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郎朗在成名以前家境怎么样?能算上中产以上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ei-kan-mcombsheng-bo-dian-dong-ya-s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郎朗的成功不可复制。

但是作为普通人,可以从他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当然包括他的家庭教育,来看出点什么~

浓厚的家庭音乐环境熏陶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郎爸郎国任老家在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镇祖父是位音乐老师,曾在当地办了一所学校,颇有威望。后来他家辗转来到了沈阳,在父亲的影响下,郎国任十分喜好文艺,他童年学吹过笛子,由于家里生活条件比较拮据,买不起二胡,他自己动手自制了一把二胡。他十分痴迷二胡演奏技艺,曾一连二十多天躲在沈阳音乐学院教师的窗下聆听二胡演奏,结果感动老师并收他为自己的学生。后来,郎国任考上辽宁沈阳空军文工团,当上了一名二胡演奏员。退役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

Ps. 郎朗的母亲周秀兰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机工作,负责整个总机房的维修、服务和转接。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一个公安局+一个研究所的的双职工作,在八几年的时候算是很不错的家庭了吧~

乐器那么多,为啥郎朗就学起了钢琴呢?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在父母为他买了一架国产的立式钢琴以后。

刚刚看到父母买的钢琴,郎朗就觉得它不只是一件大玩具,因为它还能发出美妙、奇特的声音。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穿着燕尾服,系着领带的大人,坐在钢琴前,用手在黑白的键盘上来回敲打时,郎朗非常羡慕。他喜欢听钢琴中流淌出的优美旋律,更崇拜那些身穿燕尾服的人。可是当时他的年纪太小,父亲还没想过教他弹琴。

一天,电视里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听到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时,郎朗心里充满激情,立即沉浸到音乐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还在心头萦绕,于是,郎朗不知不觉地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说来也怪,虽然没有学过音乐,歌也只听了一遍,郎朗却几乎把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弹了出来,真是无师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妈妈非常高兴,决定送儿子去学钢琴。

3岁的郎朗开启了学钢琴之路

 刚刚3岁,爸爸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却不觉得累,非常喜欢学。爸爸发现郎朗不仅有音乐天赋,还能吃苦。(天赋这个事,真是没办法。) 

4岁的郎朗认识了他的第一位老师:朱雅芬

郎朗4岁那年,爸爸带着他拜见了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当郎朗坐在钢琴前弹起曲子时,朱教授非常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弹得这么感人!看来,这个孩子的心里有一定的音乐分子,不,应该说,他的全身都充满了音乐!朱教授越听越感动,就对郎朗的爸爸说:“这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生来就是为了弹钢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朱老师也可以说是为郎朗钢琴旅途的启蒙老师,也是伯乐!

Ps. 朱老师背景
朱雅芬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演奏家,教育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1953年至1956年参加由中国文化部组织的艺术团赴欧洲十余国家访问演出。朱雅芬教授于1991年、1992年及1998年应邀到美国七所著名音乐学院讲学及演奏,并介绍中国钢琴音乐及中国钢琴教育,获得巨大成功。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5岁的郎朗,获得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 

这个第一名的背后......练琴时,郎朗每隔一段时间,他都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谁弹得更好,他就会记住他的名字,发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时,琴技提高了,把琴练好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从郎朗学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设计、安排了时间表,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爸爸还把整个客厅都腾出来,供郎朗练琴。

一次,郎朗的小学班主任冯宁老师前来家访时发现,郎朗家的小屋里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一台小电视机,外面套着一个电视机罩,罩上摆着一个花瓶,瓶里插着假花。看来,这台电视大概很少开过。屋里的床不大,最多只能睡两个人。可是,宽敞的大客厅里却放着钢琴,全归郎朗一个人使用。这么说,平时他们一家人就是挤在那张床上睡觉呀!冯宁老师走到钢琴旁,发现钢琴上面还有一盏小灯。原来,郎朗每天放学后,都需要练习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说:“冯老师,你猜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冯老师说:“是什么?”爸爸说:“让我的儿子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渐渐养成了每天必弹钢琴的好习惯。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声一响,邻居就知道该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迟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着父母去了舅妈家。晚饭后,郎朗和舅妈家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开心,爸爸突然对郎朗说:“不行,你得练琴了!”舅妈为难地说:“哎,我哪儿有琴啊?”爸爸说:“就让郎朗在地板上练习指法吧。”于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来。

 9岁的郎朗离开沈阳,去北京学琴,同去的还有离职的爸爸 


  爸爸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于是辞职给单位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大意是:“我必须去北京培育我的儿子!”

