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裕,一个夭折的天才。
号称碾压郎朗李云迪?这个不是他自己说的吧,无良媒体炒作罢了。
但是他功力不输郎朗这是真的,但是对作品的演绎,比郎朗稍逊一筹。功力是底子,但底子好不代表上层演绎也一定好,之所以说他是夭折的天才,就是因为只有底子好。
至于国际知名度低?我说个事儿吧。
郎朗出名之前,海外钢琴界对中国钢琴演奏方面并不了解,也不太想了解,因为国外的钢琴家太多了,这是演奏家的时代。大概是郎朗这匹黑马刚一鸣惊人时,国内外钢琴交流逐渐增多,尤其是中美。
美国那些钢琴大师来中国交流学习时候都惊呆了,他们发现我们音乐学院(央音、上音)附小附中的孩子个个都是“天才”,一个个弹的曲子都是华丽的炫技的大型作品。大师们就像发现金矿一样,想把这些“天才”打包带走,左说右劝的忽悠这些“天才”去美国留学。等到这些“天才”到了美国以后,大师们发现不对劲儿了,这些“天才”只会弹那么几首作品,别的作品知之甚少不说,视奏还差的要命。虽然都是些高难度的作品,但他们演绎出来的根本不像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理解,一看就是有高人在幕后指点,让他们照猫画虎不明所以地照搬一气。美国大师们才恍然大悟,这些“天才”全部已经夭折了。
钢琴家演奏的好坏,不是用快慢来衡量的,更不是用谁弹得响来衡量的。那是在千凿万刻的重复中磨炼技术;那是在经典文学的熏陶中培养气质;那是在酸甜苦辣的人生中沉淀感悟。
从那以后,美国大师们再来中国,听到业内人士吹捧那些炫技的“天才”时,这样说:“他们现在很厉害,比我当年厉害,9岁肖邦练习曲,12岁李斯特超技。可他们20岁时候呢?能弹好莫扎特的小奏鸣曲吗?他们30岁时手指机能还能保持这么好吗?他们40岁时呢?50岁呢?”
外国真正的钢琴大师,80岁的大师上台表演一点不稀奇,可中国的呢?活生生把钢琴家培养成吃青春饭的运动员,20岁出名吃一辈子名气,20岁不出名吃一辈子老本。
有些话我不能说的太露骨,但明眼人可以看的出其中不可描述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