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俄国在艺术领域很有成就?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sheng-ku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纵观各位大佬写的答案,尤其是拿东西与中国进行文化对比的,我感觉都略有些狭隘。

俄国人五大三粗吗?

cheeki breeki 这种人咱们不提。

俄国人很细腻就像精灵一样吗?

你怕不是活在梦里。

俄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一样,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独特认同感的民族。

我们会说俄罗斯的古典文化有多么厉害,尤其以18.19世纪为胜。但我们不会去想,经历过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并成为世界主流强国的俄罗斯在当时有多么强大,思想教育有多么开放,工业革命带来了剧烈动荡的时代,以及现实主义思潮。

而在辉煌之后迎来了苏联共产主义时期,这一个时代中苏联在艺术文化方面不仅仅大幅度的保留了现实主义艺术作品,还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多具有共产主义特色的作品。

而在苏联时期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条件和较低的艺术欣赏门槛拥有了更多欣赏艺术的机会,因此他们拥有更多深入欣赏艺术的条件。

同样经济繁荣,文化教育腾飞的时代中国也有,比俄罗斯早。只不过在清朝时期日渐没落,并最终沉沦。中间将近300年的断档当中人们生活水平上不去,艺术欣赏更是一纸空谈。

而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水平刚刚提升上去。民族自强和民族自信心刚刚起步,你就希望中国人在艺术方面获得较高的体会和欣赏水平那是脱离实际的。

如果硬要抬杠,新中国有没有拿得出手的艺术作品?文学方面有批判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朝花夕拾》《活着》《围城》)。音乐方面拥有中国特色的红色音乐。戏剧方面中国的传统曲艺日渐发扬光大,而样板戏这种特殊时代的特殊戏剧也有着其独特的韵味。

好像有点跑题了。

俄国人的艺术成就是建立在历史之上的。俄国人最辉煌的艺术思潮是现实主义艺术,而随后的红色时代俄国人将现实主义艺术发扬光大,并普遍的教育了欣赏艺术的能力。

18世纪打底子,19实际集中艺术爆发,20世纪培养艺术欣赏和固化,21世纪。。。。吃老本了

而我们呢?洋务时代打底子,旧民主主义时期爆发(1910s),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1920s),然后好不容易革命成功了到今天吃饱了穿暖了才开始欣赏艺术。

艺术这玩意,没点时间,还想培养?


user avatar   alkaid.weiyu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俄式深邃而澎湃的美学,在去过莫斯科一趟之后的感触是,高雅艺术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升华,比如我们今天学习工作累了,周末的时候就去美术馆或者音乐厅去升华自己,去拥抱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及的高雅艺术,相反对于俄国人而言,高雅艺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无缝衔接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被高雅艺术熏陶,他们就活在高雅艺术里。

比如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尤其是男性朋友,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关注各种体育运动的新闻和战报,俄国人也同样如此。他们跟我们一样,把体育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却将高雅艺术融入了体育之中。

在这个夏天我和我的朋友去了莫斯科本地的冰球队莫斯科迪纳摩的赛季开幕仪式,一个本来应该只与体育的雄性荷尔蒙相关的仪式。然而到了现场,我看到的画面却是这样的。

场地中央是球员们领取新赛季球衣的平台,右边是交响乐团和芭蕾舞者在演奏与舞蹈,左边则是花样滑冰的表演。或许花样滑冰表演出现在冰球队的开季仪式上还不算突兀,但右边的芭蕾舞者和交响乐团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却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想象的。不管是欧洲还是北美,都不太可能在大众娱乐的体育场合看到高雅艺术的存在,而对于俄国而言,这种存在和相融则是理所当然的。

