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改变,很多人已经没有机会体验PC。
所以,缺乏客观公正对比让很多人都会以“现在”的手机,对比“以前”的PC
以下为原答案:
==========================================================
为什么手机速度会快?是洋葱,他们在手机里加了洋葱。。。。
(大家都说看不懂洋葱是怎么回事,其实是我玩梗失败了而已,现在补充一下图,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天壤之别的 SSD vs HDD
手机与PC之间因理念和习惯不同,速度差异如下:
1.硬件(硬盘)差异(高速小容量 VS 低速大容量)
2.系统差异(兼容性VS专一性、多任务 VS 单任务、 常驻任务 VS 智能任务)
3.软件差异(专一软件 VS 通用软件、义务开发VS有偿开发)
4.成本差异(年均低成本折算VS年均高成本)
1.硬件(硬盘)差异
PC存储:大容量,低速度(当年也是很快的,毕竟对标的是软驱和光驱)
手机:小容量,高速度。
PC使用的是机械硬盘,这个是手机想要做但是做不到的(诺基亚 N91【感谢指正】,8G机械硬盘,硬币大。也算是小黑科技吧)。不管怎么说,移动设备的存储依然是以高速低容量为主,而同样的预算在台式机上面,还是大容量。
自从固态硬盘出现以后,这个现象就被打破了,windows启动速度从 60秒 缩短至 15秒,也是一个质的飞跃。现如今,搭在了SSD的PC,在任务处理上,会天差地别,想象一下IE秒开吧。(答主曾经喜欢用一款将内存虚拟成硬盘的软件,开机自动加载程序到这个虚拟盘,速度不要太爽,2014年的事)
2.系统差异
2.1 兼容性
PC一向是以兼容性为最高权重,试想一下每种芯片,每种系统,每种软件都做到兼容。。。对于微软来说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以至于想要彻底的全新改造系统,难度大到需要从WP系统迂回回来做win10。。。。(答主自WP跟随内测过来的)
手机呢?就那几个硬件,几乎没有外设,开发优化起来极容易,犹其是ios,全程一套系统顺下来,苹果甚至连分辨率都设置成倍数关系。
2.2 多任务 VS 单任务
说手机流畅的前提就是,是否是多任务。在 PC上,多任务已经是默认存在,PC有多努力,诸位造吗? 但是手机一旦能开两个窗口,大家就纷纷的表扬。。。可是手机能一边浏览素材,一边贴到PPT中,完成打印,邮件发送,顺便还能聊个天的流畅操作吗?因为手机的屏幕不够大,所以就不用比多任务吗?任何一个移动设备,敢这样来吗?
2.3 常驻任务 VS 智能任务
对于内存的应用,win和 安卓/ios不同。 win平台的内存是按需分配,需要则开,不需要则关闭,当达到物理程序界限的时候,则要调用虚拟内存。速度将大打折扣。
安卓/ios内存是按地位分配,地位高的程序(高频/被判断为高频)的程序,一股脑的占用,这样在调用这些程序的时候,速度就会很快。可是也存在着,没有被“临幸”的程序,深宫清冷啊。。。。
举例说:
假设CPU = 人(抄书)
内存 = 工作的书桌
硬盘 = 储藏室书架
抄书的过程,分为三步
书架取书 - 桌面抄书 - 放回书架
那么,正常的单任务的工作情况是这样的
win: 书架取书 - 桌面抄书 - 放回书架
安卓:把要抄的书提前(开机)放在桌面上 -
桌面抄书
IOS:同安卓
对于安卓和 IOS,会提前计算是否今天可能抄到这本书,如果能,就在开机的时候直接加载(放在桌上)这样,对于已经在桌上的书
安卓/Ios 都会省去加载(跑到储藏室取书)的过程,想抄就抄。而且,抄完了,还不放回去,长期摊在桌面上。
win则不同,你可以将暂时不抄的书送回去(关闭程序),甚至你可以有条理的做一项,放回去一项,而不是全部摊在桌面上(任务栏满是程序)毕竟PC经历过内存金贵的时代,答主(2003年的时候,碰见宝岛公投,加上棒星暗中操作市场,当时的256M内存,居然高达¥350(书桌3W)。所以,PC的很多理念都是节约内存。而不是铺张浪费(过日子)
对于PC来说,每次任务,都需要取书(大量耗时)- 抄书 - 换书(大量耗时)所以,单独任务看起来时间很长。
而对于已经打开的任务,我们习惯的称之为多任务,而不是称之为快速启动。
