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里中国叫秦尼斯坦(Cinisthana)。
土耳其语希腊叫伊奥尼斯坦(Yunanistan)。
理论上任何国名、地区名后面都可以带一个“斯坦”,跟该国/地区的民族宗教无关。
甚至再小的地方都可以以“斯坦”为后缀,如蔷薇园波斯语为Golestan,波斯诗人萨迪的《古丽斯坦》即是此意,其中Gol(中古读法是Gul)广义为“花”,狭义为“蔷薇、玫瑰”。
---------------严肃答题的分割线----------------------
准确地说,-stan/-sthana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不是闪米特语族的阿拉伯语,也不是源于突厥语族)中表示国名、地名的后缀,词源是原始印欧语的 *steh₂- (to stand),与英语里的stand,stay,state同源,也就是”所站立的地方“之意。
由于波斯语对突厥语、亚美尼亚语强大的影响,因此中东、中亚、南亚地名中带”斯坦“ 的多。
PS:至于”秦“,可以参见郑张尚芳先生的文章,这儿也有一点私货: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217 7264/answer/55687997?
一家人个基吧。
一家人早合并了。
记住我发明的一句格言:“凡是邻国必有分歧和仇怨,没分歧和仇怨的早合并了。”
中亚五国关系很复杂且不太好,他们不是一家人。
哈国想当中亚的地域大国,国土资源最为丰富,哈国因其国力相对其他四个更强,所以一直在积极推动中亚一体化,也在尽力搞好跟其他四国的关系。但国力没能超越其余四国使其跟随,还有中俄这样的恐龙级别的邻居,因此哈国一直没能变成霸主。
乌国也想区域老大,占据了中亚最适合居住区。被苏联搞的国土十分不完整,族裔整合不太成功,跟所有邻国有水源土地资源和人员族群归属争执。水资源上游被吉塔国卡喉咙,下游又跟哈土国分享。国力和野心不匹配,又不愿意变成俄中土哈国的小跟班,处于愤青状态。
土库曼斯坦的大统领把国家变成了私人庄园,不希望区域国家和域外国家涉入。因此对外自称中立和不参合任何事情,跟四国保持了远距离友好关系。
塔国算是中亚最穷和不稳定的国家,塔族整合十分失败,上个世纪还陷入了内战,帕米尔人一直有独立倾向,乌兹别克人也想脱离塔国入乌国。对乌国有很大的不满,而且一直警惕乌国过度渗透,跟乌国有矛盾就找哈国帮忙,有时也跟吉国结盟对抗乌国。
吉国是中亚的火药桶。苏联时把萨尔特乌族占多数的乌什和拓客马克划入吉国,吉族南北部落整合失败,部落家族政治派系林立,民主化运动失败,等原因导致吉国冲突不断。吉国跟乌国在领土、水资源和族群领域有争执,跟塔国也有但二者比较温和的搁置。跟乌国起冲突就找哈塔国来对抗。乌国让步多了或者哈国支持的派系下台,就帮乌国对抗哈国。
除塔国外其余四国,独立后在土国的帮助下激发民族主义完成了国家认同的建立。各国上层都是苏联遗臣,民族主义走上极端后容不下,引起国内的族裔冲突。而且有沙特等海湾国家的进入,各国开始扶持宗教来制衡民族主义。进入新世纪后宗教极端泛滥,哈国以国家主义抵制宗教主义,乌国重新扶持民族主义,吉国拥抱西化和民主化,土库曼直接封国学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