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各平台劝退机械、临床医学、材料、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安全工程、土木工程、船海等理工科专业? 第1页

  

user avatar   lorenz-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专业,总成绩全学院第三毕业(别人打dota的时候我在做作业)

然后跑到香港科技大学继续,平均成绩A毕业(别人在逛尖沙咀的时候我在泡图书馆)

然后跑到ASML的兄弟公司当机械工程师干了三年(不知道ASML来头的先百度一下)

然后回到广州一个没人没听过的国企下面的一个上市公司继续,开出了整个上市公司机械工程师团队最高的月薪,你猜多少?

14k(广州)

如果我把上述的描述改两三个字,把机械改成计算机,就会变成:

一个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总绩点第三本科毕业,香港科技大学平均绩点A硕士毕业,拥有在雇员过万人的两个上市公司超过七年的工作经验的人,月薪14k(税前)。

混成这吊样,别人还以为我是华南自宫大学或者香港脚科技大学毕业的…每次一看到港科大的同学又拉新的微信群了,我都是第一时间秒退,直到他们以为我死了为止。因为一般有点文化的人都不会嘲笑死人,虽然真的很好笑。

(ps:我看到评论区说深圳的迈瑞和大疆能给更多,当年这俩公司挖我老东家的人涨50%根本没人辞职,因为深圳的房价比广州高100%都不止)

(ps2:我说的是机械工程师,不是机械专业的应届生去X汽做生产管理或者别的跟机械设计没有关系的岗位)

四年间我住的地方房价从18k涨到48k,我曾经做过的职位的顶薪从14k涨到13k。最近我再去搜,这岗位已经没了......


聪明有用吗?勤奋有用吗?有,但那是在选择正确的前提下才有。

五年的大学+七年零十个月的机械工程师工作经验再搭上我年轻时候的梦想,最后只能放弃。

别人三十而立,我TMD三十从头开始。惊不惊喜?

然后跑到一个根本没听过的事务所从审计助理开始做起,我经理的经理都比我年纪小。开不开心?(ps:我审计才做了一年半就当项目经理了,是不是很搞笑?在正规一点的设计公司,勤勤勉勉踏踏实实做三年能不能摆脱“助理”的称呼还不一定呢)

看完之后有没有一丢丢的触动?

ps:无论是华南理工还是香港科大,我都是坚持到最后一个的机械工程师。有两次面试说到这里我都哭了。那些当年抄袭我作业,打dota还把我虐成狗的同学,到后来还要再用赤裸裸的收入差距来强奸我的自尊心。不过没事,习惯了就好,这是我自己选的。

说到最后,贴一个我之前的答案吧。

--------------------华丽的分割线--------------------

看到大家的善意的留言,我发现我需要补充说明一些细节,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我极度反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弟们做回自己的专业。我说的这些,很明显都是我22岁的时候没考虑到的因素。

有比较多的人会列举出,机械行业里面薪水(起薪)比较高的企业,比如上汽,广汽,迈瑞,大疆等。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的某一个大型产业,需要用到列举法去说明其中待遇较高的企业,这个行为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个行业有多么可悲。华尔街需要用列举法去说明其高薪吗?硅谷需要吗?公务员需要吗?哪怕区区一个腾讯,一个华为,一个阿里巴巴的子公司都不需要,对不对?上述这些地方我们认为他们的工资很高,是因为他们工资整体很高,而不是他们有一两个可以列举出来的高薪职位。恒大需要用列举法说明的是什么?任泽平的报酬,年薪1500w。年薪30w的机械狗也用列举法加以说明,脸痛么?恒大在X程无忧上超过30w的职位列举出来可能有七八十个版面,人家可能一个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能列举出来的高薪职位就足以跟整个机械行业pk,那我应该用什么形容词来描述这种情形?