再比如科技,在中国也好,美国也好,我们都难以把科技与艺术做出任何的串联。比如在美国,人们把沉醉于科学创造的人叫做Nerd,也就是那些对生活毫无兴趣,只对科技感兴趣的呆子,自然他们不可能有任何的艺术细胞或者艺术品位。在中国,我们也常常把理工男称之为直男,也有毫无高雅品味,无法欣赏美的贬义在里面。然而在代表俄罗斯科学技术最高峰的莫斯科航天博物馆,却不光只有科学技术的展示,竟然有一个画廊,展出以航空航天为素材的艺术品。

你能想象在其他航天强国的航天博物馆里会专门有一个展厅用来展示与科学技术几乎毫无关系的艺术品吗?别的地方,这不可能,在俄罗斯,这很正常。

我们也可以猜一猜这三幅画作的作者是谁。答案是苏联宇航员,首位进行舱外活动的人类以及阿波罗-联盟计划的苏联飞船指令长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同样的,作为少有真正亲眼看过星辰大海的人类,他的画作也被收藏在了莫斯科航天博物馆里。从航天员到画家这样的角色变换对于他而言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俄罗斯,高雅艺术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哪怕是走在地铁站里,都会不自觉的被音乐角的小提琴演奏者所吸引。

我甜蜜又温柔的野兽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2072995001454592

在莫斯科地铁的很多主要站点里都会有这样的红色标志,上面有着#музыкавметро (地铁里的音乐)的字样,这些都是提供给音乐人们在地铁站里演奏的场所,你会看到有拉小提琴或者大提琴的古典音乐人,也有弹奏吉他和流行音乐的音乐人。或者卖艺的音乐人在哪里都不少见,但是在其他地方,纽约也好,中国也好,街头卖艺的却极少能够与庙堂之上的高雅艺术沾上边,更多的是大众文化的音乐,而在莫斯科,我们眼中的高雅艺术,就是他们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会出现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厅里表演的和街头上的表演的至多只有水平的差距,而不是类型的不同。

再比如,在新圣女公墓的这个墓碑下埋葬的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他最为知名的作品就是诞生于卫国战争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的列宁格勒交响曲。战争火烧眉毛了,列宁格勒围城之下饭都吃不饱,几万人,几万人的被饿死,然而列宁格勒的人民还在想着音乐,想着在城市从死亡的阴影稍微走出的时候就把这首乐曲搬上演奏台,即便连职业乐手都因为战争与死亡而凑不齐。或许对这首乐曲的作曲动机,现在尚有争议,但无论如何,高雅艺术在俄罗斯人民的眼中一直都是表达内心最好的方式,无论是在如何黑暗悲惨的外部环境下,都是如此。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苦难。如果不是品尽了人世间的沉沉浮浮,是难以创作出撼动人心的艺术作品的。在之前的几百年里,俄罗斯民族受过无尽的苦难,也经历过辉煌。在苦难的时候,他们不忘艺术创作,在荣耀的时候,他们同样用艺术记载之。这样历经过荣辱成败的成品,自然是深邃而震撼的。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有关莫斯科更详尽的记录和体验:

Alkaid.K:深爱一座城真的只需要一天:莫斯科之行的第二篇

Alkaid.K:红场附近:莫斯科之行第三篇

Alkaid.K: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莫斯科之行第四篇

Alkaid.K:关于俄罗斯的文艺:莫斯科之行第六篇

Alkaid.K:关于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莫斯科之行第七篇

Alkaid.K:战斗民族的历史痕迹:莫斯科之行第八篇

Alkaid.K:莫斯科人的日常:莫斯科之行第九篇

微信公众号:行走的彩蛋 (kukushkabear)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论文学,俄国是与法国并驾齐驱,甚至更胜一筹的存在。

一部《外国文学》教材,近现代部分共一石,罗刹独占五斗,高卢占四斗,余者共分一斗而已。

随便拉张清单就是一串顶级大佬:托尔斯泰、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等。

论古典音乐,刨去德奥就数毛子。柴可夫斯基固然耳熟能详,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三位都是二十世纪巨擘,全音乐史TOP20,有资格与贝多芬谈笑风生的存在。

