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流浪地球》有哪些超越《星际穿越》的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a-li-bu-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是三观和故事设定超越:

星际穿越那种政府偷偷组织几个精英科学家带人类受精卵逃命,把普罗大众丢在枯萎星球上等死才是没有(不是缺乏,是没有)人文关怀的设定。

很多人吹星际穿越,其实从三观上,火星救援比星际穿越正一万倍。

星际穿越本质上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宗教片,是圣经故事的科幻版。一开始未来的人类(虫洞来源没有明示,有分析是未来人类为了拯救自己穿越时空开的)打开了一个可以穿越的星门(虫洞)给地球人,但是没有任何的提示和明确的指导。这个就很有神启的意味了,神迹不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解读只能来自先知。面对神迹(虫洞)政府盘算的其实就是抛弃人类,而是派几个宇航员带着受精卵去建立新家园(甚至可以说借机完成了隐性的种族清洗),对于无能为力拯救的枯萎地球及其生灵,则是采取抛弃和隐瞒真相的方式对待,这个就是诺亚方舟的科幻版(2012也是,三观更歹毒一些而已)。一个文明的原叙事对后世影响极大,西方人怎么拍都有圣经的影子,流浪地球大家一看就想到大禹治水和愚公移山。

星际穿越后半部的故事线有点崩坏,男主掉入黑洞以后利用时空交错和引力来神启女儿揭开引力公式的秘密,最终拯救人类的设计宗教味道太浓不说,甚至可以说机械降神。可以说是强行圆故事了。后来又能离开黑洞就更狗血了,完全是狗尾续貂。


星际穿越特效和机械设计是不错,音乐也不错,诺兰对影片的剪辑和镜头的运用也堪称经典。但就是故事设定太烂了,就像大刘说的,星际穿越如果是中国人拍的,妥妥要被骂成烂片。


流浪地球如果抠细节,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是很多,具体到故事上,有些设定也有点勉强,比如说为了制造父子冲突,改变原有全人类避难地下城的设定,搞了一个抽签,让一半地球人死掉。这样做的目的除了突出灾难的规模和可怕,还有就是为了制造一个刘启对刘培强放弃了妈妈的怨念,从而强化父子冲突效果(从而将刘启的极度叛逆的行为合理化)。但总觉得这种设定有点损害了战天斗地,争取保住每一个人的主题设定。。。。。

但瑕不掩瑜,总体故事设定还是非常出色的,想象力突破天际不说,整体三观也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光凭故事本身,就值得一张票价。其他的都是添头了。。


user avatar   huo-z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

本来不打算谈《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两部电影之间有关科学性的话题,一来科幻电影不是科教片,更不是期刊论文,志不在此;二来,两部电影的层次不同。

对,层次,可以将层次本身作为补充探讨的引子。

学物理的同学们大概都听过”真空中的球形鸡“这个梗。我忘了我第一次在哪里听说这个梗,但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段子:

农场主的鸡生病了。农场主找来家禽养殖专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家禽养殖专家抓了几只病鸡走了。生物学家采集了一些标本走了。物理学家掏出纸笔,写写算算,然后说Eureka,我得到了它,I've got it,但仅对真空中的球形鸡适用。

看评论区,跟过往的感受是一样的。几种流行的说法,我总结摘录一下:

  1. 《星际穿越》是诺贝尔奖得主背书,科学性有保证;
  2. 《星际穿越》有一本配套的科普书,你们的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记住结论就够了;
  3. 《星际穿越》科学顾问是Kip Thorne,天体物理特别是黑洞、虫洞和引力方面符合当前学术界主流看法。

其中,第1、2本身就是反科学的态度。而3就是真空中的球形鸡。

《流浪地球》则是全家桶里的鸡,至少是养鸡场的鸡。

对不同的“鸡”,评价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这对接受过逻辑训练、有经验的观众来说,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比如,对真空中的球形鸡,要从逻辑上来评价;对教科书里的鸡,要从机理上来评价;对于养殖场的鸡,要从产量/出栏率上来评价;对于全家桶的鸡,要从口味/安全性来评价。

比如说,这段时间(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给《流浪地球》挑错很流行。我收录了一些如下:

  1. 太阳还有充足的氢,可以支持稳定的氢核聚变,怎么会突然氦闪?
  2. 行星发动机的有效性及效率。
  3. 引爆木星氢氧混合气体的有效性及效率。
  4. 木星对地球的刚体洛希极限。