2.1

起薪。就算是上述“待遇相对较好”的企业,也只是起薪较好,而起薪恰恰是一个大学生最不应该关注的因素,应该关注的是工作的能力的成长性,还有随之自然发生的报酬的成长性。X汽提供20w的起薪,这个起薪老实说能秒杀一般的金融岗和IT岗了,但是如果成长性为每年0-3%,这算不算一个好的职位?满足于20w起薪的人(这可能还是985硕士机械应届男的起薪,不是普通机械狗的起薪),你们是计划25岁退休,还是预期寿命只有30年?

and补充一点,很多人认为个人的成长性取决于个人潜力,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个人的成长性取决于行业天花板。比如个人潜力是100,行业天花板是20,那么个人的能力上限就是20,一个清华男去洗厕所/洗头/洗车/洗碗也洗不出10w年薪,洗黑钱就可以。个人的成长性取决于个人潜力的人也不是没有,乔布斯算一个,马斯克算一个,这样的人每10亿人里面总会出几个的,这些都是6sigma以外的极端例子。如果你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或者已经进化到仅仅靠吃情怀就能生存几十年并成就一番事业的高级阶段,请直接忽略此文。这篇文章仅仅针对那些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三天不吃饭就会死,还被七情六欲困扰的低等原始碳基生命。

2.2

再次以我自己为例,我在第一个事务所起薪2.8k,第二个所5.6k,第三个所9k,历时一年,再过一年等我彻底轮完审计工作的所有流程,注册会计师有签字权再加上税务师,12k也只是行业平均水准,还没考虑我智商/编程/学历/沟通组织能力/相关行业经验方面的溢价,此时离我入行才刚刚满两年。再过一年等我带过大项目,再加一个CISA证或者司考证,给我16k我可能会想跳槽(此时已经超过我当机械狗时的巅峰薪酬了)。再过一年,等我把建造师证也考了,宇宙前十强的房地产开发商或者大型企业的的中层财务岗应该可以随便投了吧,这时候才刚刚满四年,22岁毕业的此时才26岁。为什么非要在机械行业做狗呢?做人不好吗?这就叫成长性

为了避免特殊性,我说的只是在一个普通事务所的成长经历,四大2017年的基本工资我贴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做满四年基本工资就是20k起跳了,这个表只有5大行,经理M1上面还有M2,M3,高级经理SM1,SM2,授薪合伙人P1,P2,权益合伙人....行业天花板在哪里你还没看到呢。这就叫成长性。做机械的畜生们来来来,说说你们的成长性在哪?我跪求你们来反驳我。

不过不要拿机械行业的特殊案例来反驳我的一般情形哦,否则我就要拿DTT的几个特殊案例来亮瞎你们的X眼哦。

其实所有技术岗都面临四重风险:门槛极高,成才时间极长,单干可能性极低,就业面极窄,并且越牛B的技术岗这四个特征越发突出。(举例:诺斯诺普格鲁曼公司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造船厂及B2幽灵隐形轰炸机工厂,什么进去了你还想跳出来单干??还想跳槽??除非你有本事飞出太阳系,否则可能性不是很大)风险总是需要有人承担的,我认为这个点正是中外工业企业一个最本质的差异。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险是由企业承担大部分,个人承担小部分(如承诺不裁员,应届生明明没有产出仍然高薪先养着,技术方向晋升的报酬与管理方向持平甚至略高,行业联盟不搞恶性竞争等,个人往往仅承担行业的系统风险),而在我国,就业风险全部由个人承担(如随时裁员,应届生没有产出那就先吃屎,做技术的永远是狗,行业永远只搞恶性竞争)。更加恶劣的是,个人非但需要承担全部风险,大部分企业还会利用技术人员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捆绑,放弃工作的成本极高的事实(比如我的放弃成本就足以令90%以上的机械工程师打消放弃的念头,但是与其让我放弃生命的尊严而苟活于机械行业,我宁愿放弃生命,我要不是31岁还能啃老估计现在已经重新投胎了),来压低技术人员的报酬水平。如果有善良的企业不这样做,就会劣币驱逐良币,反而死得更快。(举例:X东前几年不是很牛逼吗?帮快递小哥交五险一金,呵呵呵,现在是按国家规定交五险一金的X东活不下去,还是不交的X丰X通X达活不下去?以前交多了现在降一点,被千夫所指啊,一开始就不交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企业这种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我称之为“一代而亡”,即技术员哪怕侥幸能够娶妻生子,他也会拼了老命阻止他的下一代进入自己的行业,说得文绉绉一点,就是“人才断层”。机械人才已经断了多少层,我就不再负能量了。

