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苏格拉底,他有个朋友叫克里同。
根据我课上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听来的八卦,苏格拉底和克里同差不多是幼驯染的关系。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成了朋友,苏格拉底成长成哲学家苏格拉底后,克里同也是他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然而学得早不等于学得好。苏格拉底和克里同,可以说是三观不和。
在柏拉图对话里,克里同这个人是“非哲学的”,是实际的、世俗的。他对哲学兴趣不大,也没什么天赋。苏格拉底成天到晚讲的那些东西他听了和没听一样。苏格拉底说生活是为了“好”的生活,而只有真正的哲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克里同却仍然觉得人得关心多数人对他的褒贬,得去做习俗规定的“正义”的事。苏格拉底死前,他的朋友们抓紧最后的时间和他探讨哲学。克里同却对讨论毫无兴趣,只在最后问苏格拉底:我还能为你做什么,我该怎么埋葬你——仿佛刚刚苏格拉底那一番“死去的只是躯壳,灵魂能得以永生”的论证他根本没听见一样。就像克里同自己说的那样,“我虽然站得很近”,但那些哲学的话,“我却听不见。”
后来苏格拉底有了很多朋友:粉嫩的,漂亮的,聪明的,有哲学天性的,和他有知性共鸣的。
可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待克里同的呢?
嫌他没有哲学天性,嫌他和自己三观差距太大,嫌他朽木不可雕,把他一脚踢开,只与那些和他三观一致热爱哲学的美少年玩?
他没有啊。
他仍然把克里同当作亲密的朋友,爱他,信任他,乃至临死前把妻儿托付给他。他仍然耐心地给克里同讲道理,引导他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帮助他变得更理性、更正义,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直到他死前最后一刻,他还叮嘱克里同,要照料好自己的灵魂,不能偏离理性的、正义的道路:
我只要求你一件事:你做每一件事时,都要照顾好你自己,即使现在你不同意我。但如果你疏忽了你自己,如果你不愿意遵循着我们之前的讨论指出的那条路一步步地走下去,你现在许诺得再多也没有用。
故事讲完了,回到题主的问题。
“微信好友”和”好友“是两个概念,微信也就相当于一个手机通讯录,删就删吧,没准人家早就删了你呢。
但如果是真正的、对你抱有真诚的情谊的朋友,哪天做出与你三观不和的事,你要怎么办呢?
看某剧只是个行为,一个行为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我们怎么能这么恶意地揣测自己的朋友,认定他做这个行为一定是基于最不堪那个原因?
即便他的原因真的是最不堪的那个,即使他去看某剧真的是因为他拜金、低俗、爱慕虚荣,难道就应该和他一刀两断,把他扔在那不管么?
你们是朋友,她不开心你带她吃小蛋糕,她缺钱你借她花,现在她犯错了,你既然觉得你是对的,你不应该提醒她、规劝她、帮助她认识到自己哪儿出问题了?你还能就这么把她扔在那,看着她往错路上走还不拉她一把,任她自己坏掉不成?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需要朋友,不只是因为他让我们开心,也不只是因为倒霉时他能帮我们。
更重要的是,朋友旁观者清,能看到我们自己忽视了的错处,然后提醒我们,劝导我们,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这也是对朋友真正的忠诚。
——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之前和教授的一段对话。
“苏格拉底说哲人爬出洞穴后,必须回到洞穴里去。他必须统治城邦,帮助他的邦民获得好的生活。可他要是不愿意,我们也不能真的强迫他啊。”
“哲人得自愿地回去。”
“可是他似乎也暗示说,哲人统治城邦,对城邦有益,对他自己却没什么好处。他有什么动机’自愿‘地回去呢?他回去,劳心劳力,那些人傻乎乎的还反而怨他。 在洞穴外面晒太阳多好啊,为什么还要回去管那些人呢?”
想了想,接着问:
“是因为爱么?”
教授笑了:
“是因为爱啊。”
“因为他爱他们,不能抛下他们不管啊。”
——7/16补充——
喂喂我什么时候说“看小时代”是“犯错”了?
