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为什么没有比较大的金融危机现象?而美国总是发生金融危机?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1978年以前,我们还只有一家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责。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通过人民银行实行统存统贷,所以不需要充当金融媒介的商业银行。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当时的人民银行除了发行货币和经营国库外,当时并没有多少现代意义上央行的职能,因为毕竟只有一家银行,所以人民银行基本属于财政部的一个钱袋子,给国民经济提供短期有息的流动资金,而涉及到固定资产投资等长期无偿资金一般都是由财政直接拨款。

而且当时不光是没有商业银行,连一家保险公司都没有(中国人民保险在改革开放后恢复),更不用说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了。解放后其实有一家保险公司,就是中国人保,但在改革开放前,保险被视作“私有经济的产物”,因此早在1955年的时候,保险经纪人制度就被完全废除,1958年,国内保险已经被全面停办了。有的险种,比方说“罢工险”,更是被视作资本家的“帮凶”,受到了重点批判,因此到60年代末,除了少量涉外的保险,大部分保险都已经停办。但是有意思的是,当时在人民银行下面还是保留了一个九人的保险业务小组,因为当时国家为了赚外汇,还是需要有一些涉及远洋航运的国际贸易需要保险,因此需要找国外的保险公司进行分保和再保,这九个人主要就干这个,他们一边批判着西方的保险理论,一边还得跟西方的保险公司进行着业务联络。

新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是1979年成立的中信信托,而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1987年才成立,叫深圳特区证券公司,那个时候股票还比较少,证券公司的主要责任是推销和交易国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可以说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多多少少向上都能追溯到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就像一个母体,先是分出了工农中建交几大行,这几大行慢慢又分出了众多的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上海最早和最大的几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海通都是从人民银行、工行、交行体系中独立出来的。

现在大家知道北京有条金融街,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但实际上从清朝开始到改革开放前,金融街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是西交民巷,从清朝的大清银行,到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银行总行等,都曾经主要集中在西交民巷。改革开放前,这条路被改成叫“反修路”(同样见证了中国金融历史的另一条路东交民巷被改成“反帝路”),可见,金融业当年可是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洪水猛兽的,这个词离普通老百姓仿佛非常遥远。

改革开放后,人民银行逐步将商业银行业务剥离出来,这才有了中国银行,同时恢复和成立了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当时叫“专业银行”,这个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些银行确实很“专业”。当时这几大专业银行都是国务院直属的局级经济实体,政企分开已经是很后面的事情了。

我们现在的股市和期货市场也只不过是1990才有的,而人家都已经玩了几百年了。我国金融监管这么多年来,整体上其实还是延续小平同志当年那句经典的话:“资本主义可以搞股市,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嘛……要坚决地试,搞不好可以关掉嘛”,这种监管思维一以贯之,不光是股市,可以说是贯穿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金融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而经常被人视作金融危机导火索的金融衍生品,这个东西很长时间内在国内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除了商品期货以外,什么期权,掉期,远期,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标的,各大院校开设的金融工程专业,学的都是在国内基本属于毫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技”。

1992年,上交所最早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但在1995年,受3.27和3.19国债期货事件影响,加之几次大力清理整顿仍然无法有效抑制市场的投机和内幕交易等恶意操纵市场的行为,证监会只能无奈地下令无限期暂停国债期货的交易。而这一停就停了接近20年,直到2013年9月,随着债券市场的逐渐成熟,国债期货交易终于被恢复——到现在也就不到6年时间。

股指期货的历史就更短了,2010年才被证监会批准上市交易——到现在也才不过9年时间,标的也仅仅局限于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几个指数。2015年股灾后为了限制做空,中金所宣布所有股指期货品种每天限仓10手,同时大幅提高了保证金比例和日内平仓的手续费费率,这样一来基本上就把原来还很活跃的股指期货交易的交易量一下子打到谷底,交易量只有高峰期的1%不到,股指期货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流动性,失去了套保对冲的功能成为鸡肋,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股指期货为股灾背了锅,证券市场的发展又开了一段时间倒车,直到这个月(2019年4月),证监会才同意中金所降低保证金比例和平仓费率,同时把“日内过度交易行为”标准上调为单个合约500手,这才算是在恢复股指交易“常态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虽然股指期货这样的一番折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股灾后股票市场的稳定,但是也是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的,且不说对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限制让中金所失去了股指期货的定价权,被新加坡交易所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抓住机会做大做强,目前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日成交量经常超过100万手,远远超过中金所三个股指期货成交量之和。

国债和股指的衍生品尚且如此,其他的债券和个股的金融衍生品那就更不用说了。融资融券是2010年才开始试点的,可以作为融资融券标的物的股票经过五次扩容,两市加起来目前也只有不到1000支标的物,杠杆也只能加一倍,特别对于融券交易来说,交易对手只能选择券商,能借到的券非常少也非常有限。而在很多成熟资本市场,任何投资人都可以借出手里的股票赚利息。

