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分裂是因为原来这两地就凑不到一起去。
照本宣科式的回答:
特伦甘纳和安得拉虽然都说泰卢固语,但特伦甘纳泰卢固语(Telangana Telugu)属于泰卢固语下属的方言之一,虽然口语和语法与居住在安得拉地区的安达罗人所使用的泰卢固语没有区别,在语义上则存在较多差异,以往一个安得拉地区的人去往特伦甘纳,“几乎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什么。这种由双言现象导致的方言差别,成为了特伦甘纳地区的泰卢固语人群与安达罗人身份认同差异的语言基础。特伦甘纳人眼中,安得拉地区的人是安达罗人(Andhras),本来就并不能完全视作自己的族群。
近代历史上,安得拉邦属于英治马德拉斯总督辖区,特伦甘纳地区属于穆斯林土邦主治下海德拉巴土邦,两地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都有比较大的差别。安得拉邦较为发达,而特伦甘纳是内陆地区,本身就土地条件多沙、干旱,农村又处在长期的种植园和农奴制(维提制度)重压下,同时尼扎姆严酷压制非穆斯林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导致在安得拉邦成立时,特伦甘纳经济发展远远不如安得拉邦(其实这同样也是为什么1946年7月会爆发特伦甘纳农民武装斗争的原因,农民确实活不下去了)。
这两个地方之所以会被凑一起去,自然是50年代初期泰卢固语言建邦运动的强大驱动,在这场运动中间,印共还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场运动要求说泰卢固语的人们唤起民族和语言自豪感,反抗西北中央政权的霸权,在这个过程中两地的分歧被暂时放下——准确地说,特伦甘纳实际上是被拉着一起向前走的,因为本来泰卢固语独立建邦运动就是由马德拉斯地区的安达罗人主导的。许多安达罗人在殖民时期被吸纳进入英国政府的官僚系统,因此有着较好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较高,在独立建邦政治活动中起到主要影响。
尼赫鲁在1952年被迫同意语言建邦后,大概花了三年时间确定新的泰卢固语言邦的边界和辖区,但是当时特伦甘纳地区的泰卢固族群普遍是反对马德拉斯的泰卢固地区和特伦甘纳地区合并的。为了安抚特伦甘纳人,安得拉邦议会曾在1955年做出承诺,将会长期通过保留政府职位和教育机会等手段,确保特伦甘纳地区得到公平待遇和发展。在此保证下,1956年,特伦甘纳地区的政治领袖与安达罗政治领袖达成“绅士协议”(Gentlemen's agreement of Andhra Pradesh),同意合并建邦。
但在同一个邦名下,两地发展的差距和语言隔阂便显得更加鲜明。建邦之初,大量安得拉地区的中小地主只要卖掉他们的五或者十亩土地,搬迁到特伦甘纳去就能便宜地买到二十或者三十亩土地,而这一批人在教育和经济上比当地人更具有优势,他们的后代也更容易入学,更容易找到在政府或企业里找到工作。由于初始发展条件的差异,特伦甘纳地区在建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一直长期处于基础设施落后、普遍贫穷和高失业率的状态,而这特仑甘纳人普遍归咎于安得拉地区对资源的挤占和外来人口抢夺了工作和商业机会,同时认为安达罗人背弃了建邦之时保护特伦甘纳利益的保证。1966年开始,特伦甘纳就开始频繁爆发反对外来者(其实就是安达罗人)的运动,当时的局面恶化到英迪拉甘地不得不命令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CRPF, Central Reserve Police Force)部署到特伦甘纳去维系治安和抓捕反对者的地步。在此后的多年里,特伦甘纳人时不时会爆发针对政策履行不利和争取独立建邦的抗议活动。1969年初,随着“绅士协议”即将到期,特伦甘纳人的不满情绪和抗议活动愈演愈烈,特伦甘纳族群学生领袖开始提出特伦甘纳地区独立建邦的政治要求,谋求更多的公平待遇和自主权利。