ps:现在媒体不正视“人才断层”的恶劣现实,还在鼓吹“XX核心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相比起美国企业平均年龄50岁的死气沉沉,我们这边朝气勃发”...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国家的工程师变得跟妓女一样越年轻越值钱了?拿机械工程师跟妓女相提并论,这也太过抬举机械工程师了吧?每个妓女都用得起iphone,机械工程师用得起吗?

第一次工业革命无疑是解放了生产力,但同时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同等条件下,工人的产出永远干趴农民。也就是如果政府不干涉,没人会做农民,呵呵那大家都不用吃饭啦?解决方法有两个,农业工业化,或者取消农业税,更有一些国家非但不征税,还要花大把钞票补贴。现在的情况是,同等条件下,金融男永远干趴工业狗,干十条都可以。好消息是,中国终于在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此时离第一次工业革命仅仅过去了250年,师弟们再等等,政策向制造业倾斜的那一天可能马上就来了。

开玩笑的,现在金融服务业的增值税率是6%,制造业是16%(ps:我清楚这个比较站在税法的角度是不严谨的,财税专家无需质疑谢谢)18年又增加了一个环保税(征的就是你们这群占了国家好大一块地又没有什么利税,雇2000人有1900个不用交个税,还特么污染环境的工业狗,人家高端金融男天天坐在LEED绿色认证的超甲级写字楼,如果算企业所得税,单位土地的产出比实业垃圾厂高100倍都不止,不仅0污染而且还B格高,呵呵你们有没见过哪个城市的明信片是工厂?不是名胜古迹就是超甲级写字楼。如果算个税,人家20个金融男交的个税比2000条狗加起来还多),政策向哪边倾斜看清楚了啊,本来同等条件下,金融男只能干趴十条工业狗,有了政策加持,现在可以干趴二十条!and最后说个冷笑话,与其坐等政策向制造业倾斜,与农业工业化一样,其实工业金融化也是可以的,A股就是。

冷笑话二,其实在刚进机械学院,系主任在开全体大会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机械行业是一个越老越吃翔的行业。我当时好像听错了。

冷笑话三:我曾经跟我一个朋友打赌,我跟他说,他要是能在这篇回答下面的评论里找出1%的关于机械的正面评论,我就从广州塔上面跳下去,否则他就要请我吃饭...评论过千了,目前正面评论的数量是1/1863...虽然我预计有1%的正面评论是乐观了一点,但毕竟是有...这说明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心怀希望负重前行的人...

(补充说明:2019年3月5日,国家发文制造业增值税率从16%降到13%,看来国家是真的要支持实业了。但是呢,正如前几年全面二胎放开,看来国家是真的要改善人口结构了,有些事情你做得太晚了,有没有卵用就要看天意了,降3个点只能让实业从饿死变成饿不死,但是想改变社会上已经形成固化的做实业人不如狗的定势思维?呵呵呵...

很多人反驳我说,机械等基础工业类工作之于国家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我劝人退坑是不对的。呵呵呵,精忠报国看起来当然是铮铮铁骨,但是如果让老婆孩子因此而天天吃屎,就特么算是个男人了么?然后你全家就会因此而原谅你?就会觉得你很伟大?就会觉得你的人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光辉多少钱一斤啊?开玩笑的,其实这些疑问一个都不会出现在机械狗的身上,因为机械狗的狗设就决定了它们没有交配权。我以前的老东家连女厕都取消了,呵呵机械狗去跟轴承交配吧,多拿几个粘在一起,把内圈拿掉效果会更好(我猜的)

冷笑话四:看看《大国工匠》里的大国工匠的待遇,这尼玛是大国?这尼玛是工匠?

虽然我文中通篇都是“机械狗”“工业狗”,不过老实说,我是真的不想侮辱狗,因此我想在这里给狗道个歉,对不起!