与毛子相较,美帝在经典文艺领域可谓不值一提,称之文化沙漠亦不为过。如果说俄国是多愁善感不施粉黛的古典美人,美帝就是一身铜臭矫揉造作的庸脂俗粉。

现下的大众印象居然颠倒了过来,“五大三粗”成了俄国人的标签,只能说宣传的力量是无穷的。


user avatar   ye-ban-che-shi-di-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国人并不是一直五大三粗的,这种感觉基本上是苏联时期的战争、大量劳动力需要而留下的产物。男人在前线打仗,女人在后方生产军工补给。这种印象一代一代传,一直延续到现在,以至于现在的小孩子也是这样成长。

和声小调音乐是俄罗斯音乐的一大特色,因为其比重几乎占到所有俄罗斯音乐的四分之三。当然也有其他一些调式。这种延续了两百多年的音乐模式和俄罗斯发展音乐的时期密切相关。罗曼诺夫王朝刚刚建立,那时的音乐也有很多大调式表现光荣恢宏,但是随着社会问题的暴露,王室贵族对平民奴隶的压榨,以及1812年的第一次卫国战争,奠定了这种悲伤的音乐环境。最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正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但是,他的大调式作品也有很多,比如《第一钢琴协奏曲》等(感谢经评论指出主题是降b小调…实在是很久没听后面的部分了,忘了…不过正好拿来证明论点),这只说明了他并不生活在底层社会。于是乎,你可以在苏联时期的歌曲中,找到这样的映射。当然那时,基本不再有反应压迫的了。在十月革命成功到卫国战争开始,大调式歌曲的产出率有所上升,但是这种小调式的音乐基因已经深深刻入俄罗斯民族了。

希望可以帮助你


user avatar   hakubanami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了,我是来补图的,就补一张

我曾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他们了,直到刚刚刷微博看到一张图直接跪碎膝盖

这是苏联时期一张主题为“核战争”的海报,品品

我推荐大家去读一读俄苏作家的小说

关于爱情:

“我们没谈恋爱的时候,就等于在睡觉。我们是尘世的女儿。一旦恋爱,我们就成了神,就同创世第一天一样纯洁。”

关于亲情:

“人皆有一死。永生的只有母亲。母亲一旦故世,会把对她的回忆留于世间,谁也不会亵渎这种回忆。对母亲的追念把同情灌输给我们,一如浩瀚的大海把水灌输给分割世界的河川……”

关于其他情感:

“我在陌生人中间徘徊,我仔细端详他们,但我不再想在他们中间寻找自己的朋友,我习惯了——不是习惯了孤独,而是习惯了没有友谊的生活。”

“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

关于战争:

“战争——就是人们期待收到又害怕收到的信件,也就是对善良的特别坦率的爱、对邪恶和死亡的特别强烈的恨,就是一个个牺牲了的年轻生命和未过完的生平,就是未能实现的期望、未写完的书、未完成的创造、未成为妻子的未婚妻。”

关于英雄:

(人们在电影的拍摄现场挖战壕,看到了一具已无法辨认的尸体,尸体旁有一枚红星勋章)

“这些年来他就一直这样坐在战壕里,任凭深深渗入土中的春水秋雨浸泡,任凭草木的根从他身边吸走这些水分,任凭天空中云朵飘浮。 现在雨水冲洗着他:水珠从发乌的眼眶里流出来,留下黑土的痕迹;雨水冲掉裸露的锁骨和肋骨上的泥沙,那里曾有肺叶翕张,心脏跳动。经过雨水的冲刷,他漂亮的牙齿仿佛有生命似地熠熠闪光。

夜里,满天繁星闪耀——像三十多年前一样,这一天夜里他依旧坐在挖开的战壕里。

八月的星星朝他飞落下来,在天空留下道道亮迹。到了早上,太阳从他背后,从那个时候还不曾有的城市,从那个时候曾是森林的草原上升起来了,像往常一样,温暖着世间生灵。”