1973年,由于针对扶助特伦甘纳的“当地人就业”政策再度发生争议,安得拉邦爆发了反对特伦甘纳地区特殊待遇的“安达罗万岁”运动,邦政府被迫下台,安得拉邦成为总统代管邦(President's rule)。为避免这类流血事件再度发生,印度议会甚至不得通过宪法修正案,以保证促使特伦甘纳和安得拉邦达成和解、促进就业机会和公职任职公平的“六点原则”具备合法地位。然而,由于“六点原则”执行不力,在此后的多年里,特伦甘纳人依然时不时会爆发针对政策履行不利和争取独立建邦的抗议活动。在2000年印度北阿肯德邦自北方邦分邦成功的激励下,特伦甘纳出身的政治家Kalvakuntla Chandrashekar Rao于2001年建立了特伦甘纳民族联合党(Telangana Rashtra Samithi ,简称TRS),谋求以海德拉巴为首府独立建邦。
这里就说到分邦里的一个焦点问题,那就是海德拉巴的归属。在特伦甘纳,最大的城市是海德拉巴-塞康德拉巴德(secunderabad)这对双子城,也就是往日的尼扎姆王国都城和后来安得拉邦(和特伦甘纳)的首府。在这片“贫瘠的全是岩石的国度”,这个城市是地区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化、教育中心,如今还是印度的IT和医药中心之一,因此特伦甘纳和安得拉都希望这个城市成为自己的首府,特伦甘纳要分邦,首要诉求就是要拿走海德拉巴。因为海德拉巴是安得拉邦首要的经济中心和财政收入来源,失去海德拉巴,意味着安得拉邦必然将陷入丧失吸引投资能力和税收减少的窘境。也因为这个涉及实际利益的矛盾焦点的存在,双方分邦矛盾更加不可弥合,安得拉邦表示分邦可以,人滚地留;特伦甘纳则表示海德拉巴本来就是特伦甘纳的,该滚的是你们才对,云云。
而最后特伦甘纳之所以能够分邦成功,和国大党的操作也是分不开的。2004年,TRS以支持独立建邦为条件,与国大党结成了选举联盟。然而,国大党当选后,首席部长却在2006年发表公开声明,决定保持安得拉邦统一现状,TRS为此愤而退出了联合政府。随后数年里,TRS组织的分邦运动愈演愈烈,国大党非常恐惧彻底丢失这个地区,在2009年12月9日最终同意启动独立建邦的进程,2010年2月又成立了安得拉邦特别情况对策委员会,然而,委员会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调查后,向印度政府提交的报告中却认为独立建邦是一个“只应在迫不得已的条件下”施行的选择,建议依然保持安得拉邦现状。特伦甘纳独立建邦的支持者们对这份报告的结论强烈不满,发起了全邦性的不合作运动,并在2010年三月份举行了数万人的示威抗议活动;特伦甘纳地区的议员和政府官员集体辞职,抗议中央政府拖延建邦进程;抗议中还发生了数起学生自杀事件。2011年8月11日,TRS又发动了全民罢工,大罢工持续了42天,导致安得拉邦的多项政府公共服务和行业瘫痪。罢工的规模和力度使得执政的国大党邦政府和印度中央政府认识到:特伦甘纳独立建邦确实已经走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2014年2月20日,印度上议院通过法案,批准将南部安得拉邦的部分区域分离出来组建新的特伦甘纳邦(Telangana),海德拉巴市在未来的十年将会作为两邦共同的首府。特伦甘纳的独立建邦,与当年安得拉邦的建邦性质类似,同样是国大党用对多元性的妥协来交换地区选举中的额外支持,本质上是自绝后路,也是国大党这个帐篷政党合法性不断衰微的原因之一。
最后,现在的特伦甘纳的邦分界和原来的海德拉巴土邦分界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原来部分海德拉巴土邦的土地现在是属于安得拉、马哈施特拉邦和卡纳塔克邦的,例如著名的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的首都、阿旃陀和埃洛拉所在地奥兰加巴德,原来属于海德拉巴土邦,现在则属于马邦。地图对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