我再用一些最浅显直白的例子还说明问题吧...

大家都知道沙人放火强jian抢劫走私范毒是犯罪行为,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也就是说这些行为是郭嘉不喜欢不欢迎的,法律就是郭嘉的意志。那么在这个郭嘉,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拿着狗的工资,住狗住的地方,在交配权方面的待遇甚至还不如一条狗,是不是也是一种郭嘉的意志的体现?所以其实郭嘉是不喜欢不欢迎工程师这种读大学的时候消耗了国家最多的资源,毕业以后来钱又特别的慢的这种垃圾

虽然有一些工匠类联播类的节目,会对大家的价值取向的判断造成一些干扰,但是成年人应该都知道,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看怎么做,工匠类的节目只是给工匠一个面子。分不清面子和里子,后果就很严重。比如《痨动法》明面上的条文就是面子,那《痨动法》的里子是什么呢?我相信参加过工作的人都知道,还不知道的话可以问马云。有的人把面子当里子,那就只能活成笑话了...

今天公司换新办公室,发三张图感受一下。




我在微信朋友圈上,为这三张图的配文是:

我看过我们事务所雇员的名单,毕业于重点大学的雇员十不存一,但是我们能在珠江新城租下一整层。我当工程师的时候,全员985理工硕士,清华北大帝国理工,基本上什么都有,却只能在离市中心50公里远,遍地荒草,随便下一场大雨就得拉冲锋舟出来的“科学城”办公。

之前我一直以为,能在CBD上班的人,起码也得是秒杀我十几条街的麻省理工男才有机会吧?但是我算了一下,好像地球上也没有那么多的麻省男...最后我终于知道了,这只是人跟狗的区别,与学历没有什么关系做人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当一条狗呢?

国家就这样振兴制造业么???

工程师就活该当一条连交配权都没有的狗么???

当年我站在老东家的楼顶遥望我现在坐的地方,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坐在这里!今天得偿所愿,但是其实我感到无比的悲哀

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用全部青春作为代价而悟出的两个道理:

(1)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取决于Ta能得到什么样的客户,Ta能得到什么样的客户,取决于Ta所处的行业,而非Ta自身的实力与水平。

(2)如果地上有一张毛爷爷,那么所有人都想捡起来,如果是一坨屎呢?很明显,趋利避害是任何一种生物的根本属性。但是如果,这坨屎它就躺在路的正中间,影响到了所有路人,那么就必须要有人把屎捡起来拿走。但是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谁又会去捡屎呢?这时候宣传部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通过持续不断地,强制洗脑式地,从小到大地,一天到晚地忽悠:如果你把这坨屎捡起来,你就很光荣,你全家都很光荣(因为娶不到老婆,你全家=你自己),balabala,反正就是只要你把这坨屎捡起来,你就能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这是比物质满足还要满足一百万倍的满足。也许你会问,这么扯蛋的话也能有人信么?还真他妈有,我就信。

--------------------华丽的分割线--------------------

(最后一更,如果甲方爸爸这样说,请提高警惕)

很多人留言问我转行的问题啊,我大概说一下

1.对于那种知道应该转行,也有能力转行,但是过不了感情关想从我这里获得鼓励/安慰/同情的人:

我帮不到你们,我是理工直男,感情问题请登录世纪佳缘网站:

2.对于那种问我哪个行业好的人:

我个人建议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呆在现在所在的行业。连这种问题都要问别人的人,你们的天赋就是这辈子都给别人当狗使,换100个行业都一样。因为连自己指导自己都做不到的人,绝对没有可能坐上指导别人工作的位置。and你们就只会用百度来搜索“男人的天堂”或者“泷泽萝拉”么?

3.对于其他人:

其实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很简单,无非就以下几步:

(1)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及社会情况,选定目标行业

(这点我帮不到你们)

(2)了解目标行业的入门门槛

(以我自己为例,审计狗的入门门槛就是:强二本或以上专业对口的应届生/重点大学任何专业应届生/CPA专业过5门以上的非对口专业非应届生/关系户,我满足第三条,不要听网上说什么“CPA是我国最难考的证书”,CPA应该是我国最难考的经管类证书,但是它的难度如果在工科的课程体系里面排,我只能说它的难度没有表现出对理工狗的智商最起码的尊重,《XX力学》《XX导论》《XX基础》分分钟秒它九十条街,传说中害死不少考生的企业合并抵消,我在实务中直接写了一段VBA自动生成,现在看我都懒得看,做几十个企业的常规合并抵消也不会超过1秒...

