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商丘一中只让高三重点班用空调? 第1页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军60军与新7军守长春,没粮食。

空投来了,两个军的士兵开抢。

新7军:“敢跟老子抢!哪部分的?!”

60军:“后娘养的!”


某天,新7军一觉醒来,发现60军防卫的半个长春城全是解放军了。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不妨碍生存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质资源向重点人群倾斜几乎是必然。

有答主说,这是给学渣上的人生课,我深以为然。

还有十几天就要高考了,你们就继续抱怨吧,在纠结不平中,人生最重要的关口就失守了。


user avatar   hui-yi-zui-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起自己的一篇旧文,跟空调有关。


当初入学前招生老师信誓旦旦说学校有空调。

把我们这一批诓入瓮后,我们才大呼上当。

学校根本一台空调也没有,除了领导办公室。

我们当时年轻气盛,许多人不堪忍受炎热与欺骗,晚修后集体在教学楼下示威不走,一度成了气候。


但是领导毕竟有自己的管理艺术,他听了我们的诉求——天太热,要空调。 他点头称是,这么热的天的确要凉快一下,要不我把我的办公室让出来吧。

一时间,众人沉默以对。

领导办公室最多也就睡一个宿舍,不患寡而患不均。再者说了,领导毕竟是上位,公然入住他的办公室太过出头。

领导把问题巧妙地给我们踢了过来。


领导见我们不言语,于是满脸歉意地说:

学校的条件大家也是知道的,实在是不好意思。

有人打断他说:

可当初老师保证了的。

领导立马接话:

对,是保证了的。

可是因为今年成绩不好,大家也知道我们这所学校还是一般,拨来的钱只够安一半的空调,我怕这样大家说我们不公平,所以一直没装。

我们听到一半哪里还静得下,好几个都说:

能安几个是几个,总比都热死强啊。

领导故作无奈说:

那大家听我一个方案好不,每个年级按学习成绩享受,这样我觉得不会作假,大家觉得呢?

众人齐声叫好。


你还别说,第二天开始安空调工程就开始了,没几天一半空调安上了,正赶上月考,我们重点班理所应当考入了空调班。


当时出现一个啼笑皆非的现象,众人不以重点普通论高低,看你是不是空调班。


我们在空调屋子里上第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先生一推门大呼凉爽,我们都很骄傲。

有人冲老先生显摆:

这空调是反抗不公的见证。

老先生听了讲了个故事:

古代官员赈灾时有这么个法子,把粥里放沙子。

这样首先可以给更多得灾民喝粥,毕竟沙子也占分量。

其次可以把不是灾民而且占便宜的人赶走,毕竟一般人谁会喝沙粥。


我们听了许多人点头称是。

老先生说此官是和珅。

众人大呼此乃贪官奸计。

老先生接着说:

今日之半空调和沙粥有何区别?

当时施沙粥,灾民有的不愿意喝,都不用官员骂,其他灾民都要骂他不知好歹。

今日半空调,有的班级可能一辈子都享受不到,但是都不用领导来,其他班就要讽刺他酸。


我们一时陷入了沉思。

老先生却苦笑一声:

我教两个重点,一个普通,其实普通里一些孩子很努力,他们课间不休息,晚修努力学习,现在三十多度的天气,我看了心疼。

有人小声说:

还不是他们班不行。


老先生说:

我替你说。

还不是他父母不行,没法让他早早留学。

还不是他们班不行,让他没法吹空调。

可能也是他自己不行,努力却不得法。

可是,这就是他不能吹空调的原因吗?


