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高晓松在《晓说》中采访刘慈欣? 第1页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技术真的能解决一切吗?人性和道德总是技术不能取代的……

刘:技术当然能解决一切了,寄希望于人性和道德那太不确定了。比如一个人挺有文化挺有名的,懂得文艺创作,审美也高雅。可是谁知道他喝醉了开车呢?这难道不会死人吗?如果不关他半年他能长记性吗?技术进步就没有这个问题,你一挥手来了一辆自动驾驶,说出地址直接送货回家,这半年的牢饭就给国家省了呀。

高:好你老小子录完节目别走!


user avatar   li-pp-65-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次非匿名有这么多赞,看来大家对本人提出的“楞次——反向杠”定律还是挺认可的。还有好多朋友主动“对号入座”、“现身说法”,真是充分体现了一杠到底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让我非常感动……

之所以说“楞次定律”是反向杠,是因为其核心是先否定,然后再指出对方没有关注到的重要内容。而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说白了就是不否定对方,但指出事情另外的相反方面,最后再统一一把,和点稀泥,皆大欢喜。因此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单就学术而言,“楞次定律”对深化研究还是很有帮助的。但如果是讨论问题,则不太容易达成共识,而且有发生争执、甚至肢体冲突的可能性。

日常生活中长期坚持“楞次定律”者,往往被冠以“情商偏低”等客观评价,还容易造成单身和众叛亲离等不良影响和被动局面。考虑到日常交流的非学术属性,因此还是有必要进行适当改进的。

主要方法:

①先肯定对方(至少不直接反对)。
②适当指出对方观点中的问题和不足。
③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逐渐探讨不同点。
④如果无法达成共识,及时终止。


——以下为原答案:

像大刘这种文学水平、表达能力不错的理工男,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简单的说就是反向杠。

比如:

  • 你说:这世界简直太黑暗了。
  • 他回答:其实也不尽然,科技给人类带了光明的前途……balabala

好吧

  • 你说:这世界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 他回答:科技发展的太快,反而带来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人类很可能会迷失方向……balabala

~~~~~~~~

  • 你说:人类是不是特别伟大?
  • 他回答:人类相对宇宙无比渺小……balabala

好吧

  • 你说:人类是不是特别渺小?
  • 他回答:人类进化到今天其实非常难得、非常伟大……balabala

~~~~~~~~~

  • 你说:无论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道德都是最重要的?
  • 他回答: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道德反而是最靠不住的东西……balabala

好吧

  • 你说:在科学发展面前,道德终将一无所获?
  • 他回答:科技无论多么发展,都不可能穷尽一切领域,总有一些角落需要充填,这就是道德的价值……balabala


emmmm,反正你是赢不了的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清华私下里找矮大紧商量过,请他务必不要提清华,据说为此打算付给他一千万美元。

2. 据矮大紧剧组辞职人员透露,矮大紧打算在耀眼处尬提清华,私下对清华开价一千万美元;

3. 据说管院杨院长设计了一种看跌期权,矮大紧一提清华,清华就收入四万美元。

4. 以上答案皆为真。

十秒倒数,请答题!


user avatar   jiang-hu-zai-ji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天高晓松的《晓说》节目对刘慈欣做了一个专访。

结果这个专访出来,网友纷纷嘲笑高晓松在科幻领域简直就像个白痴,和刘慈欣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全程尬聊。

其实不吹不黑,高晓松问的几个问题还是挺有水准的。

但是大刘呢,人太实诚,简直就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完全不知道客套,也没给高晓松的话留余地,因此全程就像在打脸高晓松。

偏偏高晓松之前就《三体》做了四期的《晓说》解读节目,当时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解读,大部分却都被刘慈欣本人亲自推翻了。

网友戏称,这是在“做语文阅读,碰上了原作者的感觉”。

高晓松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被大刘无情的否认了。

高晓松问:“你是不是对人类很悲观?”