(3)问自己一个问题:老板为什么选择我这么一条非对口非应届年老色衰狗而非一个对口胶原蛋白应届生?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大学排名/绩点排名远远超过审计行业能够找到的任何应届生,and我上面提到的理工狗基础技能对于财会男来讲,就好像某种超自然现象一样...还有我用了一个月excel就开始教其他人excel怎么用了...理工狗对文科男的智力碾压是毋庸置疑的,文科男主要是软技能比如沟通,衣品等相比理工狗占优。但是理工狗要追平这些文科男的优点只要用心学就可以迅速提高,但是你让文科男去理解什么“铁碳相图”“进动章动”“应力应变曲线”试试?这就是咱跨行跳槽的优势)

(4)下决心做

就酱。

那些问我机械不好,那跳到别的实业岗位行不行的学弟们,请把我这个回答再认真阅读五次,谢谢。

--------------------华丽的分割线--------------------

我更新一个我跳槽前后的薪资时间轴吧...

跳槽前:税前月薪14k,公积金8%

跳槽后:

第0个月:跳到野鸡事物所,月薪2.8k,公积金0

第1个月:跳到大型证券所,月薪5.6k,公积金200

第12个月:跳到中型非证券所,月薪8k,公积金5%

第24个月:涨到9.5k(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惊喜?)

第26个月:提辞职,被四个合伙人轮番劝留之后,还是辞职,跳到上市券商,翻倍多一点吧,公积金12%,企业年金,各种随机福利...我本来25岁就能拥有这样的生活......

补充说明两点:(1)在决定去券商之前,我拒了5个offer,其中4个15k,一个17k。(2)我所在的财务部几乎全员985硕士理工男,你没看错,财务部里几乎全是理工男...自动化跨行学财务的案例太多太容易了,财务跨行学自动化试试?

天坑专业并不坑,坑的是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生物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工科专业

生物三大专业中,生物工程大部分是工科,生物科学是理科,生物技术是理科(也可以授予工科)。

ps,在学科目录里,生物不少专业有个醒目的07(理科)

二、生物也不是特传统专业

虽然生物很多学校都有,但是要说大量出现,那是2000后的事情了,毕竟有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嘛


所以你们其他几个行业嗨就行了~


顺便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生命科学这个大坑。

做了个小统计,看看,从中国的学科分类上,生命科学究竟有多宽广。

当然,我这里的生物,是指大生物,是通过分子遗传学为主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育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最终能够达到治疗诊断遗传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人类生活、保护环境等目的。

或者换言之,除了众所周知的生物,还包含了医学,农林畜牧水产学。也就是大生物概念,这个在很多机构都是这么采用的,比如诺比尔生理或医学奖,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部。很多时候,由于互相交叉,所以大家无论是交流还是写基金,都是互相的,基本上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部门,当然了,在考研时候,大家也可以互相调剂哦,生物到农学畜牧毫无压力,生态也可以。反正学的都一样(大坑宽容度就是高)。

下面是统

本文依据的是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我们国家一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当然很多学校无法完全开设这么多学科

在所有的学科里,生物学的三级学科一枝独秀,拥有183个三级学科,排名接下来的是经济学(156)和数学(142),这是三个上百的,第四名是地球科学(94)

如果把和生物相关的专业全部放在一起呢?