下课铃响,老先生走出门。

二十多度的空调下,老先生满头大汗。


一年后,领导因贪污腐败锒铛入狱。


继任领导一上来就把空调全部安了起来。


user avatar   jiangshengvc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室温影响成绩的。

通过德国大学生在室温16-33摄氏度下进行逻辑、数学和语言测试的调查结果是温度每增加1摄氏度,女性数学成绩增加1.76%,男性数学成绩虽然减少0.63%但是无统计显著性。男女的逻辑测试的成绩都不受气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德国的空调标准温度设太低了(Chang TY, Kajackaite A (2019) Battle for the thermostat: Gender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PLoS ONE 14(5): e0216362. doi.org/10.1371/journal)。这大概和女性穿得比较清凉,较男性更不耐冷有关。

当然这个测试最高只到33摄氏度。

哈佛大学对参与PSAT测试(数学和阅读)的中学生的研究是气温每上升0.55摄氏度(1华氏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下降1%(scholar.harvard.edu/fil)。在21摄氏度的时候开始出现统计显著性,在32摄氏度的时候开始影响陡增。受影响最大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大概是因为这些人多的学校空调比较少。对于同一个学校来说,安装空调之后平均可以将气温的影响降低四分之三。

按照这个研究的结果,假设气温是38摄氏度(100华氏度),那么装空调将室温降到25摄氏度(77华氏度),可以将学习效率提高16%。心动不如行动,校长们,你们还在等什么?

PS: 此文并无空调厂家赞助。

题外话:温度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课题,比如爱荷华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发现温度上升会增加人的侵略性,温度每增加一个摄氏度,美国的暴力犯罪率就增加6%(Anderson, C. A., & DeLisi, M. (2011). Implica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for violence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J. P. Forgas, A. W. Kruglanski, & K. D. Williams (Eds.), The Sydney Symposium of Social Psychology: Vol. 13.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conflict and aggression (pp. 249-265). New York, NY, US: Psychology Press.)而对荷兰警察的研究也表明警察在高温的时候更有攻击性(Vrij, A., van der Steen, J., & Koppelaar, L. (1994). Aggression of police officer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 experiment with the Fire Arms Training System.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4(5), 365-370. dx.doi.org/10.1002/casp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道理我都懂,就和好学生有奖学金差不多,幼稚园的好孩子有糖吃一样,学习成绩更好的享有更多资源,有限的资源提供给更高效的人,也就是内卷化。

但是这个方式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不是给重点班单独装空调,而是全部装了空调以后关了普通班的空调,那你原来装空调是为了什么?

甚至不行你可以给重点班【发奖学金】免空调费,这样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

人类本来是高贵的生物,可是因为如此稀少的资源成为了野兽。


user avatar   guantong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答这题的,结果昨天某个“考600分才有资格享受空调”的睿智社达属实给我气笑了。您一个600分的高考生,也配算精英?也配搞社达?真的是半桶水晃荡,癞蛤蟆坐井观天没见过世面。

这个问题底下的绝大部分回答都认为“资源不够,就应该择优分配”,暂且不说其他的了,我只问一个问题:这个被界定为“优”的所谓精英是怎么来的?

国内的高考生一般都会认为一个人的成绩基本只和努力和智商有关,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为幼稚的观念。

在应试教育已经高度工业化、流水线化的今天,你能考上什么大学,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你在什么中学的什么班级,而这又可以往上一直推到你在哪个片区,你爹妈是谁。

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四种资本分类中就有一个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有三种形式,内化 -- 体现在个人外表和精神内在;具现 -- 文化物品 -- 绘画,书籍,乐器 等等; 还有就是制度 -- 教育,教育机构,证书 等等。 文化资本的概念的引入,解释了为什么不同阶级的孩子受教育后不等同的学术成就,通过对比他们受教育的成功 -- 亦即他们这些不同阶层,同阶层内不同部分,之后进入教育市场能够获取的特定的回报。这种研究角度,意味着对教育成功的常识 -- 将学术成就看作是人天赋(聪明/愚蠢)的结果的决裂。经济学家们明确地提出经济投资回报率和教育回报率的关系的问题,固然是值得嘉奖的。但是他们对于回报的测量方式仅仅考虑到了金钱回报,或者那些能够直接转化成金钱的回报, 例如学费,或学习时间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们没法考虑到不同阶层,不同个体在进行教育投资时能够分配的资源的差异,以及因此造成的回报率的分化 -- 哪怕穷富的孩子上一样的大学,他们的学术成就的差异不能简单归论于他们的天赋,而是他们 -- 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富人的孩子有更多的资源分配,比如从小开始就接触各类人士,以及来自父母的熏陶,培训班,游学,不需要勤工俭学,因此更过的时间可以分配到学习等等,然而穷人的孩子并没有这些资源,他所面临的挑战是富人孩子经过家庭几十年的积累的庞然大物。(知识和技术不一定全是文化资本,知识本身的解释权是象征资本,知识带来文化资本提升(价值观,修养,谈资,论题)、同样知识本身的技术经济品也是经济资本)