电影里,上述设定都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不是科普恒星物理模型、电推进技术、木星大气环流、氢气燃烧过程与氢氧推进技术、天体力学/卫星稳定轨道等等。剧情比设定的所谓“科学性”重要。不信咱们试试:

  1. 高级文明的恒星年老色衰,氢要烧完了,于是高级文明一不高兴就直接在地球人的恒星太阳里面开虫洞偷氢采阳补阴,这倒是把氦闪圆上了,但借评论区的说法,岂不变成玄幻修仙了?
  2. 原则上来说,以最高的效率,把地球从29km/s加速到千分之五光速,至少需要消耗千分之五地球质量,远小于地壳质量,因此纸面上设计一个消耗重聚变能量、采用光推进的幻想方案,假模假样的设定几个效率、几个参数,可以给出一个不违和的效率。然而这样的铺垫和解释要占多少篇幅呢?所以关于技术细节,留白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3. 地球经过木星借力,极简化的轨迹可以是这样的,先经过大椭圆轨道与木星交会,交会之后理想情况是以双曲轨迹直接逃逸太阳系,可以接受的情况是获得速度增量,继续以椭圆轨道加速,要避免的情况是被木星捕获变成木星卫星,不可接受的情况是与木星相撞。既然片子里没有给出交会时的具体轨道参数,那么我们也可以假设处于某个临界状态,发动机正常工作就能侥幸过关,发动机熄火又修复就不幸罹难,中间如果能搞到额外的与发动机熄火时间本应提供的加速可比的冲量,就能大难不死。经过计算,地球25%的大气如果能与氢气充分混合,就可以提供片子里设定的全部发动机工作1个小时的冲量。但同样的,这样的解释并无必要。作为全家桶里的鸡,我不关心它到底是什么品种、经历了怎样的培育繁殖过程,我甚至都不关心它是公是母。只要好吃就够了。
  4. 同上,剧情到这里需要的是个设定,换成要撞木星也没问题,换成要撞木卫一也没问题。

这就好像开手动挡的车,老司机技术娴熟油离配合丝般顺滑当然是好事,但其实只要车速平稳,换挡时偶尔半联动没找准也不会熄火,发动机能推车,车也可以拽发动机。车速就是剧情,道路就是逻辑。只要剧情平稳、逻辑顺畅,观众不会注意老司机大腿以下那些乱七八糟的动作。

所以这就引出了《星际穿越》的主要问题。剧情刻意,逻辑牵强,顿挫感强烈到车载音响轰头都盖不住。



原文

说到《星际穿越》,2014年头一遍看的印象就不大深刻。

但是这段时间(2019年)《星际穿越》这部影片不断被人拎出来跟《流浪地球》比,说《星际穿越》才是硬科幻电影的典范。

为了学习一下啥叫典范,我前两天又重新看了一遍《星际穿越》,发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首先,《星际穿越》根本就不是一部聚焦科幻本身的电影,因此何来“硬科幻电影”的典范?

简单粗暴的概括一下,影片说的是人类如何解决终极问题并取得真理的问题。

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世界观,都要解决什么是真理、以及如何取得真理的问题。影片设定的真理,倒颇有一些科学范,即,极端引力条件下的量子力学就是真理。我们现在确实猜想这里面可能藏着大统一理论,因此对探测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研究它们与周围环境的能量与物质交换、研究它们的状态方程、研究它们的天体物理过程等等,都非常感兴趣。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取得这个“真理”,就要取得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以外的数据,可恰恰也是由于极端引力定义的时空结构,即便通过探测器取得了这样的数据,也无法发回来给科学家。

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困境,即,要突破时空约束才能取得真经,而要取得真经才能突破时空约束。

我们来看看影片给出的方案。居然是依靠全知全能的外部存在,全知全能的外部存在挑选了一个人类农业遭遇重创的时代,挑选了一对父女,来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重任。实现全知全能的外部存在对地球人类的救赎,有三个步骤:

  1. 用地球农作物枯萎引诱人类走出去;
  2. 用一个巧妙放置在土星附近的虫洞做入口,用入口另一面的12个疑似宜居行星做诱饵,把人类引诱到卡冈图雅黑洞附近;
  3. 让心中有爱的父亲为了成全女主去探访前男友行星而坠入事件视界,并通过5维时空到3维空间重映射的手段,把父亲放置在各个时间线上的女儿房间的书橱里,这样人类就取得了真经。

所以星穿的内核是:

