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自己太过清高,不食人间烟火而又自卑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添加题目描述帮助众答主理解你的"清高",不然容易产生误解。

清高者,清白高洁,不堪与世俗尘垢共存之意。

清高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无私无畏的勇敢举报上级领导贪污受贿损公肥私侵占国家财产并为此被长埋操场一十六年。

清高是积极出头帮助家人村民维护权益与地痞恶霸黑恶势力勇猛斗争并不惜被送进监狱酿成冤案白蹲两年牢狱之灾。

清高是新春佳节举国欢腾其乐融融之时放弃团圆毅然决然坚守岗位逆行奔向疫区前线忽视安危荣辱。

……

清高是个普通人不能轻易自许的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没有一辈子清贫孤立饱受人身攻击甚至性命不保的觉悟,不要轻易给自己用这个形容。

你要说你不是这样,你只是言必谈诗和远方、三句不离生而抱歉、看其他人都觉得是傻子、总坚信自己抑郁、时不时就尼采附体、动不动就波伏娃重生、一说话就伤感、一动笔就多情……那你这不是清高,这是**,不到二十这样算正常,快到三十还这样得去看看医生。

建议你先回家练练怎么做饭,分不清油盐酱醋的人没资格说生活像大杂烩、调不好优质酱汁的人不可能体会人生百味、听不惯锅碗瓢盆的人别总说历经嘈杂、闻见生肉就想吐的人你也别说看透了皮囊的本质。

别觉得我平庸,清高圣人皆心系于民生疾苦。

你要明白一点,比喻论证的一个很大作用是把形而上学的本体联系上通俗易懂特征明显的喻体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使之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对喻体的理解一般要比本体深,可爱的像猪一样我得先知道猪很可爱才行,你要是连份充满生活气息的食物都捣鼓不出来,有什么资格号称:"不食人间烟火"?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同学,我非常理解你,其实这种想法人在一生某些时刻都可能会有,但是往往人们很快就能自我调整过去了,而显然你没有。本质上这是一种认知失调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是会很不舒服的。

清高和自卑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因为清高代表某种自信和傲骨,而自卑则是自信的反面。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能观察到清高和自卑几乎是双生子,往往在个体身上同时存在。所以题主你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特例。

首先,知行合一的清高是很难达到的一种状态,不要也无法强求。之前 @君山 曾经举过一个颜回的例子,我觉得很好: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衣食住行都很简陋,但是颜回就是甘之如饴,不会去羡慕子路、子贡这些富家子的生活。为什么?因为颜回的精神世界非常强大,他坚信他老师的「道」,而他也很有天赋,他老师也认为他最能得其真传——孔门七十二贤,就是以颜回为首的。孔子已然成圣,颜回身后也成为了「复圣」,千百年来受人香火。

颜回有如此宏大的志向,对于衣食住行这些短暂而渺小的享受,自然可以根本不屑在意,能够「甘之如饴」。但是现在是2000年以后了,一来现代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诱惑更大;二来人也很难真的严肃的立到那么宏大的志向,并且还正好能有一个和这个志向相匹配的实力和兴趣。

所以保持清高的态度,在现代往往会被自己作为一种缓解认知失调,和自己博弈的手段。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张三有一个同学李四,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是同学,感觉上大家都差不多。大学毕业之后,张三继续读书,水平不高不低,拿着微薄的奖学金度日,李四创业成功,财富自由了。这个时候张三往往是很难保持完美的心理平衡的。可能会对自己说:「李四他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他做的事情我也能做,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探索未知做科研,我觉得自己做的工作长远来看还是比李四更有意义的」。

这个例子比较的极端,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不那么极端的场景,比如「李四都当上学联主席了,没什么用,学生就应该专心读书」,「虽然李四的工作找的比我好,升职也比我快,但是他就知道看人说话,我才不屑于做那样的事情」……

这些对自己说的话,其实都多少是一种微妙的「清高」态度。这个态度中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然而其更大的作用,对张三来说,就是通过不断的对自己这么说,就缓解了「一直以来感觉和自己差不多的李四居然XXXX了」这个自己一时无法接受的理念,把双方的境遇解释成了自己的主动选择,而非能力上的差距。通过做出这种的态度,张三是做出了策略性的努力,试图修正自己未来的认知,让未来的自己更少的认知失调。

而为什么会认知失调呢?因为张三的主观理念里,李四和自己差不多;但是现实俩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有了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可能会让张三感觉到自卑,于是张三策略性的给自己洗脑,避免了在未来持续的陷入认知失调的情况。