对于期权来说,目前也只有上交所的上证50ETF期权孤零零的一支,投资门槛也挺高,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可以合法做空的期权标的,而场内个股期权是没有的,17年底场外个股期权火了一阵,原本场外个股期权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但在中国只要有个口子放开,马上各种钻政策空子的人就会涌入,很多个人就通过借私募和期货通道进入场外期权市场,甚至还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靠买卖自家公司的股票期权发了大财,实际上这已经有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嫌疑了,于是很快,监管又把场外个股期权给叫停了。我曾经有个朋友有个私募壳子,自己之前发基金炒股票一直亏,基金最后清盘,结果抓住机会做场外期权通道,日进斗金,还没有风险,几个月时间发了笔小财。

再说说掉期(互换),这个在外汇和利率市场做得很多,实际上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商品和股票掉期合约也是一种很常见的金融衍生品,目前我国场外的大宗商品掉期市场才刚刚开始起步,更别说场内了,而股票掉期交易市场是没有的,场内场外都没有,2015年股灾前很多券商搞过融资性收益互换,其实就是变相配资,可以给投资人加2到5倍杠杆,很快也被监管叫停。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的产生是需要土壤的,首先得有一个发达的、充满了投机行为的“金融市场”,而我国1992年十四大后才正式确立了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策方针,才开始逐步从1978年后的计划市场双轨制转向市场经济,而且1992年还是个开始,很多领域都是逐步放开市场化,即便到在仍然还有很多领域,如烟草,电信,能源等所谓的“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还是由国企垄断的。金融没有,市场没有,怎么会有金融危机呢?

这里并不是说金融衍生品就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相反,有做空功能的金融衍生品反而是金融市场的“清道夫”,会让金融市场更加健康理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场外不受监管的金融衍生品无序发展导致,比方说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如此。就像一个庞大的地下赌场,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人性的贪婪,跟工具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其次,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再定义一下什么是金融危机,同时还得搞清楚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区别,因为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把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混为一谈。

我们说一般金融危机有这么几个表现,比方说股市大幅下跌,金融机构倒闭潮,社会信用萎缩,投融资行为陷入低潮,大量财富被消灭等等。如果这么来衡量的话,那么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无疑是一次涉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当时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最高的14198.10点一路跌到2009年初的最低点6469.95点,腰斩跌去了50%多,华尔街前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倒闭两个(贝尔斯登和雷曼),被收购一个(美林),还有两个(高盛、摩根士丹利)因为与美联储和白宫关系深厚,从拉皮条的(只能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拆借)投资银行摇身一变,成功地转型成为可以直接骗老百姓的钱(可以吸储)的商业银行。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同期我大A股的表现更为刺激,从6124到1664,跌了70%多,如果从狭义的定义来说,这种跌幅绝对算得上是金融危机了,15年亦然。但是07年那次股市大跌最终并没有对我们的金融体系和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当时股市杠杆不高,加杠杆手段也有限(其实现在也挺有限的),也没有任何可以做空的工具,因此暴涨暴跌过后,也没有出现大量金融机构倒闭的现象,货币和财富从总量上看并没有被大规模消灭,只不过从一些人的口袋里转移到了另一些人的口袋里而已,所以那次股灾本质也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型赌博活动而已,社会信用和经济活动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而陷入萎缩的恶性循环,相反由于之后大规模的刺激计划的推出,我们的经济反而在之后的几年里一支独秀。但是,在杠杆这么低,也没有金融衍生品的情况下,股市居然还能如此地暴涨暴跌,这说明市场本身以及市场中的投资人,是极其不成熟的。

时间再往前倒退一些,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虽然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承担起了一个崛起中的经济大国应有的责任,但是受到的冲击依然不小,因为中国经济当时已经开始逐渐融入全球,加上当时金融业的反腐和监管不到位,使得90年代曾经非常繁荣的信托行业遭遇了一次倒闭破产潮,这也可以算是一次金融危机,当时国内最大的几家信托公司,中农信、中创、广国投纷纷破产。当时在广东省领导的强力整治下,广东省有843家农金会、150家城信社、28家信托公司、48家证券营业部被重组或关闭,涉及2000多个营业网点和200多万自然人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这也为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整治金融环境提供了经验和样板。1998年,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分业经营和牌照管理,有效地防止了风险的扩散。

广国投当年曾经是广东省借外债的一个主要融资平台,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多外资债权人流动性紧张,纷纷要求广国投还钱,而当时的广国投跟当国内很多金融机构一样,风控意识薄弱,资产质量堪忧,实际已经资不抵债。就像如今的城投信仰一样,当时类似广国投这种公司一般都被投资人认为是国家信用背书的金融机构,这就让当时的中央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给这类金融机构兜底,那么当时外汇储备的60%可能都要拿来拨备,这是无法想象,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当时中央最后决定让这些企业破产,与主权信用脱钩,这对当时中国的主权信用,以及广东省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省份的信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了中国的主权评级。不过长痛不如短痛,丢掉包袱吸取教训之后,加之中国加入WTO,广东省的经济很快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腾飞阶段。