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个超经典的文艺毛代表

俄罗斯制作的某知名纪录片里,在描述卫国战争爆发前的场景时,是这么说的:

“此时是周日清晨,苏联的各所学校刚在前一天举办了离校派对

乐队安静下来,十年级毕业生将迎来新的一天

莫斯科青年们像往常一样去往红场

基辅民众来到第聂伯河畔

列宁格勒依然处在白夜之中

凌晨3点45分,太阳在莫斯科上空升起(以上内容,音乐舒缓,画面为蓝天、朝霞、地标性建筑)

而此时,德国飞机已在突袭的途中(音乐渐弱,德军飞机特写,画面颜色由明艳转暗)

15分钟后,舱门打开,炸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落在各个城市(炸弹特写,音乐鼓点加急,音量渐强,画面颜色持续转暗,饱和度降到最低)

——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第一枚炸弹落地后画面彻底变为黑白,音乐进入高潮,闪回的画面包括爆炸、大火、坍塌的建筑、流离的百姓、坠毁的战机、双方军人的面部特写、死人、各种残骸,军人的背影)

以上,要不是知道它是个战争纪录片,我都要以为是个文艺纪录片了


补一个关于俄罗斯日常生活的回答:

真正的俄罗斯是什么样的? - 晖月的回答 - 知乎

放一个链接,15年的,第二首歌是祖国进行曲,第三首是神圣的战争,好听的曲目很多,场景也很有代入感

哦我突然想起来……某些层面上也确实是挺剽悍的,比如上个世纪拿核弹灭火,还出了视频教程,并在若干年后日本福岛事故时认真建议“要不要来一颗核弹啊,核弹超快的哦,你要是需要我们和中国那边可以帮你”

日本:不用,溜了,告辞

至于拿核弹建水库和上面那个比起来貌似算是小场面?

也是上个世纪的事,一个kgb被绑了,kgb方面想谈判,但是没谈妥,于是他们绑了那个策划者的弟弟并切掉了他的xx寄回给他哥……然后对面就放人了

————以上是简单粗暴的处事方式————

应评论区要求补上一张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大使葬礼时的摄影作品

因为傲慢与偏见

不管是俄罗斯还是苏联,都和“五大三粗”没什么必然联系,人家一直是文学艺术大国,就算是西方主流吹捧的艺术大国如法国意大利,也不会有哪个能站出来说俄罗斯人粗,俄罗斯人文化艺术水平不行

苏联人、俄罗斯人,审美水平是天花板级别的

俄罗斯比较出名的就是悲剧流文化,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都带着点抹不掉的愁,哪怕是军歌,都是走悲壮风格的,就是那种表达着我要跟你决一死战却同时黯然垂泪的感觉。

为什么?

想象一下,一座城市被包围九百天,冬天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冻死饿死一万人,却无论如何都不肯投降

想象一下,1923年出生的苏联男性有80%没能活到战争后,命运算好了一切,在他们毕业那年的夏至日送给他们一场浩劫——设计着让他们去死

想象一下,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无名的将士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在柏林留下“我来自布列斯特”这句话

何等惨烈,如何不悲哀?

不仅是旋律,苏联军歌的歌词往往也非常动人——所以所有把苏维埃进行曲当成俄罗斯歌曲的人都对俄罗斯艺术一无所知,因为那种简单直白没有任何美感的歌词,苏俄人民是写不出来的

同样是描绘战争的歌词

“让高贵的愤怒如波涛般翻滚”

这是俄罗斯人写出来的

“我们苏维埃将要惩治世界”

这是美国人写出来的

看出区别了吗?