问题在于,这种方法只能偶尔使用,使用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法类似于吗啡,偶尔用一次两次治病镇痛还好,但是用多了一定会形成路径依赖,这也是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博弈所决定的。

这个副作用来自于——因为「未来的张三」也是理性的,并不那么好欺骗。如果「未来的张三」持续不断的收到的都是「自己牛爆了」的信息,一点坏消息都没有,那么「未来的张三」就会去想,是不是「过去的张三」给自己洗脑了,过滤掉了对自己能力不利的坏信号了呢?换到题主的例子,就是「我一直保持这种清高姿态本身,是不是就说明我能力有问题呢」?看,自卑就这么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所以这就是题主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能从小到大,有一些事情让你出现了认知失调,你不想承认自己的差距,所以选择了用清高的态度来怼过去,避免自己自卑。然后你发现很好用;然后就一用再用,以至于形成了习惯。而一旦用的多了,「清高的态度」本身就成为了「自卑」信号,这个信号不可避免的被自己捕捉并接收到,于是你又试图用更强的「清高态度」来抵消它——最后就只能假装不食人间烟火了啊。而这种清高又自卑的撕裂感,是非常难受的——为了避免认知失调,造成了更大的认知失调。


打破这个痛苦的正循环,题主你可能需要一点成就感,来对冲和缓和这种认知失调的不适——「不食人间烟火」就是在拒绝外界的一切信息更新;而拒绝这个行为本身已经足够表明自己自卑的本质。

在某个点,你还是需要接纳一点信息的更新,让自己做一点不那么「清高」,但是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这个事情可以是考一门试,可以是完成一个小项目,甚至于可以搭手建一个机器人……等等。

当你能够从「不那么清高」的事情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你的「清高态度」就下降了;而因为成就感,所以自信心上升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小心的维护自己建立起来的自信,慢慢的接受外界的信息,并且从外界的信息获得正反馈——还是那句话,清高的态度是你内心深处用来拒绝信息更新的策略性行为而已,因为你害怕接受到的信息是负面的。

当你尝试接受信息,是正的,再接受,还是正的时候,你的清高态度就会逐渐瓦解。当态度低下去,信心升上来之后,你会变成一个更加平和,更加颠扑不破的人的。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个人格特质挺矛盾啊……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能掌握太少,想得太多。


user avatar   knowyourself-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描述让我想到,生活中其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起来好像“内向”、“自卑”或“敏感”,可一旦深入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内心其实觉得自己非常“特别”、“不凡”。

心理学家Jonathan Cheek开发了一套测题,列出了一系列这个人群典型的内心独白,其中包括:

• 我感到自己的气质和大多数人都不同

• 我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批评伤害

• 我经常觉得别人在针对我

• 我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他人的评价

• 我并不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 我不愿意待在一个团体里,除非我知道里面很多人都欣赏我

……

如果你发现以上陈述道出了你的心声的话,你可能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类人:隐性自恋者(covert narcissists)。

隐性自恋者和普通的自恋有什么区别?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学家Paul Wink认为除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自大狂”,自恋者还有另一种类型,即隐性自恋者。

和显性自恋者类似,隐性自恋者也需要时刻感觉到自己的独特、相信自己高人一等、并且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并且,由于高度的自我中心,隐性自恋者和显性自恋者都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不过,显性自恋者之所以与人不睦,往往是因为他们自大、膨胀的态度。而隐性自恋者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可能反而是谦逊且内敛的。隐性自恋者难以建立关系,并非因为外人反感他们的自大,而是由于他们对外人极强的防备心和攻击性。

隐性自恋者对世界以及他人充满了不信任。他们往往倾向于过度解读他人的言语和行为,并认为别人在攻击、针对自己,然后立刻对此做出回应,比如对他人进行反击。

隐性自恋者,往往更加痛苦

一定程度而言,显性自恋者比隐性自恋者“幸运”许多。纵使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他们自己却往往安然无事,因为他们总是安定地以自我为中心,既不敏感,也不多疑,更不会感受到对方的痛苦。

相比之下,隐性自恋者内心自恋与自卑的交杂使得他们更加脆弱和矛盾。一方面,他们很难接纳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另一方面,又隐秘地怀揣着“我其实很独特”的幻想。比如,他们可能一边为自己不讨人喜欢而diss自己,一边又抱着一种“是那些普通人都不能理解我”的自命不凡。

这些内心的敏感与矛盾使得他们的情绪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哪怕他们的内心渴望爱自己和保护自己,那些自我贬低的声音,也足以让他们在寻求内心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受伤。

隐性自恋者是如何形成的?