其中有25个一级学科含有生命科学相关(40%),有2级学科151个(22.3%),三级学科515个(21.6%)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你闭着眼去选专业,有五分之一的可能性掉进这个坑,而你成为知乎遍地走的IT人士的可能性才只有不到百分之二,所以,知乎遍地挨踢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做生信也可以算it吧)


附上几个有特色的专业



至于就业方面,每年有各种机构都会发布就业排名。生命科学一直是不好就业的专业的大热门

基本上,每年都会上榜,所以,这个坑,一定要谨慎,虽然不好躲过,但是,总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原来,进入生命科学大坑,非战之罪!


user avatar   space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材料物理博士在读,以材料为例说一个不爽的事实:中国的材料同时处于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尴尬境地


先说供大于求,中国几乎是一个像样的学校都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甚至一些本身没什么基础的学校都敢去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几乎可以这么说,材料学在中国大学的普及程度在工科里肯定在前五。最近几年到几十年中如此大规模扩张的专业除了it基本都在题主的榜单上了。

那为什么it不在榜单上?因为it产业最近若干年是指数增长啊,新人消化得掉啊。不过按现在这个人才培养比例,it上榜也是迟早的。如果各位观察一下校招的情况的话会发现相比于平均薪酬的大幅增加,it类薪酬增加相当可怜。人才供过于求已经开始出现。

不过,相比于材料,这都是小儿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在本硕阶段本来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的,甚至到博士阶段主要目标也应该是工程师的培养。培养工程师需要什么?大量的实验,海量的实验。而不是一两次的实习。

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的话,材料这个专业至少要到硕士才能成型,本科根本没有意义。国内的材料名校,强如北科大材料,本科生依然不好混。


那么为什么高校要培养远高于社会能吸收的人才数量呢?

因为材料是个交叉学科啊,所以只要是沾点边的都往上靠。但是对材料学系统培养的学校全国没有几个。

每年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拿到工学学士学位的我估算少说也有十万,但真正经受过系统的材料学教育的不足十分之一。举个例子,我见到的一些考研来的萌新。

  • 算几百千伏的电子波长不用相对论算动能的,你家电子超光速了你知道吗?
  • 讨论非晶的位错的,喵喵喵?
  • 半导体掺杂不考虑能带间隙的,那你特喵的要干啥
  • bcc-fe电子衍射能给标出001面的
  • 拿平衡相图去研究马氏体相变的,你家相图有马氏体吗?
  • 拿压缩应变对比拉伸应变的,拉伸式样哭晕了
  • 啥叫广义力?我不知道

为什么啊?你学材料的不懂量子力学?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用牛顿力学?不懂电子衍射?应力应变状态都不会分析?

那你他喵的怎么拿的学位……

本部分20190830插入一段,说明一下为何要搞这些东西

之所以要会这些的原因是你在科研中用的到,比如:

  • 电子波长,算tem样品厚度必须得参数,tem的衍衬理论里十个有八个和电子波长有关。
  • 位错,材料学独立发展的几乎唯一理论,与对数材料性能息息相关。但是非晶是没位错的,准晶实际上严格来说也没位错。这会导致很多理论不适用。
  • 半导体掺杂我就不多说了,很多人做实验就是挨个试,这个方法上世纪已经过时了
  • 电子衍射,不仅是一个实验手法。背后是对晶体学和tem的深入理解。bcc标出001或者111的,晶体学肯定不过关,倒易点阵更别提了。
  • 相图,是平衡相图……相图里的都是热力学平衡态,而材料很多时候是热力学非平衡态。比如马氏体,贝氏体等
  • 压缩与拉伸,材料应力状态会显著影响材料性能,应力应变张量应该很仔细的讲过,就算记不住结论总该有吧。
  • 广义力的问题其实还可以继续引申,这是一种分析数据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的材料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到能量上。如果连这种概念都没听说过那么建立数学模型是相当吃力的。
  • 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不局限于材料,比如一张tem形貌图,5μmx5μm大小,1024x1024分辨率,你测量里面的小颗粒是精度不可能高于5nm,放大也不行。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
  • 以上,更新内容完

本科教育这个样子,对企业来说和招个高中生有多大区别呢?是,你可以六级600+,雅思托福都很好,计算机二级优秀通过。但是你材料上一窍不通啊。英语再怎么好,计算机再怎么棒,专业不行,放哪个地方都不好找工作。

反过来,其实多数像样的企业都缺人。每年就业季基本上各路大佬那都会接到要人要求,但想要的人不想去,想去的人不想要。一方面大量学生找不到像样工作,一方面企业找到能堪大任的人也很困难。这就是现状。


那跳出工业界,学术圈怎么样呢?