而IOS和安卓不同,高频任务会通过算法常驻内存并休眠(摊在桌面上),需要的时候直接激活(打开便可以抄)。这也就是安卓的内存清理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安卓用户不需要洁癖的,反而更像是邋遢的人。
但是。。。
但是所有事物都有其适用范围。
常驻内存的方式,会被另外的事情所打破。那就是低频应用(冷宫也许皇上也想去看看)
如果低频程序被需要,对于win来说,毫无影响,因为 win一向是一视同仁。
对于 安卓/ios来说,就不同了
安卓:干掉一个系统常驻的程序(将书合上,放回储藏室书架,再从储藏室中拿到冷门书,拿回来抄),加载冷门程序使用,这样,其实是耗费的双倍的时间。当然作为杠精一定会问,如果被干掉的程序,再次被用呢?安卓 。。。安卓的卡顿更多地时候也就出现在此。
至于 IOS,要比安卓更有优势一点,IOS会提前释放一点点内存,悄悄地,和缓的释放,在其高性能硬件的掩护下,这个动作几乎不被发现。但是到现在还用着 Ipad mini2 的答主表示很痛苦。(mini5 地表最强小pad 真好用。)这个也算是 IOS的理念,强大的硬件在到达临界值后,就是虎落平阳的感觉。
结论:各有所长,不能作为衡量速度快慢的依据。
3.软件差异
3.1 专一软件 VS 通用软件
成也 浏览器, 败也浏览器。
浏览器作为最初 PC的浏览资源的工具,最后成长成为一个管理和应用资源的工具,众所周知,PC得应用,很大程度是对资源的应用,资源的来源,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多地来自于浏览器,所以,浏览器变成了获取资源,管理资源和应用资源最重要的载体。那么一个不是不怎么高效的架构,靠着缝缝补补的去适应源源不断的客户需求,IE多年来一直吃力不讨好,两面不是人。尤其是谷歌浏览器给予其的毁灭性打击,导致 即使流畅如 Edge,也无法将其撼动。孱弱的性能,低效率和各种BUG(病毒利用)导致 浏览器的表现差强人意。各种插件也为浏览器的恶名添砖加瓦,flash便是一个 IE 2.0版,Flash得盛行,从开始的动画,到后面的游戏,视频,可以说让网络变得精彩纷呈,但是其糟糕的优化,也让 4399 这样的小游戏,QQ空间这样的小界面都会卡到怀疑人性。 硬件厂商应该更喜欢这样的插件吧。
所以一个有针对性的,专用程序,一个早期的淘宝的流畅性,让人第一时间对着行将就木的 IE吐了一口。毕竟流畅度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可是还是想要说可是。 就像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年PC将所有功能都在IE中实现,导致 IE等为了通用和兼容,牺牲了很大一部分性能。则出现了专用的 APP,可是当APP数量多到手机都无法装下的时候,尤其是安卓,超出 内存1G*15的 APP数量,会导致手机在选择加载什么程序进入内存的时候,发生很大的问题,引起卡顿。这个时候,划时代的微信小程序,有一次将一些APP继承在“微信浏览器”中。这样减少了一些极低频的程序占用手机空间,但是,小程序的体验,谁用谁知道。因为不但可以像IE一样一统天下,而且还像IE一样卡顿和莫名BUG。。。。
总结:用专用 APP来对标 IE下的通用程序,是不对等的对比行为。
3.2软件收益对比
乔布斯的成功,不仅仅是硬件和偏执。诸位看官一定问,那么PC就没有专用 APP了
吗? 当然有啊,必须有啊,每个软件,都是专用 APP啊, 可是体验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
原因有二,乔帮主威武。
3.2.1 软件开发者的哭诉
试问一下用过PC的人,有几个人坚持用正版软件? 答主常用的没有一个是正版的。。。。。汗颜。。。 Auto CAD动不动就 ¥4000+ office一套便是 ¥2500起步,即便是 win本身,有几个可以用到正版的?那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软件,大家能盗便盗,能注册机,绝对不CD key. 就算是要买,根本就没有途径啊, 先款后货导致,根本没有几个人敢买。这样开发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人家吃土给你开发啊。。。上帝吗?
