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与弱之辩驳,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已经快千年了,老子曾经曰过,那所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当然对于当代分析哲学这压根就不是问题,我们要说能否“以弱胜强”——就要先定义“弱”“强”和“胜”。
在自然语言中,大多数时候我们说,“以弱胜强”意思是“看起来更弱的一方战胜了看起来强大的一方。”——这件事的本质是拎不清孰强孰弱,而不是真正弱势一方取胜。比如如果只考虑士兵的多寡,不考虑将领的谋略,那么判断强弱就会失真;如果只考虑舰艇和技术装备的多少,不考虑训练和光学设备,那么判断强弱就会失误,会不会有真正意义上“任何方面都处于劣势”的一方取胜呢?有,但是少。
所以诸位应该看出来我想说什么了:现代战争尤其是当代战争,更加容易以弱胜强。因为我们缺乏判定当代部队强弱的准绳。没人直到哪个技术才是下一个时代的敲门砖,也没有人知道哪个新战术理念将会带来革新,强弱的判断更加不准确了,所以自然语言中的“以弱胜强”就更容易出现。
这种事实际上也不少了,远到美国军方断言英军不可能夺回福克兰群岛,结果伍德沃德顶住伤亡强行登陆;萨达姆相信装甲部队反击可以驱逐联合国军,结果被美军重装甲团开进巴格达;近到格鲁吉亚独立坦克旅冲进茨欣瓦利,结果动员三万人以上的部队被58集三分之一的力量赶走。弱之可以胜强:因为承平年代真的很难预言什么要素才能真正决定战争胜利。
说个有意思的:
战前:阿根廷军事强国英军不可能夺岛;战后:老牌帝国主义强权维护殖民主义遗产
战前:伊拉克中东雄狮美军损失惨重不可避;战后:现代化技术装备摧枯拉朽虐杀老式军队;
战前:格鲁吉亚部队经验丰富俄军老迈不堪;战后:俄国重回扩张主义欺侮小国;
强弱全靠一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