我没有要黑美帝人民文学素养的意思,他们作家的书我也读过一些

但是把用高贵形容愤怒,把愤怒比作波涛,我至今都认为非常绝

他们的情感热烈又内敛,豪放中带着隐忍

卫国战争全民皆兵,他们对着小小年纪就投身于战场的孩子慨叹:“战争没有考虑到你们还是孩子,而祖国,只能向你们残酷地索取。”

多深沉的爱,多悲哀的无可奈何

听过祖国进行曲么?本来通篇都是进行曲风格,但有一个人听过后觉得不太好,提议把前四句改成慢板,于是整首歌往上拔了一个档次,热切又温柔,舒朗极了

那个提议的人叫斯大林

文学,你可以看看索契闭幕式上俄罗斯人是怎么晒家底的

美术,你要知道位列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列宾美院

数学,苏俄一直是拔尖水平,注意,我说的是拔尖水平,排在中国前面的那种

化学,你起码应该知道门捷列夫是哪儿的人

军事更不用说

这是人家的航天宣传海报




至于现代的东西,俄罗斯人编程是非常厉害的,黑客也是人才辈出,摄影作品的构图和色调更是挑不出错,如下:














你说人家五大三粗?

那是你不知道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的人们在饥寒交迫之下还要去图书馆看书

你或许不知道肖斯塔科维奇当时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举办的那场音乐会

你或许不知道德军兵临城下时斯大林是带着怎样的胆魄在红场上举行阅兵仪式

你或许不知道战争间隙,苏军战士会在破旧的建筑物中找到留声机播放交响乐、围在一起弹钢琴、搞一个临时的小型音乐会



你不知道列宁格勒的人宁可饿死都没有吃掉动物园里的动物——为了提醒自己是人

想必,你也不会知道苏军飞行员为妇女空投鲜花——直至今天,每年妇女节当天也会有军人警察向女士献花

对了,卫国战争期间被围城871天、军民死亡超150万的列宁格勒,当时的空袭警报使用节拍器发出的,就是学乐器会用到的那个节拍器

俄罗斯谷歌引擎搜索“为什么”,根据用户搜索量关联词条如下

翻译:

为什么

为什么世界如此

为什么我无法平静

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

下面是俄罗斯的网红蛋糕


说到底,只是因为你对这个国家、民族的认识仅限于营销号对“战斗民族”的刻板描绘,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罢了

人家本就钟情于艺术,你却偏要说他们是五大三粗的民族


user avatar   acesm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高票的回答已经很充分了,我只分享手机里一直都留着的一张十分打动我的照片《加里宁号上的夜晚》,摄于1955年苏联基洛夫级轻巡洋舰“加里宁号”,构图、光影,整体气氛,无可挑剔。

看到这张照片,你还会觉得毛子五大三粗么?


user avatar   xia-luo-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叫拍马屁拍到狗腿上去了。你说俄罗斯人“战斗民族”,国内苏粉是很受用的,并不反驳,但你竟然说它“五大三粗”?虽然是同一个意像,但感情倾向是反的。“五大三粗”那是形容野蛮人。

俄罗斯这个国家是从几个殖民据点发展出来的征服型国家,是欧洲反动势力的超级堡垒,别人革命它反动,别人搞全球化它又革命,西方人看它就跟我们看朝鲜差不多,所有文化元素都熟悉,但都是我们爷爷辈玩剩下的,我们一定要假装不认识,假装猎奇,以和它拉开距离。俄罗斯人古典艺术搞得好,就跟朝鲜的大型团体操比我们搞得好一样,因为人家完整保留了近代欧洲(一战前)的一套思想意识。

俄罗斯这种类型的国家搞艺术那是一等一的强,它没法不强啊,艺术只有贵族资助才能创作,俄罗斯贵族制度坚固啊,土壤深厚啊。战后欧美搞流行文化,苏联仍然搞古典艺术,打算把贵族文化下沉传播到每个苏维埃公民。别人都不搞古典了,它还在搞,所以它独树一帜。这跟“中华正统在日韩台”之类奇谈本质上是一回事。朝鲜还在用t34坦克,难道二战苏军正统在朝鲜?