  1. 靠当时当下的人类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2. 靠一代一代的人类的代际传承也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3. 靠全知全能的外部存在才能解决问题(虽然片中表示这样的全知全能的外部存在实际上是人类的后代);
  4. 要有爱,才能成为被全知全能的外部存在挑选中的人,其他人再怎么努力也是瞎折腾。

因此,以下问题:

  1. 为什么农作物枯萎就是世界末日(大洋彼岸种菜技能满级的民族在干啥)?
  2. 为什么几十年沙尘已经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却还坚持不上密闭式门窗(九十年代以前的陕北的住宅技术了解一下)?
  3. 为什么地球各项指标仍然符合最宜居环境标准,仅仅是农作物出问题了,就要把出路设定在改造连火星都不如的环境?
  4. 为什么航天大萧条背景下,看到疑似宜居环境,居然先派了12个载人探测器过去?
  5. 为什么Cooper在全知全能的外部存在给开的作弊器里能靠引力操控书、能操控沙子、能操控手表秒针,却无法操控一只铅笔、一个键盘、一台喷墨打印机?或者直接用引力透镜把方程式投影出来不好吗?

这些就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万物生长不靠阳光(太阳好好的)不靠雨露(宜居带好好的),都靠爱。

但是反观《流浪地球》,则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开虫洞、不搞穿越,硬生生拖着地球走2500年的设定。这是硬核科幻,这是硬核人类文明。

所以,从内核上来说,《流浪地球》完胜,《星际穿越》就是一部神棍片。

其次,《星际穿越》体现出来的电影工业水平确实是高,实在是高。比如导演功夫、配乐功夫、视觉特效、演员演技等等。

特别是交会对接那段,虽然设定好尴尬(设定牛逼闪闪的Mann博士对合作目标都无法完成交会对接,而靠一个历史上只到达过电离层或者平流层的飞行员居然能一气呵成完成非合作目标捕获消旋交会对接……)但是场面与配乐浑然天成,扣人心弦。

结论:我们可以去学习好莱坞的导演技术、配乐技术、VFX技术、表演技术,但不能靠他们来拍三体。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拥有一群连原著都没看过的口吐白沫亢奋的小粉红脑残粉。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越谈不上,因为星际穿越是神剧,小破球是正剧。还是人类近八年来唯一的科幻片。

先别着急哦,狗头我也不加了,且听一个300部科幻片打底的在下一一道来。

曾经科幻片这个概念全球有且只有美国拍的出来,这是电影工业能力的体现,其他国家和地区要不像日本套个布袋子搞特摄,那个顶多叫情景剧。要不周星驰《百变星君》那个最多算综艺节目。根本连美国科幻片边都没擦上。

为啥,很简单没有科技打底,所有的科幻都是超能力或者电视魔术,糊弄糊弄小孩还行,大伙都是成年人,翻两页凡尔纳小说都能秒杀十条街的科技水准和科学素养就别再二十世纪飘了。

科幻,首先建立在科学上,无论是《银河漫游指南》里对行星的叙述,《机械战警》对国家掌握核心科技的担忧,《我,机器人》对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纯物理表现了机械思维。等等等等。首先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水平。甚至于《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这种子供向作品,都是硬核科幻,里面种种发展都是“理论可行”


可近八年美国没一部科幻作品。你说有,是指汽车成精修炼魔法的《变形金刚》,还是领先世界百年的瓦坎达长矛阵《黑豹》,是用童男童女炼丹续命的《木星上行》,还是原力和全武术的《星球大战》,是冷兵器食人族部落舰队的《铁血战士》,还是咱们正想说的黑洞渡劫飞升的《星际穿越》呢?

以上这些操作我是看不出科幻来,说是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倒是挑不出不对。

近几年星战和漫威把科幻彻底带沟里了 科技不够,魔法来凑。希望小破球除了给国内科幻吹响集结号的同时,也为曾经的科幻大国现魔幻大国敲响警世钟。


user avatar   chang-gu-chuan-meng-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的不说,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个设定——是真的很浪漫!!!



user avatar   lu-zhu-wai-w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比较呢,星际穿越作为电影来说比流浪地球完成度,流畅度(影院播出版本来说),配音配乐等方面高一个等级(毕竟好莱坞科幻片以及诺兰大大buff),这是客观事实大家应该没有异议。第一次看的时候也被主角父女情感动的流泪(后面自己在家看的都打发时间看看不会流泪了),相反看流浪地球感情戏的时候有点尴尬。。。总的观感来说肯定是星际穿越更顺畅一点,作为影片各方面基本都是星际穿越更棒

但是呢!