到了北京后,郎朗跟着爸爸住在丰台区白纸坊的一间筒子楼里,妈妈却一个人留在沈阳工作,用她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着这个家。为了郎朗,妈妈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费,却把剩下钱全寄到北京。

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的赵屏国教授见到了郎朗,认为郎朗的智商比较高,很有音乐天赋。赵教授对郎朗的爸爸说:“如果我下工夫培养,这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绝不亚于著名的俄罗斯年轻钢琴家—基辛。”这样,郎朗被赵屏国教授收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课,下午去学琴。为了更多地了解钢琴知识,爸爸每节课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听”,等下课回家后,父子俩是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讨论老师教的课。1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就连后来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诉他说:“郎朗是在中国学的。”马泽尔表示难以置信。

Ps.赵屏国教授对郎朗的意义:在郎朗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郎朗,郎朗在北京投师无门的时候,是赵屏国老师收下了他,在赵屏国精心辅导下,朗朗以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获得“星海杯”全国钢琴大赛第一名、获得德国埃特林根钢琴大赛第一名、获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一年一个大台阶,钢琴技艺如火箭般突飞猛进,可以说,赵屏国的作用,一点不亚于启蒙老师朱雅芬。 

 12岁,郎朗第一次去德国参加比赛,5w的参加费用是爸爸是背着郎朗借的

   郎朗得到一个去德国参加音乐家比赛的机会,可是,在北京5年,3个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妈妈一个人来支撑,这是多么艰难啊!郎朗参加国际比赛,费用需要自付,必须拿出5万块钱来,爸爸瞒着郎朗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陪郎朗来到了德国。

结果,12岁的郎朗获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赵屏国教授在台上欢呼、拥抱。当郎朗回到国内后,班主任老师在中央音乐学院对郎朗说:“哎,郎朗,这很不容易,领奖时,你爸爸哭得那么厉害,我从来没有看到你爸哭过。”郎朗跟老师说:“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么能哭呢,我都从来没看过他哭过。”在郎朗的心里,爸爸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么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里问爸爸:“我领奖时你哭了?”爸爸笑了,说:“我没哭,你别瞎说。”


14岁,95年的时候,郎朗走上了职业演奏家之路

1995年,郎朗赴日本参加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在郎国任的坚持下,郎朗选择弹奏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位权威专家觉得郎朗驾驭不了这么复杂的情绪,郎国任对郎朗说:“你弹的时候,心里就想着你对你妈妈的爱,为你妈妈好好弹!”

朗朗弹奏时,心里眼里只有我,只想着我的拥抱……他找到了一份灵动的满怀孤寂的诗情,他的弹奏充满了温暖他赢得了第一名!

这次比赛彻底改变了郎朗的命运。3个月后,他与国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上了职业演奏家之路。

14-17岁在美国求学的郎朗,没有和妈妈见过一面

郎妈曾说:“郎朗在美国求学的3年间,我没有见过他一面。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尚不稳定,所以我不敢辞去工作,依然兢兢业业地上班,生怕失去这份不多却稳定的收入后,父子俩衣食无着。”(一个家庭为了一个孩子付出的真的太多了~)

18岁,99年,郎朗合作世界一流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出后,名声大噪

1999年夏,郎朗应邀在芝加哥“拉维尼亚世纪明星音乐会”替补演出,与郎朗同台的是世界一流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者是指挥大师艾森巴赫。演出结束后,3万观众同时起立,掌声如雷。

第二天,《芝加哥论坛报》惊呼:“一个世纪巨星诞生了!”