迄今为止,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倒卖西伯利亚资源获得外汇,再用外汇购买奢侈品来换取贵族和知识分子忠诚的国家。而贵族的剑和知识分子的颂歌帮助统治者进行文体两开花维稳,这就是俄罗斯的现金流模型。贵族和知识分子的艺术是维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完全当成国家事业来搞,“听高雅音乐维稳”,这是孔子倡导的,可见“礼失求诸野”,中华正统在俄罗斯(笑)。我们当年十年里才搞八个样板戏,人家全力开动每年都能搞八个出来,人家当年搞的样板戏比如《1968版战争与和平》那是什么水平啊!?对不对?

美国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跟苏联比古典艺术,那不是石崇王恺斗富,那是叫花子跟龙王比宝,比不过的。所以美国的策略就是搞现代主义艺术,中情局参与制作发行,一开始的目的是搞出一套脱离古典评判体系的艺术标准,后来发现这玩意不用建构,只要一股脑解构就行了,解构一切崇高,把你拉到你和我一个水平,我再用丰富的低俗文化打败你。苏联对此没什么好办法,他的优势是雅文化,美国却跟他比俗,而下里巴人本来就比阳春白雪的群众基础好。中国人看了十年样板戏就厌倦了,欧洲人中世纪可是整整看了八百年的样板戏,再雅也遭不住啊,人们就爱看伤风败俗、大胸脯大白腿的娘们儿(所谓“文艺复兴”)。中国就应该学美国这套,碰到意识形态强硬而底蕴深厚的对手,拿大白腿对付他们。


user avatar   kgb19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就十几年前到几年前吧,在有些五大三粗的俄国人看来,用圆筒纸当餐巾纸的中国人(他们觉得圆筒纸是厕纸。而圆筒纸以前国内会套上塑料罩子当抽纸用),大晚上还在当街跳舞噪音扰民的中国人,在房间用电磁炉、在厨房用电炉爆炒油腻菜,熏得整层楼到处跑的中国人也很五大三粗,贴标签、不动脑子的人哪里都有。个别四处哄骗的东北人把俄餐归结为西米旦(酸奶油)+大列巴,再不行拿个人造合成鱼子酱给你,但个别俄国人还觉得中餐就是干辣椒加大料,再加点白胡椒呢。


今天这个回答我就不谈啥苏联历史,工业技术了,来点俗气的,国内人民有段时间不是猛吹诺贝尔奖?那我们就看五大三粗的俄国-苏联人得了多少(水分多的和平奖获得者,有争议的文学奖类,以及出生在俄罗斯--苏联,但获奖时已没有俄罗斯-苏联国籍的人士不包括在内)

1904年,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生理学和医学。

1908年,Илья Ильич Мечников,生理学和医学。

1956年,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емёнов,化学。

1958年,Павел Алексеевич Черенков,Игорь Евгеньевич Тамм,Илья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анк,物理学。

1962年,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Ландау,物理学。

1964年,Николай Геннадиевич Басов,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охоров,物理学。

1975年,Леонид Витальевич Канторович,经济学。

1978年,Пёт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Капица,物理学。

2000年,Жорес Иванович Алфёров,物理学。

2003年,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Абрикосов,Виталий Лазаревич Гинзбург,物理学。

2010年,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Новосёлов,物理学。

所以,谁比谁五大三粗?谁都不比谁五大三粗。

最后谢邀。


user avatar   rzh-8-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读书,不要天天看那些“战斗民族”这样的快销视频。文学有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果戈里,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这里壮大。音乐了解不多,据我所知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电影蒙太奇的鼻祖是俄罗斯人爱森斯坦,塔可夫斯基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导演。

可以说俄罗斯从来就不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民族,他的贵族文化甚至在平民中也有很大受众。只是苏联时期文化的衰落再加上今天消费主义的包装让你觉得俄罗斯没文化。


user avatar   du-shi-ban-li-f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为什么”让我不禁感慨,俄罗斯丧失话语权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吗?