你没有看到,那个被你嘲笑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平行班笨女孩,从小在山区农村长大,父母是初中没毕业的小贩,他们没有办法给她任何指导,也没有钱给她上补习班,甚至她被邻居小男孩欺负了都只能忍气吞声,她放学回家后没有智能机没有空调房,她必须帮忙做家务、照顾弟弟。

你觉得自己平时不听课,打游戏,谈恋爱还能次次考试名列前茅,最后考入985211,你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你聪明、牛逼。你觉得你理所应当地得到最好的资源,理所应当地统治那些“笨蛋”,毕竟你就是“天选之子”嘛。

但你同样也没有看到,在北上广深顶级中学的国际部里,有人初一就托福110+;有人初一跳级进入高中国际部,16岁被G5大学录取,同时成为国内某重量级媒体最年轻作者;有人高二参加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拿下中国队在该赛事上的第一枚奖牌;有人通晓哲学艺术社会学,还是迪厅女王;有人17岁就技术创业,DeepLearning水平被知乎大神评为“远超普通研究生”。这几个人大学无一例外就读于世界top100的名校,比你一个高考600分就不让别人用空调的憨批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相反,深知社会之不平等的他们一直在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世界,去站在那些你眼里的“笨学生”“下等人”身边,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最后,我希望大家警惕这种“资源择优分配”话语背后隐藏的“累积性歧视”与马太效应

比如某一所城区初中的老师和同学根据以往的教学数据,普遍认为农村出身的学生没素质、能力差。所以基于“资源择优分配”原则,老师更倾向于对那些城区出身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更多的课后辅导,如果有农村学生犯了错,他们则会在心里低估一句“我就说嘛,农村学生就是差”。因此从一开始城区学生就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农村学生则在各个方面被贬斥、歧视。二者成绩则逐渐出现群体上的分化。

到了初三,学校又重新把年段前一百名的同学挑出来编成实验班,给他们最好的条件、最强的师资。而由于初一初二的差别对待,年段前一百名中城区学生的数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进而在新一年的差别对待中,原有的分化被不断巩固、加强。最后中考成绩出来,学校发现果然还是城区学生的成绩普遍比农村学生好,于是最开始的那种偏见、刻板印象进一步巩固,歧视被一点点地累积下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题中以择优分配为名的,只给实验班学生用空调的行为背后的歧视与区别对待,其实早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宏观来讲,并不是资源被优先分给了优秀的那一方,而是优先分到资源的那一方更容易成为优秀者。

在教育过程中,特权被翻译成了“品行”。对有些人来说,高等教育是万般努力和持续不断的抗争;对另一些属于统治阶级的人来说,它不过是合法的传承。

学校系统的权威性,能够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因为那些最弱势的阶级对自己的命运太过清楚,但对他们的命运何以如此却太过无意识。

最后以我之前批判“小县城社达学霸”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小县城的中产子女是一个很特殊的物种,他们在当地类似于土霸王,从小到大一路享受县城里各层面最优质的资源;

但由于县城的封闭性,他们看不到更大的世界,看不到城市里那些真正的中产和上层子女的生活。

他们喜欢将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自己的智商和努力,并天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子——毕竟这么多年以来他们就是以这样的姿态去鄙视那些比自己弱的人。

这群小布尔乔亚不但要抢走普通家庭子女的资源,更要从语言、姿态和精神上鄙视、侮辱他们,并通过各种“话语”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天生不如人,天生就该被人奴役。