1998年前后的金融行业其实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业经营,以广国投为例,广国投不光做投融资业务,还向老百姓吸储,有7万多自然人在广国投存了钱,同时广国投还经营了十几家证券营业部,兼营着证券业务。最后还是央行行使了最后贷款人角色,由中国银行出面兑付了个人储户的存款,十几家证券营业部则由广发证券接管,而对于机构债权人随后几年总共进行了三次清偿,总清偿比例不足20%。

在2000年左右,其实有大量的信托和证券公司倒闭或被托管,经济越发达越开放的省份情况越严重,典型案例有南方证券、大鹏证券、巨田证券(前身即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等,而这几家证券公司都在广东。那个时候证券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时期,违规代客理财和侵占挪用客户保证金等事件层出不穷,而经过大力整治,这十几年来,我们已经很少听到金融机构倒闭破产的新闻了,监管越来越给力和成熟。很多信托业的老前辈说起1998年那次信托业整顿至今仍记忆犹新,有些人当时刚入行就碰上这么个事儿,每天就是检查整顿,也没什么业务可以做,每天上班大眼瞪小眼,结果就是整个信托行业陷入了一个长达10年的低谷期,直到08年之后房地产信托的兴起,才让信托行业又重新变成了金饭碗。

有意思的是,差不多20年后的2017年,广国投名下的地产公司及资产包以551亿元的价格被万科拍得,里面包含广州16块商用和住宅地,这些地现在看来都是位置极佳的绝版土地,而551亿元这个数字已经是当年广国投总债权金额的两倍多了。

其实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离我们并不远,只不过不同的人感受程度不一样罢了。这两年的P2P倒闭潮算不算金融危机?我觉得从某些方面来讲应该算。很多P2P公司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已经是准金融机构了。当然P2P也不能一杆子打死说都是骗子,实际上以我的亲身观察来说,P2P行业在某些时间点和某些局部还是很有效地支持了民营经济的。P2P本身不过是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而已,神化和妖魔化都不利于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和“市场”都没有,自然也就很难出现金融危机,而改革开放后,有很多次受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影响,出现了金融危机的苗头,最后由于处置得当,波及和影响都被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其实在1931年的时候,上海就已经有100多家证券交易所,投机风气盛行,后来由于日寇入侵,消停了好多年,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的证券投资又开始火爆起来,在那种年代和乱世下,金融市场可以说也是混乱不堪,因此解放前的上海就出现过多次金融危机,原因很多,但金融危机的本质无外乎就是信用体系的透支和崩溃。

这说明只有当金融市场以及投机行为存在且过度繁荣,才会有金融危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金融都没有,还来的哪门子的金融危机。

同时,从金融监管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我国任何的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小心而谨慎。但这也导致投资者很难受到市场充分的教育,也不懂得为自己的投资负责,这个从这两年P2P爆雷后投资人的各种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在监管“襁褓”里的投资人迟迟无法成熟起来,契约精神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尊重,这使得我国的金融业仍然没有跳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管怪圈。因此,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开放前进基本经常都是“走两步退一步”的方式在缓步前行,目的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那些经历了改革开放后金融业激情澎湃火红年代的人,可能会觉得现在的金融环境有些无趣,但是这是金融市场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必经之路。

不过再换句话说,这也说明了,即便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我们仍然处于一种金融抑制和金融垄断状态,稳定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以牺牲发展速度为代价,中国的金融监管就是不断地在这中间试探寻找一个风险与效率平衡的点,也有不少的血泪教训,监管和投资者也没少交学费。

但是目前的金融环境确实对民营经济不太友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民营老板自己作出来的,诚信的企业家少,社会信用体系也没有完善,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金融业在既有的发展路径下必然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风险偏好更高的民间金融资本,但是这几年来的乱象让监管不得不又像对当年信托和证券业一样对民间金融创新踩了刹车。实际上我国的民间金融历史悠久,比方说最近准备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郭台铭,其早年创业的资金就是其母从民间标会里筹集而来的,标会可以说是农村信用社的雏形了。

再以这几年很火的消费金融为例,实际上原来很多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一直都在做消费金融,但却没有什么存在感,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还不够“普惠”,这两年以BATJ等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掀起了一股金融科技的浪潮,可以说是用技术部分解决了消费金融小,散,乱以及成本高的问题,也让很多原来一倍子都不可能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发生关系的人,享受到了金融服务。当然,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乱象也很多,行业的规范发展还需要时间。