之后,美国许多著名交响乐团纷纷向郎朗发出邀请。郎朗开始马不停蹄地奔波,等待他的是一场接一场的音乐会。 

19岁,郎朗送妈妈第一套房子

这是郎妈采访:
2000年初的一天,郎朗打电话给我,对我说:“妈妈,我要接您来美国。”这时,我正在医院打点滴。我的工资都用在了他们父子身上,长期的营养不良使我患上了低血糖。

那天,我突然直冒虚汗,两脚发软,栽倒在地。由于长期孤身一人,我的内分泌失调,还患上了胃溃疡,这些我都没跟父子俩说过…我做这一切时,从未想过回报,但此刻听到孝顺的儿子发出的邀请,内心真是前所未有地激动。

来到美国费城后,儿子直接将我带到了一栋漂亮的房子前,然后把一串钥匙放在我的手心:“妈妈,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

我觉得像是做梦一样,眼泪潸然而下。(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更是不易)

郎妈辞职,陪着郎朗行走天涯

  郎妈采访语录:“成为职业钢琴家的郎朗有了固定的收入,我也辞去了工作,陪伴郎朗在世界各地巡演,其实这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郎朗的演出非常频繁,一年要演l00多场,像空中飞人一样满世界飞,光是倒时差就够我受的了。但我坚持陪伴在郎朗身边。儿子的童年我已经缺席了,现在我不想再失去与儿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辛万苦,我都要和儿子一起担当。

郎朗的每一场演出,他都要为我留下最好的座位,我坐在台下听儿子弹琴,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每一次我都被儿子的琴声感动得泪流满面。在儿子的琴声中,我能看到自己在沈阳孤守时的悲怆身影,能听到自己在夜半时分伤感的轻声啜泣。儿子在台上的荣光有多么巨大,我这个母亲内心的酸楚与感慨就有多么深重。

朗朗演出结束回到酒店,他住的房间总是和我相邻。他让我给他沏家乡的茶,熨烫衬衣;每天他都要我陪他散步,在散步时他会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仿佛他要把空缺了近10年的爱全部找回来——这时,他不再是叱咤乐坛的钢琴大师,他只是我的儿子,我的宝贝。”

郎朗的手指剧痛,郎爸的退居二线,一切变的更好了

郎妈的采访:“2003年5月的一天,有人把一架霍洛维茨大师用过的钢琴借给郎朗,他非常高兴。那架钢琴的琴键已被磨得很薄,他弹的时候便格外用力,没想到弹着弹着,他的右手小指突然剧痛起来,疼痛很快蔓延到整个右臂医生诊断认为,这是他练琴太过频繁、手臂过度劳累所致,得休息一个月,否则右臂可能瘫痪。接下来的日子,郎朗再也不敢碰钢琴,安排好的音乐会也取消了。可郎朗显然无法适应没有钢琴的日子。

休息的第一天,他坐立难安,六神无主。我知道我得找点什么事让他做,要不然他会疯掉。我每天领他出门,去博物馆、电影院、商场…我还给他买来一大堆莎士比亚的书,和他一起读;又特地邀来他的同事和朋友,在家里给他举办聚会…起初他被迫跟着我的节奏走,但慢慢地,他对这些钢琴之外的生活产生了兴趣。

“妈妈,我现在才知道,就算没有钢琴,我也能过得很好。生活是一个平衡体,它像一架钢琴一样,必须有很多不同的音阶才能弹出完美的曲子,而不能只由一个单一的琴键构成。”一天,郎朗对我说。

儿子的话让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让我陷入了深思。

两个月后,郎朗的手终于恢复了正常,但这件事给了我巨大的震动。从儿子3岁起,我们一家人就围着钢琴转,以郎朗练琴为中心,以他成为钢琴家为目的。我们一直简单地认为,郎朗成功了,我们一家人就会幸福快乐了。如今,郎朗的确成功了,可是我们一家人的幸福快乐在哪里呢?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终于做出了决断。丈夫长年奔波,精神长期高度紧张,身体早已透支,医生多次要求他休养,他却担心影响儿子的事业,一直硬撑着,现在是让他退居幕后的时候了。至于郎朗,以他现在的名气和影响力,除了演奏钢琴,还可以做很多事,比如传播古典音乐、做慈善。

我对丈夫和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父子俩沉默半晌后同意了。多少年来,都是郎国任为我和儿子做主。他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成就了今天的郎朗,可是也造成了郎朗某些生活元素的缺失。” 