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很有偏向性,因为如果问,你对人类持什么态度,可能会更客观一些。

但是大刘想了想,直接摇摇头,来了俩字:“没有。”

高晓松不死心,因为在他以前解读《三体》的作品里,他认为大刘是一个内心很“黑暗”的人。

当然这个“黑暗”不是贬义,而是说他对人类的本性有着充分的认识,笔下的世界尽显冷酷、悲观。

所以他继续追问道:“看你的作品,人类就是那么愚蠢,恩将仇报,好了伤疤忘了疼。”

大刘实在是没什么心机,直接回了一句相当打脸的话:“这么说的人,可能只看过《三体》。”

本来以为大刘说完这句,接下来要转折,结果他来了个递进:“即便是在《三体》里面,我对人类的结局也是很乐观的。他只要看仔细了,看到最后,他会发现那是个很乐观的结局。”

这简直和当初高晓松的解读完全背道而驰,而且言下之意,是说高晓松读书不认真的、不仔细。

这绝对不是大刘心机,而是因为他实在是个没什么心机的耿直boy。

高晓松仍然要“垂死挣扎”一下,问:“你觉得人类配吗?”

大刘说:“你问配不配的问题,我认为人类文明成长到现在,是一个很伟大的东西,在宇宙中。光彩四射,它完全配得上这样的(乐观的结局)。”


说实话,我很为大刘这一段话感动。

前面已经说过,他是一个没什么心思的人,可能所有心思都用在构建心中的那个科幻世界去了。

一个满含着赤子之心的人,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由衷的敬意。

虽然他说的不急不缓,温文尔雅,但每一句话却都掷地有声。

按理说,高晓松的文化水平不低,也可以说是饱览群书、学富五车了,为什么解读出来的《三体》却完全和大刘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呢?

我觉得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如高晓松自己说的,他是一个受到文艺训练的人,所以他对人性的思考更趋于复杂。

他愿意把《三体》看成一个黑暗的故事,讲述的是人类劣性难改,并最终自我毁灭的历史。

而大刘,其实是一个没那么复杂的人,他的复杂都在他的故事里。

他所有的想法,一定会在他的书里表达清楚,而不会像一些传统作家,把言外之意留给读者自己琢磨。

在《三体》的结局部分,他借女主角程心之口,说出了对人类文明,乃至所有宇宙间产生的文明,由衷的敬意:

现在我们知道,每个文明的历程都是这样:从一个狭小的摇篮世界中觉醒,蹒跚地走出去,飞起来,越飞越快,越飞越远,最后与宇宙的命运融为一体。

对于智慧文明来说,它们最后总变得和自己的思想一样伟大。


高晓松和刘慈欣的根本分歧,在于高晓松始终站在人文的立场看待人性、看待人类文明,所以他觉得悲观、黑暗。

而刘慈欣则真正让思想超越到了宇宙的尺度,在广袤无垠,但却寂静冷酷的宇宙中,每一朵文明的浪花都会显得无比可爱、可敬。

所以他才会说:“我认为人类文明成长到现在,是一个很伟大的东西,在宇宙中,光彩四射。”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江湖载酒行】


user avatar   ji-liang-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晓松有个特点,就是始终以文人的代表自居,并且在长期的说评书中形成了“诗与远方”的文人理论。他对刘慈欣是佩服的,因为再给他二十年他也写不出那些小说来。他觉得写长篇小说就应该孤灯一盏,在一个只有清风明月相伴的小镇里,看着满天的星光感悟,感叹宇宙的浩淼。然后,大刘突然文思泉涌,将自己变成了罗辑或者云天明,对人类的无知进行了嘲弄,对人类文明的渺小表示了叹息。

然后,他拿着自己已经成熟的理论去和刘慈欣验证,结果被频频打脸。刘慈欣是个科幻作家,科幻作家的本质是“科学幻想”,人或者其他东西都是为科幻服务的。所以人家大刘真正的关注点不在人性,不在剖析人性的黑暗面,在于科幻。正如很多武侠小说家,他们只重视“武侠”,而不在于爱情或者其他的。可是很多金庸迷非要说金庸写爱情超过其他作家十万八千里,拜托,这个你应该去和琼瑶三毛比吧。

还有,刘慈欣就是一个人民文学家,写作的环境是办公室,说不定有时候也在家里,对着一台破显示器敲的。和我当年为了赚钱码字差不多一个性质,只是人家确实太牛逼,作品拉我十条街罢了。高晓松非要把这个解读出个情怀来。当然解读出情怀没问题,你可以去四处演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给自己赚钱。但是你和原作者去验证,这就是你自找苦吃了。很多作家,都不是有高晓松那种“文人情怀”的,他们写小说和农民种菜,码农编码一个性质,就是一个工作,一个爱好,无聊时写一下,发表了有人看就不错,得奖了更好。反正我在大刘身上,看到的更多是这种气质。当然,如果有机会,我也会找大刘验证,但是如果他马上打脸,我肯定不会执着的继续验证,因为从根本上, 我已经和他分道扬镳了,以后的话都是自说自话了。高晓松也是一样,根不同,花再相似,也是不同的东西。

最后,不知道结束采访后,大刘会不会想到他自己的经典名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user avatar   li-chang-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是不是这样?