1.我就是看不惯亚伯拉罕废物那一套,地球啥事没有就想着逃!

不就是太阳活动导致枯萎病吗(具体原因忘了),不就是农作物不能种了吗!

我个破地球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适宜生存,但至少太阳不会爆炸吧,我这个破球还好好的在太阳系宜居带上呢!!!再不济不能吃蚯蚓吃海藻?

说不要就不要?再来一次亚伯拉罕废物方舟?

星际穿越里面这灾难在中国就拍不成个科幻片,我袁隆平教授分分钟教你如何吃饱饭!海水种水稻听说过没有?亩产2000斤了解一下?(真不明白这片子里孟山都公司在干嘛,狠狠给我转基因啊!就不信治不好这么个破病!,难道给反转的摁死了?)

最后拍成农业教学片。。。。。。

2.美国人拍这种片子总是刻意淡化地球有七十亿人这件事。

2012七十亿人最后连喜马拉雅破庙都淹了,方舟计划对外保密十亿欧元一张票?七十亿人最后只留下几十万。你美国政府领导的世界政府就这德行???

而且这种计划我不信我党会给你执行,如果这是真的我们肯定在各大物流便利人口稠密的地方造,发动全国之力造,争取将每一户家庭的孩子都能上船。(什么?造不出来?你这是看不起我世界工厂!)

星际穿越更扯淡了,有了这么牛逼的技术,结果发了个那么小的空间站(或者多个,但无论多少个都是不能承载哪怕一亿人口)上去。。。还把男主老家发上去了。哪怕你有反重力技术,也不能这么浪费生存空间吧。最后美国人还在那打棒球(请问要花多少钱才能把我家和我家农场整个发射到太空让我打棒球?)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2012和星际穿越结局都是极度悲惨的。都舍弃了大部分人生命,而且被导演拍的一点都不悲剧。结局让人看起来普大喜奔。不愧是美国大片,看着就是爽。

流浪地球没有回避这个问题,面对灾难,抽签活下去,有牺牲才能凸现活着的意义。虽然流浪地球结局还是普大喜奔主角不死。但是我看完并不关心,兄妹俩死不死没有什么关系。哪怕木星爆炸冲击波杀死所有直接命中的区域的人都死了都没关系,因为地球有惊无险的活了下来,人类和地球一起走出家门飞向未知。

3.主要矛盾的解决办法

星际穿越:啊啊啊破球药丸,诶发现个虫洞!(第一关键点)走走走找矿去开基地! 呀失去联络了! 男主go! 乒呤乓啷一通操作男主牺牲自己让女主去完成原有目标! 掉进黑洞偶遇上帝,解决了(第二关键点)! 最关键的两点是“上帝”。反正躺着等着人来救就完了,别问,问就是未来人类,还是我自己救自己,不是上帝救我。

2012直接就没解决,无知民众去死吧哈哈哈哈只要活着的人沉浸在人性的光辉中就是胜利!!!反正人性光辉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流浪地球:啊啊啊啊地球药丸! 怎么办造飞船只能飞走上海人口,飞地球能飞掉35亿! 选飞地球没跑了! 哎呀木星引力潮,发动机停机了五千台!紧急总动员,全人类组织救援队上!完蛋了木星太近了要撞了,最后一博吧!不要人类文明墓碑了,太空站回来接力最后一棒!!! (吐槽一下氢气和氧气爆炸冲击波。太空站就不能带大量核燃料,开到等离子束上引爆炸回来吗。。。) 侥幸逃过一劫,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总结:个人认为《流浪地球》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并没有超过《星际穿越》,如果要我在平时打发时间看电影我估计看星际穿越十遍看流浪地球三遍吧。因为星际穿越是一部成熟的完成度和水准都较高的影片,但是个人从情感上和精神内核上更爱《流浪地球》。


希望导演继续努力,将流浪地球打造成一个经典IP。不断提高流浪地球系列作为商业电影的完成度和顺畅度!


user avatar   situel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更201225————————

评论区有人阴阳怪气,我删了他整栋楼

但是,他提出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巨浪星的第二宇宙速度可能跟地球差不多,从地球上天用化学火箭主要是为了给小飞行器节省能量

那么今天,战斗机飞行半径有限,谁见过郑和宝船拖着战斗机走的吗?

我们用空中加油机,航空母舰!因为这些才是和战斗机同时代的技术!

