

螺丝钉表面的金属加工缺陷,也有可能是工人在拧螺丝时候,螺丝刀造成的划痕,这种形状可以体现材料的延展性。

对于这个微观结构,作者应该是参考了一些电子显微镜照片

有人提出这里是碳纳米管螺丝钉,对比下面照片还是不像,并且碳纳米管刷漆的合理性更小。另外从上图的缺陷形状来看,材料延展性肯定不错。

维基百科:

一般而言,以金属键键结为主的金属材质通常认为是延展性物质,材料之所以产生高延展性,是因为金属键外层价电子并没有被束缚,且原子间共用游走于空价轨域的电子云,这些自由电子允许金属原子可以彼此间透过滑移通过,而不会像其他材料会产生的强排斥力,造成破裂。

所以碳纳米管虽然柔韧性很好,但是很难想象会拥有金属水平的延展性。


开头的金属材料晶格结构,与结尾的舰队视角呼应,从微观到宏观的相似。

所以这个片子并没有拍到亚原子尺度,毕竟再继续微观,物质就开始显现波动性而不是粒子性了。这个视频应该进高中物理教材。

有些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期待原作者出来解答,该写个英文版的长文章出来才方便更多人理解,不放出更多原始设计图就太可惜了。

另外配音台词的讽刺,也完美浓缩了原著的精神。

作者大概也看过这个40年前的经典短片《十的次方》,从亚原子核到宇宙,展示了量级的概念

youtube.com/watch?

这是我的公众账号,写一些技术评论,欢迎关注





搬运:

发信人: nzg (lcx), 信区: SF

标 题: Re: 三体的这个同人太牛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17 20:53:53 2015), 站内

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体电影,如果能拍出这种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

※ 来源:·水木社区

水木社区-源于清华的高知社群

·[FROM: 110.180.18.*]


user avatar   yi.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和这个短片的导演有一面之缘,三年前他有了这个打算,和他有过一点点交流,了解了他做一个关于水滴的短片的计划,这次短暂的交流大概是这样的:


- 你觉得水滴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 球体一端拉长一点,不会太长,大概这样
- 我也这么觉得


我也狗腿地希望当年还聪明地说了点别的,然而实际情况就是,我们只是说了这么几句话而已。事实上,他还记不记得这一段我都不确定。


那一年,是我的毕业年,毕业之后和他也就只是保持着网上远远看着的关系而已。他在美帝,我在北欧,隔着时差和大西洋。


三年之后的今天早晨,另一位朋友发了一个链接给我,我当时在上班的路上,打开了这个短片,看到了他的名字,震惊得走路都在飘。


他做到了。


并且完成得如此出色。


这真的是太棒了。


影像的解读已经有不止一位答主,我就不补充了。然而这个短片的文本,其实深究起来也是非常有意味的。


开篇点阵出现的时候,旁白中口音有点奇怪的老头,说了这样一段话:


As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 organizations of the 147 member
states who represent almost all of the human inhabitants of the planet earth. I
send greetings on behalf of the people of our planet. We step out of our solar
system into the universe seeking only peace and friendship, to teach if we are
called upon, to be taught if we are fortunate. We know full well that our
planet and all its inhabitants are but a small part of the immense universe
that surrounds us and it is with humility and hope that we take this step.


听了这一段我就知道作者的立意是很高的,这一段中的联合国147个成员国而非如今实际上的193个成员国,并非是一种设想,而是因为这段录音发生的时候,联合国确实只有147个成员国。


这一年是1977年。而这段话也自然不是随便找个配音演员说的,这是一段历史上真实的录音,来自于前前前前联合国秘书长,奥地利人,库尔特·瓦尔德海姆。这段话也不是随便的某一段联合国秘书长讲话录音,而恰恰是人类文明最有可能被另一个文明听到的一段话,因为这是旅行者一号、二号探测器上搭载的金唱片中记录的一段录音。这是一段真实的,发给外星人的录音。


后面的音频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直接与三体相关的那些,比如舰队的通话,或者中文主播的播音腔,或者英文主播,应该都是配音演员的表演,这些按下不表,应该是按照小说内容编写的剧本。而另一部分,则是历史上真实的录音。这些真实的录音我找到了两个出处,作者将两段录音资料和配音表演剪辑在一起,形成了最终的旁白。

短片中,关于宇宙中任何生命都应该由与我们相同的元素构成的讨论,关于讨论镜子中看到的话题而非望远镜中看到的话题的讨论,关于成功与外界交流的前提是成功完成人类内部交流的讨论,关于与高技术文明取得联系是噩梦的讨论,关于与地外文明接触会对接触者造成伤害的讨论,以及地外文明先进技术不会让人恐惧的讨论,统统来自于同一场座谈会。