苏联时期,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西方的一场表演可以引来万人空巷。

著名舞曲《天鹅湖》源于他们,《睡美人》、《仙女们》、《胡桃夹子》等曲目世界顶级。

冷战高峰时期,奥斯卡也没办法忽视那些伟大的苏联电影。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69年《战争与和平》、1981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苏联电影:1970年《卡拉马佐夫兄弟们》、1972年《柴科夫斯基》、1973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9年《白比姆黑耳朵》、1983年《个人生活》、1985年《战地浪漫曲》。

当时的电影海报,哪怕以今天的审美来看也并不low

这些都明证着当一个苦难的民族激起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的时候,有多么伟大。

而如今,哪怕对俄罗斯很熟悉的人,可能也就会提一提柳拜乐队的《喀秋莎》、《红军最强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但是在落日的余晖下,几个老男人对于过去的哀歌,终是无法匹敌在那个红色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所激起的热情。(虽然我真的非常喜欢他们的歌)

看到高赞答主提到了,战斗民族的称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国内各类自媒体的营销。事实上,这种偏见也不止源于中国自媒体,也不仅仅流传于中国国内,跟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之后逐渐失去国际话语权也有关系。

RT(今日俄罗斯)虽然堪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媒体典范。在美国主导的话语权夹缝中翩翩起舞。但是RT做得再好,俄罗斯也没办法回到那个拥有513万军队、8万辆坦克、十几万架飞机、一万多枚核弹头、46个海外军事基地捍卫话语权的时代了。

一个国家对外“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缺一不可。

若没有“金刚怒目”的实力,别人只会认为你软弱。

70、80年代的人,可能听过中文版的《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谁知道他》

91年苏联解体之后。90后中国人最熟悉跟苏联有关的歌曲可能还得是美国人编出来的《苏维埃进行曲》

而这种记忆还伴随着《红色警戒》里的各种私货。

无论是盟军口中“我们居然输给了野蛮人”的台词。

还是动员兵在被攻击时用哭一般的口气大叫Mommy!

而且这种夹带私货的文化作品不胜枚举。著名英国桌游系列《战锤40k》有一个天天“waaaaaaagh!”的种族叫做绿皮,而他们最经典的战斗机就是捏他的俄罗斯米格,来看看介绍。

80年代,包括美国人在内,至少70%以上的人还不敢否定二战苏军的贡献。

而到现在,美国的舆论界已经在试图证明“二战是俄罗斯人发起的”

而且不止是艺术,数学、文学俄罗斯人都有很深的造诣。柯尔莫哥洛夫、切比雪夫、佩雷尔曼这一大串的名字在数学史上鼎鼎有名。

当失去话语权,你就是砧板上的鱼肉,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相信你一定看过这个视频:

视频里几个苏联士兵正在跳着哥萨克传统舞蹈。

但是这些视频的标题大多都是带着《苏卡不列》《今天政委不在家》这样的段子。

苏卡不列这样一句中文类似于“婊子”的词,真的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年轻的苏联士兵嘴角浮现起的自信的笑容吗?他正笑着看着自己的国家蔚蓝的天空与广袤的土地。

他们的身后是曾经用3000w牺牲终结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义之战的国家。

如今关于他们的故事却随着一个“X子”的单词四处传播。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是非常讨厌这种带着恶趣味性质的苏联剪辑的,把这些优秀的曾心怀信仰的苏联青年和被酒精麻痹做出滑稽动作的斯拉夫小丑剪辑在一起。

不得不说,英美似乎很喜欢去蚕食别人的话语权。

甚至窃取别人的概念。

“民主”多么每秒的一个词啊。“人民当家作主”光是这句话就好像是一把尖锐的武器,民主大棒的渲染力让美国可以在全球开辟战场。怀疑你“不民主”和怀疑你“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洗衣粉)”简直就是美帝展开资源掠夺战的两大理由。

如今中国的公知也是缝美必提民主。

然而北美反人类匪帮从始至终都只有“自由”这个价值观好伐。

“有持枪射击他人的自由”、“有抢劫银行的自由”、“有种族歧视的自由”

当个缝合怪,把民主缝合到自己的身上难道不觉得丑陋吗?