说完金融危机,再来谈谈经济危机,好像我们不光金融危机没怎么发生过,经济危机似乎也基本没发生过。经济危机的内涵和外延较之金融危机来说要丰富得多,但金融危机往往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毕竟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血液出毛病了经济多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资本主义国家几次最严重的几次经济危机,都是金融危机引发的,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往往都由债务危机引发,或者最早表现为债务危机,因为债务支撑消费和投资,过度负债和信用的过度扩张,只要经济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使得社会信用链条崩塌,凯恩斯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国家信用支撑崩溃的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持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时间换空间的作法,相当于一种国家层面的过桥信用支持,如果在这一时期技术能够进步,经济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那么经济可能就能走出低谷复苏,不然很容易就会陷入美国70年代那样的滞涨。其实,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各个凯恩斯主义总是能不断奏效的原因还是在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了新的需求和新的增长点,一旦科技进步的脚步放缓或者边际放缓,那么凯恩斯主义最后不过只能产生一个流动性陷阱而已,因为货币的扩张无法创造新的有效需求。

我们中学的政治书上都学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而我们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最多也就不过二十来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工业总产值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工厂大量破产,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各类资产包括金融资产的价格都大幅下跌。工人大规模下岗其实我们经历过,但我们的农民无法破产,因为目前为止,土地承包权并没有货币化,无法作为产权要素在市场中流动,农民自然也不会破产。90年代工人下岗潮实际上并不是社会总需求不足,不过是经济在换档调结构的一种暂时的结构性失业,国家整体的GDP还是在高速增长的,因此也并不能称之为经济危机。

但毕竟中国人大规模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也就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农村居民一开始是农闲的时候进城打工,再到后来干脆不种田了成了全职的农民工,这当中的一部分人在城市挣了钱,买房定居下来,即便户口没有迁入,其实也已经完成了“人的城市化”。也就是说,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在小农经济模式下,经济危机很难发生。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在1840年代曾经搞出一次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经济危机,据说当时全美90%的工厂都倒闭了或者濒临倒闭,但是当时由于美国90%左右的人口仍然是以农民为主,工业革命也还刚开始,因此,受损最多的是工厂主,工人,华尔街的投机者以及炒房者。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就不同了,后者造成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大萧条。

经济的繁荣与危机的周期,就是一个起飞着陆的过程,经济危机就是一种硬着陆,格式化了重来,东南亚就是如此,还有一种是软着陆,危机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果是很长时间内都是趴在地板上,也就无所谓危机不危机了。

实际上不说危机,就说经济方面的挑战,其实年年都有,每年都说今年将是最难的一年。比方说在1992年,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因此在1993年国家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调整经济结构,使得当时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但也刺破了海南等地的房地产泡沫,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后来倒闭的南方证券和华夏证券均在海南投资有大量的房地产,在2001年以前,券商是可以直接搞实业投资的,很多券商券商违规挪用客户的保证金做了很多投资,而拖垮华夏证券除了海南房地产以外,就是后来买了瓦良格号航母。最终证监会在2001年下令,证券公司不能做直接的实业投资。

虽然1993年之后几年经济增速虽然逐年放缓,但一直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1999年,增速都始终在7.5以上,可以说基本实现了软着陆,为后来加入WTO后的经济再次起飞打下了基础。


知乎专栏:财务自由之路

公众号:周大爷说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略说一下。

中国是这样的:

1,大政府。对于自由主义政策天然有很强的戒心。

2,金融风险预警被高度重视。

3,央行是政府机构,金融政策的可调整空间较为合理。

4,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小系统风险。这个过程中,财阀和财阀豢养的学者完全没有发言权。

5,经济驱动力来源于银行而不是更容易加杠杆的股市。

最关键的,每次被预防的金融危机其实是危机起点的时候被干预断在某个区域或某一批人了(比如去年去杠杆时)。而资本主义国家是永远让全民买单保护财阀。

ps:评论里骂的各位,我放张图,自己琢磨哈,谢谢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危机,或者衍生出的金融危机这个概念,这些人却张口闭口在那里回答问题,一个个好似专家一般。

经济危机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有特定指向的意义,并不是说经济不好了就是经济危机。而大部分人根本就把经济危机与经济不好混为一谈。

最典型的一个错误就是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是经济危机,但是蔓延到中国,影响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经济危机。

百度经济危机的名词解释如下: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一般表现是: 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虽然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出现以后就已经产生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具有现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一定是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相对过剩的定义是: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之所以说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发生经济危机,原因就在于私有制。当然了,100年前的资本主义和今天我们看见的资本主义是不太一样的,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是吸纳了一些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新闻,这种事情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会存在的。

私有制意味着剩余价值,如果我们将一国的经济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平衡的状态下,产品的总营销额 = 国民总消费额。但问题是国民的总消费额又是基于国民的总收入的,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工人的总收入是小于产品的总营销额的,这必然导致国民的总消费额不断减少。而资本家为了获取利益,就会创造某些虚幻的繁荣来扩大消费。但是问题在于实际的国民总收入的减少,这种虚幻的繁荣根基是会不断削弱的。一边是不断削弱的根基,一边是无限扩张的虚幻繁荣,当到达一定临界点后必定会崩溃,这就是经济危机。


比如2008年发生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一边是99%的窘困人群无力消费,一边资本家通过金融手段将一笔钱变成几笔钱来赚取剩余价值,最后引发雪崩。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呢?这不是说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出现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和经济危机是两回事。

