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很明显吗?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甲侧:与黛玉两次打量一对。蒙侧:姣惯处如画。如此亲近,而黛玉之灵心巧性,能不被其缚住,反不是性理。文从宽缓中写来,妙!),因问:“妹妹可曾读书?”(甲侧:自己不读书,却问到人,妙!)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探春(甲侧:写探春。)便问何出。(蒙侧:借问难说探春,以足后文。)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蒙侧:黛玉泪因宝玉,而宝玉赠曰颦颦,初见时亦定盟矣。)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甲侧:如此等语,焉得怪彼世人谓之怪?只瞒不过批书者。)
宝玉引用“《古今人物通考》”上的话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这书虽说是杜撰的,但这话也基本是实情:
“黛”字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也代指美女,比如“六宫粉黛无颜色”。
另外,在民间也有“南有峨眉,北有画眉”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画眉”即是指“画眉山”,据说在京西宛平县一带。
《明统一志》中记载:“宛平县产石,黑色而性不坚,磨之如墨。金时宫人多以画眉,名日眉石,亦称黛石。”
《帝京景物略》记载:“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曰眉石,亦曰黛石。”
由《帝京景物略》卷五可知,画眉山的具体位置,就在海淀区的杨家庄附近。
《宸垣识略》中亦记载:“画眉山,由金山口度岭至冷泉村、太舟坞后”。
《石头记》作者之所以将林黛玉起名“黛玉”,大概也有几分这个意思,所谓“黛玉”即是“黛石”,是用来画眉的。
而为啥宝玉给他取字为“颦颦”呢?
因为“颦”的意思是皱眉,如一颦一笑、东施效颦,而且先前描写黛玉出场的时候就说了: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母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甲眉:又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直画一美人图。)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甲侧:奇眉妙眉,奇想妙想。)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甲侧:奇目妙目,奇想妙想。)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甲侧:至此八句是宝玉眼中。)心较比干多一窍,(甲侧:此一句是宝玉心中。 甲眉:更奇妙之至!多一窍固是好事,然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也。 蒙侧:写黛玉,也是为下文留地步。)病如西子胜三分。(甲侧:此十句定评,直抵一赋。 甲眉: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可见黛玉的眉毛是一大特色,而且皱眉的样子分外可爱美丽,“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这里的“蹙”也有皱眉头的意思。
于是按照“黛玉”即“黛石”,“黛石”用以画眉,林妹妹皱眉的样子真是可爱,自然就联想到了“颦”这个形容皱眉但又比较美好的字(一颦一笑),于是“颦颦”这个小字也就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