我国为什么要一直反复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因为现在学术圈脱离生产力太久了。曾经有个会上有个企业代表很好奇,估计没好意思问大佬,就问我这个萌新了。“为什么你们一个主打钢铁的专业会那么多人说你们好发论文呢?”

大哥,工业界的材料和学术界的是两码事啊。

仔细想想,现在的材料可不就是两极分化吗。纳米,电池,催化,生物材料,那简直是发文章high了去了;但很不幸脱离生产也远了去了。相比之下金属,加工,热处理这些地方发文字那简直登天好不好,但对接工业环境就好很多。

当这些学生毕业又面临一个更可怕的问题。你和工业对接的好是不是,你文章不行啊。那你去不了高校对不对,毕竟一堆三四区论文怎么敌得过一堆ns子刊。那在高校里留下的人越来越脱离工业圈,长此以往高校将和生产环境彻底脱离,那基本上这个专业也就彻底凉透了。

你的学生和生产环境都脱离了还有人要你的学生?恶性循环再次开始……


破局的可能:

1,随着产业升级开始,高端制造业如果能够崛起,那么必然需要一批相关人才去撑起来。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必须有相当数量合格的人才。因此,高校的教育质量必须有大幅度提升。从现在博硕士新生的状态来看,现有的本科教育读20年都不行。

2,产学研结合,企业逐渐有自己的科研队伍的时候,科研越发容易与生产接轨。这个已经有雏形 但还需努力。高校吃国家俸禄,主动去产学研结合本身就逻辑不通,只有企业自己有科研能力之后,高校才会去跟你合作,才不敢不跟你合作。

3,人才过滤,大学教育越发普及,入学门槛越来越低,传统严进宽出型培养模式已经被打破,既然宽进那就必严出。同时给予博硕士更大的科研自主权,保障其权益,必须粉碎科研民工的现状。

4,停止以就业率为指标的大学考核,都是接近100%,有人信?口碑才胜过刀刻斧凿之碑对不对。停止以学校规模为考量的学校排名,所有和教书育人无关的项目不要列进排行榜。

总的来说,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加强,产业升级没有人才不可能完成;与其希望高校主动参与产学研结合,不如鼓励企业自行建立科研体系;新的科研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唯学历,唯论文,唯项目的想法必须坚决遏制;把与教书育人无关的东西撤出评价体系,把高校的目的重新转到教书育人上去。

至于说现在中国的材料怎么办?凉拌呗。我们的科研实力什么样大家其实都清楚。大而不强就是现状。


补一点吧,从高校科研上来看,材料现在是烈火烹油繁花似锦,毕竟高if文章一大堆,各种项目肯定少不了。

很可惜,这种繁华是虚的,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质量太不尽如意。


user avatar   rui-zi-20-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CommanderYCJiangS1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ha-ha-ha-2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di-diao-wu-yu-fe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题未说明“学习艺术”是作为一个爱好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答主们请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


  

相关话题

  如何把家用汽车改装成飞行器? 
  土木工程在未来的太空建筑领域会大显身手吗? 
  有哪些不易发现却致命的疾病? 
  土木工程现在真的走下坡路了吗? 
  为什么铜牌的英文用的是 Bronze 而非 Copper? 
  怎么看待西汉高速秦岭隧道重大车祸,道路设计是否有问题? 
  临床医学专业分化,要不要选择小专业?以后工作生活上有哪些优劣势? 
  美国一场流感死了63个儿童,中国几乎没有死亡,是否说明中国医疗水平或社会保健体制好于美国? 
  如何看待在大学机械就业群劝人转行计算机被秒移出群? 
  为什么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用的 RV 减速机一般是进口的?中国在研发和制造这种减速机方面是否有难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学者用鸟屎做实验发论文,讽刺石墨烯领域论文灌水?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波音公司因在737MAX上采用不合格零件,或被罚款540万美元?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