前面说了,经济危机是因为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要解决相对过剩,就必须进行资源调配,也就是将资源从过剩的地方调配到不足的地方。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导致即便知道了相对过剩,国家也不可能把资源从资本家手上调配到穷人手上。

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即便是发生了相对过剩,国家也是有办法进行资源调配的。比如这几年的房地产,只要国家真心想要进行调控,绝对是可以让开发商倒霉的,开发商倒霉,就意味着将资源从开发商那里调配到其他地方去了。

为什么说2008年后我国经济困难不是经济危机呢,因为这种经济困难根本不是因为生产的相对过剩引起的。导致这种困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1由于出口目标国经济困难,购买力下降,导致我国生产的绝对过剩。2由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他将自己国家的经济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头上。3由于我国的某些政策,希望通过刺激经济来为经后的发展提供支持,结果就是透支未来的钱干当时的事。

中国有经济困难,但是至今为止没有经济危机。这里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区别经济困难和经济危机:

1、一家蛋糕店看好市场,于是扩张了几家分店,结果市场疲软,蛋糕店破产。这是生产绝对过剩,不是经济危机。

2、街头的黑帮缺钱了,看蛋糕店生意好,勒令它缴纳更多的保护费,导致蛋糕店破产。这是国际环境问题,不是经济危机。

3、蛋糕店店员懒惰,管理松散,账务混乱导致破产。这是自身管理问题,不是经济危机。

4、蛋糕店被面粉厂制裁,导致产业链断裂。这是外交问题,不是经济危机。

5、蛋糕店店主犯法被抓了,这是企业权属问题,不是经济危机。

6、蛋糕店生意特别好,这条街上所有食品店都是这家蛋糕店的分店。老板赚了很多钱,并且让自己表兄当了街道办主任。表兄投桃报李,在出台的街道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居民蛋糕购买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居民的负担。几年之后,因为居民收入下降导致蛋糕店销售额下滑,店主找到表兄,出台了街道资产抵押办法,于是居民们抵押了资产继续买蛋糕。十年后,居民生活更加困难,而且能抵押的东西都抵押完了,此时蛋糕店陷入了亏损。店主找到表兄,表兄表示蛋糕店是本街道的支柱产业,一旦倒闭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降低蛋糕店税率,并且增加局面税收以给予蛋糕店救济支持。但依然无法扭转蛋糕店亏损的状况。一天银行来查账发现蛋糕店债务违约,且整个街道大部分居民都债务违约,整个经济出现重大危机。这才是经济危机。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中国情况则不同,如果国家发现整个街道的居民都出现经济问题,那么可能采取以下手段:

1、计划。既然发现了问题,那么可以在制定经济计划时限制蛋糕店发展,转而发展其他产业。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是私有制,所以不能搞计划经济,虽然从苏联那里偷学了计划,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用。

2、宏观调控。蛋糕店导致国民经济陷入困境,那么通过宏观调控或提高蛋糕店的成本,或降低其收益,或增加税收。总之就是要管理资本家。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者都是资本家,资本家是不可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

3、国有资产控制和转移支付。我把国有资产控制和转移支付放一起说,因为这两者的效果是相似的,都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一处的居民缺钱,另外有些人有钱,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从有钱的地方收钱,转移支付给贫困方,解决相对过剩问题。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比如现在的扶贫攻坚战,再比如各种不计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的核心就是把资源从一处转到另外一处,但是私有制之下的转移支付却很难实现,因为这会损害资本家的利益。一方面要把资本家掌握“神圣不可侵犯”的多余的资源转移,他们不会接受,另一方面要资本家不计成本的为落后地区投入,亏本生意资本家是不会做的。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即便是偷学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技能,但是由于本身可以掌控的资源,相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来说是很少的,所以他们的干预是非常有限的干预。而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只要国家有需要,可以调动绝大部分经济力量,所以这种干预是非常强力的。

请注意,计划可能出错,宏观调控也可能被带偏。但是强大的转移支付能力是最后的保障,所以哪怕真的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国家也有办法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再调配,从而抹平相对过剩。

我们回到蛋糕店导致经济危机的例子,其实这种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蛋糕店主钱越赚越多,但是他不会全部拿出来消费,即便是最后蛋糕店倒闭了,店主依然可以拥有巨额的资产。其他人再窘迫,国家经济再困难,其实与店主并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在这里,资本家与工人,与国家之家形成了对峙。工人的困境不关他的事,国家也不能让他把钱拿出来。大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起崩溃。

而如果这家蛋糕店是国企,则国家一声令下,它就必须把资源让出来,或整顿重组,或改为其他产业,或上交国家后进行转移支付,这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剜肉疗毒,虽然痛,但总是最后的办法。但如果这肉觉得人被毒死与他无关,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结果就是大家一起被毒死。