隐性自恋的形成很可能与父母的完美主义和不稳定的教养模式有关。他们的父母可能对他们有着高得不切实际的要求与期待。如果达到标准,父母会将他们“捧到天上去”——“我的儿子/女儿果然是最棒的”;而一旦没有满足父母的要求,则会被贬得一文不值——“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

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之下,隐性自恋者身上虽然有着一些比较出众的、能够为之骄傲的优点,却难以真正建立起自信。他们的经历告诉他们,“缺点”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只有“优点”有存在的价值。

由于儿时被否定的经历,长大后的隐性自恋者往往通过防备心和攻击性来保护自己。即使他们对他人的恶意揣测大都是错误的,他们依然会如此往复。这正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一直在避免回到过去熟悉的人际模式中——生怕自己哪一点没有做好,就被质疑、被否定、被攻击的日常。

作为一个隐性自恋者,应该怎么办?

对于隐性自恋者来说,承认自己自恋是困难的。他们往往能够隐约察觉到自己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又特别虚弱,但也通常会压制对自己的自恋的认知,选择不去相信和面对。

但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且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了的话, 我们想将以下几条建议分享给你:

1. 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善意

Raposa,Laws和Ansell(2016)的研究发现,与没有做出利他举动的志愿者相比,那些被要求向他人释放善意、帮助他人的志愿者在事后表示心情变好了,且这种好心情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Raposa等人指出,主动帮助他人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意义感和自我效能感,并促进催产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及时地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所以,经常感到焦虑和心情低落的隐性自恋者,如果学着把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分给他人一些,可能反而会变得比较轻松和快乐。

2. 将他人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练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隐性自恋者难以与他人亲近,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时刻都想表现出一种“我比你厉害/我比你特别”的感觉。一旦在他人面前显露出自己的弱点或脆弱,他们就会有一种“这样我就输了”的感觉。

但事实上,不管是与朋友、伴侣还是家人的关系中,适当地暴露自己的脆弱,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都是建立真正的联结不可少的一部分。放下心中那种“别人都在等我犯错,等着嘲笑我”的预设,练习在下意识地想要率先发起攻击来“保护”自己时,先告诉对方你此时的感受。这样做并不代表你的虚弱,而是在向对方传达:我想努力和你好好相处。

3. 学习真正的、健康的自尊

自尊与自恋的区别在于,自尊是指在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的情况下,依然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而不是靠着没有依据的、空洞的“我很特别”、“我很厉害”来支撑自己。自尊和自信的来源不是优越感,也不是关于自身完美的幻觉,而是从内心肯定自我的价值。

当你真正能够面对并接受,你像每个人一样,有闪闪发光的优点,也有不那么讨喜的缺点,是这些特质共同组成了你。缺点没有让你显得更虚弱,也不会让你成为一个不再值得被爱的人。能如此想,或许才是真正的喜欢自己。

以上。


如果你也是“隐性自恋者”,想要获得健康的自尊,不如试试我们推出的「爱上真实的自己」免费自助练习。通过10天,每天15分钟的练习,你将能看见、接纳真实的自己,逐步形成真正的、健康的自尊。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下载【月食】APP即可免费获取。


参考文献:

Hendin, H. M., & Cheek, J. M. (1997). Assessing hypersensitive narcissism: Are examination of Murray's Narcissism Scal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1(4), 588-599.

Malkin, C. (2017). What’s the Single Greatest Danger of Covert Narcissism? Psychology Today.

Miller, J. D., & Campbell, W. K. (2008). Comparing clinical and social‐personality conceptualizations of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6(3), 449-476.

Miller, J. D., Dir, A., Gentile, B., Wilson, L., Pryor, L. R., & Campbell, W. K. (2010). Searching for a vulnerable dark triad: Comparing factor 2 psychopathy, vulnerable narcissism,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8(5), 1529-1564.

Miller, J. D., Hoffman, B. J., Gaughan, E. T., Gentile, B., Maples, J., & Keith Campbell, W. (2011). Grandiose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 A nom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9(5), 1013-1042.

Otway, L. J., & Vignoles, V. L. (2006). Narcissism and childhood recollections: A quantitative test of psychoanalytic predic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2(1), 104-116.

Paulhus, D. L., & Williams, K. M. (2002).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6),556-563.