小飞行器的推进方式应该是离子推进(具体有待探讨),但无论什么方式,和化学火箭,明显是有科技代差的。

既然已经有了离子小飞行器,如果担心燃料不足的问题,可以发好几个离子小飞行器,运送燃料啊,为什么用化学火箭?


这不是科幻,这是蒸汽朋克!



————————原回答————————

星穿并没有认认真真的拍科幻片


实验室用尽了各种方法,无法阻止枯萎病

所以,去太空就能解决了?

如果是病虫害的问题,隔离环境可以解决

但电影中,隔离环境也无法解决

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枯萎,为什么去了太空就一定可以解决?从头到尾就是一本烂账

编剧有一万种方法可以找个靠谱的理由,但是并没有这么做

那只有一个原因,这就是硬套圣经,大洪水+诺亚方舟 V2.0


然后,我承认,流量地球槽点很多,比如那个氢气爆炸推动地球!

但是,你星穿有诺奖做靠山,就可以1+1=3了吗???

我读书少,量子力学不懂,黑洞不懂,广相不懂,但是牛顿力学我还是会的


1.巨浪星,直径是地球的3倍(记忆可能有误差)

按电影中的描述,地表重力跟地球差不多(男主走路的样子跟地球上行走更像,而不是月球)

按照万有引力公式反推,巨浪星的质量应该大于地球,第一第二宇宙速度也应该大于地球

为什么地球上要多级火箭,到了巨浪星,反而一个小飞行器就能脱离引力了???

——————

巨浪星轨道速度0.55c,母船轨道速度0.3c,男主小飞行器利用中子星的引力弹弓得以降落到巨浪星,然后回程没有交代,然而除了引力弹弓没有任何办法(因为2.5小时内,0.25c的变化,除了引力弹弓,其他任何方法都等效于二向箔)。

地球如果向深空发射飞行器,如果错过了月球或者火星的引力弹弓时间窗口,我估摸着再等个把月是至少的,而小飞行器逃离巨浪星的时候根本不用考虑时间窗口问题,随随便便就在2.5小时内找到了第二颗适合做引力弹弓的中子星或黑洞

也就是说,每隔2小时左右,就至少会有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巨浪星擦肩而过


2.还是巨浪星,巨浪星不用开探照灯,因为有光,光来自哪里,吸积盘

被激发出的射线频率取决于中心体的形式。若中心体为年轻的恒星或者源恒星,那么吸积盘辐射多半处于红外区,而中子星及黑洞产生的吸积盘的辐射多半处于光谱的X-射线区域


太阳公公和黑洞嬷嬷的全家桶是不一样的哦!

到了巨浪星,男主直接把帽子脱了,显然,大气成分与地球类似,气压与地球类似,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电离辐射管饱管够

3.冰封星

这一条我是在别人的博文里看到的,直接搬过来吧

飞船在冰封星大气层失去动力,然后滑向黑洞,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大气层内,就说明飞船还未达到拉格朗日点,冰封星的引力占据主导地位,那么飞船只可能坠落到冰封星,而不是黑洞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点评过星际穿越,这部片子虽然是大导演,但是作为一部科幻片,硬伤太多,我只给6分。当然如果不算科幻片而算宗教片什么的,得分可能会高一些。

我也点评过流浪地球,说了好多缺点,但作为一部科幻片是合格的,我觉得可以得8分。

其实很多人说星际穿越,最“科幻”的地方无非是两个,一个是黑洞图,一个是所谓的五维空间。

那个黑洞图是不错,但问题是这只是一张静态图片而已,总不能说这张图片就支撑起了整个片子吧。而所谓的五维空间,其实是比较牵强的。

好吧,就算这些设定超过了流浪地球的行星级发动机、全球冰封、颜射木星吧,但星际穿越的硬伤根本无解,只能说这部片子如果是一部神学片,我给9分。


要说流浪地球铁定超越星际穿越的地方,我来说一个特别点的,那就是人性。不错,我就是要从美国片自以为是的强项入手打败它。

星际穿越的人性是非常扭曲的人性。比如全球大衰退了,饿肚子了,结果美国人在搞愚民政策。搞愚民都搞得那么分裂,一边是工程师无用,一边又居然靠几个人就偷偷造出了黑科技。这人性就是强行切。

你看流浪地球就不同,遭灾了,虽然大家是战时管理,但该工程师是被重视的,卡车司机都很重要,没有说就搞个军政府就一定要愚民,也没有说平白无故就蹦出一个天才搞出一个黑科技来。