你真的民主过吗?

《瑞克和莫蒂》第五季一发激光破击穿了美国所有的价值观建筑。

“独立宣言”、“林肯雕像”、“自由钟”、“自由女神像”

从始至终就没见到民主这个词吧。因为民主这个词是来自红色政权的,一个政治献金合法化的国家,也配民主二字?

你的法权就来自于你“捍卫人民的自由”而不是“捍卫人民的福祉”看看你街上的流浪汉和毒品针头吧,他们已经除了自由一无所有了!

其实英美也在暗搓搓的这样搞中国了。

玩过《战地4》的朋友曾经告诉我,那剧情把他气得高血压。

因为里面描述中国人民对入侵的美军夹道欢迎。

更别说把上海描绘成一个表面光鲜,实则藏污纳垢集脏乱差为一体的危险之地了。

所谓“玩家”可以随意对游戏里的上海市民开火,上海市民对他们夹道欢迎。

(上海脏话)那个城市我真是越看越像纽约。

我完全有理由怀疑,当如公知所愿,我们被敌人打垮之后,是不是到时候二战东亚战场也是中国发起的了?是不是中国也要向日本人道歉?!

艹****

还是那句话,话语权不能丢。

当然对俄罗斯的错误印象,也和国内的很多媒体有关。

咱们现在国内的海外新闻啊,动不动就是援引BBC报道、援引CNN报道,拜托,援引他们能客观公正才有鬼了。

这几年每到冬天,就经常会看到关于俄罗斯人饮工业酒精重度的新闻。

总给人一种酗酒粗犷的感觉。

然而北方领土毗邻北极圈的国家,国土上的最低气温能够达到夸张的零下71.2℃,其实酒是生活必需品,因为高烈度的酒是最廉价的取暖方案,西方制裁俄罗斯这么多年,搞得民生凋敝,生产跟不上,经济情况不好,现在还来嘲讽俄罗斯人过得穷苦。

大众的话语权从来都不在俄罗斯人的手里。中国人对苏联老大哥有情怀,叫他们“战斗民族”现在西方人都已经毫不忌讳称他们为灰色牲口了。

虽然我一直很认可那句死掉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但是我坚定的认为中国人不能失去掉自己的国际话语权,更不能失去掉捍卫这个国际话语权的金刚怒目。免得到时候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也被他们描述成蛮人(事实上正在做)。你一个几百年历史的蕞尔小邦也配?




     

相关话题

  中国比苏联强在哪? 
  苏联是人类文明之光吗? 
  如何评价苏斯洛夫以及他对苏联发展的功过? 
  泽连斯基喊话北约「你们还能保卫谁」,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俄罗斯天然气开始断供,乌克兰粮食寻找出口,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防部长宣称「中俄盟友加起来还不到10个」? 
  美军方报告称,因后勤短缺俄军进入休整期,几天后或将对基辅发起总攻,俄乌局势未来将如何发展? 
  倘若苏联加入轴心国,德国会赢得二战吗。如果获胜,战后改如何分赃呢? 
  俄罗斯出兵乌东地区,北约现在是不是骑虎难下? 
  开战近两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是否已经失败? 

前一个讨论
2019 年 11 月 26 日发布的荣耀 V30/V30 Pro 手机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19 年 11 月 26 日 IPV4 地址耗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