他们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因为他们太过无知,以至于误以为自己真的配算个“精英”。

  • 更多优质原创内容请关注公众号:零零代
  • 我们是一群不太一样的00后
  • 尝试理解世界,尝试改变时代,
  • 尝试让世界听到一份年轻的声音。
  • 关注后在公众号后台:
  • 回复“思维”,收到一篇能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99%的问题的认知心理学干货
  • 回复“故事”,给你讲一个很美的爱情小故事(是真的很美,在知乎快40k赞哦!)
  • 回复“壁纸”,送你100张超唯美高清壁纸。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俺寻思 大概这学校穷得多开一会空调就会破产的地步

应该把空调砸了 大家都没得吹是最好的 大家都平定了 学校的电费也省了


user avatar   badguy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空调,是二三四线+县城最正常的事情


user avatar   legendyq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初三中考前一个月,夜里上课时突然大停电。学渣欢呼雀跃,老师默认大家撒欢,但是学霸买了蜡烛看书。一片喧闹和黑暗中静静看书的身影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是易经里上古圣贤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把灯换成空调,只给重点班用空调当然不对,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空调是校方免费提供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就是,有些人就是给他安10个空调,配特级教师,他也不会去学习。有的人就算是连电扇也没有,用书本扇风,也能静下心来看书。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非刚需资源暂时无法分给所有人的情况下,先分配给勤奋努力、贡献多的人是否正确。就是假设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旧电路改造等)这十天半个月确实无法让所有人都用上空调。不讨论校长通过努力,让所有学生都吹上空调这种情况。如果问题在于学校,一句某某人垃圾就完了,没有讨论的必要。也不讨论中国经济傲视全球,人人年薪百万,给每个学生装空调易如反掌这种情况。因为从下表就会看到,2019年的中国根本没有这个实力。

也就是说讨论的是,你普通人一个,还有房贷。现在手上只有2万块零花钱,只够2人出国旅游一趟,是让你爸妈去还是你们小夫妻去?不讨论你通过不懈努力,当上了世界首富,一家四口坐着飞机游艇环游世界的故事。

一、2019年的中国,教育资源仍然短缺,“普通班”的高中生同样抢夺了同龄人的资源

评论区一大波人吵着说人人生来平等,所有人都是祖国的花朵,要一视同仁,给与同样的资源,2019年的中国什么资源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现在来看一下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国情。

上图是历年高考人数,以及当年全国18岁人口数量,人口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红色的那一列暴露了一个被忽略的残酷事实:即使是2019年的中国,不是人人都可以上高中,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要跟重点班一样的资源,因为超过三分之一的同龄人根本就没有上高中的资格。

只有一半的90后参加了高考,还有一半连高三都没上。参加高考的真实比例比表中数据要低,因为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人参加了2次高考,虽然参加高考的只有一人,但贡献了2年的高考人数。也有上了高中但没有高考的,比如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出国的,但这部分人数应该不会超过复读人数。即使是上了高中的,也只有很少比例的人上的是能出985大学生的高中,比如我们县有5所高中,只有一所达到了这个水平。大部分人上的是上课可以吃鸡,下课可以吸烟,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撩一撩妹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打一打老师这种学校。

有些人觉得学习好的优先吹空调不公平,他们忘记了,自己高一时能进这个高中靠的也是成绩,靠的也是把三分之一的同龄人淘汰掉。踩着几百万人的身体爬上来,获得了优质资源。不用拿着一个初中文聘,烈日下在工地干活,不用满世界送快递。说人人都应该配空调的,为什么不让每年这1500万同龄人都上高中?为什么要放弃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人的“空调”分给那些考上了高中的人?为什么不取消中考,大家一起平等的上高中?

