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想要了解一下如何申请美国的博士项目,作为一个成功申到美国博士项目的过来人,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些发言权的。接下来,我就跟题主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我毕业于浙江大学,专业为物理学专业,GPA成绩为3.73分; GRE总分为150+170+3.5分,其中GRE Phy单项成绩为990分; 托福一共考了三次,首战总分93分,二战总分92分,三战总分99分(其中写作单项27分,听力单项28分,阅读单项25分,口语单项19分); 在之前的申请季中,我成功拿到了如下大学的offer: 波士顿学院 – 物理PhD – 全奖offer; 新加坡国立大学 – 物理PhD – 全奖offer; 芝加哥大学 – 分子工程PhD – 全奖offer; 最后综合考虑,我选择了芝加哥大学的分子工程PhD项目。
决定出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受到了周围同学的影响。我本科的班级,整个班上,只有2个同学在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其他的同学,一半是留在浙大本科直博,继续读博士;还有一半选择出国留学,基本上选择出国留学深造的同学,成绩都是很不错的。我的成绩其实和那群学霸相比,算不上优秀,最多就是中上游。好在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准备留学,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一方面是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我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没有出过校园,对社会还是有一些焦虑和不安的,还没有做好工作的准备。而且单从就业前景来看的话,以一个本科学历,去申请物理专业对口的工作,并没有什么申请优势。
还有一点,就是去美国读博的话,会更加经济一些,因为大部分美国的博士项目都是全奖offer,基本上可以cover掉所有的学费和日常开销。在国内读博的话,奖学金和补助并不是特别多,肯定cover不了博士期间的全部开销。
综合考虑上述所有因素,很多物理方向的名校都在美国,且奖学金十分可观,最后我决定申请美国的博士项目。
我准备的时间还是有些晚的,在大三才开始申请,在前期准备中,主要是备考GRE和托福考试、参加科研项目和暑期交流项目。
科研项目
我之前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基本上就是学校实验室的项目和科技创新竞赛,虽然并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产出,但单纯是科研经历,在申请中也算是很有加分项了。
在之前上CS课程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还邀请我参加了他的科研项目,虽然项目中负责的工作都是辅助性工作,但还是有一点收获的。之所以可以拿到这样的机会,一部分也是得益于浙江大学选课的灵活度,我们物理专业的同学,也是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的。
浙大的很多科研项目,都是跨学科的科研,会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我之前参加过的那个CS项目,会涉及到一些物理方向的知识,所以我就有了机会参加。这门课程可以同时涉及到CS和物理的知识,也是我选择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
GRE和托福考试
备考GRE和托福考试,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的。我是从大三开始备考GT考试的,和几个打算出国留学的小伙伴一起备考,大家资源共享,互相监督,备考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个人感觉,没必要在GT考试的备考上,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可以达到目标项目的申请门槛就可以,一般托福总分100+,GRE总分320+就差不多了。如果是申请博士项目的话,有精力也可以考一个GRE专项,个人感觉难度并不高,还是很容易拿到满分的。
当时托福我一共是考了三次,从首战的92分,到三战的99分,虽然没有到达100分,但也没有被学校在第一轮审核的时候就被pass。GRE一共是考了两次,第二次拿到了320分,刚刚好,后续也就没有再刷分。
考试之前,还是要好好备考和刷题的。GT考试其实难度并不高,我之前考过一次之后,后续的二刷和三刷,我感觉还好。备考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背单词和背句子,前期基础打扎实了之后,我连着考了三次,就拿到了还算不错的分数。
至于GRE物理单项,我感觉题目难度并不高,基本上也就是中学物理的水平。我花了半个月的时候,系统地复习了一下考试内容,熟悉了一下题目类型,随后就直接去考了,成绩还算不错。
暑期交流
在大三暑假的时候,我在得知学校有一些和国外大学合作交流的项目之后,我申请报名,但运气不太好,没有拿到名额。
周围有几个同学申请到了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此类美国名校的交流名额,后续也顺利拿到了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的博士全奖offer。个人感觉,暑期交流在申请中,还是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的。
对于一些没有拿到名额的同学,学校也给了一些机会。我们可以自己找交流项目,学院会对交流费用进行报销。后续,我成功申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室的暑期交流名额。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浙江大学日常的合作还是比较多的,看到我是浙大的学生,且还不需要他们出钱,基本上连考核都没有,就接受了我的暑期交流申请。
通过这次暑期交流项目,我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不仅提升了我在留学申请中的申请优势,还让我有了一个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的机会。在项目中,我对博士生的日常学习、科研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觉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出国读博的,也对后续的博士项目有了很大的信息。
因为这次交流经历,后来我也顺利拿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全奖offer,但我还是选择了知名度和认可度更高的芝加哥大学的offer。
推荐信
推荐信还是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下的,一般推荐信的数量是在三封左右,有一些项目会要求申请者提交四封推荐信。
你在申请系统中填写好老师的基本信息和邮箱,学校会把推荐信的填写链接直接发到老师邮箱中去,老师直接提交推荐信即可。正常的话,学生是看不到推荐信的具体内容的。
不过国内很多大学的老师,都让学生自己撰写推荐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进行提交。还有些老师会直接把自己的邮箱给到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撰写和提交。因为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造成在美国招生官那边,对国内老师开具的推荐信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