————————————————————————————————

有人还是不明白,不明白就虚心点吧,不要把别人打的字直接跳过。

经济危机是一个术语,什么叫术语?术语就是,与平时说的话不一定相同的,在特定时候有特殊含义的词。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我给你们说这个“道”,与你们平时认识的“道”不是一个意思。好比过去也有“电”字,也有“脑”字,我把它合起来组成“电脑”,让古人来看,他们或许以为是一种法术。如果我要给古人讲什么是电脑,必须要告诉他们,这个电脑和他们之前理解的电脑不是一个东西,不要混为一谈。

经济危机这个词作为术语,就是前面那个意思,你不能把你自己的想法加到一个术语上,这不是讨论名词该怎么定义的问题,术语这东西,写的人是怎么定义的,就是怎么定义的,你不同意可以自己去写一本书。

既然我们都是读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必定是使用的上面对于经济危机的定义。不是说随便一个阿猫阿狗的定义我们都会使用。

经济危机和经济困难的一种,这就好比中国人是黄种人的一种。并不是说凡是经济危机就一定比经济困难更危险。只不过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特有的一种经济困难总结了出来。

任何经济体都可能遇到困难,不过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却是具有规律性的,马克思总结了其规律。我们都希望经济困难少一些,所以马克思总结规律的目的就是希望发展出一种新的政治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人总是要不断进步的,今天的世界与古时候大不相同了,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探索,不去发展,那么未来也不一定就是美好的。我国从秦朝开始到清朝,两千年来社会发展非常缓慢。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前也同样如此。所以社会政治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干一件事之前,需要先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干,这样干好不好。如果连思考都不敢,那么这件事肯定干不了,如果根本就不想就去干,那就是鲁莽。前面我们停滞了两千年,难道我们还希望再停滞两千年吗?

现在有些人,自己不思考,不学习,还不希望别人思考。他们的逻辑很可笑,这种逻辑一般是“因为XXX失败了,所以XX是行不通的。”我们从小就学习失败乃成功之母,科学实验也是千万次失败才会有一次成功,如果害怕失败,如果连一丁点尝试都不敢,如果一遇到挫折就缩回去,那么永远都不会成功。

我们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天选之子,这必然就需要去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掌握的资源与其他人不一样,有没有办法让大家都掌握相同的机会。如果连想都不敢想,被人随便一套忽悠便认定了别人理所当然应该高高在上,自己只配当下人,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没有思想的人。

时代总是会进步,无论是多么害怕,也总会有各种探索和失败。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不会因为你当了鸵鸟就放过你。2008年美国人将他们的危机转嫁给世界。2018年美国掀起贸易战。你以为你人畜无害,别人就会放过你吗?

如果我们给一个封建时代的大地主说今天的政治制度,他们必然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必然会拿出各种例子,搬出各种说贵族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你那一套都是祸国殃民的错误。封建时代延续了两千年就是最好的证据。同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之初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失败,即便是成功之后也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现在我们看见的这套资本主义制度的成熟历史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这就好比如果你穿越回到汉朝,那时候封建制度正是刚刚胜利的时候,如日中天。但是难道因此就认定封建制度千秋万载,永远先进了?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南亚金融风暴那几年,我们自己清查一下坏账。发现比东南亚国家严重得多。这一点朱镕基政府也没有避讳。

按温铁军的研究。只不过我们有货币主权,全国一盘棋。渡过了危机而已。

资本主义制造了危机,社会主义负责刹车兜底。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落后,反而很难在内部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个问题要分两条路看,本人习惯用实体线和金融线来进行区分,实体线描述一个经济体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总量,而本文中的金融线更加侧重于货币政策和金融创新。

  1. 实体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更多的是传统经济危机

传统经济危机多是由于工业化后实体产出大幅度增加,而分配不均导致的需求端不足以消耗掉产能,表现为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掉入通缩螺旋引发萧条,进入市场自发的出清环节,这类经济体表现出很明显的周期性,有发展、高涨、衰退以及复苏。

金融危机多是以系统的债务违约导致的金融体系本身运转不灵,也多数时候与货币政策的选择有关,金融危机前往往是经济体长期用货币政策干预市场出清,宏观杠杆率的激增的过程,尤其是居民负债率的激增,特殊事件会诱发系统性的违约。再加上一些所谓的金融创新,把风险成倍的扩大且很好的隐藏起来,等爆发的时候才知道很多人都在裸泳。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就表现的淋漓尽致,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不断的放大风险,不出事之前每个人都是赚钱的,小小几千亿的次贷违约让全球经济陷入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大经济危机,背后是信贷扩张导致的货币幻觉,直至明斯基时刻的审判到来。

回归正题,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实体产出增速快,而金融体系相对落后,货币投放更加依赖市场的需求,市场热时货币供应增速快,市场出清时货币供应慢,并不会创造太大的金融风险,再加上更高的增长预期,完全可以消化掉那点信贷和利息,这也是我国08年之前更多的是想如何把商品造出来,以及如何卖出去,产能过剩总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而不是担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要知道当时的居民杠杆率仅仅只有18%左右,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非常低的,当时居民系统性违约是绝不可能的,从根源上杜绝了系统性债务违约导致的金融危机。