Pincus, A. L., Ansell, E. B., Pimentel, C. A., Cain, N. M., Wright, A. G., & Levy, K. N. (2009). Initial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1(3), 365.

Raposa, E. B., Laws, H. B., & Ansell, E. B. (2016). Prosocial behavior mitigat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tress in everyday life.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4(4), 691-698.

Sedikides, C., Rudich, E. A., Gregg, A. P., Kumashiro, M., & Rusbult, C. (2004). Are normal narcissis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Self-esteem matt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7(3), 400.

Wink, P. (1991). Two faces of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4), 590.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恋人在争吵的冷静期间,适合做些什么?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群众是愚蠢的?

是什么造成了同龄人成熟度的巨大差异?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魏变法强三代,秦变法强七代”,此说到底有什么出处不清楚,但严格上讲应属历史发明范畴。

这段文字暴露出了2个史盲级的误解:

一是误认为东周时期的变革是在一次孤立的变法活动中完成的;

二是误认为变革的红利期可以简单到用伦理辈分概括。

客观上讲,上述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划分——并不是说课本有大错误,而是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及特定章节划分因素让一部分中学生产生类似的误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刻意迎合,使这一误解进一步加深。

具体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低龄的朋友当中,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在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后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不大喜欢学习或中枢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的朋友会极力排斥和自己臆想有冲突的客观事实,最终形成了网络上“秦教徒”的普遍亢奋及普遍被嘲弄的现实。

2,

有关“魏变法强三代”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朋友大抵没有认真看过年表。

李悝变法正式执行的时间节点在魏文侯最末期,如果真要捅到“三代”的话,那应该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三朝。

即使纠正一下,矫正为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朝,也有大问题:

一个是魏文侯一朝整体在李悝变法之前,而魏国的衰落事实上正是在李悝变法之后的魏武侯一朝开始的;

另一个是魏惠王一朝在中期就已一落千丈,强势期根本凑不到一朝。

总之,“魏变法强三代”是不成立的。

3,

“秦变法强七代”也有大问题。

其一,秦公室作为周代古老封建主(或奴隶主)之一,最迟在秦武公也已经开始了变革活动,且在东周时期一直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国,显然超过了“七代”;

其二,战国前期的秦国虽整体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林剑鸣语),但相比于齐、楚两国而言,秦国在与魏国对抗时的处境明显好太多,秦灵公、秦简公对魏国还有强有力的反击,说此时的秦国不“强”无疑是荒谬的;

其三,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在秦献公末期,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已经相当凶狠,但凡稍微查一查地名,也能看出当时秦军的攻势绝不亚于秦孝公一朝,把秦国“强”的时间节点定在秦孝公一朝也是不合理的;

其四,秦二世一朝其实也不能说不“强”,当时秦军打到赵地被纵军击败,其实和秦昭襄王一朝、秦庄襄王一朝的情况也差不多,秦被灭这是在秦王子婴——从这个角度上看,应该一直捅到“强八代”才对。

总之,这一观点和“魏变法强三代”一样都是错误的。

4,

客观上讲,秦魏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有多种因素,变革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肯定一点,秦国的变革应确比列国更为彻底,具体原因当于秦国本土士人并不兴盛、朝中多由外籍士人充斥有很大关系。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因素,比如魏国地缘环境的绝对劣势,比如特殊外交环境下的大势所趋,等等。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末期也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先进,当时仍在吸取中原的变革经验。

当然,你非聊某些影视作品或某个不太负责任的纪录片里的一些内容,那当我没说。

打个岔,《韩非子》那段说的是军功赏罚的落实情况的区别,不是军功系统有或没有的区别。

5,

不过,你要非站在“老秦人”或者“秦吏”的角度,那肯定是另一个结论。




  

相关话题

  如何在逆境翻盘,有什么逆境翻盘的好例子? 
  身负500万债务,人生大起大落,路在哪里,我该如何振作起来? 
  怎么评价高晓松常说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你愿意下辈子还来中国吗? 
  传言李文亮医生病危,你有什么感想? 
  金庸作品中哪些精神一直影响着你? 
  有哪些不直写孤独却显孤独的文段? 
  真的有一生顺遂没有挫折苦难的人生吗? 
  一直被教育要努力,要认真,你这一阶段很重要,那我们什么时候能休息? 
  靠信仰生活着是怎样一种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张玉环回应申请国家赔偿金称「即使给我一千万也无法换回 27 年青春年华」?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活着呢?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