事实证明,改变后的郎朗一家的每个人确实变得更好  

2004年8月,郎朗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亲善大使,出访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
2006年,他出任中国环境大使,关注日益严重的水源短缺、土壤流失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郎妈采访:“而我和丈夫也在改变。丈夫开始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打乒乓球,这对以前争分夺秒的他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则开始学英语和钢琴,以便能像儿子一样完全融入国际新环境。每当我们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天说地,每当儿子亲吻着我和丈夫的脸颊深情地说“我爱你们”,每当注视着儿子快乐而纯净的笑脸时……”

......(欢迎补充)..

2019年6月2日,郎朗微博宣布找到了自己的爱丽丝

看完郎朗的成长经历,郎朗的天赋不可忽视,父母的付出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问了下我自己,能不能做到这样,

当然前提是先找到我的男盆友嘛

以上资料和图片全部来源网上采访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薪家庭,他是工薪家庭能不能培养艺术天才的典型,答案是能,但是非常难。

首先父母虽然是工薪阶层,但是要有点点艺术素养,不然请参考沈文裕。其次就是偏执坚持狂傲各种舍弃人生和事业。郎朗父亲为了他,辞职陪读,和妻子分居八年,郎国任说只要郎朗成功他死都愿意。

当他终于成了著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非常喜欢郎朗,钢琴大师还是著名指挥家,手把手教了六年,认为郎朗最大的问题是内涵不足,要多学习哲学和文学。很多著名钢琴家最后手指不行都去当指挥,郎朗不一定能成指挥家。这也是工薪家庭带给他的先天缺陷了吧。

金钱地位这些郎朗肯定有,而且因为个性开朗又善交际,在古典音乐圈吃得开。这段不是diss郎朗,钢琴家又不是就必须特别清高,毕竟苦出身,又是欧美主导的高雅艺术,放低身段善于交际肯定对他有好处,更何况技术和实力出众就行

回答这个问题没有黑郎朗的打算,姨母评价郎朗的缺点是他自己说的不是我杜撰的。而且以巴伦博伊姆的地位说这个话,鼓励和肯定多于批评。而且没有不作曲不叫钢琴家这种说法,霍洛维兹除了改编了炫技曲卡门变奏曲也没作曲过,这个不妨碍他成为钢琴大师。这个黑的没什么意思。

关于郎爸,他的涵养不足这个郎朗自己都说他爸说话比较雷,这是当儿子尽可能的委婉了吧。走投无路特可怜的时候,郎爸除了逼迫郎朗更努力的练琴别无他法。郎爸至少大事上听大师劝,格拉夫曼让不要比赛也就听了。可以看格拉夫曼评价郎爸的参赛意识的那个困惑表情,不懂郎爸为什么竞争意识那么强,说郎朗要成音乐家和乐团合作的不需要竞争。从这点上四千琴童的家长境界跟郎爸差的不远吧。

没说工薪家庭不准学艺术,事实就是比较辛苦,他是去了柯蒂斯靠着奖学金才摆脱贫困线。郎爸易当,郎朗难求。孩子是天才孤注一掷当然可以,想着靠这个发家致富还是趁早放弃。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vinhetiero的钢琴水平? 
  郎朗入驻知乎对知乎音乐话题意味着什么? 
  郎朗入驻知乎对知乎音乐话题意味着什么? 
  郎朗这种级别的演奏家拿着从没见过的谱子第一遍视奏就可以弹得很好吗? 
  如何评价青年钢琴家吉娜·爱丽丝(郎朗妻子)的钢琴演奏水平? 
  你会和丑且家境不好,但对你好的女孩结婚吗? 
  我女朋友家里父亲是国企副厅级,她是211本科,卡罗琳斯卡的硕士在申博,想问问她家是什么水平? 
  怎么从一个人的名字判断他的家境? 
  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拥有“过人的天赋”比拥有“过人的家境”更让人有“优越感”和“高尚感”? 
  家境一般的人该不该买MacBook Pro?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屠呦呦团队再次重大发现,解决青蒿素抗药性,及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的前景?
下一个讨论
西安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 2024-05-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