刘:没有,不是

高:应该是这样,巴拉巴拉巴拉

刘:也没有这么复杂

高:很多伟大的作家都生活在小镇,因为....

刘:待在哪都一样

高:还是有关系呀.....肯定还是有关联的

刘:是吧╮(╯▽╰)╭

高:写长篇小说是世界上最孤寂最痛苦的一件事.....

刘:不是,很享受

高:肯定有很多很多煎熬

刘:不是,很刺激,很兴奋

高:你学过理工科,我也学过理工科,我还上过清华(画重点)。想象力好难哟

刘:那只是你,有想象力的人非常非常多

........

刘:时间要到了,还没打广告呢,下面换我来主持吧。你会看《流浪地球》么?

高:不是因为你,我宁愿去看蚂蚁。

刘:如果你拍《流浪地球》会拍成什么样子?

高:不,我不会拍

刘:你必须拍

高:╮(╯▽╰)╭

........

++++++++++++++++++
虽然整体尬聊,但还是有一些段落比较有智慧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也许宇宙只有一个地球文明,文明轮番登场,人和非人。

每一个都可以写一篇科幻小说了,可惜高晓松,对这方面其实不是太感兴趣

相比走穴刘,矮大紧的诗和远方,不过只是眼前的苟且吧


user avatar   jin-zhou-tie-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分清楚,是成仁取义的汉室儒家,还是尸位素餐的满洲儒家。


user avatar   ti-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下结论:电影想把Freddie塑造成一个有人性的神,却忘了真正的Freddie只是一个有神性的人

如果作为一部粉丝向的情怀片,《波》已经达到了满分,哪怕不谈对细节出色的把控,光是最后二十分钟的神级还原已经足够让所有的情怀在we are the champions中泪流满面

感受一下当时的直播:

Live Ai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941240030597120


Live Ai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941515751579648

但是作为一部传记片,《波》还是太流程化了,才华横溢的主角惊艳出场,遇到小人,遭遇挫折,众叛亲离,踢开小人,亲友重聚,完美收场。作为人物小传也算及格,但是对于Freddie这样的传奇人物的剖析还是不够大胆,想要表现其人性的一面,又不敢去探索Freddie其实也有自私功利的角落,想要表现其亦男亦女的魅力,却又只是浮于外表没有触碰到灵魂,以至于片子自始至终有种畏手畏脚的憋屈感。

不过不管受众是谁,《波西米亚狂想曲》至少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再加上Queen的音乐加成,哪怕不至于血脉喷张,但让观众在电影院点点头抖抖腿还是绰绰有余了

看完电影之后,再看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词,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Open your eyes.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

Because I'm easy come, easy go,A little high, little low,

Anyway the wind blows, doesn't really matter to me

freddie的生命像一场华丽的错觉,但他所留下来的,is not fantasy


user avatar   xiao-fu-zi-lao-nan-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


user avatar   tao-fei-90-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三体》评价这么好? 
  《三体·死神永生》中为什么开头要写关于拜占庭的沦陷? 
  科学的发展真的可以被锁死么? 
  《三体》中的章北海为何最后犹豫了? 
  三体人到底有没有折磨过云天明? 
  《三体》中刘慈欣最后为何不安排程心和云天明在一起? 
  《三体》中韦德所说的兽性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位“电工”,能够写出《三体》这部大作,是天赋喷涌还是厚积薄发? 
  如果三体黑暗战役中章北海活了下来,后来地球发出返航诱饵时,他会产生犹豫和怀疑吗? 
  如向看待高晓松在节目里强吹韩国军工? 

前一个讨论
室友无意中打碎了我两瓶香水,应不应该让她赔?
下一个讨论
美国到底是如何崛起的?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