星际穿越的世界,人们饿着肚子,但是主角在干什么呢?他在飙车,而且是在农田里飙车。我是不知道那个印度无人机是何方神圣为什么那么重要,我猜他们只是觉得这样飙车去追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酷吧。主角压倒的大片粮食,等于是要饿死多少人呀,这是重罪。但是可笑的是所有粮食根本无人看守,后面主角的女儿居然放火烧田,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他们是在犯罪。

如果中国人饿肚子了,那一定会珍惜粮食的。流浪地球中吃的是蚯蚓干,没有人浪费粮食。

星际穿越中,主角非常用力过猛的去表达他很爱他女儿。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似乎忘记了,他还有个儿子。在天上就顾着和女儿聊天,明知道儿子那边有矛盾也忽视不计。即便是穿越回来也光顾着和女儿亲热,连问都没有问一句他儿子还活着没有。

流浪地球不一样。主角爱他的妈妈,因此他恨那个占了他妈妈名额的姥爷,他叫姥爷老不死。但是这个老不死的很爱主角,他养育了主角兄妹,一直帮爱瞎闹的主角擦屁股。后来姥爷死了,主角觉醒了感情。流浪地球中人物的爱是有原因的,是立体的,不是空洞强加的。


user avatar   george-b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就想说一条,就是那个绕梁三日的第三交通委通告~~~

就这一条,就是超越了近些年西方科幻片的立意——在末世中,人类这个物种只要还成规模的存在,就是社会化的;只要是社会化的,就一定是存在社会秩序,拥有秩序管理机构的。

事实上,西方的末世观里,社会秩序的崩塌是一定的,从这一点上,西方的末世观是反人类社会性的,人是因为社会而成为人,是社会赋予人以人性。所以在西方的末世观里,人是一定会退化为野兽的。

而在东方的末世观中,社会是因为人而成为社会,是人赋予社会以社会性,人性是天生的不可剥离的,即便是极其极端的环境下,也是“易子而食”,不是直接吃自己的孩子,在灭亡之前会竭尽全力的保留最后一丝人性。所以即便实际上已经退化为了野兽,也仍旧是兽形的人。

我不知道小破球的编剧导演是否是有意识的突显了这一点,然而这一点,恰恰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在人何以为人这个基本问题上截然不同的观念。


user avatar   nan-zhu-tan-yong-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不单一和星际穿越对比了,延伸一下。

末日来临。你拍车,我也拍车,你的车是逃走,我的车是饱和式救援。

人工智能。你的人工智能总是算漏一步或者人工智能叛变,最后英雄突发奇想,理智的拯救世界。我的人工智能,每一步都算到了,始终遵守人类给的规则,还被英雄污蔑成叛逃,最后英雄用不理智的方法救救地球。

主角。你的主角,想到了拯救地球的方法,带领主角团队拯救地球。我的主角,第一次没救上,第二次被人抢先了,第三次想到了别人先想出来的方法,但是也没成功,最后是也不是主角团队拯救的地球。

拯救地球。你的是先逃再想办法,最后主角成功拯救地球。我的是灾难开始就冲上去饱和式救援,最后拯救地球的也不是主角团队。

其实这个不单只是和星际穿越了,这是我觉得和很多科幻片不一样的地方了。

电影中我觉得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地球上的人类为了拯救地球,进行了救援,也牺牲了好多人,但是到最后,其实地球的救援是徒劳的,但是最后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放弃(最后是三座发动机进行了尝试)。有足够的绝望才知道希望的可贵。

还有我认为最震撼的是电影中的两次逆行。




     

相关话题

  《三体》中黑暗森林是否有可能真的是当今宇宙现状? 
  你对《流浪地球》的续集有什么建议? 
  为什么科幻片里的飞船都自模拟地球重力? 
  《三体》里威慑为什么不要求三体把自身所有科技全部公开? 
  如何评价电影《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 
  三体中三体游戏的疑问? 
  如果《流浪地球》是日本动画/漫画,会如何? 
  《三体》中三体人为什么不用对付汪淼的方式对付罗辑? 
  刘慈欣的黑暗森林假说存在多少漏洞? 
  三体是否局限了一部分人的想象力? 

前一个讨论
吴镇宇弑母案会被怎么判刑?有多大可能会判死刑?
下一个讨论
農村地方真的有,「咬過人的狗必須殺掉」的規矩嗎?有主狗咬人,也應用這規矩嗎?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