我明明说的是每个人“看小时代”的原因不一样,不一定都是因为德性缺陷;即使是因为德性缺陷,当朋友的也得帮一把。
明明说的是“存在a, a不是b”, 评论区有些朋友却指责我:“凭什么说所有a都是b”
真是有些哭笑不得呢_(:з」∠)_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极其常见的“有趣”的行为:
仅仅因为【一个维度】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把一个好友删除/拉黑。
删好友是题主的权利,我等本无权干涉。
可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多维度】的。
往大的说,有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俗称“三观”)。
细分一下:
【世界观】体系的内容包括:
- 自然观(植物观、动物观、矿物观、进化观、土地观、海洋观、能源观)
- 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公民观、外交观、法律观、政府观、军事观(军人观、战争观))
- 社会观(人口观、种族观、民族观、人文观、宗教观、教育观、传播观、新闻观、语言观)
- 经济观(货币观)
- 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
- 时空观(历史观、未来观)
- 天文观(天体观(地球观))
来源:
世界观_百度百科【价值观】的类别包括:
- 理论的(重经验、理性);
- 政治的(重权力和影响);
- 经济的(重实用、功利);
- 审美的(重形式、和谐);
- 社会的(重利他和情爱);
- 宗教的(重宇宙奥秘);
来源:
价值观_百度百科【人生观】体系的内容包括:
- 家族观(祖业观、物权观、祖先观、继承观、后代观)
- 自身有限资源观或个人资源观(时间观、体力观、金钱观、人脉观、精神观)
- 因果观(思维观、思想观、行为观(消费观、购物观、打架观、自慰观(手淫观)、说话观、学习观、洗澡观、娱乐观、交友观、阅读观)、习惯观、性格观、命运观、报应观)
- 生活观(吵架观、工作观、劳动观、宠物观、责任观、沟通观)
- 健康观(饮食观、烹饪观、卫生观、睡眠观、体育观、吸毒观、吸烟观、疾病观、受伤观、体质观、养生观)
- 理想观(奋斗观、成才观、努力观、进步观、挫折观、困难观、斗争观、信念观、目标观、升学观、压力观、机遇观、意志观(忍耐观、自制观)、反省观、态度观)
- 生命观(寿命观、自杀观)
- 矛盾观(顺逆观、是非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得失观、成败观、祸福观、美丑观(审美观)、善恶观、公私观、功过观、正邪观、利弊观、对错观、好坏观)
- 安全观(国防观、消防观)
- 升学观(小学观、中学观(初中观、高中观)、大学观、考研观、考博观)
- 生存观(竞争观、独立观、危机观、能力观、就业观、技能观、语言观、自强观、合作观、超越观、前沿观)
- 家庭观(婚姻观、贞操观、恋爱观、爱情观、后代观、二奶观、做爱观(性爱观)、生育观)
- 娱乐观(游戏观、电视观、电影观、旅游观、动漫观、旅游观)
- 消费观(购物观)
- 形象观(身材观、身高观、体重观、修养观、言谈观、举止观)
- 处世观(友谊观、人情观、朋友观、交往观(交友观)、交际观、交流观)
来源:
人生观_百度百科你看,不同价值观至少有 6 种,而人生观和价值观分别至少有 7 个 和 16 个维度。
即使每个维度只有 3 种不同的观点(实际上远远不止),那世界上三观的总数为:
= 564 859 072 962
大约有 5600 亿种,远多于世界的总人口数。
所以,要找到两个三观完全一样(或者放低要求:基本一样)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题主你,仅仅因为一个维度(娱乐观)下的一个分维度(电影观)的不同,解除了与自己不同的所有人的好友关系。
**********
有人说,维度是有权重的,并且很多维度是相关的,这并不错。
但是,仅仅一部电影的权重,在众多维度中其实不可能太高(如果这都很高的话,交一个好友就实在是太累了),而维度相关,也并不意味着为维度一定相同,很多时候,我们会错误地把两个维度强行等同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固有 偏见。
比如:
这些观点很常见吧?仔细想想,其实都特别不靠谱。
其实,“看小时代”本身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因为大家“看小时代”的原因本来就大相径庭:
有的人是喜欢看 MV 般的美丽画面;有的人是喜欢看土豪们撕逼;有的人是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有的人是想了解00后的兴趣爱好;有的人是陪女朋友看的;有的人只是想在微博上吐槽;有的人则是对烂片有特殊的癖好……
这些人一定在其他维度上有什么明显的共同特征吗?未必。
**********
现在你只删除了一部分人,可当你 更加深入地 接触一些好友后,你会逐渐发现,他们或者这点和你冲突,或者那点和你冲突……似乎每个人都有让你删好友的冲动。这下你怎么办?
如果你依旧维持现有删好友的标准
你会发现 用不了太长时间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
竟只剩下自己
一个人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