二、电扇才是真正的刚需

中国大部分区域,5月的天气不吹空调真的不会死人,电扇才是刚需,特别是河南商丘这种北方区域,而且交的那点学费里根本没有空调这一项,吹电扇就是会多出点汗,体温依然是36度。至少我从小到大教室里就没装过空调,大学在长沙,8月的天气确实可以上40度。我这个看法,可能十年后就不再试用,因为物质条件会更好,国家教育支出会更多,空调更普及。如果客观条件所限暂时无法给所有人都用上空调,先给重点班用,其他班先吹电扇。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目前也有限,还有那么多偏远地区连个老师都配不齐,钢筋混凝土教室都建不了。然后这边就开始说没有空调活不下去了?装电扇然后把省下来的教育经费给更需要的人不好吗?

三、向贡献大的人倾斜优质资源,集中资源办大事,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起飞的原因之一

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国家短跑队有10个运动员名额,配备顶级教练、专业场馆等稀缺资源。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选苏炳添不选我?真正应该问的是,把这些稀缺资源给我,我真的配吗?

这不是歧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爱好,让自己的天赋和资源相匹配才是正确的,如果你是周杰伦,你就不应该跟苏炳添争训练资源,如果你是易建联,你就不要在教室里跟那些重点班的人争空调,篮球场才是你一展风采舞台。

都是交同样学费、一起学习的同学,为什么学校这么偏心,把大家的教育经费拨给奖学金,然后全给了那些学习好的?为什么不给我?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不把奖学金平摊一下,每个人分的一样多?吃大锅饭多好。

别人拿奖励时的好处你看到了,那别人披星戴月,用书山题海埋葬青春的付出你看到了没?

同样的时间,想轻松自在绽放青春,又想得到消耗青春换来的好处,鱼与熊掌兼得,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四、真正的不平等

这些没进入社会的中学生觉得把空调资源给成绩好的学生不公平,他们不知道的是,进入社会,就算你拼尽全力,就算你成绩年级第一,在大城市你依然无法拥有房子、车子等资源,甚至连爱情都不配。原因不是你不努力成绩不好,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的籍贯、你的爸爸、你来到这个城市的时间。你每天起早贪黑的奋斗,结果只是给那些通宵打麻将的房东打工。

更可笑的是这个事件发生在河南,河南是什么?河南是一年100万考生的省份啊。你们更应该问的不是为什么只有努力学习进重点班的人可以吹空调。你们应该问的难道不是,同样是一个种族,不存在人种差异,出人才的概率服从正态分布。为什么北京人成绩前1%可以进清华北大,而河南只有前0.05%可以进清华北大?整整差了20倍。郑州人、洛阳人、开封人,你们是比北京人笨20倍还是懒20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9万考生的北京比100万考生的河南进清华北大的人还多。你们就是上八年高中,天天学到夜里11点,有用吗?录取率能达到北京的10分之一吗?同样还有河北、山东等省份,河北廊坊距离北京天安门就40公里,高考难度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因为你投胎投偏了几公里,人生模式立马从简单变成地狱。

空调相对电扇是优质资源,但是在985、211这些真正的教育资源面前,空调连个毛都算不上。

如果初三的那个夜里我手上只有5个蜡烛,我也会给默默看书的学霸。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是存在一定有原因。

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把空调这种改善性资源优先给重点班。这是给勤奋努力的人分配更多的资源,多劳多得,这个存在背后的原因有其合理性。

竭尽全力依然得不到资源,资源被不劳而获的人占据,多劳少得,这种存在背后的原因不合理。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而XX一中(本人当年毕业的学校)就不同了,根本没有空调!连风扇都没有




  

相关话题

  初中学习不好就考十几分真的一辈子就完了吗? 
  为了高考,你有过哪些不为人知的奋斗经历? 
  高三作弊,父母以为我成绩很好,现在该高考了,该怎么办? 
  大学和高三究竟哪一个更累?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建议高考实行双考双筛制,「第二次考试可以让学生选择性考试」? 
  如何看待上海华二初中发的文章《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你怎么看? 
  一年时间,450分(自学半年考到的分数)可以考上清华吗? 
  现在高三才300多分,考到500多分,还有希望吗? 
  查高考成绩是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感兴趣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兴趣真的可以培养么?
下一个讨论
63式自动步枪是一种落后设计吗?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