如果可以找国外导师帮忙开具推荐信的话,尽量找国外的导师,认可度会更高一点。也未必一定要找暑期科研的导师,如果没机会参加交流项目的话,也是可以考虑通过其他方式去认识国外老师的,比如说有些国外老师在国内高校开讲座的时候,可以表现得积极一点,说不准也是有机会的。
还有一点,在选择推荐人的时候,绝对不要找对自己有看法和意见的老师,三封表扬你的推荐信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申请优势,但一份带有负面色彩的推荐信,直接会让你整个申请季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一般老师都不会拒绝学生提出的推荐信要求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选择知名度偏高或者和国外教授联系比较密切的教授。如果招生官对你的推荐人比较熟悉,或者听过名字的话,大概率会对你的申请多加留意一些的。
文书
文书我感觉是整个申请季中,耗时最长的一个步骤。针对每一个申请项目,都需要单独撰写一份文书,而且为了保证每篇文书的完整性,每一份文书都是需要修改很多遍的,有时候甚至需要修改十几遍。
每个项目对申请者要求提交的材料都多多少少有点差异,不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要求提交一份PS、一份CV的,有些项目会要求申请者提交SOP,SOP和PS其实撰写模式差不多,还有些项目会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
最开始撰写的时候,肯定会不太上手,但修改、润色得多了,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美国的简历分类还是比较明确的,有两类,一类是工业界的Resume,另外一类是学术界的CV。一般留学申请的话,都是需要提交CV的;但有些应用型较强的项目,会让申请者提交Resume。
Resume和CV相比,还是有一点差别的,因为大部分项目都要求提交CV,这里我主要说一下CV。
撰写CV时,cover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除了阐述你的学术经历和工作经历之外,你也可以阐述你的性格和个人爱好等等。因为美国项目在审查材料时,主要是考察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会全方位对你进行审查,考察你各方面的特征。和找实习、找工作不同,面试官主要看中你的工作能力和实务经验,只要你可以把工作做好,基本上其他方面他们都不是特别看重。
CV的格式其实并没有很固定的格式,一般也没有页数要求。很多老师的CV,单单是publication这个版块,一页就写不完。我之前见过的CV,普遍都是两三页左右的篇幅。
在撰写CV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小细节,比如说语法统一、语言简洁、不要添加照片、逻辑架构清晰等等。
在开始着手之前,可以多看看优秀CV模板,看看别人的CV是怎么写的,可以在学校的官网上找找,也可以去领英上参考一下,多看看其他人CV上的优点,再开始写也不迟。写好之后,要耐心多修改几遍,也可以拿给具备留学经验的老师和前辈们看看,参考一下他们的建议。因为有时候自己看自己写的东西,还是带着一些主观情绪,最主要的有些错误是发现不了的。
PS和CV相比,耗费的时间会更多一点,因为CV基本上准备一篇就可以了,但每个项目都需要撰写一篇单独的PS。
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只要掌握两个核心要点,问题就不大:第一个,阐述自己很厉害,吸引招生官录取你;第二个,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思考才申请的,并非三分钟热度,这个项目很符合我的申请需求,所以我要申请。
第一个部分,还是比较通用的,可以作为文书母版的内容,基本上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运用到每一个申请的项目上;第二个部分,则需要你根据项目的录取倾向、招生要求,去进行有针对性地撰写了,让招生官看到你申请的诚意和热情。
篇幅的话,不需要太长,但也不要太短,大概控制在500词到1000词左右就可以了。PS的主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过往经历以及后续想要从事的科研方向;第二部分可以简单说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项目、大学的相关信息,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这所大学。同时,在开头和结尾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加一小段总结,进行首尾呼应。
比较常见和简单的结构,其实就是总分总结构,运用清晰明朗的逻辑架构,最好招生官在看第一句话的时候,就知道这段你要阐述什么内容。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与其说“我对哪个科研方向比较感兴趣,所以想要申请这个项目”,不如说“因为我参加过什么经历,从而对哪个科研方向产生了兴趣,我要申请的这个项目之前在此方向有过什么研究,产出了怎样的成果,学术资源很丰富,比较符合我的申请需求,所以我想要申请。”这种清晰的逻辑关系,可以让你的PS看起来更加流畅。
在2017年,也是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顺利毕业。
随后,我入学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博士项目,到现在为止,我还在读博。
回望我之前的申请季,在高中的时候,通过物理竞赛,拿到了保送浙大竺可桢学院物理班的名额,后续又申请到了芝大博士项目的offer。这一路走来,虽然很辛苦,但获益良多。
浙大竺可桢学院物理班的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小班教学,让我在本科在读期间,拿到了很多竞赛和科研的机会。
比如说,我参加过两次全国科技创新竞赛,学校承担了所有经费,我们可以自主进行研究、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和来自于全国各大高校的学霸们交流、沟通,对我的辩证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也结识了很多学霸和老师,学习到了很多他们身上的优点。
这些经历,在我留学申请过程中,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不仅可以成为我的申请优势,还可以让我可以站在招生官的角度上,去评估和判断他们会喜欢具备什么素质的申请者,具有创意、最大化地凸显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单纯地像背课文一样把自己的个人背景,一板一眼、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
在芝大入学之后,国外的学习生活,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让我看到了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的最后,我想告诉题主一句话,那就是——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留学这条路上,你肯定会遇到很多磨难和困难,但要学会克服和坚持。希望题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读书。加油!
导师背景 芝加哥大学在读分子工程博士,浙江大学物理学2017届学士。 DIY完成博士申请,方向为计算物理,计算化学。 收到UChicago, BU等全奖博士录取。 对北美理工科博士申请比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