ios / 谷歌商店呢? 不花钱你没有软件用。所以,开发者的软件是有回报的,做软件是赚钱的。所以,乔帮主真正的做活了这个行业,自己抽的也是心满意足(也许不是)。当年塞班要是有乔帮主的思想,也不至于这样,比如答主使用的塞班时代的 资源管理器 x-plore,塞班追至安卓,真的庆幸作者能坚持下来。
X-Plore 真容,类似 Total Commander 的双窗口资源管理器,在选择复制上面,体验非常不错。配合一些多功能插件,诸如send anywhere,也是极其好用。还有一些实用小工具,比如手机做文件下载服务器,PC可以通过IE直接浏览手机内容。或者干脆如答主的方法,PC开一个完全共享文件夹,手机拍完照片,一键备份到PC。 PC做好的文件,又可以直接复制到手机。非常的方便。强力推荐。(手机版的 TC也是很不错的)
苹果/谷歌商店的免费软件怎么活?也是有办法的,就是内置广告。不过这个是答主不看好的地方,因为内置广告严重地侵害了使用者,答主的3-4岁的孩子,在玩一些小游戏的时候,经常被限制级的暴力广告侵扰(如有一个虐待木头玩偶的视频),想要去广告要高昂的费用。建议苹果商店增加广告分级推送功能。这个就要说到PC了,你说QQ那么努力的占据你的电脑,弹个窗就让你们那么大的意见。。。。
3.2.2 软件中的寄生虫
用过win软件的人,不受捆绑拼盘,便是偷渡的全家桶。一步踏错终身错,下海伴舞为了生活。。。。(唱出来的都会暴露年龄)。到处的流氓软件,防不胜防,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装的,你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什么时候弹个软件给你,卸载的时候各种卖萌哭求。对此我只一句话,滚蛋。因为没有正规的途径,导致软件使用体验极差,每个软件都需要去对应的商店去下载,体验不是一般的差。
总结:移动端APP商店,完胜。
(UWP,你可长点心吧)
4.成本差异
年成本折算
答主在前2年组装了一台浏览用的台式机。华擎的 H110 + 芝奇8G + 奔腾G4500(咸鱼全新至宝) + 2T硬盘 + 台达电源 + 笨球显示器 + 闪迪 256G + 先马小黑洞 ,大约是 ¥2800, 预期使用寿命 7年。年使用成本 ¥400.
同样配置的手机, 以低价旗舰,¥3000计算,预期使用寿命,仅仅是 3年,年使用成本
¥1000.
总结:使用成本差别很大。
综述:
手机之所以感觉比电脑流畅
1.对比不全面,感受比较主观
2.专用程序对体验提升较好
3.手机的实际成本远高于PC
以上絮絮叨叨,权作抛砖引玉
另,接受批评和指正,谢谢。
排版较差,待PC上完善,手机屏幕抓狂
为什么奔腾G4500是答主的至宝?因为恰到好处啊
HD530 显卡,可以应对暗黑3的低特效。
G4500的CPU部分,也算是距离 I3 6100最近的奔腾了,性能甚至相当于其90%。
同样的CPU的 G4400,显卡被阉割成 HD510。 所以答主锁定以后才发现,这货根本就是一个概念产品,本来数量了就不多,京东之类渠道早已经不再供应,长期缺货,所以答主迫不得已选择了咸鱼。。。。然后真的被我发现一个兄弟,电脑城拿来的货,一直没有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