2. 宏观资源配置能力极强

承接上文,我国08年之前即便有经济危机,最大的问题还是产能过剩,那么如何出清产能就是化解传统经济危机的方法,怎么解决呢?出口导向,宏观资源配置向出口倾斜,直接的比如出口退税,合资办厂的政策优待,间接的比如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本币汇率,强制让人民币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以此支撑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08年之前金融体系落后加上保守的货币政策,即便出问题,更多的是国际需求端出问题,这时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扩大内需,你会发现每次提及扩大内需往往都是国际需求出问题的时候。

此外,风险转移消化也是消化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方法,我们经济体有一句话,一个再大的问题,平摊到13亿(以前)人也是一个小问题,比如最早期股市的作用,一些国企问题再大,都可以通过股市来消化掉坏账。后来的方法就很多了,比如以房地产为平台的债务扩张模式,最显著的是08年至今我国居民杠杆率的变化,这里就不多说了,数据可参考链接:中国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5%,预估为 7%,前值为 8.5%」,这是什么概念?

总结起来:我国08年之前更多的是产能过剩问题,而不是系统性金融风险,解决传统经济危机的办法是宏观资源向出口倾斜,产能过剩得以出清,国际需求出问题以后短期可以用扩大内需弥补,所以很难看到经济危机,由于金融体系的落后和相对谨慎的货币政策,居民极高的储蓄和抗风险能力,更不可能看到金融危机,甚至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可以为全世界兜底,题目问的是过去,已经做出了回答。

最后,一个再大的问题平摊到所有人头上就是一个小问题,反过来,当信贷扩张让多数人负债快速增加积累违约风险的时候,每个人小的违约风险也可能聚集成很大的金融风险,风险转移总是有极限的,居民杠杆率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但最近几年风向却发生了改变,提的最多的是什么?防风险,尤其是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怎么会如此关注只有金融危机前夕才有的现象,大概率是居民负债估计没有太大潜力了,金融危机都有一个现象,发生前夕往往伴随着经济体内杠杆率的激增,尤其是居民部门杠杆率的激增,过去我们经济体没有金融危机大概率是因为居民部门高储蓄、低负债这个习惯,总是可以为经济体兜底,万一这个前提不复存在了呢?


user avatar   yang-kun-1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知友提醒,对回答的缺陷做一些修改和补充:

金融危机不等于经济危机,本回答主题以新中国经济危机为主,偏题了。49--50年金融问题是建国前遗留,97和08年是外部输入,其余六次经济危机均不属于金融危机主导范畴。

回答内容主要出自温铁军先生的《八次危机》,建议看原版书,或者看这个回答里链接的视频:



以下为原回答:

实际情况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发生过至少九次大的经济危机,都对国家金融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这些危机中中国政府应对得当才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1、49—50年是第一次,不过这次金融问题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与新中国政府无关,这次危机前后花了近两年才把问题解决掉。

2、51–76年之间发生过三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当时的情况是国家要工业化,但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摧残,国民党又把大量的黄金储备带走了,这导致新中国的工业化在资本、技术层面处于绝对稀缺状态,只能向外寻求资本、技术以及市场的合作帮助。借钱办工业,但必须先办基础工业,即先造生产机床的机床,而不是生产商品的机床,这意味着我们借来的钱没有办法变成产品。借的钱变成的工厂机床肯定不可能用它们还债,只能卖粮食,大量的粮食用来还债,这使得国家农业产业变得脆弱,经不起折腾,只要一发生天灾,粮食就不够吃——59-62年自然灾害; 第一轮借的钱花光了,变成不能吃的工厂机床、农民上交的粮食还债了,还经历了粮食危机,国家想从农民那里直接收粮食变得十分困难,那工人吃什么?吃农民,也就是上山下乡。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失业,国家强制分配上山下乡,把工人和毕业学生安排到农民家里吃饭。然后等风波过去,第二轮继续借钱,然后把工人召回继续生产,再来一轮……当然,新一轮也会有新问题。(这也就是特殊时期领袖威望足够强大,使得总共三次累计四千万失业人员在农村安安稳稳吃农家饭干农活不闹事,在别的国家领导人看来简直天方夜谭。)

3、78年第五次,这个时候领袖已经去世,再想让工人学生上山下乡就十分困难了,所以才有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国家退出不经济的农业领域,缓解财政欠债的压力;南部经济特区是开放市场换投资和技术,再用挣的钱还债。89年是第六次,国家放弃了刚刚成长起来的乡镇企业,将本该属于它们的利润给了债主还债;93年第七次,国家将一部分非战略产业控制权交给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赚钱还债。