这场座谈会,比旅行者一号还早一些,发生在43年前,1972年11月。这场题为“Life
Beyond Earth and the Mind of Man”的座谈会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举行。参会的科学家有六位,覆盖了天文学,物理学,人类学,生物学,以及神学:


天文学家,搜寻地外生命(SETI)的倡导者人之一,理查德·E·拜伦森(像不像王牌特工里的老男人);


生物学家,诺奖得主,乔治·沃尔德;


物理学家,曼哈顿项目参与者,菲利普·莫里森;


人类学家,社会生物学家,阿什利·蒙塔古;


神学家,克里斯特·斯坦达尔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短片中,关于大众对于地外生命态度转变的讨论,关于地外文明是否具有道德的讨论,关于宇宙是否有无限细节的讨论,关于不反对逃亡主义的讨论,关于一个文明见到另一个文明发来物体的感受的讨论,以及斯蒂芬·霍金的那段语音,则来自于一段电视访谈。


这段访谈发生在1988年,由BBC当家主持人玛格努斯·马格努森(这位主持人是冰岛人,所以才会有这么神奇的名字)主持,有三位嘉宾,一位是前面提到的斯蒂芬·霍金,当时的他手指仍然可以活动,但是已经无法说话,所以听起来就是和今天一样的那个电子音,另一位嘉宾是在美国,通过卫星连线,与演播室互动的卡尔·萨根,第三位嘉宾是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


这一年,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刚刚出版,因此BBC进行了这样一场名为《God,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Else》的访谈,邀请到了这样三位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的大神,共同探讨了这样的一些话题。对科幻或者天文学、宇宙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觉得这三个名字如雷贯耳。斯蒂芬·霍金,流行文化中现代宇宙学的代表人物;卡尔·萨根,抛开所有其它建树不谈,旅行者探测器项目的负责人,给外星人寄明信片就是他的主意;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


这意味着,这些语音,都可以认为是水滴(智子)在监听地球时会听到的语音,所以说,短片中不仅所有的影像是来自水滴表面的反射,连声音,也是水滴收集到的发自地球的声音。


而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真实的。当真的有外星人远远地望向地球的时候,他们会看到会听到的,就是这样的信息。你们说的人类的目空一切,人类的盲目乐观,其实都是真实的。


时到如今,距离那场波士顿大学的座谈会,已经有43年过去了,参与这场座谈会的科学家们,大部分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去世,如今在世的只有77岁的理查德·E·拜伦森。距离旅行者一号、二号发射,38年已经过去,当年的联合国秘书长已经去世。而距离BBC的这次访谈,也有27年过去了,参加这场访谈的人物大多也都相继去世,只剩下73岁的斯蒂芬·霍金,靠着脸上最后一块能动的肌肉,继续着对宇宙的探索。(2018年3月14日注:本篇成文于三年前,今天听闻了霍金先生去世的噩耗,愿老先生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多年以后,一代大师已经纷纷离世,然而今天的我们,仍然在纠结相同的问题,没有什么进展。


多可怕。



--------------------------------------------

附录:

Life
Beyond Earth and the Mind of Man – 1975

YouTube链接:youtube.com/watch?

文字版:archives.gov/social-med

Carl
Sagan, Stephen Hawking and Arthur C. Clarke - God,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Else (1988)

YouTube链接:youtube.com/watch?

人物图片来自各人物维基百科英文页面。


user avatar   yang-mei-yi-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星际穿越》找物理界大牛Kip Thorne来当顾问

《三体》制作人在这里声援支持民科。。。



---------------------------------------------------------------

评论里有反驳说这是两码事,孔支持民科同样可以找科学顾问,不冲突。但拍这样一部电影,至少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不是吗?力挺民科是什么情况?




  

相关话题

  西方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对亚洲人(华人)的刻板印象? 
  香港演员成龙有哪些有意思的轶事? 
  电影《第十一回》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男孩既然没有死,男主救了他不就只赔偿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杀死他? 
  有哪些电影知道剧情真相后会毛骨悚然?? 
  你为哪些影视剧中的坏女人着迷? 
  有哪些比《三体》中宇宙构想更黑暗的构想? 
  为何钢铁侠不需要翅膀便能飞行,而同样使用推进器的Baymax还需要翅膀? 
  马丽、魏翔主演的 2022 春节档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值得去看吗? 
  刘慈欣和莫言能否相提并论? 

前一个讨论
是不是男生表白被拒后就删除联系方式?
下一个讨论
《天龙八部》里有“北乔峰,南慕容”的话语,南慕容武功那么差,为何与乔峰齐名?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