4、97年第八次,但这一次跟国内其实没有直接关系,是亚洲金融危机输入国内,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这是金融危机第一次在中国城市硬着陆,也是新中国第一次主动增发国债通过凯恩斯来应对金融危机。08年第九次,也是国外金融危机引起国内动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以家电行业最为严重,国外给中国的家电订单大面积违约,大量的家电产品堆积如山,于是09年出台 “ 家电下乡 ” ,政府以14% 的比例补贴鼓励农村购买家电,扩大内需消化风险。


user avatar   kshir-sag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厚熜 的答案很有启发,可惜没有阅题。中国建国以来的确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但的确没有发生过金融危机。后者影响更长远,解决起来更棘手。

经济危机,或者说经济衰退,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可能是金融危机,也可能是其他因素。比如1970年代美国经济的衰退就是源于石油危机,而不是金融系统。其他答案里提到的上山下乡,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低效,也不是源于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美国过去50年有过九次经济衰退,其中只有两次起因是金融危机,包括最严重的2008年经济危机。

在普通时期,由于人们对未来有美好憧憬,相信各种资产的回报率会保持在高位,他们会使用金融系统举债加杠杆,加大回报率。这个过程能进一步抬高资产价格,反过来导致更多人对未来有美好憧憬而使用杠杆。金融危机是这个过程的逆向行为,由于资产价格骤跌,使用杠杆的投资者有重大亏损,导致必须变卖资产,进一步降低资产价格。这个过程叫去杠杆。这个去杠杆过程假如太迅速,就会像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导致大量居民,企业破产,资产破产清算,严重打扰正常经济秩序。这个过程假如发生缓慢,像日本90年代泡沫破灭后十年一样,则让企业成为负债机器,将现金流用去还债,而不是投资新业务,发展生产力。

中国之所以还没有比较大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中国经济中家庭和企业使用杠杆的时间都非常短。下图是彭博社四月份关于金融危机后10年去杠杆成效的专题。可以看到,中国在2008金融危机后,总债务十年内猛增7倍。也就是说,加杠杆在中国是比较新颖的经济现象。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家庭贷款(主要是房贷)和国企的债务。房贷是近15年才普及的金融工具,而国企债务则在四万亿经济刺激之后才被重视。两者都处于其第一个杠杆周期中加杠杆部分,并没有经历完整杠杆周期。除非中国经济有与史上任何经济体都没有的属性,不然中国进入去杠杆模式只是时间问题。


bloomberg.com/graphics/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垄断资本利用经济大波动来洗劫普通人的财富手段,这就是垄断资本家的黑心之处。

中国政府为人民,比如房价如果大波动,被洗劫的肯定是普通人,但是国家会控制房价,控制房价的预期,就是打压利益集团的利益,保护大多数普通人的财富,大家就会避免被洗劫的命运。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个还真不是假的。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user avatar   dqjj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30多岁,军飞各种理由退役的。就是为了去通航赚钱。

军飞一年20多万,也就比民飞委培的飞行员高一点。其实很合理!

所有的军飞其实和民航委培生(航空公司出钱培养,卖身契还在航空公司)差不多呀,你所有的学费都是部队出的。投入至少5年,1000小时,几百万学费。当然要从后面收回来。

所以很多军飞都觉得手艺练出来,分配的房子到手或者户口转好,子女教育无忧了。开始各种作妖,体检不达标、身体慢性病、闹情绪等,甚至关系还没转出就已经在外面飞着赚钱了。大多40多岁也算是还了部队的情意,两不相欠了。有少数30岁就闹着出来的,确实有点那个。

其实主要是部队不缺飞行员,外面没卖身契的机长一年百十万的眼馋。

我觉得价格合理,飞行员40多岁走不上管理岗位,出来转民航通航,挺好。

部队不养老。


另一种,在部队受委屈,被穿小鞋,家庭照顾不到,长期冷板凳这类情况更多。出来自谋生路很正常。我老板(准确说是租客)是家庭照顾不到,我教员朋友长期冷板凳只好转业回家。


******

回答喷子,

我10年前帮助一些陆航飞行员转到地方,他们现在大概都50岁左右。要么在国网、珠海直、中信飞行在国家建设第一线,要么在各通航公司当总飞。 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比在部队做冷板凳更好,不是么?

我单位现在的老板和教员,同期生,都35岁。也都是部队飞行员专业出来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Science 杂志对美国疫情的首席科学家安东尼·福奇的采访? 
  艺术品在社会经济运转中是什么地位呢? 
  川普的支持者都是什么人? 
  为什么波士顿倾茶事件叫tea party? 
  美国贸易代表称将与中方就经贸问题展开坦率对话,释放了哪些信息? 
  为什么美国的西部能发展起来,而苏联的远东没能发展起来? 
  欧美国家物价为什么那么高?欧美地区人们的购买力又是怎么样的呢? 
  如何看待得州州长宣布全面取消口罩令,下周将100%重开!密西西比州州长紧随其后? 
  普通人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呢? 
  如何看待美国共和党媒体人在《大西洋月刊》发文称「中国是条纸龙」?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老宝马漏油是通病?
下一个讨论
一个人到底要赚多少钱才能远离焦虑?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